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3 17: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允強
研究生(外文):LAI YUN CHIANG
論文名稱:商業區小汽車用路人停車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南市中正西門商圈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CBD Parking Satisfaction of Road Users –The Case Study in Tainan
指導教授:吳永隆吳永隆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u Young Lo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長榮大學
系所名稱: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碩士班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都市規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7
中文關鍵詞:停車後步行時間迴繞時間停車服務水準
外文關鍵詞:Walking time after parkingDetour timeLevel of service of park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2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都市停車位之供給與需求關係往往為都市停車問題最根本之問題。惟較少考量駕駛人停車滿意度,故在規劃停車時常無法真正反映駕駛人心理層面。本研究僅針對駕駛人停車滿意度來探討駕駛人對市中心停車之意願。本研究選定台南市之中心商業區為調查範圍,定義駕駛人停車後步行至目的地之時間為「停車後步行時間」,尋找停車位到停好車之時間為「迴繞時間」。並以停車特性及滿意度問卷調查欲分析之數據並以李克特五點量化以及區別力分析法淘汰不適合之問項,其次利用變異數分析法、相關分析法、多重比較法以及區間估計擬出「停車後步行時間」與「迴繞時間」信賴區間,並依此研擬「停車服務水準」。藉由「停車服務水準」可以評估駕駛人在使用該地停車相關設施之滿意度並進而做為評估停車場設置之規劃及依據。
The most basic question of urban parking is the relation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parking. Parking study is less likely to consider driver satisfaction of parking, so it is often unable to really reflect the driver psychological or mental aspect to planning.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parking willing of driver satisfac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CBD of Tainan. Walking time after parking is defined as the time of walking to the destination after parking. Detour time is defined as the time of searching parking lot. Unsuitable items of parking characteristic and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 are eliminated by Likert scale and discriminate analysis. Then, confidence intervals of walking time after parking and detour time are built by ANOVA, multiple compari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interval estimation to develop level of service of parking. Level of series of parking can evaluate CBD parking satisfaction of road users. It is referred to evaluating of parking planning or management.
致謝……………………………………………………………………..Ⅰ
摘要……………………………………………………………………..Ⅱ
Abstract…………………………………………………………………..Ⅲ目錄……………………………………………………………………..Ⅳ
表目錄…………………………………………………………………..Ⅵ圖目錄…………………………………………………………………..Ⅷ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5

第二章 文獻回顧………………………………………………………7
第一節 停車需求特性分析究………………………….….………7
第二節 駕駛者停車選擇行為分析之相關………………………10
第三節 國外停車管理相關文獻…………………………………13
第四節 行人步行流量……………………………………………14
第五節 小結…..…………………………………………………..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17
第一節 研究方法介紹……………………………………………17
第二節 抽樣對象及抽樣方法………………………………22

第四章 有關停車資料之敘述統計分析..……………………………23
第一節 問卷調查…………………………………………………23
第二節 區別力分析及李克特五點量化…………………………25
第三節 敘述統計分析……...………….………………………….26
第四節 小結……………………………………………………….35

第五章 停車滿意度分析………………………………………………37
第一節 滿意度等級檢定…………………………………………..37
第二節 各變數間之相關性分析…………………………………..41
第三節 區間估計…………………………………………………..45
第四節 停車滿意度之服務水準…………………………………48
第五節 小結……………………….……………….….……………5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58
第一節 結論………………………………………………………..58
第二節 建議………………………………………………………60

參考文獻……………………………………………………………61


附錄 1 停車特性問卷調查表…………………………………………64
附錄 2 停車滿意度問卷調查表………………………………………66
附錄 3 調查區各重要街道口…………………………………………68
附錄 4 停車特性問卷統計資料……………………………………..70
附錄 5 停車滿意度問卷統計資料…………………………………..71
附錄 6-1 Kendall 停車特性相關係數…………………………… 72
附錄 6-2 Kendall 停車滿意度相關係數.......................................... 73
附錄 6-3 Kendall 停車特性&停車滿意度相關係數.......................74
附錄 7-1 Spearman 停車特性相關係數………………………………75
附錄 7-2 Spearman 停車滿意度相關係數……………………………76
附錄 7-3 Spearman 停車特性&停車滿意度相關係數……………… 77
一、中文書目

1. 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1987),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規劃構想,台北市政府。

2. 台南市政府交通局(2003),台南市公有停車場管理自治條例,台南市政府。

3. 台南市政府交通局(2004),台南市停車管理專案報告,台南市政府。

4. 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989),台南市細部計畫容積管制檢討先期作業(調查與分析)計畫,台南市政府。

5. 立德管理學院(2002),修訂台南市綜合發展計畫,台南市政府。

6. 交通部(1993),交通工程手冊,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7. 吳永隆(1998),地區性交通計畫之應用考察,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

8. 周宏(2002),統計學觀念與方法,鼎茂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9. 周義華(1997),運輸工程,鼎漢國際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P290-300。

10.林大煜(1986),停車需求模式及其建立之研究,運輸計畫(季刊)。

11.林永汀(1996),停車位實務手冊,世潮出版有限公司。

12.林傑斌、劉明德(2001),SPSS 10.0與統計模式建構,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13.林進田(1993),抽樣調查:理論與應用,華泰書局。

14.邱皓政(2000),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5.徐銘傑、張子傑(2002),應用統計學,鼎茂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6.陳順宇(2000),多變量分析,華泰書局。

17.曾尹嬿(2001),台北市路邊停車收費方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8葉光毅、吳永隆(1998),地區性交通計畫,滄海書局。

19.趙紹廉(1985),都市停車系統規劃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舊市區為個案,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劉佑彰(1989),都市小汽車停車服務水準評估方法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21.樓乃基(1969),交通工程基本,臺灣公路工程月刊。

22.蔡輝昇(1987),台北市停車問題改善方案之研究,台北市道安會報顧問小組委託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辦理。

23.鄭惠州(2001),開放型社區停車管理策略實證之研究,國立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4.營建署(2003),市區道路人行道設置手冊,內政部。

25.羅永光、曹壽民(1986),台北市停車問題改善方案之研究, 道安專案計畫74-01-004,台北市道安會報。

26.蘇擎維(1979),都市停車供需平衡關係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書目

1. Amir Aczel/Jayavel Sounderpandian(2002), Complete Business Ststistics 5e,Mc Graw Hill.

2. Fruin, J.J.(1971), Pedestrian Planning and Design, Metropoltan Associationof Urban Designers and Environmental Planners, Inc., New York.

3. Janson C.Yu and Alexander R.Lincoln(1973), Parking Facility Layout :Level-of-Service Approach, ASCE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Vol99.

4. Juan de Dios Ortuzar/Luis G willumsen(1990),Modeling Transport,JOHN WILLY & SONGS.

5. Predtechenskii, V.M., Millinskii, A.I.(1978), Planning for Foot Traffic Flow in Buildings, Amerind Publishing Co. Pvt. Ltd., New Delhi.

6. Swanson, H. A. (1994), A new measure of parking activity--Parking Activity Index,ITE Journal, Vol. 64, pp.18-20.

7. Yoram Shiftan and Rachel Burd-Eden(2000), Modeling the Response to Parking Policy.

8. 室町泰徳、原田昇、吉田朗(1991),「駐車需要の時間変動を考慮した駐車場選択モデルに関する研究」, 1991年度第26回日本都市計画学会学術研究論文集。

三、網路資料
1. 縣市綜合發展計畫報告書查詢系統,http://gisapsrv01.cpami.gov.tw/cpis/cprpts/tainan_city/index.htm

2.台南市政府網站,http://www.tncg.gov.tw/default.asp

3.高雄市政府交通局網站,http://www.tbkc.gov.tw/index.asp

4.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http://www.dorts.gov.tw/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陸宏、劉夢蘭、李佳音、蘇志遠。1992。比較以菌落雜交法及其他方法鑑定腸炎弧菌。食品科學。19:517-523。
2. 李國偉(1996)。教育鬆綁原則下的政策建議。教改通訊。17。2-4。
3. 李敦義(1999)。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之評議。教育研究資訊。7(5)。40-59。
4. 吳三靈(2000)。公教人事分途管理提升教師競爭力—人事制度再造系列座談之二—貫徹教師法規定研訂教師人事法規。人事月刊。28(6)。26-34。
5. 吳清山、張素偵(2001)。當前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檢討與改進。臺灣教育。205。2-9。
6. 林奇佐(1999)。基隆市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方案省思。國民教育。40(2)。52-56。
7. 林逸青(1999)。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看法。國民教育。40(2)。68-72。
8. 侯世昌(1999)。校長遴選制度的檢討與省思。國民教育。40(2)。40-48。
9. 高義展(2000)。從學校教師會淺談學校行政與教師專業自主的調適。教師之友。38(2)。28-32。
10. 秦夢群(1999)。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之評析。國民教育。40(2)。28-31。
11. 黃三吉(1999)。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與校長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29。23-26。
12. 張明輝(1999)。中小學校長遴選的人性化課題。學校行政雙月刊。9。41-45。
13. 詹智慧(1999)。從校長遴選試談校長的專業與發展。國民教育。40(2)。73-76。
14. 葉連祺(1999)。建立中小學教師評審委員會之學校本位運作模式。教育資料文摘。255。
15. 謝文全(1995)。中小學校長培育、任用、評鑑制度。教育資料與研究。28。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