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00.28.231.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09 02: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逢甲
研究生(外文):Huang Feng Chia
論文名稱:硫氧化物減量最佳可行性方案之探討-以台灣電力公司為例
指導教授:馬 恆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華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最佳可行方案排煙脫硫
外文關鍵詞:BATFG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6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摘 要
電力是現代化生活的基石,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之一,不論是一般的傳統產業或是新興的高科技業無不以電力為動力。在水力資源稀少及非核家園政策因素之下,電力需求仍以火力發電為主,面對火力發電產生硫氧化物(SOx)排放量增加的問題,台電積極建立環境管理系統,加強污染防治措施與改善工作。依目前行政院環保署所積極推動空氣污染總量管制計劃中,冀望能於民國95年達成國家環境保護計劃所訂定之空氣品質改善目標,且於總量管制實施後,環保主管機關將限定各污染源的排放總量,因此將對未來台電公司營運將產生重大衝擊。故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電力公司之空氣污染防治策略,主要針對硫氧化物(SOx)減量策略做評估,研究流程從資料收集到設備資產成本的估算,考量設備營運,分析各種減量方案的效益,最後以實例探討減量方案的合理性,並推估出最佳減量方案。然而,因排煙脫硫技術各有其條件及背景,本研究提出濕式石灰石-石膏法及乾式石灰法,針對其在成本、功能、風險、特性等四個構面作評估,並輔以SWOT分析來考量。驗證結果,濕式石灰石-石膏法在功能面、風險面、及特性構面上較符合最佳可行方案,將可作為台電公司在投資空污減量防治設備之參考。
目 錄
摘 要 i
誌 謝 ii
目 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1.1前言 1
1.2研究背景 1
1.3研究動機與目的 2
1.4研究對象 3
1.5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空氣污染防治 5
2.1.1空氣污染 5
2.1.2污染防治對企業生產力及總體經濟的影響 6
2.2酸雨 9
2.2.1酸雨的定義 10
2.2.2酸雨的組成 11
2.2.3酸雨的危害 11
2.3無悔政策 12
2.4 SWOT分析 14
第三章 空氣污染防治技術評估 20
3.1研究架構 20
3.2硫氧化物減量方案 22
3.3硫氧化物減量方案分析 24
3.4 硫氧化物減量方案SWOT分析 30
第四章 個案研究 34
4.1個案研究的定義 34
4.2個案探討 34
4.3溼式石灰石-石膏法使用成效 3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4
5.1結論 44
5.2建議 44
參考文獻 46
參考文獻
1.台灣電力公司(2005),「台中發電廠環境監測年報」,環境保護處編印。
2.台灣電力公司(2001),「常用環境保護法規彙編」,環境保護處編印。
3.臺中縣環境保護局(1999),「汽力機組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4.光宇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日本TECHNO CHUBU CO,LTD./美國BLACK&VEATCH INTERNATIONAL(1993),「台電公司煙氣除硫副產物資源化利用與廢棄物處理調查與規劃」。
5.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4),「汽力機組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6.李友錚(2003),「作業管理」,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第77頁。
7.李友錚(2004),「品質管理」,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第92-102頁。
8.李高朝、劉錦添、曾文清等(1991),「環境污染防治對產業發展之影響-製造業之調查分析與實證研究」,民國80 年3 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濟研究處。
9.李崑敏(1991),「排煙脫硫系統吸收劑最佳反應能力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徐恆文、陳瑞燕(2001),「台中電廠有害空氣污染物排放檢測及分析研究」,工研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臺電工程月刊。
11.涂登才(1988),「工廠空氣污染之防治措施對總體經濟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經濟學研究所論文。
12.許美玉(1992),「臺電排煙脫硫系統副產品資源化利用投資方案評選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3.許金和(1994),「排煙脫硫與脫硝」,台電公司台中發電廠。
14.郭肇東(2003),「燃煤電廠SOx、CO2空污減量方案之環境效益與評估模型構建」,國立成功大學工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溫肇東(1999),「企業的環境管理與生態共榮的企業綠化研究」,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6.經濟部能源局(2005),「能源政策白皮書」。
17.廖松奎(1989),「公營事業水污染防治投資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私立文化大學經濟研究所論文。
18.賴金端(1990),「台灣製造業空氣污染防治措施對價格、產出、污染量與產業經營盈餘之影響分析」,國立中興大學經濟學研究所論文。
19.賀立行譯(2002),Rue & Byars著,管理學,前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第194-196頁。
20.Andrew K.(1980),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Richard D.Irwin Press
21.Ansoff, H.I. (1965),Corporate Strategy, New York: McGraw- Hill Press.
22.Barney,J.B.(1991),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23.Chandler, A. D. Jr.(1962),“Strategy and Structure”, Cambridge, Mass: M. I. T. Press.
24.Charles W.Hofer and Dan E.Schendel(1978),Strategy Formulation : Analytical Concepts, West Publishihg Company, St.Paul, Minn.
25.Conrad, K., and C. J. Morrison(1989), “The Impact of Pollution Abatement Investment on Productivity Change : 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U.S., Germany and Canada,” Southern Economics Journal, Vol. 55, No. 3, pp.684-698.
26.Dension, E. F.(1979), Accounting for Slower Economic Growth: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1970’s, Washington, D. C.:The Brookings Institute.
27.Gollop, F. M. and R. Marks(1983),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Growth:The Case of Fossil-Fuel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91, No. 4, pp.654-674.
28.Grant, R. M.(1991), Contemporary Strategy Analysis, Blackwell Publishers: Cambridge, MA.
29.Gregory, C., F. M. Gollop, and R. H. Haveman (1980),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Safety Regulation ,”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96th Congress, 2nd Session(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30.K. Andrew(1980),The Concept of Corportate Strategy,Richard D.Irwin Press.
31.Porter E. Michael(1980), Competitive Advantage: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al and Competitions, N.Y.
32.R. Dijkmans(1999), “ Methodology for selection of best available techniques(BAT)at the sector level,”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33.Smith, J. B., and W. A. Sims(1985), “The Impact of Pollution Charges on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anadian,”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 16, No. 2, pp.368-389.
34. Wernerfelt, Birger(1984),“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Vol.5,pp.171-18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