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1.大紀元報導,什麼是Hip Hop? 台灣少年正瘋狂,2002/3/14,大紀元
2.古永嘉(譯)(1996)。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Cooper, D.R & C.W. Emory)
3.伍恆毅,嘻哈新貴世代!亮金屬Bling-Bling滿載!, 2005/7/19,自由時報
4.何穎怡(譯)(2004)。嘻哈美國。台北:商周。(George,Nelson)
5.呂潔如(2000)。城市.遊戲精靈-探訪街舞的文化世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台北市。6.李靜怡(2005)。台灣青少年嘻哈文化的認同與實踐。國立成奶j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7.李祥瑞(2004)。不玩板的板弟─滑板文化在台灣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台北市。8.林伯勳(2000)。街舞、街頭舞者與中正紀念堂—人、活動、次文化與公共空間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碩士論文,台北市。9.林泰振(2004)。「青少年流行文化塗鴉行為之分析」質的研究—以南部某國中學生書包塗鴉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10.林義男(譯)(1997)。社會學。台北:巨流。(Light,Donald& Suzanne,Keller)
11.邱誌勇(1998)。消費藝術:電視廣告象徵的建構。輔仁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縣。12.邱啟新(2005)。發現塗鴉:公共塗鴉的空間與文化意涵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台北市。13.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與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14.南方朔,商業遊戲---全球流行的嘻哈產業,2004/2/11,中國時報
15.陳坤宏(1995)。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
16.陳培真(1997)。外顯式溝通中說者與聽者之間的關係:以豬頭皮的饒舌歌為例。國立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台北市。17.陳明凱(2005)。當代台灣嘻哈音樂錄影帶之視覺意涵研究—以西元2000-2004年為例。元智大學研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桃園縣。18.陳昭良(2003)。公空空間的私有地帶─台南市街頭塗鴉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專班,彰化市。
19.陳弘儒(1995) 。私密的喧譁—公廁塗鴉的言詞行動分析。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嘉義縣。20.陳宏銘(2002) 。一種另類運動的文化地景-以都市滑板族的運動空間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台北市。21.蔡如音(2005)。正統性的對戰:台灣嘻哈饒舌樂的音樂政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台北市。
22.張春興(1987)。青年的認同與迷失。台北:台灣東華書局。
23.張君玫,黃鵬仁(譯)(1995)。消費。台北:巨流。(Bocock, Robert)
24.黃惠雯、童琬芬、梁文蓁、林兆衛(譯)(2003)。最新質性方法與研究。 台北:巨流。(Benjamin F. Carbtree、William L)
25.蔡文輝(1997),社會學(增訂三版),台北:三民書局。
26.秦雅蘭,速配手機上身頂尖流行才對味,2005/8/15,自由時報
二、英文部份
1.Brake,Michael (1985)。Comparative Youth Culture :The Sociology of Youth Culture and Youthsubculture in America。Britain and Canada: Routledge。
2.Douglas,mary and Isherwood,Baron (1996)。The World of Goods。London :Routledge。
3.Hip Hop(2003),business week。
4.Finklestein,Joanne(1998)。Fashion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5.Hall,Stuart(1976)。 Resistence Through Rituals。London :Routledge。
6.Hebdige,Dick(1979)。Subculture, the Meaning of Style。London :Routledge。
7.Miles, Steven (2000)。Youth Lifestyles in a Changing World。Open University Press。
8.Veblen,Thorstein (1989)。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New Brunswick:Transaction Publis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