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0:4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奕蒨
研究生(外文):Angel Chen
論文名稱:品質成本結構與品質內生決定:Motta模型的延伸性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Quality Costs of instructure and Quality Choice
指導教授:黃金樹黃金樹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g-shih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經濟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8
中文關鍵詞:品質成本結構與品質內生決定:Motta模型的延伸性探討
外文關鍵詞:Quality Costs of instructure and Quality Choi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98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論文摘要

Motta(1993),以「品質內生化模型」建構一個雙佔市場,探討兩家廠商在產品垂直差異化下,分別在「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等兩種不同的品質成本結構的設計下,在市場上進行「價格」或「數量」競爭的均衡關係,並進一步以數值模擬的方式,分析比較其相應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的變化與大小。
在1993年之後,品質內生化的有關文獻中,大致上可以將其與品質有關成本的設定方式,歸為對稱成本與不對稱成本兩類。在本文中,將低品質廠商的成本函數設為 ,高品質廠商的成本函數設為 ,且 ;其中,當 大於(或小於)1時,表示高品質廠商品質成本增加得比低品質廠商快(或慢),提高品質的效率較低(高)。換言之,本文主要試圖在不對稱的品質成本結構下,檢驗Motta(1993)之結論是否仍然成立?並從不對稱的成本結構對於決策變數的影響著手,來追究其成立或不成立的原因。本文中,把消費者偏好 設定在0和1的範圍內﹔同時,本文將與品質成本相關函數,分別設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固定、變動成本並存」等三種型態,探討並比較兩廠商在市場上進行Bertrand與Cournot競爭的均衡,以及其相應的福利變化。
本文研究目的分述下列各項:
1.在品質成本為「固定成本」,且不一致的情況下,求解並比較說明兩廠商分別在Bertrand價格競爭和Cournot數量競爭下的最適品質,以及其相應的價格、產量、利潤、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等值的大小。
2.在品質成本為「變動成本」,且不一致的情況下,求解並比較說明兩廠商分別在Bertrand價格競爭和Cournot數量競爭下的最適品質,以及其相應的價格、產量、利潤、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等值的大小。
3.在品質成本為「固定、變動成本並存」,且不一致的情況下,求解並比較說明兩廠商分別在Bertrand價格競爭和Cournot數量競爭下的最適品質,以及其相應的價格、產量、利潤、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等值的大小。
Quality Costs of instructure and Quality Choice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7
第三節 本文架構………………………………………………………………………9
第二章 品質成本為固定成本下,兩廠商品質競爭決定的探討
第一節 在Bertrand競爭下,兩廠商的品質與價格的決定與分析………….10
第二節 在Cournot競爭下,兩廠商的品質與價格的決定與分析…………..25
第三節 Bertrand與Cournot競爭結果的比較…………………………….…….37
第三章 品質成本為變動成本下,兩廠商品質競爭決定的探討
第一節 在Bertrand競爭下,兩廠商的品質與價格的決定與分析…………54
第二節 在Cournot競爭下,兩廠商的品質與價格的決定與分析…….……68
第三節 Bertrand與Cournot競爭結果的比較…………………………….......80
第四節 品質成本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下,
品質競爭結果的比較…………………………………….………………96
第四章 品質成本為固定與變動成本並存下,兩廠商品質競爭決定的探討
第一節 在Bertrand競爭下,兩廠商的品質與價格的決定與分析………..99
第二節 在Cournot競爭下,兩廠商的品質與價格的決定與分析….…….119
第三節 Bertrand與Cournot競爭結果的比較…………………………….….13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1

附錄……………………………………………………………………………………….……143
參考文獻……………………………………………………………………………………...188
參考文獻

●洪維恩,2001,「數學運算大師Mathematica4.0」,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Aoki,R. and T.Prusa,1996,'Sequential Versus Simultaneous Choice with Endogenous Qual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5,pp.103-121.
●Cabrales,A., W.Garcia-Fontes and M.Motta,2000,'Risk Dominance Selects the Leader:An Experimental Analy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8,pp.137-162.
●Cabrales,A. and M.Motta,2001,'Country Asymmetries,Endogenous Product Choice and the Timing of Trade Liberalization’,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5,pp.87-107.
●Herguera,I. , P.Kujal and E.Petrakis,2000,'Quantity Restrictions and Endogenous Quality Choice',International Jouran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8,pp.1259-1277.
●Lambertini,L.,1999,'Endogenous Timing and the Choice of Quality in a Vertically Differentiated Duopoly',Research in Economics,53,pp.101-109.
●Motta,M.,1993,' Endogenous Quality Choice:Price vs. Quantity Competition ',Jouranl of Incustrial Economics, 41,pp.113-13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