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dbb8:8235:aad7:a01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05: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立婷
研究生(外文):Liu, Li-Ting
論文名稱:中華電信MOD消費市場之研究
指導教授:蔡明春蔡明春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華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0
中文關鍵詞:消費者行為有線電視MODSWOT分析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140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近年來有線電視業者及電信業紛紛進入了互動電視服務市場,因此MOD與有線電視於市場中到底具有市場區隔特色或是強烈之競爭對手為值得研究探討之課題。有鑑於此,本文欲以兩方面進行探討,第一為中華電信MOD與有線電視之優劣勢及差異性分析,以暸解MOD對有線電視所帶來之影響,二者以消費者之觀點探討中華電信消費者對MOD之消費行為特性,包含一般消費者對中華電信MOD的認知,以及消費者主要申辦或不申辦MOD的主要原因。
為達到此研究目的,本文利用文獻探討、專家訪談、SWOT分析及問卷調查來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中華電信MOD之節目無即時性,且頻道尚屬不足,但卻具有高互動功能,未來用戶可自行組合頻道,另外中華電信擁有雄厚的資源能推廣MOD,將來若能改善頻道不足之問題,且消費者可以改變為原有消費習慣時,應能對有線電視業者造成一定的威脅。最後,在消費者行為方面,申辦者普遍認為「容易申辦」為主要申辦動機,多數受訪者認為「對MOD不了解」是主要未申辦的原因;此外,不同「性別」、「住家看電視的人數」和「年齡」之消費者,其申辦MOD的態度有顯著差異,以30-39歲且住家只有一個人看電視的男性申辦比例最高;最後,資訊搜集來源為「電視廣告或廣播」時,其申辦比例較高。
目錄
摘要 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文獻探討 5
2.1 有線電視、互動電視之介紹 5
2.1.1 有線電視及互動電視之演進 5
2.1.2 有線電視及互動電視之定義 6
2.2 國內外互動電視發展現況 9
2.3 中華電信MOD之發展現況 15
2.4 消費者行為特性 19
2.4.1 消費者行為的定義 19
2.4.2 消費者行為模式 20
2.4.3 消費者的購買動機 24
2.4.4 消費者的認知理論 27
2.4.5 有線電視之消費者行為 29
第三章、研究設計 31
3.1 研究範圍與對象 31
3.2 研究架構 31
3.3 研究假設 32
3.4 資料分析方法 33
3.5 抽樣方法 33
3.6 問卷設計 34
第四章、研究結果 40
4.1 中華電信MOD與有線電視之比較 40
4.2 中華電信MOD之SWOT分析 43
4.3 資料分析 48
4.3.1 樣本結構分析 48
4.3.2 調查結果分析 51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66
5.1 結論 66
5.1.1 中華電信MOD與有線電視之優劣勢和差異性 66
5.1.2 中華電信MOD之消費行為特性結果 67
5.2 建議 69
5.3 研究限制 71
參考文獻 72
附錄一 75
附錄二 78
表目錄
表2.1電視發展與演進 6
表2.2互動電視的定義 7
表2.3國內互動電視之相關研究 12
表2.4 中華電信MOD服務特色表 17
表2.5 中華電信MOD之收費方式 18
表2.6 各學者對消費者行為之定義 19
表2.7 有線電視之消費者行為相關研究 29
表3.1產品認知量表 35
表3.2消費者決策行為之變項 36
表3.3 申辦動機量表 37
表3.4 人口統計變數 39
表4.1 中華電信MOD及有線電視之比較 42
表4.2 中華電信MOD之SWOT分析 47
表4.3消費者申辦MOD及取消有線電視與否之狀況 49
表4.4樣本屬性分析表(n=325) 50
表4.5 信度分析 51
表4.6一般民眾對MOD產品之認知(n=325) 52
表4.7 消費者資訊搜集來源(n=325) 53
表4.8 申辦MOD之動機分析(n=50) 54
表4.9 未申辦MOD之因素(n=275) 55
表4.10 喜好不同節目類型之消費者在方案選擇之卡方檢定 56
表4.11 不同屬性之消費者在方案選擇上的卡方檢定 56
表4.12 不同性別之消費者在方案選擇上之差異性分析 57
表4.13不同年齡之消費者在方案選擇上之差異性分析 58
表4.14不同住家看電視人數之消費者在方案選擇上之差異性分析 58
表4.15 不同方案選擇之消費者在產品認知上之差異性檢定 59
表4.16 不同方案選擇之消費者在各項產品認知上之情形 59
表4.17 不同方案選擇之消費者在資訊來源上之卡方檢定 60
表4.18不同方案選擇之消費者在資訊搜集為電 61
表4.19不同方案選擇之消費者在資訊搜集為電 62
表4.20不同方案選擇之消費者在資訊搜集為電 62
表4.21 不同方案選擇之消費者在申辦動機上之差異性檢定 63
表4.22 不同方案選擇之消費者在容易申辦動機之差異性分析 64
表4.23 不同方案選擇之消費者在價格較為便宜之差異性 64
表4.24 不同方案選擇之消費者在操作與維修方便上之差異性 65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4
圖2.1 MOD隨選視訊連接方式圖 16
圖2.2 EKB消費者行為模式 23
圖3.1 研究架構圖 32
6參考文獻
1.中華電信:http://mod.cht.com.tw
2.王國雍,互動式電視之展望,電腦與通訊,第38期(1995)。
3.王文妤,來源國效應、國族主義與產品知識差異對購買意願的影響之比較研究─以兩岸大學生評價行動電話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2002)。
4.有線廣播電信法:http://www.tvguide.com.tw/ch8/
5.行政院新聞局:http://info.gio.gov.tw/
6.余俊穎,以價值網觀點探討數位電視產業之競爭優勢—無線、有線、電信網路及衛星四類平台之比較,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2002)。
7.余瑞好,大學生使用電視台網站的動機與行為,—以中國文化大學學生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2001)。
8.李松竹、陳自強,互動電視的特性與發展,電腦與通訊,12月號 第80-83頁(2001)。
9.何醒邦,傳播企業提供互動電視服務之核心資源分析:以東森媒體科技、中嘉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2004)。
10.吳恩文,從美英日互動電視經營發展模式探討台灣互動電視產業之整合面貌及業者競爭策略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2002)。
11.林培堅,隨選視訊科技之研究:採用與影響,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2002)。
12.林志勇,我國有線電視數位化之產業分析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2004)。
13.林建煌,消費者行為,新世紀智勝創新知識管理
14.徐愛蒂,從中華電信MOD合法上路所引發市場競爭之爭議,工研院經資中心ITIS計畫(2003)。
15.陳育仁,大專院校學生採用互動式電視服務意向之研究,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系(2004)。
16.張逸民,EMBA企業經營策略,華泰文化出版(2002)。
17.張坤昌,台灣地區互動電視市場未來發展影響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2004)。
18.張美娟,國內有線電視發展數位電視經營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2003)。
19.張美玲,有線電視「分級付費制度」可行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系2002。
20.游進忠,台北市民眾收看有線電視新聞之動機與滿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85)。
21.鄭瑞城、陳世敏,電視使用程度與使用動機之研究-台北市十八歲以上成人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民71)。
22.廖志逢,銀行保險消費者購買動機、認知、涉入與意願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2004)。
23.蔡承融、胡文山、李南山,數位時代下的創新科技管理-探討中華電信MOD經營策略與產業競爭分析,第三屆新世紀管理研討會(2004)。
24.蔡永福,購買涉入、購買動機、網站環境特性對網路生鮮蔬菜買意願之影響,碩士論文,中興大學行銷學系(2002)。
25.潘維大,寬頻影音多媒體隨選視訊對相關產業影響之研究,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進會九十年度「專案委託研究計劃」期末報告(2002)。
26.樓永堅、蔡東酸、潘志偉、別蓮蒂編著,消費者行為,國立空中大學用書(2003)。
27.賴雅芹,台灣地區互動電視產業發展現況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研究所(2001)。
28.Chang,Chih-Hao.Interactive TV Shows incredible Potential .Asia IT Report. Market intelligence Center (MIC) Publication.(2001)
29.Donald E, Blahut. Interactive Televisio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1995)
30.Day, Fred E. Interactive Television and Interactive Home. http://www.teleport.com/~isi/article1.shtml(1996)
31.Engel J. F., R. D. Blackwell, and D. T. Kollat, Consumer Behavior, 1st ed, N. Y.: Dryden Press.(1987)
32.Engel J. F., R. D. Blackwell, and D. T. Kollat, Consumer Behavior, 3th ed, N. Y.: Dryden Press.(1987)
33.Engel J. F., R. D. Blackwell, and D. T. Miniard,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 Forth Worth: Dryden. (1990)
34.Engel J. F., R. D. Blackwell, and D. T. Miniard, Consumer Behavior. 9th ed. Mason, Ohio :South-Western,c2001. (2001)
35.Engel J. F., R. D. Blackwell, and D. T. Kollat, Consumer Behavior, 7th ed, N. Y.: Dryden Press.(1993)
36.Kotler, Philip, Swee Hoon Ang, Siew Meng Leong, and Chin Tiong Tan, Marketing Management: An Asian Perspective, Singapore: Prentice Hall. (1996)
37.Rick Anderson. Interactive Television. The Excitement Waits [online].(1996)
38.Rubin, An Examination of Television Viewing Motivation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8: 141-167. A. M. (1981)
39.Winston, William Hodge Interactive Television, McGraw – Hill.(199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