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5.16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2 12: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洪欣辰
研究生(外文):Hsin-chen Hung
論文名稱:算命節目不算命?星座命理節目〈開運鑑定團〉之性別、偷窺與專家權威
論文名稱(外文):What's fortune-telling TV program all about? sex/gender, voyeur, and authority—a case study on ‘Lucky Strike’
指導教授:胡綺珍胡綺珍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elly H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電訊傳播研究所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一般大眾傳播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0
中文關鍵詞:專家權威偷窺性別星座命理節目算命
外文關鍵詞:authoritysex and gendervoyeurfortune-tellingtelevision program of astrology and fortune-tel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0
  • 點閱點閱:269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1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自2001年開始,台灣電視圈掀起了一股星座命理熱潮,這一年開始出現了釵h談星座命理的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命理節目促使釵h產業開始推出和算命相關的產品,本研究即是在此算命節目風行的社會背景下,以文化研究的研究取徑進行知名星座命理節目——〈開運鑑定團〉的觀察研究。

本文研究問題簡述如下:(1)星座命理節目是否成為一個類型?從電視類型觀點看〈開運〉可以獲得什麼啟示?(2)星座命理節目的發展歷史為何?(3)節目文本分析:〈開運〉的定位以及其包裝星座命理的方式為何?(4)在算命人社會地位低落的情況下,電視上的星座命理專家要如何自處?如何塑造自己的權威?

本文的主要研究發現是:「算命節目不算命」。一般被認為是算命節目的〈開運〉其實並不幫觀眾算命,也鮮少幫特別來賓(藝人)算命,而其播出的內容主要有二部分,一是運用星座命理來討論「兩性議題」,二是運用星座命理來「偷窺名人」。〈開運〉藉由以上兩項的手法帶給觀眾娛樂,並得以持久而規律的播出。
The background of this research is about the trend in television talk show production on astrology and fortune-telling since the year 2001. Television talk shows on astrology and fortune-telling are still so popular today that many related commercial products are promoted in the market. This study focuses on a case study, the most famous astrology and fortune-telling television program—Lucky Strike—in the approach of cultural studies.

The research questions of this study are described in the following: (1) discuss whether or not astrology and fortune-telling talk shows illustrate enough to form a specific genre by relating academic studies and the discussion of television theory, (2) history background of astrology and fortune-telling television programs, (3) define the location of Lucky Strike and the techniques of reproduction on astrology and fortune-telling by analyzing specific program texts, and (4) understand how those so-called “experts of astrology and fortune-telling” make up their authority.

The main finding of this study is: “it is not about fortune-telling in fortune-telling television program.” The main ambition of Lucky Strike is not fortune-telling. The truth is they never tell fortunes about the audience or the artists they invite. The main theme here can be defined in two parts: to discuss “sex/gender subjects” and to “voyeur the celebrities” by astrology and fortune-telling. These two entertainment strategy entice audiences and makes the program popular.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開運〉簡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與星座、命理、算命相關的學術文獻探討 7
第二節 電視類型觀點介紹 10
第三節 談話性節目與〈開運〉 15
第四節 靈異命理節目與〈開運〉 20
第五節 小結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究取徑 25
第二節 研究歷程 28
第四章 星座命理節目的現況與回顧 35
第一節 星座命理節目的起源與發展 35
第二節 星座命理節目的定義與現況 40
第三節 小結 47
第五章 〈開運〉與女性 49
第一節 〈開運〉是女性節目並以討論兩性關係為主 49
第二節 〈開運〉與父權的接合 52
第三節 小結 67
第六章 〈開運〉專家權威的建構 69
第一節 傅柯的權力知識觀點 69
第二節 專家權威的建立:窺視名人 73
第三節 專家權威形象的包裝 77
第四節 〈開運〉專家與其他領域專家的異同以及對電視命理節目的批判 84
第五節 小結 88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研究貢獻 94
參考書目 97
附錄A、第一次工作人員訪談大綱 104
附錄B、第二次工作人員訪談大綱 105
附錄C、本研究相關節目畫面 106
一、英文文獻:
Adorno, Theodor W. and Crook, S.(1994). The Stars Down to Earth and Other Essays on the Irrational in Culture. London: Routledge.
Altman, R.(1987). The American Film Musical. London: New Left Books.
Code, L.(2000). Encyclopedia of Feminist Theories. London: Routledge.
Du Gay , P., Hall, S., Janes, L., Mackay, H., Negus, K.(1997). Doing Cultural Studies: The Story of the Sony Walkman. London: Sage.
Dunn, R. G.(1979). Science, technology and bureaucratic domination: television and the ideology of scientism.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vol. 1, 343-354.
Fang-chih Yang(2002). Variety shows: exploring the genre of the “most local show”in Taiwan. Dong Hwa Journal of Humanistic Studies, No.4, pp.295-330.
Fiske, J.(1987). Television Culture. London:Methuen.
Hall, S.(Ed.)(1997). Representati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 London:Sage.
Hinerman, S.(1997). (Don’t)Leave me alone: tabloid narrative and the Michael Jackson child-abuse scandal. In J. Lull & S. Hinerman (Eds.), Media Scandals: Morality and Desire in the Popular Culture Marketplace (pp.143-163).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Humm, M. (1995). The Dictionary of Feminist Theory. Columbus: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Klonoff, E. A. (1983). A star is born: psychologists and the media.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14(6), 847-854.
Livingstone, S. M. and Lunt, P. K. (1994). Talk on Television: Audience Participation and Public Debate. Routledge.
McVeigh, B. J.(2000). Wearing Ideology, State, Schooling and Self-Presentation in Japan. Oxford and New York:Berg.
Robinson, B. E. (1982). Family experts on television talk shows: facts, values, and half-truths. Family Relations, vol.31, no.3(Jul., 1982), 369-378.
Shattuc, J. (1997). The Talking Cure: TV Talk Shows and Women. New York: Routledge.
Silverstone, R. (1986).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television science—a case study.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vol. 6, 377-410.

二、中文文獻:
毛榮富(1992):〈傅柯:勾勒權力/知識之系譜的雕手〉,收錄於葉啟政主編《當代社會思想巨擘》,頁158-186。台北:正中。
王寶環(2003):《古今識人思想之比較~以中國古代《人物志》及西方占星學為例》。輔仁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卡維波(2004):〈「減肥瘦身」的女性主義標準答案錯在哪裡?——從「飲食消費與現代性」到「性感美貌的多元與普及」〉,寧應斌編著《身體政治與媒體批判》,頁141-195。桃園: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
何春蕤(1994):《豪爽女人》。台北:皇冠。
何修譯(1992):《美貌的神話》。台北:自立晚報。(原書:Naomi Wolf [1992]. The beauty myth:how images of beauty are used against women. New York: Anchor Books. )
何穎怡譯(2000):《女性研究自學讀本》。台北:女書文化。(原書:Joy Magezis [1996].Teach Yourself Women’s Studies. )
李天鐸譯(1993):《電視與當代批評理論》。台北:遠流。(原書Allen, Robert C.[1987].Channels of Discourse:Television and Contemporary Criticism.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
周素鳳譯(2001):《親密關係的轉變》。台北:巨流。(原書:Anthony Giddens [1992].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 Sexuality, Love & Eroticism in Modern Societies. Blackwell Publishers. )
林文琪譯(2004):《身體認同:同一與差異》。台北:韋伯。(原書:Kathryn Woodward [1997].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Sage Publication. )
林芳玫(1996):〈自由主義女性主義〉,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頁1-34。台北:遠流。
林惠娸、陳雅汝譯(2003):《偷窺狂的國家》。台北:商周。(原書Clay Calvert [2000]. Voyeur Nation: Media, Privacy, and Peering in Modern Culture. Westview Press. )
范維君(2000):《占星術語日常行動:一個知識社會學的考察》。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立淇(2005):《唐立淇讓你瞭解魔羯座》。台北:綺麗文化。
夏春祥(1997):〈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第54期:141-166。
徐子超譯(2001):《BOBO族:新社會菁英的崛起》。台北:遠流。(原書David Brooks [2000]. Bobos In Paradise: The New Upper Class and How They Got There. )
張貝雯(2003):〈算命風,書市再起〉。《誠品好讀》第29期,2003年1、2月合刊。
張紫晨主編(1991):《中外民俗學辭典》。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張錦華(1994):《傳播批判理論》。台北:黎明。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1):《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原書McQuail, D. [2000]. McQuail’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Sage Publications. )
陳芸芸譯(2004):《全球化下的傳播與文化》。台北:韋伯。(原書Lull, J. [2000]. Media, Communication, Culture:A Global Approach. Polity Press. )
陳美蘭(1999):《「科學理性」或「弁鉠蛂v——大眾媒體的算命論述》。輔仁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明儀(2003):《新聞性談話節目的內容分析暨其節目中記者專業意理實踐之研究——以「新聞駭客News98」為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道琳(1986):〈知識與權力的毀解——米修˙傅柯及其思想〉,《當代》第一期:22-33。
董亦蘭譯(1993):《情人的占星術》。台北:希代。(原書:Carole Golder [1988]. The Seductive Art of Astrology.)
熊瑞梅(1999):〈團體與組織〉,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頁121-154。
劉文周(1988):《電影、電視編劇的藝術》。台北:光啟。
劉秀娟、林明寬譯(1996):《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台北:揚智。(原書:Susan A. Basow [1992]. Gender Stereotypes and Roles, 3rd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劉維公譯(1992):〈片斷化的象徵世界:波笛爾文化社會學的省思〉。《當代》第77期:14-31。(譯自A. Honneth, The Fragmented World of Symbolic Forms: Reflections on Pierre Bourdieu's Sociology of Culture, in 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 Vol. 3, No. 3, 1986, pp. 55-66 )
蔡采秀譯(1998):《傅柯》。台北:巨流。(原書Barry Smart [1985]. Michel Foucault. Tavistock Publications Ltd.)
鄭志明(1997):〈算命不是科學的真假問題〉,「宗教、靈異、科學與社會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賴國洲主編(1995):《靈異、命理及風水節目的類型歸屬分析》。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編印。
賴國洲主編(1997):《靈異節目規範初探》。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編印。
駱怡心(2001):《星辰與人間——占星人對占星的應用、占星體系以及生活事理的交互影響》。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瞿海源(1997):〈術數流行與社會變遷〉,「宗教、靈異、科學與社會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簡妙如等譯(2002):《大眾傳播媒體新論》。台北:韋伯。(原書: Lisa Taylor & Andrew Willis. [1999]. Media Studies:Texts, Institutions and Audiences. Blackwell Publishers.)
羅世宏等譯(2004):《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原書:Chris Barker [2000]. Cultural Studies——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Sage. )
羅正心(1993):〈算命與心理輔導〉,《本土心理學研究》第2期:316-337。
羅正心(1995):〈天機不可洩露?!台灣的算命文化(三)〉,《張老師月刊》第208期,1995年4月。
羅正心(1998):〈算命技巧裡的語言表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84期:37-60。

三、報紙資料:
《民生報》(1990年10月25日):〈葫蘆裡賣偽藥,張宗榮判刑十年,創違反藥管法量刑紀錄〉,23版/醫藥新聞)。
《民生報》(1995年6月13日):〈'神算小瓜' 半依排練半即興〉,12版 / 廣電熱線。
《聯合報》(1990年6月26日):〈台視避嫌,封殺空空居士〉,32版/綜藝新聞。
《聯合報》(1991年6月28日):〈鐵算盤上節目挨罰,車軒接演中視連續劇〉,29版/綜藝新聞。
王介中(1990年6月24日):〈螢幕神玄熱,廣電處開藥方〉,民生報/10版/影劇新聞。
王介中(1990年6月26日):〈空空居士早有名號〉,民生報/12版/電視資訊。
王祖壽(1990年6月13日):〈綜藝節目一窩蜂煽情〉,民生報/12版/電視資訊。
王祖壽(1996年6月11日):〈星星王子加神算小瓜:'龍虎榜'新招,題材趣味不走神怪〉,民生報/12版/影視天地。
王祖壽(2003年1月24日):〈慈禧、東方不敗搬麻將——輸了啃辣椒,喝麻辣湯,吃哇沙米,東森除夕節目算命大師變成綜藝諧星〉,民生報/C2版/影劇最前線。
吳禮強(2002年10月2日):〈命運好好玩抄襲鑑定團?佈景節目架構似曾相識,王鈞、李明依開運開砲囉〉,民生報/C3版/影視大舞台。
吳禮強(2002年11月7日):〈佼佼曾經和李明依同房,賣好朋友交情,阿寶、羅璧玲接著開運囉〉,民生報/Cs7版/娛樂Window。
吳禮強(2003年11月26日):〈開運鑑定團收視仍然稱冠〉,民生報/C2版/影劇最前線。
吳禮強(2004年1月28日):〈塔羅魔法心call in接到手軟—命理節目百家爭鳴,天心、莫利斯下月幫觀眾牌運勢〉,民生報/CS4版/星聞e點靈。
李韶明(200410月7日):〈何晴乍現,唐立淇樂歪〉,民生報/CS2版/銀色發燒網。
李德珍(1996年4月27日):〈金曲龍虎榜 85/夏季第2周特別報導,論婚姻中西合璧, '小瓜'請她留意,'星星'愈描愈黑〉,民生報/11版/影視繽紛。
施心媛(2000年7月31日):〈五月天原來也很四月天,——拿她當桌面,天天打熱線,溫馨接送情…五個女友都粉幸福!〉,民生報/ C1版/影視娛樂。
陳承中(1995年11月11日):〈賣菜的為子祈禱文:都是算命造的孽〉,聯合報/ 34版/鄉情。
陶晶瑩(1996年11月21日):〈陶色新聞報報:平等〉,聯合報/23版/影視資訊。
費家琪(2003年2月12日):〈空中占卜好運隨時算—星座專家、命理大師移師行動電話加值服務,用戶透過手機就能走到那算到那〉,經濟日報/38版/通訊產品。
黃士原(2003年11月25日):〈台灣網友真愛算—電腦服務解迷津,營收快達2億元〉,星報/14版/火熱話題。
劉曉君(2002年7月5日):〈無論吃的或談話性節目都要參一腳:沾上命理,節目就紅?〉,星報/12版/獨家頻道。
歐銀釧(1990年11月19日):〈空中觀星,兩個節目最紅〉,民生報/16版/影劇萬象。
鍾蓮芳(1993年11月17日):〈卜卦紫微靠邊站,少年仔獨愛占星〉,民生報/30版/年輕人。
瞿海源(1996年10月12日):〈學者觀點:靈異,社會不確定感的產物〉,聯合晚報/04版/綜合新聞。
蘇位榮(2005年10月8日):〈非常姓名學說藝人敗家,林大為判賠〉,聯合報/A8版/社會。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