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惠玲,民87年,我國當前勞動政策之省思,政策月刊第37期。2. 王儷玲,民90年,年金保險,人身風險管理與理財,第十章,智勝文化出版公司。
3. 王儷玲,民89年12 月,退休財務規劃與年金保險,退休基金季刊,第一卷,第二 期,9-28 頁。4. 王儷玲,民91年,從退休金制度之適足度談退休財務規劃,退休基金年刊。
5. 王儷玲、吳家懷,民93年12月,對勞退新制發展方向,勞退新制退休基金之資金運用對勞工退休所得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學術研討會論文。
6. 古允文,民76年,政府角色於社會福利發展過程中的演變與困境-理論觀點的探究,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7. 白友桂,民86年,社會政策制訂過程中國家角色行為的研究-以勞動基準法的制訂及修正為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8. 江朝國,民84年9月修訂版,保險法基礎理論,瑞興圖書公司出版,第29頁。
9. 如智利、祕魯、阿根廷、哥倫比亞、烏拉圭、墨西哥、澳大利亞、美國等,1997,參見Dr. Brian GRck, The Evolution of TheGrobal Pensoin Fund System.。
10. 朱柔若,民87年,社會變遷中的勞工問題,初版,台北市:揚智文化。
1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人力規劃處,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國80年至125年人口推計。
12. 行政院主計處,民82年-民88年,台灣地區人力資源運用調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13. 行政院主計處,民83年,婦女婚育就業調查報告,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14. 行政院主計處,民88年,國民所得統計摘要,行政院主計處。
1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92年12月,勞工退休條例總說明。
16.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退休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17.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93年7月,勞工退休金條例。
18. 李順帆,民86年,台灣勞動基準法一九九六年修正之研究:後工業轉型的國家與社會觀點,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 李美玲,民83年,國民年金制度設計的家戶組成和性別因素考量,國民年金保險制度系列演講座談會論文集,中華民國社會福利學會出版。
20. 李欽湧,民85年,社會政策分析,台北:巨流。
21. 沈有忠,民89年,台灣統治聯盟之轉型-從黨國威權體制到三角聯盟,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2. 吳宏恩,民89年,政府因應台灣資本市場危機對策之研究。
23. 吳明儒,民86年,台灣未來企業退休制度改革之分析,收錄於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民86年12月第一卷第二期。24. 吳家懷、王儷玲、郭維裕與邱華創,民93年,公務人員退休制度部分改採儲金制之基金管理研究報告。
25. 改進勞工退休制度說帖,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印。
26. 林永裕,民88年4月,日本勞工退休基金管理暨運用制度,勞工行政,第132期。27. 周國端、吳志遠,民88年3月,企業退休金提撥方式及財務規劃,保險專刊,第55輯,第30-31頁。28. 林炫秋,民89年,臺灣、德國與美國企業退休給付法制之比較研究,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29. 林萬億,民83年,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一版,台北市:巨流。
30. 柯木興,民76年9月,勞工退休金作業手冊,勞工福利系列,第2頁。
31. 柯木興,民87年6月,『從宏觀面談我國勞基法退休金制度改革的方向』,保險專刊第52輯。32. 柯木興,民88年2月,社會保險,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發行,第150-156頁。
33. 柯木興,民88年2月,社會保險,中國社會保險學會發行,第159-160頁。
34. 郭明政,民86年,社會安全制度與社會法,台北市,郭明政出版:翰蘆總經銷。
35. 郭明政,民88年,年金制度及其法律規範,台北市,政治大學勞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
36. 郭明政,民88年,一個充滿危險的策略,對「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採行個人帳戶之疑慮與批評,政策月刊。37. 郭明政,民89年,勞基法資遣費與退休金制度之改革,政大勞動法學報第9期。
38. 郭俊甫,民88年,政府在勞工退休計畫管制中角色扮演之探討,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39. 陳月霞、施博基,台灣企業退休金概論,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季刊,第2 期。
40. 陳國鈞,民75年12,我國勞工新課題,勞資關係叢書之十四,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會印。
41. 陳新立,民89年,勞工退休金制度改革之社會性分析-從企業福利到社會保障,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42. 陳海鑫,民88年,國家機關與企業之政經分析──以台灣發展經驗為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43. 陳慶良,民90年,基層工會組織功能之限制和障礙 ─ 以雲林縣為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44. 國際勞工局 ILO,4/92,Chile; Pension Reform, Post-Decade Review,SLB, p.464.。
45. 單驥,民76年5月,勞基法中退休準備金提撥率之調查及研究,中華經濟研究院,第63頁。
46. 勞基法研修專案小組協調、研究結果報告,民75年,行政院經濟革新委員會產業組編印,第3頁-第4頁。
47. 詹火生,民76年,勞工福利問題與社會工作,刊於《福利社會》,第6期。
48. 詹火生,民77年,社會福利理論研究,二版,台北市:巨流。
49. 詹火生,民83年,政府在社會政策中的角色與功能-中美兩國之比較,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主辦,「中西社會政策學術研討會」,民國83年5月7日,台北。刊於鄭麗嬌主編(1995)《中西社會福利政策與制度》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發行,第1頁-第30頁。
50. 詹火生、古允文,民87年,社會政策與經濟政策的整合--超越魚與熊掌之爭,刊於詹火生、古允文編著,民87年,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台北市:厚生基金會。第3頁-第20頁。
51. 詹火生、古允文編著,民87年,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台北市:厚生基金會。
52. 蔡宏昭,民77年,勞工福利政策,桂冠社會福利叢書,第171-173頁。
53. 鄢武誠,民89年,我國勞動法上勞工退休制度的研究,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54. 網址:http://www.104hr.com.tw,退休金新制的最新政策動向。
55. 網址:http://cepd.kcsott.com.tw,智利新年金制度之評析。
56. 網址:http://cepd.kcsott.com.tw,新加坡公基金制度對建構我國老年經滴安全制度的啟示。
57. 網址:http://cepd.kcsott.com.tw,85年9月,先進個家老年年金方案緊縮啟示。
58. 劉亦棻,民87年,歐斐(Claus Offe)的民主觀-政治社會學的分析與研究,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59. 蔣宸厚,民89年,民主化過程中台灣資本主義國家與大企業互動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0. 謝孟瑜,民87年,國家機器與勞動力市場-政治、經濟轉型中的勞動政策,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1. 謝國雄,民88年,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新論,初版二刷,台北市:中研院社研所籌備處。
62. 蘇慧君,民88年,社會福利與分配正義-論約翰彌爾之社會福利思想,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63. 邁向二十一世紀,民國87年8月修訂再版:就業白皮書,行政院勞委會出版,第93頁。
64. 龐寶宏,88年3月,『我國勞動基準法退休金制度改革方向之評選』,保險專刊,第55輯。65. Allen, Everett T. Jr.,Joseph J. Melone, Jerry S. Rosenbloom and Jack L.VanDerhei.,1988,Pension Planning: Pension, Profit Sharing, and Other DeferredCompensation Plans, Homewood, Illinois: Dow Jones-Irwin。
66. Burden Tom,1998,”Social - Policy strategies”,Social Policy and Welfare,A Clear Guide,London:Pluto Press.。
67. Burden Tom,1998,”General explanatory perspectives”,Social Policy and Welfare,A Clear Guide,London:Pluto Press.。
68. Blakemore Ken,1998,”EQUALITY,EQUITY AND JUSTICE”,Social Policy,an Introduction,England:Open Univ.Press.。
69. Brian Guck,1997,”The Evolution of The Grobal Pensoin Fund System”。(古伯恩,在立法院舉辦退休金制度發展座談會中,作專題演講。)
70. Fach, Dirk; Friendrich, Klaus; Piazolo,1997,“Mare Pension Fund System in the World”,Dresdner Bank, Frankfurt/Main,p.39.。
71. George Vic & Paul Wilding,1994,”IDEOLOGIES OF WELFARE”,Welfare &Ideology,London:Harvest Wheatsheaf。
72. Gale, William G. and Joseph M. Milano, 1997,”Implications of the Shift to DefinedContribution Plans for Retirement Wealth Accumulation”, In Mitchell, Olivia ed.Living with Defined Contribution Pensions, Philadelphia: Pension ResearchCouncil an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14.。
73. Gustman, Alan L. and Thomas L. Steinmeier,1992“The Stampede Toward DefinedContribution Pension Plans: Fact or Fiction?” Industrial Relations, 31,2:361-369.。
74. Gary Burtless,2000,”Social security Privatization and Financial Market Risk”,Center on Soci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Dynamics Working Paper,The Bookibgs Institution。
75. Hay/Huggins Company,1986, Inc. Pension Plan Termination with Asset Reversions。mimeo.。
76. Hustead, Edwin C,1997,“Trends in Retirement Income Plan Administrative Expenses”,In Mitchell, Olivia ed. Living with Defined Contribution Pensions,Philadelphia:Pension Research Council an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66-177.。
77. Ham Christopher & Michael Hill,1984,”Discretion in the Policy Pross”,The Policy Process in the Modern Capitalist Society,Hertfordshire:Harvest Wheatsheaf.。
78. Hill Michael,& Glen Barmley,1986,”Need and Demand”,Analysing social policy,Oxford:Basil Blackwell.。
79. Hill Michael,& Glen Barmley,1986,”The State and the Market”,Analysing social policy,Oxford:Basil Blackwell.。
80. ibid.p.43-4.。
81. ibid.p.65.。
82. Imrohoroglu, Ayse, Selahattin Imrohoroglu and Douglas H. Joines, Jun,1995,”ALife Cycle Analysis of Social Security”,Economic Theory,6(1), 83-114。Ippolito,Richard A,1985,“The Labor Contract and True Economic Pension Liabiliti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5: 1031-1043。
83. Marc Pensoin,1997,Klaus; Piazolo, Fach, Dirk; Friedrich Fund System in the World,Dresdner Bank,Frankfurt/Main,p.27.
84. Mitchell, Olivia S. and Ann. M. Rappaport. , 1993“Innovations and Trends in PensionPlan Coverage, Type, and Design,” In Ray Schmitt ed. The Future of Pensions inthe United State: 114-125.。
85. Mitchell, Olivia S. and James F. Moore,1998,“Can Americans Affords to Retire? NewEvidence on Retirement Saving Adequacy”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371-400.。
86. Mitchell, Olivia S. and Sylvester Schieber,1997,”Defined Contribution Pension: NewOpportunities”, New Risk,In Mitchell, Olivia ed. Living with Defined Contribution Pensions, Philadelphia: Pension Research Council an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14.。
87. Munnell, Sunden and Lidstone,February 2002 ,How Important are Private Pension Plan, An Issue in Brief, Center for Retirement Research at Boston College.。
88. Myers, Stewart C.and N.S.Majluf.,1984,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Journal ofFinancial Economics, 13 187-221.。
89.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and Development-OECD,Maintaining Prosperity in an Ageing Society,1998,P.18-9。
90. OECD, Maintaining Prosperity in an Ageing Sociey, op.cit.p.136。
91. Pension Plan and Employee Performance, 1998., Chicago: 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
92. Steinmeyer, Heinz-Dietrich,July1996,Basic andComplementary Pension Schemes,Occasional Papers on Social Security, Finding The Balance:Financing and Coverage of Social Protection in Europe, ISSA,P.35.。
93.Steinmeyer,Heinz-Dietrich,July1996,”Basic and Complementary PensionSchemes”,Occasional Papers on Social, Finding The Balance:Financing and Coverage of Social Protection in Europe, ISSA,p.33.。
94. Serota, Susan P.oop.cit.p.143.。
95. Schieber, Sylvester, Richard Dunn and David Wray,1997,The Future of Defined Contribution Revolution,”In Mitchell, Olivia ed. Living with Defined Contribution Pensions, Philadelphia: Pension Research Council an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73-284.。
96. Turner, A. John;Watanabe, Noriyasu.op.cit..p.118-9.。
97. Turner, A. John; Watanabe, Noriyasu. OP.Cit. p.83-4。
98. Towards Explaining the Growth of 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s,1995,”Industrial Relations,34 1-20。
99. The World Bank, 1994,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 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
100. Turner, John A. and Daniel J. Beller, 1992 Trends in Pensions, Washington, DC: Department of Labor printing Office.。
101. William M. Mercer, op.cit. 1998,p.278.Fach, Dirk;Friendrich, Klaus; Piazolo, Marc Pension Fund System In the World, Dresdner Bank, Frankfurt/Main, 1997,p.66.。
102. Wang, Jennifer L, 1998.An Analysis of Pension Trend in the Provision of Retirement Income: from Defined Benefit to 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s,” Ph. D Dissertation, Temple University.。
103. Wang, Jennifer L., an d Jack L. VanDerhei.,2000,The Impact of Primary Pension Trends on Retirement Income: A Re-examination of Defined Benefit/Defined Contribution Trends,Benefits Quarterly, 15: 7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