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2 10: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信昌
研究生(外文):Shin-chang Chen
論文名稱:「東遊日記」之研究:以幼稚園、小學校為中心(1894-1918)
指導教授:楊維真楊維真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1
中文關鍵詞:單級學校張謇嚴修小學校幼稚園東遊日記
外文關鍵詞:One teacher schoo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153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所謂「東遊日記」,即中國官紳至日本考察、訪問而留下的訊息載體。「東遊日記」是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東遊官紳總是戴著有色的眼鏡去認識日本,解讀所看到的一切,然而他們回國後所留下的日記,帶給當時的中國以至於現在的研究者多大的衝擊呢?本論文試圖研究東遊官紳考察日本幼稚園和小學校時所看到的日本,分析東遊群體片面與不完整的日本觀,並說明他們在日記中敘說日本教育完善時,字裡行間透露出何種訊息?筆者擬以東遊官紳日本之所見與回到中國之實踐為兩大論述主軸,將論文分為七章加以探討分析:
第一章「緒論」:說明「東遊日記」該史料的研究旨趣,接著對「東遊日記」加以定 義、說明,並回顧日本、大陸、台灣的相關研究成果,
第二章「東遊者的旅遊心理」:以「旅遊心理學」來分析東遊者的旅遊動機及社會知覺。
第三章「『東遊日記』中的日本幼稚園」:探討不同時期東遊官紳所看到的幼稚園的變化如何?日本幼稚生來源上下階層分化的背景和原因為何?最後說明日本幼稚園道德教育與集團意識的形成如何呈現在「東遊日記」之中。
第四章「『東遊日記』中的日本小學校」:探討日本小學校義務教育的形成,以及東遊官紳對日本小學校中的單級學校、單級教授法的高度興趣,並藉由不同東遊官紳對單級學校參觀的分析比較,解明不同東遊者的動機因素。
第五章「日本幼稚園至小學校的教育取向:軍國民教育」:筆者藉由「東遊日記」,試圖讓日本軍國民教育活靈活現地呈現在讀者的腦中,並運用「課程中的幽靈」來分析日本人軍國民性格的形成。
第六章「『日本型』教育在中國的試行」:選天津嚴修與幼稚園、南通張謇與小學校作為個案研析,探討天津模範幼稚園和南通實驗小學引進日本新式教學法的成效,以及初步分析它們為何不能及於一省、全國的原因,配合相關的回憶錄、日記等,解明當時東遊群體對日本型教育的引進過程。
第七章「結論」:總結全文,討論東遊官紳到日本考察的時代意義為何。最後,分析東遊官紳「筆敘日本,意在中國」的群體記憶。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回顧…………………………………4
第二章 東遊者的旅遊心理 ……………………………………………15
第一節 東遊者旅遊動機之分析………………………………15
第二節 東遊者社會知覺之分析………………………………20
第三章 「東遊日記」中的日本幼稚園 ………………………………31
第一節 歷史流變………………………………………………31
第二節 幼稚園教育的重要性…………………………………34
第三節 幼稚園的設置狀況……………………………………40
第四節 教學科目和上課情形…………………………………53
第五節 參觀的記錄與感想……………………………………58
第四章 「東遊日記」中的日本小學校 ………………………………67
第一節 歷史流變………………………………………………67
第二節 小學校教育的重要性…………………………………68
第三節 小學校的設置狀況……………………………………74
第四節 教學科目和上課情形…………………………………81
第五節 參觀的記錄與感想……………………………………86
第五章 日本幼稚園至小學校的教育取向:軍國民教育……………107
第一節 主要概念界定…………………………………………107
第二節 學校教育中的課程……………………………………110
第三節 日本軍國民教育的特點………………………………117
第六章 「日本型」教育在中國的試行 ………………………………129
第一節 天津嚴修與幼稚園……………………………………129
第二節 南通張謇與小學校……………………………………137
第七章 結論 ………………………………………………………………159
附錄一:文部省直轄學校沿革表(高等師範學校、女子高等師範學校)……167
附錄二:東遊者所參觀幼稚園、小學校分析表 …………………………169
附錄三:「筆者致佐藤三郎教授信」與「東方書店之回復」 ……………179

徵引文獻 ……………………………………………………………………181
一、中文部分(除東遊日記按成書年代順序外,其餘以作者筆畫排序)
【史料】
(一)東遊日記
1.楊芾,《扶桑十旬記》。(1907年記),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2.劉學詢,《遊歷日本考查商務日記》。(1898年記),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3.盛宣懷,《愚齋東遊日記》。(1908年記),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
4.李春生,《東遊六十四日隨筆》(1896年記),台北:文海出版社,1978。
5.黃遵憲《日本雜事詩〔廣註〕》。(1877年記)
6.張斯桂,《使東詩錄》。(1877年記)
5~6收入鍾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1輯3冊)》,長沙:岳麓書社,1985。
7.載澤,《考察政治日記》。(1905-1906年記)
收入鍾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1輯9冊)》,長沙:岳麓書社,1985。
8.錢單士釐,《癸卯旅行記》。(1903年記)
收入鍾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1輯10冊)》,長沙:岳麓書社,1985。
9.張謇,《癸卯東遊日記》。(1903年記)
收入曹從坡、楊桐主編,《張謇全集(6卷:日記)》,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10.嚴修撰;武安隆、劉玉敏點校,《嚴修東遊日記》。(1902、1904年記) 〔壬寅東遊日記˙第二次東遊日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11.周學熙,《東遊日記》。(1903年記)
收入虞和平、夏良才編,《周學熙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12.姚錫光,《東瀛學校舉概》。(1898年記)
13.張大鏞,《日本各校紀略》。(1898年記)
14.朱綬,《東遊紀程》。(1898年記)
15.關賡麟,《日本學校圖論》。(1901年記)
16.羅振玉,《扶桑兩月記》。(1901-1902年記)
17.項文瑞,《遊日本學校筆記》。(1902年記)
18.方燕年,《瀛洲觀學記》。(1902-1903年記)
19.繆荃孫,《日遊彙編》。(1903年記)
20.林炳章,《癸卯東遊日記》。(1903年記)
21.胡景桂,《東瀛紀行》。(1903年記)
22.王景禧,《日遊筆記》。(1903年記)
23.楊澧,《日本普通學務錄》。(1903-1904年記)
24.蕭瑞麟,《日本留學參觀記》。(1904年記)
25.鄭元濬,《東遊日記》。(1905年記)
26.郭鍾秀,《東遊日記》。(1906年記)
27.吳蔭培,《嶽雲盦扶桑遊記》。(1906年記)
28.李文幹,《東航紀遊》。(1906年記)
29.樓黎然,《蘠盦東遊日記》。(1906-1907年記)
30.黃黼,《東遊日記》。(1907年記)
31.呂祖漶A《東瀛參觀學校記》。(1907年記)
32.鄭崧生,《瀛洲客談》。(1907年記)
33.定樸,《東遊日記》。(1907年記)
12~33收入王寶平主編,《教育考察記(上、下)》(晚清中國人日本考察記集成), 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
34.蔣黼,《東遊日記》。(1903年記)
收入故宮博物院編,《故宮珍本叢刊(272冊:影印本)》,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35.嚴修,《第三次東遊日記》。(1912年記)
收入嚴修著,《嚴修日記(三)》,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36.吳汝綸,《東遊叢錄》。(1902年記)
收入吳汝綸撰;施培毅、徐壽凱校點,《吳汝綸全集(三)》,合肥:黃山書社,2002。
37.顧厚焜,《日本新政考》。(1887年記)
38.段獻增,《三島雪鴻》。(1905年記)
39.劉瑞璘,《東遊考政錄》。(1905年記)
40.金保福,《扶桑考察筆記》。(1906年記)
41.珘皏苤A《東瀛見知錄》。(1906年記)
42.趙詠清,《東遊紀略》。(1907年記)
43.劉樳,《蛉洲遊記》。(1907-1908年記)
44.王三讓,《遊東日記》。(1908年記)
45.賀綸夔,《鈍齋東遊日記》。(1908-1909年記)
37~45收入王寶平主編,《日本政法考察記》(晚清東遊日記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6.胡玉縉,《甲辰東遊日記》。(1904年記)
收入國家圖書館藏,《古籍珍本遊記叢刊(15冊:影印本)》,北京:線裝書局,2003。
47.丁鴻臣,《四川派赴東瀛遊歷噢獉O》。(1899年記)
48.沈翊清,《東遊日記》。(1899年記)
47~48收入王寶平主編,《日本軍事考察記》(晚清東遊日記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9.黃慶澄,《東遊日記》。(1893年記)
50.劉紹寬,《東瀛觀學記》。(1904年記)
49~50收入陳慶念主編,《蒼南文獻叢書(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51.〔無錫女士〕胡周輝,〈北京女子師範學校派赴日本考察校務報告〉(1913年記),《教育雜誌》5卷10號(1914):5965-5980;5卷12號(1914):6237-6250。
52.潘文安,〈參觀日本學校筆記〉(1914年記),《教育雜誌》6卷6號(1914):7153-7158。
53.賈觀仁,〈參觀日本東京高等師範附屬小學校擬戰記〉(1915年記),《教育雜誌》7卷10號(1915):9366-9368。
54.陸規亮,〈調查日本鄉村小學日記〉(1916年記),《教育雜誌》8卷9號(1916):10907-10914。
55.黃炎培,〈日本分設職業科之一小學〉(1917年記),《教育雜誌》9卷2號(1917):11599-11602。
56.賈豐臻,〈參觀日本東京學校筆記〉(1917年記),《教育雜誌》9卷8號(1917):12415-12429。
57.〔本社撰稿〕莊哄A〈日本教育家之談話〉(1917年記),《教育雜誌》9卷8號(1917):12431-12437;9卷9號(1917):12555-12563。
58.〔本社撰稿〕莊哄A〈日本之幼稚園〉(1917年記),《教育雜誌》9卷10號(1917):12693-12702。
51~58收入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教育雜誌》。

(二)官報、報刊、雜誌
1.商務印書館編,《東方雜誌》(上海,1904)。
2.商務印書館編,《教育雜誌》(上海,1909-1918)。
3.[清]學部,《學部官報》,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影本,1980。
4.盛京時報館編,《盛京時報》(瀋陽,1910)。

(三)其他史料
1.中國人民政協天津市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天津文史資料選輯》25輯(1983/09)。
2.中國人民政協全國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87輯(1983)。
3.中國人民政協江蘇省海門縣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海門縣文史資料》8輯(1989/12),〔張謇:故里徵稿專輯〕。
4.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袁世凱奏議(下)》,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5.甘厚慈編,《北洋公牘類纂(10卷:學務一)》,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6.安慶市地方志辦公室,〈吳汝綸考察日本學制史料〉,《檔案與史學》1期(1993/02):53-56、45。
7.朱有瓛等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教育行政機構及教育團體)》,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8.朱有瓛編,《中國近代學制史料(2輯上)》,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
9.朱有瓛編,《中國近代學制史料(2輯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
10.吳汝綸撰;施培毅、徐壽凱校點,《吳汝綸全集(全四冊)》,合肥:黃山書社,2002。
11.李桂林等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普通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12.李滌生,《荀子集釋》,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8。
13.侯鴻鑑,《最新式七個年單級教授法》,北京:中華書局,1914。
14.范鎧纂;張謇續纂,《民國南通縣圖志(9卷:教育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
15.郝慶元、林純業整理,〈周學熙家語(上)〉,《近代史資料》總77號(1990/07):178-220。
16.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編,《歷代日記叢鈔(全二百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6。
17.張之洞,《勸學篇》,上海:上海書店,2002。
18.張孝若,《南通張季直先生傳記》,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
19.張怡祖,《張季子九錄(教育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83。
20.曹從坡、楊桐主編,《張謇全集(全七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21.楊天宇撰,《禮記譯註(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2.虞和平、夏良才編,《周學熙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23.蔣廷黻英文口述稿;謝鍾璉譯,《蔣廷黻回憶錄》,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4。
24.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教育思想)》,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5.璩鑫圭、唐良炎編,《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彙編(學制演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6.嚴修自訂;高凌雯補;嚴仁增增編,《嚴修年譜》,濟南:齊魯書社,1990。
27.嚴修著,《嚴修日記(全四冊)》,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

【工具書】
1.李盛平主編,《中國近現代人名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
2.唐鉞等編,《教育大辭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4。
3.徐友春編,《民國人物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4.教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教育大辭典(10、11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5.教育百科辭典編審委員會主編,《教育百科辭典》,台北:五南圖書,1994。
6.陳玉堂編,《中國近現代人物名號大辭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7.彭克宏主編,《社會科學大詞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0。

【專書】
1.王樹槐,《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江蘇省,1860-1916》,台北:中研院近史所專刊,1984。
2.呂順長,《清末浙江與日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李永連編,《日本學前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李伯棠編,《單級教學法概要》,台北:正中書局,1948。
5.杜成憲、王倫信,《中國幼兒教育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99。
7.汪一駒著;梅寅生譯,《中國知識份子與西方:留學生與近代中國(1872-1949)》,新竹:楓城出版社,1978。
8.汪向榮,《日本教習》,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9.林逢祺,《教育規準論》,台北:五南圖書,2004,
10.姜義華等,《史學概論》,台北:水牛圖書,1996。
11.孫雪梅,《清末民初中國人的日本觀:以直隸省為中心》,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12.翁麗芳,《幼兒教育史》,台北:心理出版社,1998。
13.屠如驥編,《旅遊心理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4。
14.張春興,《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1996。
15.張蘭馨,《張謇教育思想研究》,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5。
16.章開沅、田彤,《張謇與近代社會》,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01。
17.黃光雄、楊龍立,《課程發展與設計:理念與實作》,台北:師大書苑,2004。
18.黃福慶,《清末留日學生》,台北:中研院近史所專刊,1975。
19.黃德祥,《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五南圖書,1996。
20.董遠騫,《咫l夷教育思想研究》,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
21.實藤惠秀著;譚汝謙、林啟彥譯,《中國人留學日本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
22.衛春回,《張謇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論文集】
1.王寶平主編,《神道與日本文化》,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2003。
2.北京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編,《東亞近代化歷程中的傑出人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3.李明輝編,《李春生的思想與時代》,台北:正中書局,1994。
4.周新國主編,《中國近代化先驅:狀元實業家張謇》,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5.林生傳主編,《主要國家後期中等學校入學方式之比較研究》,教育部自願就學輔導方案諮詢研究委員會比較研究小組研究報告,1993年6月。
6.[美]多爾、[澳]高夫主編;張文軍等譯,《課程願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7.胡曉真主編,《世變與維新:晚明與晚清的文學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2001。
8.嚴學熙主編,《論張謇:張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3。

【期刊論文】
1.王紅,〈張謇癸卯東遊日本原因探析〉,《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卷1期(2004/03):21-26。
2.王慎之、王子今,〈黃遵憲《日本雜事詩》所見晚清開明士人的近代化觀〉,《廣東社會科學》1期(1998):87-91。
3.王鳴,〈吳汝綸的日本教育視察〉,《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卷2期(2000/04):35-38。
4.田正平,〈清末赴日考察學務遊記研究〉,《教育研究》5期(1992):62-67。
5.江沛,〈留日學生、東遊官紳與直隸省的近代化歷程(1900-1928)〉,《史學月刊》5期(2005):56 -66。
6.呂順長,〈清代赴日考察官紳日本訪書活動初探〉,《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3卷5期(2003/09):39-46。
7.李可亭,〈單士釐和她的《癸卯旅行記》〉,《商丘師專學報》15卷1期(1999/02):72-74。
8.李慶,〈論黃遵憲的日本觀:以《日本雜事詩》為中心〉,《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4期(1999):89-95。
9.周啟乾,〈晚清知識份子日本觀的考察〉,《日本學刊》6期(1997):68-84。
10.孟剛,〈體育遊戲與人的社會化〉,《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期(1994):59-61、46。
11.武安隆,〈從「和魂漢才」到「和魂洋才」:兼說「和魂洋才」和「中體西用」的異同〉,《日本研究》1期(1995):61-66。
12.施克灿、馬忠虎,〈日本教習與清末師範教育的創始〉,《教師教育研究》16卷3期(2004/05):61-67。
13.唐少君,〈「開啟民智」在開拓北洋實業中的先導作用〉,《安徽史學》4期 (1994):24-28。
14.孫雪梅,〈清末中國人的日本教育觀〉,《日本研究》1期(1999):83-90。
15.孫順智,〈張謇教育思想之研究〉,《南師學報》37卷2期(2003):79-94。
16.馬允倫,〈劉紹寬傳略〉,《溫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期(1996):84-85。
17.張玉法,〈戊戌時期的學會運動〉,《歷史研究》5期(1998):5-26。
18.張煒,〈「拿來主義」:多元視角下的使用祈相〉,《文藝評論》6期(2004):10-16。
19.張德偉,〈論「和魂洋才」在日本教育現代化過程中的作用〉,《外國教育研究》5期(1994):8-14。
20.莊安正,〈張謇東遊與《東遊日記》〉,《安徽師大學報》23卷2期(1995):207-211。
21.眭傳厚,〈集體、集體意識和集體主義析論〉,《台州學院學報》24卷4期(2002/08):14-19。
22.彭澤平、吳洪成,〈近代中國單級教學實驗探源〉,《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7卷3期(2001/05):86-91。
23.寧剛,〈甲午戰爭至五四運動其間中國人的日本觀〉,《人文雜誌》6期(1997):92-96。
24.齊國華,〈巾幗放眼著先鞭:論錢單士釐出洋的歷史意義〉,《史林》1期(1994):34-40。
25.蔣國宏,〈張謇癸卯東遊日本及其影響研究〉,《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7卷4期(2000):48-52。
26.蔣國宏,〈張謇癸卯東遊研究〉,《南通工學院學報》17卷2期(2001/06):51-54。
27.蔣國宏,〈簡論張謇癸卯東遊對其教育思想的影響〉,《河海大學學報》3卷2期(2001/06):88-91。
28.韓玉霞,〈清末民初的軍國民教育〉,《史學月刊》5期(1987):39-45。

【學位論文】
1.方平,〈近現代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比較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碩士論文,2004年5月。
2.徐千蕙,〈日治時期台人旅外遊記析論:以李春生、連橫、林獻堂、吳濁流遊記為分析場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3.趙亞夫,〈日本的軍國民教育(1868-1945)〉,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3月。

二、日文部分(以作者筆畫排序)
【史料】
1.文部省編,《幼稚園教育百年史》,東京:ひかりのくに,1979。
2.文部省編,《学制百年史(記述編)》,東京:ぎようせい,1975。
3.文部省編,《学制百年史(資料編)》,東京:ぎようせい,1975。
4.神田修等編,《史料:教育法》,東京:学陽書房,1982。
5.奧田真丈編,《教科教育百年史(資料編)》,東京:建帛社,1985。

【工具書】
1.細川俊夫等編,《教育学大事典》,東京:第一法規,1971。

【專書】
1.丸山真男,《現代政治の思想と行動》,東京:未來社,1979。
2.川島虎雄,《日本体育史研究》,名古屋:黎明書房,1990。
3.汪婉,《清末中国対日教育視察の研究》,東京:汲古書院,1998。
4.佐藤三郎,《中国人の見た明治日本:東遊日記の研究》,東京:東方書店, 2003。
5.武安隆、熊達雲,《中国人の日本研究史》,東京:六興出版,1989。
6.阿部洋,《中国の近代教育と明治日本》,東京:福村出版,1990。
7.湯川嘉津美,《日本幼稚園成立史の研究》,東京:風間書房,2001。
8.熊達雲,《近代中国官民の日本視察》,東京:成文堂, 1998。
9.厳安生,《日本留学精神史:近代中国知識人の軌跡》,東京:岩波書店,1991。


【論文集】
1.石川松太郎編,《講座:日本教育史(3卷)》,東京:第一法規,1984。
2.平野健一郎編,《近代日本とアジア:文化の交流と摩擦》,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84。


【期刊論文】
1.小川博解説,〈実藤恵秀収集「東遊日記」(近代中国人日本旅行記)解題〉,《創大アジア研究》8号(1987/03):267-341。
2.山根幸夫,〈厳修の『東遊日記』〉,《汲古》30号(1996/11):52-57 。
3.日吉佳代子,〈和田実の保育思想 その形成過程と発展(2):中田五六、東基吉、和田実のかかわりについて〉,《日本保育学会大会発表論文抄録》48号(1995/05):10-11。
4.氏原陽子,〈明治期の尋常小学校修身教科書からみる女性像〉,《日本教育社会学会大会発表要旨集録》46号(1994/10):163-164。
5.戸部健,〈「近代教育の先駆者」厳修の多面性〉,《アジア遊学》56号(2003/10):84-93。
6.内藤知美,〈幼保二元化の過程とその要因に関する研究 I:明治期の幼稚園に対する言説とその布置〉,《日本保育学会大会発表論文抄録》56号(2003/05):6-7。
7.田中友恵,〈愛珠幼稚園における保姆養成〉,《日本保育学会大会発表論文抄録》56号(2003/05):172-173。
8.印具律子,〈フレーベルにおける「恩物」の教育的意義〉,《日本保育学会大会発表論文抄録》29号(1976/05):58。
9.古橋和夫,〈和田實の幼児教育論:遊戯論と遊戯分類法について〉,《聖徳大学研究紀要(短期大学部)》31号(1998/12):105-112。
10.朱鵬,〈厳修の新学受容過程と日本:其の1・壬寅東遊を中心に〉,《アジア教育史研究》4号(1995/03):27-41。
11.朱鵬,〈厳修の新学受容過程と日本:其の2・天津の紳商と近代初等学堂をめぐって〉,《天理大学学報》51号(1999/10):177-199。
12.谷川栄子,〈近代中国人女性の見た日本・朝鮮・ロシア・中国:銭単士厘《癸卯旅行記》を通して〉,《国際関係研究》22卷3号(2001/12):119-139。
13.谷川栄子,〈《癸卯旅行記》に見られる銭単士厘の女性観〉,《国際関係研究》22卷4号(2002/02):271-290。
14.志村廣明,〈単級学校・複式学級教育の歴史的研究:北海道庁編《単級複式編成教育研究録》にみる単級学校・複式学級教育の諸問題〉,《聖徳学園岐阜教育大学紀要》27号(1994/02):257-266。
15.汪婉,〈京師大学堂総教習吳汝綸の日本視察〉,《中国研究月報》541号(1993/03):7-25。
16.是澤博昭,〈「簡易幼稚園」から「幼稚園」へ:明治20年代の幼稚園の実状〉,《日本保育学会大会発表論文抄録》51号(1998/04):342-343。
17.冨崎望,〈幼稚園における道徳教育:明治期における修身教育を中心として〉,《中村学園研究紀要》14号(1982/03):79-88。
18.徐興慶,〈戊戌維新期における中日交渉史:劉学詢の日本派遣を中心に〉,2001年度交流協会日台交流センター歴史研究招聘者研究報告書(2002/01):1-33。
19.麻生千明,〈明治期教授法用語としての「単級」をめぐる諸問題:「単級・多級」教授法から「複式・単式」教授法へ〉,《弘前学院短期大学紀要》18号(1982/03):41-51。
20.陳建平,〈清末江西知識人朱綬が見た明治維新の日本〉,《千里山文学論集》64号(2000/09):173-200。
21.湯川嘉津美,〈幼稚園創設期の子ども観:「子どもは大人の父」をめぐって〉,《日本保育学会大会発表論文抄録》44号(1991/05):250-251。
22.楊玉珍,〈清末中国における幼稚園教育の導入〉,《筑波大学教育学系論集》16卷1号(1991/10):69-82。
23.蔭山雅博,〈中国人の日本教育視察に関する基礎的考察:「東遊日記」の内容分析〉,教育交渉史における日本教育観の形成と展開〔平成11・12・13年度科学研究費補助金研究成果最終報告書〕(2002/03):143-154。
24.蔭山雅博,〈清末江蘇省における「日本型」学校制度の導入過程:張謇の活動を中心として〉,《国立教育研究所紀要》121号(1992/03):1-16。
25.橋本定憲,〈明治期の保姆養成〉,《日本教育学会大会発表要旨集録》22号(1963/08):101-102。
26.潘静,〈清末中国人の見た日本の幼児教育:東遊日記の内容分析〉,《アジア教育史研究》14号(2005/03):57-74。

【學位論文】
1.千田卓矢,〈清末知識人の日本視察:劉学詢《遊歴日本考査商務日記》をめぐって〉,北海道大学東洋史修士論文,2003年度。

三、英文部分
1.McIntosh, Robert W. ﹠Gupta, Shashikant.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Columbus, Ohio: Grid Publishing, 198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