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文文獻:
Adorno, Theodor W. and Crook, S.(1994). The Stars Down to Earth and Other Essays on the Irrational in Culture. London: Routledge.
Altman, R.(1987). The American Film Musical. London: New Left Books.
Code, L.(2000). Encyclopedia of Feminist Theories. London: Routledge.
Du Gay , P., Hall, S., Janes, L., Mackay, H., Negus, K.(1997). Doing Cultural Studies: The Story of the Sony Walkman. London: Sage.
Dunn, R. G.(1979). Science, technology and bureaucratic domination: television and the ideology of scientism.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vol. 1, 343-354.
Fang-chih Yang(2002). Variety shows: exploring the genre of the “most local show”in Taiwan. Dong Hwa Journal of Humanistic Studies, No.4, pp.295-330.
Fiske, J.(1987). Television Culture. London:Methuen.
Hall, S.(Ed.)(1997). Representati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 London:Sage.
Hinerman, S.(1997). (Don’t)Leave me alone: tabloid narrative and the Michael Jackson child-abuse scandal. In J. Lull & S. Hinerman (Eds.), Media Scandals: Morality and Desire in the Popular Culture Marketplace (pp.143-163).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Humm, M. (1995). The Dictionary of Feminist Theory. 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Klonoff, E. A. (1983). A star is born: psychologists and the media.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4(6), 847-854.
Livingstone, S. M. and Lunt, P. K. (1994). Talk on Television: Audience Participation and Public Debate. Routledge.
McVeigh, B. J.(2000). Wearing Ideology, State, Schooling and Self-Presentation in Japan. Oxford and New York:Berg.
Robinson, B. E. (1982). Family experts on television talk shows: facts, values, and half-truths. Family Relations, vol.31, no.3(Jul., 1982), 369-378.
Shattuc, J. (1997). The Talking Cure: TV Talk Shows and Women. New York: Routledge.
Silverstone, R. (1986).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television science—a case study.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vol. 6, 377-410.
二、中文文獻:
毛榮富(1992):〈傅柯:勾勒權力/知識之系譜的雕手〉,收錄於葉啟政主編《當代社會思想巨擘》,頁158-186。台北:正中。
王寶環(2003):《古今識人思想之比較~以中國古代《人物志》及西方占星學為例》。輔仁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卡維波(2004):〈「減肥瘦身」的女性主義標準答案錯在哪裡?——從「飲食消費與現代性」到「性感美貌的多元與普及」〉,寧應斌編著《身體政治與媒體批判》,頁141-195。桃園: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何春蕤(1994):《豪爽女人》。台北:皇冠。
何修譯(1992):《美貌的神話》。台北:自立晚報。(原書:Naomi Wolf [1992]. The beauty myth:how images of beauty are used against women. New York: Anchor Books. )
何穎怡譯(2000):《女性研究自學讀本》。台北:女書文化。(原書:Joy Magezis [1996].Teach Yourself Women’s Studies. )
李天鐸譯(1993):《電視與當代批評理論》。台北:遠流。(原書Allen, Robert C.[1987].Channels of Discourse:Television and Contemporary Criticism.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
周素鳳譯(2001):《親密關係的轉變》。台北:巨流。(原書:Anthony Giddens [1992].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 Sexuality, Love & Eroticism in Modern Societies. Blackwell Publishers. )
林文琪譯(2004):《身體認同:同一與差異》。台北:韋伯。(原書:Kathryn Woodward [1997].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Sage Publication. )
林芳玫(1996):〈自由主義女性主義〉,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頁1-34。台北:遠流。
林惠娸、陳雅汝譯(2003):《偷窺狂的國家》。台北:商周。(原書Clay Calvert [2000]. Voyeur Nation: Media, Privacy, and Peering in Modern Culture. Westview Press. )
范維君(2000):《占星術語日常行動:一個知識社會學的考察》。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唐立淇(2005):《唐立淇讓你瞭解魔羯座》。台北:綺麗文化。
夏春祥(1997):〈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第54期:141-166。徐子超譯(2001):《BOBO族:新社會菁英的崛起》。台北:遠流。(原書David Brooks [2000]. Bobos In Paradise: The New Upper Class and How They Got There. )
張貝雯(2003):〈算命風,書市再起〉。《誠品好讀》第29期,2003年1、2月合刊。
張紫晨主編(1991):《中外民俗學辭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張錦華(1994):《傳播批判理論》。台北:黎明。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1):《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原書McQuail, D. [2000].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Sage Publications. )
陳芸芸譯(2004):《全球化下的傳播與文化》。台北:韋伯。(原書Lull, J. [2000]. Media, Communication, Culture:A Global Approach. Polity Press. )
陳美蘭(1999):《「科學理性」或「弁鉠蛂v——大眾媒體的算命論述》。輔仁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游明儀(2003):《新聞性談話節目的內容分析暨其節目中記者專業意理實踐之研究——以「新聞駭客News98」為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黃道琳(1986):〈知識與權力的毀解——米修˙傅柯及其思想〉,《當代》第一期:22-33。
董亦蘭譯(1993):《情人的占星術》。台北:希代。(原書:Carole Golder [1988]. The Seductive Art of Astrology.)
熊瑞梅(1999):〈團體與組織〉,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頁121-154。
劉文周(1988):《電影、電視編劇的藝術》。台北:光啟。
劉秀娟、林明寬譯(1996):《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台北:揚智。(原書:Susan A. Basow [1992]. Gender Stereotypes and Roles, 3rd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劉維公譯(1992):〈片斷化的象徵世界:波笛爾文化社會學的省思〉。《當代》第77期:14-31。(譯自A. Honneth, The Fragmented World of Symbolic Forms: Reflections on Pierre Bourdieu's Sociology of Culture, in 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 Vol. 3, No. 3, 1986, pp. 55-66 )
蔡采秀譯(1998):《傅柯》。台北:巨流。(原書Barry Smart [1985]. Michel Foucault. Tavistock Publications Ltd.)
鄭志明(1997):〈算命不是科學的真假問題〉,「宗教、靈異、科學與社會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賴國洲主編(1995):《靈異、命理及風水節目的類型歸屬分析》。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編印。
賴國洲主編(1997):《靈異節目規範初探》。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編印。
駱怡心(2001):《星辰與人間——占星人對占星的應用、占星體系以及生活事理的交互影響》。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瞿海源(1997):〈術數流行與社會變遷〉,「宗教、靈異、科學與社會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簡妙如等譯(2002):《大眾傳播媒體新論》。台北:韋伯。(原書: Lisa Taylor & Andrew Willis. [1999]. Media Studies:Texts, Institutions and Audiences. Blackwell Publishers.)
羅世宏等譯(2004):《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原書:Chris Barker [2000]. Cultural Studies——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Sage. )
羅正心(1993):〈算命與心理輔導〉,《本土心理學研究》第2期:316-337。羅正心(1995):〈天機不可洩露?!台灣的算命文化(三)〉,《張老師月刊》第208期,1995年4月。
羅正心(1998):〈算命技巧裡的語言表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84期:37-60。三、報紙資料:
《民生報》(1990年10月25日):〈葫蘆裡賣偽藥,張宗榮判刑十年,創違反藥管法量刑紀錄〉,23版/醫藥新聞)。
《民生報》(1995年6月13日):〈'神算小瓜' 半依排練半即興〉,12版 / 廣電熱線。
《聯合報》(1990年6月26日):〈台視避嫌,封殺空空居士〉,32版/綜藝新聞。
《聯合報》(1991年6月28日):〈鐵算盤上節目挨罰,車軒接演中視連續劇〉,29版/綜藝新聞。
王介中(1990年6月24日):〈螢幕神玄熱,廣電處開藥方〉,民生報/10版/影劇新聞。
王介中(1990年6月26日):〈空空居士早有名號〉,民生報/12版/電視資訊。
王祖壽(1990年6月13日):〈綜藝節目一窩蜂煽情〉,民生報/12版/電視資訊。
王祖壽(1996年6月11日):〈星星王子加神算小瓜:'龍虎榜'新招,題材趣味不走神怪〉,民生報/12版/影視天地。
王祖壽(2003年1月24日):〈慈禧、東方不敗搬麻將——輸了啃辣椒,喝麻辣湯,吃哇沙米,東森除夕節目算命大師變成綜藝諧星〉,民生報/C2版/影劇最前線。
吳禮強(2002年10月2日):〈命運好好玩抄襲鑑定團?佈景節目架構似曾相識,王鈞、李明依開運開砲囉〉,民生報/C3版/影視大舞台。
吳禮強(2002年11月7日):〈佼佼曾經和李明依同房,賣好朋友交情,阿寶、羅璧玲接著開運囉〉,民生報/Cs7版/娛樂Window。
吳禮強(2003年11月26日):〈開運鑑定團收視仍然稱冠〉,民生報/C2版/影劇最前線。
吳禮強(2004年1月28日):〈塔羅魔法心call in接到手軟—命理節目百家爭鳴,天心、莫利斯下月幫觀眾牌運勢〉,民生報/CS4版/星聞e點靈。
李韶明(200410月7日):〈何晴乍現,唐立淇樂歪〉,民生報/CS2版/銀色發燒網。
李德珍(1996年4月27日):〈金曲龍虎榜 85/夏季第2周特別報導,論婚姻中西合璧, '小瓜'請她留意,'星星'愈描愈黑〉,民生報/11版/影視繽紛。
施心媛(2000年7月31日):〈五月天原來也很四月天,——拿她當桌面,天天打熱線,溫馨接送情…五個女友都粉幸福!〉,民生報/ C1版/影視娛樂。
陳承中(1995年11月11日):〈賣菜的為子祈禱文:都是算命造的孽〉,聯合報/ 34版/鄉情。
陶晶瑩(1996年11月21日):〈陶色新聞報報:平等〉,聯合報/23版/影視資訊。
費家琪(2003年2月12日):〈空中占卜好運隨時算—星座專家、命理大師移師行動電話加值服務,用戶透過手機就能走到那算到那〉,經濟日報/38版/通訊產品。
黃士原(2003年11月25日):〈台灣網友真愛算—電腦服務解迷津,營收快達2億元〉,星報/14版/火熱話題。
劉曉君(2002年7月5日):〈無論吃的或談話性節目都要參一腳:沾上命理,節目就紅?〉,星報/12版/獨家頻道。
歐銀釧(1990年11月19日):〈空中觀星,兩個節目最紅〉,民生報/16版/影劇萬象。
鍾蓮芳(1993年11月17日):〈卜卦紫微靠邊站,少年仔獨愛占星〉,民生報/30版/年輕人。
瞿海源(1996年10月12日):〈學者觀點:靈異,社會不確定感的產物〉,聯合晚報/04版/綜合新聞。
蘇位榮(2005年10月8日):〈非常姓名學說藝人敗家,林大為判賠〉,聯合報/A8版/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