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2 12: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欽哲
研究生(外文):Chin-che Wang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家長教育選擇權與學區劃分之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Parents' school choice and school district division.
指導教授:王如哲王如哲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6
中文關鍵詞:越區就讀共同生活圈學區劃分家長教育選擇權
外文關鍵詞:school district divisionschool choi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9
  • 點閱點閱:280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9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3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家長教育選擇權和學區劃分的現況,分析家長對於教育選擇權內涵的瞭解,現行學區劃分制度的認知情形,以及與學校未來發展的關係。本研究採用質性焦點團體訪談研究法,以立意取樣選取嘉義縣市行政管轄區域交界的四所鄰近學校,邀請八位有越區就讀孩子的家長作為訪談對象。期能透過同質性團體互動的對話,獲得更多共同的語言資料進行分析。
訪談資料經過分析後發現如下:
一、目前嘉義縣市國民小學家長對於「教育選擇權」的意義與內涵並無完整清晰的基本認知概念。
二、家長常將學區劃分規定或越區就讀學校前辦理戶籍移轉作業,認定為主要的教育選擇相關法令,認知層面不夠廣泛。
三、家長對於擁有行使教育選擇權的觀點是贊成多於反對。
四、家長選擇公立學校就讀的主要因素為生活便捷、學習成就、校舍環境、專業師資、輔助資源、公共關係等六大項。
五、學區劃分制度均衡區域內國民小學的整體發展,但是過度保障學生來源卻造成學校的競爭力逐漸下降。
六、學區制度讓弱勢族群家長在無力選擇時,能保障孩子享有一定程度的學校教育品質,舒緩生活區域間的教育成效落差。
七、重新檢討現行的學區劃分辦法,考量現代家長雙薪工作生活特性的因素,擴大學區的彈性與自由,符合家長教育選擇的期待。
八、行使越區就讀時都是家長逕行為孩子決定,並沒有和孩子充分討論就學環境或孩子個人感受的情形。
九、倡導教育選擇權促使國民小學的市場競爭機制更加明顯,讓學校教育行銷更顯得重要。
根據研究結果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機構、家長團體及未來研究者提出相關的建議。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in the issue of parents’ school choice and school district division, was aiming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arents’ perception about school choice, the system of school district divis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Qualitatively, the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Focusing Group Interview that was composed by purposeful samples—eight volunteering parents from four schools located in both Chia-yi county and city, whose children study in those schools out of their school district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parents’ insights, knowledge, and considerations about school choosing. According to the outcome, 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for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ion, schools, and par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1
第二節 待答問題‥‥‥‥‥‥‥‥‥‥‥‥‥‥‥‥‥‥‥‥‥05
第三節 名詞釋義‥‥‥‥‥‥‥‥‥‥‥‥‥‥‥‥‥‥‥‥‥05
第四節 研究範圍限制‥‥‥‥‥‥‥‥‥‥‥‥‥‥‥‥‥‥‥0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家長教育選擇權之意涵與理論基礎‥‥‥‥‥‥‥‥‥‥09
第二節 我國學區劃分之現況研究‥‥‥‥‥‥‥‥‥‥‥‥‥‥46
第三節 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相關研究‥‥‥‥‥‥‥‥‥‥‥‥‥6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8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流程‥‥‥‥‥‥‥‥‥‥‥‥‥‥‥‥‥‥86
第三節 研究工具‥‥‥‥‥‥‥‥‥‥‥‥‥‥‥‥‥‥‥‥‥88
第四節 研究倫理‥‥‥‥‥‥‥‥‥‥‥‥‥‥‥‥‥‥‥‥‥9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國小學生家長對於教育選擇權之認知‥‥‥‥‥‥‥‥‥97
第二節 目前實施教育選擇權的現況分析‥‥‥‥‥‥‥‥‥‥‥104
第三節 學區制度與越區就讀現況分析‥‥‥‥‥‥‥‥‥‥‥‥119
第四節 教育選擇權對學校發展之影響‥‥‥‥‥‥‥‥‥‥‥‥12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43
第二節 建議‥‥‥‥‥‥‥‥‥‥‥‥‥‥‥‥‥‥‥‥‥‥‥14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51
英文部分‥‥‥‥‥‥‥‥‥‥‥‥‥‥‥‥‥‥‥‥‥‥‥‥ 155
附錄一:研究訪談大綱‥‥‥‥‥‥‥‥‥‥‥‥‥‥‥‥‥‥‥‥ 158
附錄二:研究訪談資料摘要‥‥‥‥‥‥‥‥‥‥‥‥‥‥‥‥‥‥ 159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如哲(1999)。從外國教育改革論我國教育發展政策。理論與政策,13(2),57-84。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市:教育部。
呂生源(1998)。教育改革的策略批判--評臺北縣的開放教育政策。中等教育,49(5),49-59。
吳明益(1994)。國家管制教育市場的合理地位與制度因應─以教育權的保障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2NTU00194012。
吳知賢、段良雄(1999)。台灣公私立國中、國小學校選擇模式。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編:人文及社會科學,9(2),254-267。
吳清山、林天祐(1997)。教育選擇權。教育資料與研究,16,82。
吳清山(1999)。推行「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學校行政配合之探究。教育研究資訊,7(1),14-21。
吳清山(1999)。國民教育政策與問題之研究。國立教育資料館專題計畫。
但昭偉(1992)。我國國中學生權利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1NTNU4331014。
李奉儒、吳芝儀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濤石。
周生民(2002)。台南市國小學童越區就讀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教育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NT1626002。
周淑卿(1996)。我國國民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趨向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4NTNU4331002。
林天祐(1999)。學校品管之理念與設計--以學校運作為例。學校行政,2,2-13。
林明地(2000)。地方教育行政單位與大學合辦國小主任儲訓之方案規劃:以嘉義縣為例。教育政策論壇,3,57-79。
林孟皇(1999)。家長之公立學校選擇權(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1999)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8NTU02194035。
林美玲(1998)。英國新教師表現調查分析。教育實習輔導,3,21-31。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洪志成、廖梅花譯(2003)。焦點團體訪談。嘉義:濤石。
韋宜青(2001)。國民小學教育選擇權政策規劃規準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TMTC0576016。
范瑞祝(2001)。國民小學階段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2001)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HCT1626011。
馬信行(1996)。刺激重覆出現對遺忘曲線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58NCCU4331001。
高政賢(1988)。基隆市國民中學學區劃分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6NCCU2331011。
高淑清(2005)。同心協力共創佳績--外籍配偶及其子女的教育問題與資源介入。教師天地,135,26-34。
高新建(1998)。國小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9NTNU2331015。
秦夢群(2002)。教育行政—實務部分。台北:五南。
陳正恩(2002)。國小教育人員對家長學校選擇權的態度及學校因應策略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臺南教育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NT1626008。
陳明印(1999)。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評鑑規準及權重之建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8NTNU0331005。
陳明印(1999)。從教育行政的觀點看國民教育法的修正精神及內涵。國民教育,39(6),25-36。
陳明德(2000)。國民小學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可行性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TPTC576006。
陳靜嬋(1999)。美國委辦學校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1999)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8NTNU0331006。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1999)。國民教育法。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1999)。教育基本法。台北市:作者。
張芳全(1999)。亞洲國家與美國間留學生互動因素之探討,教育與心理研究22,213-250。
張炳煌(1998)。國中生家長學校選擇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6NTNU0579026。
張春興、林清山(1973)。教育心理學。台北:文景。
張家生(1979)。計量管理應用於校址選擇與學區劃分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67NCCU3121033。
張登欽(1984)。國民中學學校規模、區位、學區劃分之研究---台北市松山區實證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4NCHU2347017。
張鈿富(1998)。我國教師專業組織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4NCCU2331008。
張德銳(1998)。學校選擇政策的實施經驗與啟示-以美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89SCU00194036。
莊勝義(1996)。台灣地區高級中等教育機會均等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7NKNU2331002。
莊耀嘉(1982)。國中生的人格特質、學業成就歸因及其學習行為(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69NTU04071007。
符碧真(1999)。社經背景、教育因素與職業成就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4NCCU2331023。
郭靜晃(1998)。心理學。台北:揚智文化。
葉于釧(1997)。臺北市國民中學學區劃分現況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59NCCU4331001。 
黃乃熒 ( 1997 )。父母選擇教育系統的教育政策意涵對提昇教育均等的分析。中等教育,48(3),41-47,臺北,臺灣師大。
黃昆輝(1980)。教育行政決定的藝術。教育資料與研究,65,154-162。
黃信君 (2000)。彰化縣國小學生家長對學校選擇權的認知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89SCU00194036。
黃瑞琴(1997)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嘉雄(1999)。柏恩斯坦分類與架構概念及其在課程研究上之意義(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7NTNU2331009。
童敏雯(1999)。家長教育選擇權。教育社會學通訊,17,17-18。
湯堯(1997)。教育市場導向探討與省思:市場模型建立與研究。教育研究資訊,5,74-85。
溫明麗(1997)。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及其德育涵義(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5NTNU2331004。
楊瑩(1995)。台灣地區教育擴展過程中不同家庭背景子女受教機會差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6NTNU2331003。
劉美宏(2000)。學校選擇權之政策模擬(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8NDHU0331016。 
鄧運林(1995)。成人教育課程發展理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4NKNU2331003。
潘聖明(2000)。國小學生家長與教師對家長教育選擇權認知之研究(碩士論文,屏東教育大學,2000)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PTTC576022。
鄭新輝(1997)。家長教育選擇權的可行性分析。初等教育學報,10,389-415。
賴香如(2000)。青少年藥物教育需求研究--以焦點團體為例。衛生教育學報,13,165-188。
謝明憲(1999)。以焦點團體方式評估小班教學之成效。醫學教育,3,41-48。
鍾國彪(1998)。焦點團體法在醫療機構的運用。醫療品質,1,56-64。
鍾靜(1984)。線性規劃應用於學區劃分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74TKU02457057。
薛曉華(1996)。八0年代中期後臺灣的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社會」的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3NTNU2331012。


貳、英文部分
Armstrong, Henson & Savage, T. V. (1993). Teaching Today: An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Champaign, IL: Prentice Hall.
Carbonaro, W. (1988).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 Parents:Intergenerational Closure and Education Outcome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71, 295-313.
Chubb, J. E., & Moe, T. M. (1990). Politics, markets and America’ schools. Champaign, IL: Washington.
Coleman, J. S. (1990). Foundation of Social Theory.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oleman, J. S. (1993). The Ra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Societ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58, 1-15.
Cronbach, L. J. (197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hampaign, IL: Houghton Mifflin.
Croninger, R. G., & Smith, J. B. (1994). Parental Choice of Schools and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Education: The Paradox of Detroit.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16 (4), 434-457.
Dewey, J. (1920). Reconstruction in philosophy. Champaign, IL: 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Gagne, R. M. (1987).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Champaign, IL: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ao, L., & Bonstead-Bruns, M. (1998). Parent-child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Immigrant and Native Students. Socilolgy of Education, 71: 175-198.
Hopkins, D., Ainscow, M., & West, M. (1994). School improvement in an era of change. Champaign, IL: London.
Johnsos, K. L., (1987). Contact mechanics. Champaign, IL: Cambridge.
Krueger, R. A., & Casey, M. A. (2000). Focus Groups: A Practical Guide for Applied Research. Champaign, IL: Plastic Comb..
Lee, S., & Brinton, M. C. (1996). Elite Education and Social Capital: The Case of South Korea.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9, 177-192.
Levin, B., & Riffel, J. A. (1997). Schools and the changing world : struggling toward the future. Champaign, IL: Washington
Marginson, S. (1993). Education and public policy in Australia. Champaign, I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rjoribanks, K. (1979). Families and their learning environments : an empirical analysis. Champaign, IL: London.
Naisbitt, J., & Albertin, P., (1982). Megatrends : ten new directions transforming our lives. Champaign, IL: Warner Books.
OECD (1994). School: A matter of choice. Paris: OECD/CERI.
Parkinson, C. (1957). Parkinson's law, and other studies in administration. Champaign, IL: Houghton Mifflin.
Powers, J. M., & Cookson, P. W. (1999). The Politics of School Choice Research: Fact, Fiction, and Statistics. Educational Policy, 13(1). 104-122.
Rawls, J. (1971). A theory of justice. Champaign, IL: Harvard University.
Sackney, L. E., Dibski, D. J. (1992). School-Based Management: A Critical Perspective.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22(2), 104-112.
Simon, H. A. (1947). Administration behavior: a study of decision-marking processes i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Champaign, IL: MacMillan.

Smith, K. B., & Meier, K. J. (1995). The Case Against School Choice: Politics, Markets, and Fools. Champaign, IL: Hardcover.
Stanton-Salazar, R. D.(1997). A Social Capit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ization of Racial Minority Children and Youths. Harvard Educational Revew, 67(1):1-40.
Stedman, J. B., & Riddle, W. C. (1992).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and Federal Policy Issues: Action by the 102d Congres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Atlanta, GA, April.
Stewart, D. W., & Shamdasani, P. N. (1990). Focus Groups: Theory and Practice. Champaign, IL: Sage.
Tenbusch, J. P., & Garet, M. S. (1993). Organizational change at the local school level under Minnesota's open enrollment program.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Atlanta, GA, April.
Tillich, P. (1963). Morality and beyond. New NY:Harper.
Walberg, P., McKee, M., Shkolnikov, V., Chenet, L., & Leon, D. A. (1998). Economic change, crime, and mortality crisis in Russia: regional analysi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17, 312-318.
Woolcock, M. (1998). Social capit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oward a theoretical synthesis and policy framework.Theory and Society, 27(2):151-20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