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81.91)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5 09: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高參發
研究生(外文):Sen-fa Kao
論文名稱:中央與地方層級選舉選民投票取向之研究—以雲林縣2004年總統大選與2001年縣長選舉結果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Voters’ Voting Orientation in the Central and Local Elections– Examples of the Election Results of the 2004 President Election and 2001 Magistrate Election in Yunlin County
指導教授:謝敏捷謝敏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in-chieh Hsi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70
中文關鍵詞:投票取向國家認同傳播媒體地方派系經濟評估
外文關鍵詞:Economic EvaluationLocal FactionsMass MediaVoting OrientationNational Identifi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89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在台灣選舉投票行為的研究文獻中,都指出在考慮影響選民的投票取向時,除了包括政黨、選舉議題與候選人的因素外,也應考慮台灣重視人際與社會關係的特質;因此,本論文以「國家認同」、「傳播媒體」、「地方派系」及「經濟評估」等六個投票取向,來探討影響雲林縣選民在中央與地方層級選舉的投票行為因素。經研究發現,雲林縣選民在中央與地方層級選舉的投票取向,在中央層級選舉選民的自主性較高,以政黨取向及議題取向為主要的考量;地方層級選舉選民則因受到地方派系、傳統關係及人情關係網絡的影響,且選民的自主性較低,以候選人取向及地方派系為主要考量因素;傳播媒體的負面的報導及談話性節目,對於影響農民及老年選民的的投票決定最為明顯;另外,經濟評估並不是選民投票的主要依據。本論文最後針對造成投票取向研究的限制提出建議。
Abstract

The present literature on the election voting behavior in Taiwan propose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factors such as political parties, election issues and candidates, 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are the distinguishing characteristics that affect voters’ voting orientation in Taiwan. Therefor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voters’ voting behavior in the central and local elections in Yunlin County based on six voting orientation, including “national identification”, “mass media”, “local factions”, “economic evaluation”, etc.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he voters in Yunlin County have relatively high autonomy in the central election, and their primary consideration is the party and issue orientation. In the local election, as the voters are influenced by the local factions, tradi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networks, they have relatively low autonomy, and their primary consideration factors are the candidate orientation and local faction. The negative mass media reports and talk shows mos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voting decisions of farmer and elderly voters. In addition, economic evaluation is not the primary voting basis of the voters. In the end, this study also proposes valuable suggestions on voting orientation study limitation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範圍選擇的理由
第四節 研究流程第
五節 雲林縣人文地理環境概述
第六節 論文章節安排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國外文獻及研究途徑
第二節 國內文獻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投票取向
第二節 研究架構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章 中央與地方層級選舉雲林縣選民投票取向之探討
第一節 國家認同與選舉結果分析
第二節 政黨認同與選舉結果分析
第三節 候選人形象與選舉結果分析
第四節 傳播媒體與選舉結果分析
第五節 地方派系與選舉結果分析
第六節 經濟評估與選舉結果分析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第二節 研究限制
第三節 研究建議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份】
二、【英文部份】
三、【相關網站】
附錄
附錄一、訪談對象
附錄二、訪談題目
附錄三、訪談紀錄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江明修
1992 社會科學多重典範的爭辯:試論質與量研究方法整合,臺北:民主基金會公共事務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洪永泰、林錫興
1993 選舉行為與台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從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探討,臺北: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國科會專題研究劃成果報告。
洪永泰
1988 傳統與現代:八十六年桃園縣長選舉的選後評估,選舉研究,六卷二期:1-22。
施正鋒
1999a《台灣政治建構》,台北:前衛。
徐火炎
2001 一九九八年二屆臺北市長選舉選民投票行為之分析:選民的黨派抉擇與分裂投票,東吳政治學報,第十三期:77–127。
高瑞松
1996 《政治性叩應節目內容的結構分析—以『2100全民開講』—大選大家談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茂桂、蔡明惠
1994 「地方派系的形成與變遷」,台北:行政院國科會資料中心。
陳義彥
2003 台灣選舉行為調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VEDS2001」學術研討會圓桌論壇講詞,選舉研究,十卷一期:1-4。
陳義彥、黃麗秋
1992 選舉行為與政治發展,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陳明通、朱雲漢
1998 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社會變遷,臺北市:月旦。
1992 「區域性聯合獨占經濟、地方派系與省議員選舉」,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彙刊,第2卷,第1期,96。
陳陸輝、周應龍
2003 十年來台灣民眾政治態度的持續與變遷,台北:東吳大學。
陳彥龍
2001《電視媒介與台灣的民主化:民間全民電視台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介玄
1994 「派系網絡、樁腳網絡及民俗網絡:論台灣地方派系形成的社會意義」,收錄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編〈地方社會〉。台北:聯經。
彭睿仁
2001 「中央與地方層級選舉間投票穩定程度之研究:1999年雲林縣長補選與2000年總統選舉雲林縣選舉結果的比較分析」,嘉義: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懷恩
2003 政治學新論,臺北市:風雲論壇。
黃順星
2000 《社區的誕生:對社區總體營造的知識社會學分析》,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瑞琴
1991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出版社。
梁世武
1996 選舉預測—一九九四年臺北市長選舉中候選人形象指標預測模型之驗證,臺北市:華泰。
游清鑫
1996 選舉制度、選舉競爭與選舉策略之個案研究:八十四年北市南區立委選舉策略之個案研究,選舉研究,三卷一期:137-177。
傅恆德
1996 決定投票選擇的結構、心理和理性因素:民國八十五年總統選舉研究,選舉研究,三卷二期:157-186。
楊孟麗
2003 投票意願與經濟不景氣:台灣的情形,選舉研究,十卷二期:162。
雷飛龍
1991 台灣地區選民的投票行為─一個理論模式的探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計劃編號:NCS79-0301-H00412。
潘明宏、陳志瑋
2003 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國際。
蔡明惠
1998 台灣鄉鎮派系與政治變遷,台北:洪葉。
羅文輝、林文琪、牛隆光、蔡卓芬
2003 〈媒介依賴與媒介使用對選舉新聞可信度的影響:五種媒介的比較〉,《新聞學研究》,第74期,p19-44
蘇俊豪
2004 雲林縣地方派系變遷及其與選舉關係之研究,台北: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Horowitz, E.
1993. Talk Show Politics: The match that rekindles American democracy? Paper presented to the Theory and Methodology Division for the AEJ Annual Convention in Kansa City.
Jacobs, B.J.
1979 “A preliminary model of particularistic ties in Chinese political alliances: Kan-ch’ing and Kuan-his in a rural Taiwanese township.” China Quarterly 78: 237-273.
Kinder, Donald R., and D. Roderick Kiewiet
1981 Iotropic Politics: the American Case.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11:129-161.
Lau, Richard R.
1982 “Negativity in Political Perceptions.”Political Behauior, 4:353-378.
Lemarchand, Renne
1981 “Comparative Political Clientelism: Structure, Process, and Optic.”in S. N. Eisenstadt & Rene Lemarchand, eds., Political Clientelism, Patronage and Development. Beverly Hills, CA: Sage, pp. 7-32.
Malloy, James M
1977 “Authoritarianism and Corporatism in Latin America: The Modal Pattern.”in James M. Malloy, ed., Authoritarianism and Corporatism in Latin America. London: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pp. 3-22
Mckuen, Michael B. , Robert S. Erikson, and James A. Stimson
1992 “Peasants or Bankers? The American Electorate and the U.S. Econom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uiew, 86(3):597-611.
Schlozman, Kay Lehman, and Sidney Verba
1979 Injury to Insul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outhwell, Priscilla L.
1988 “The Mobilization Hypothesis and Vpter Turnout in Congressional Elections.”Western Political Qurarterly, 41(2):173-188.
Scott, J . C.
1972b “The Erosion of Patron-Client Bonds and Social Change in Rural Southeast Asia.”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32(1):5-3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