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條件句的主要表現形式為「と、ば、たら、なら」。對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習者而言,在學習這四種表現形式時,會面臨到以下兩個難點。 第一個難點,這四種表現形式一方面有其本身獨特無法互換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又有能夠互相交換使用的時候。 第二個難點是,中文在表現「條件句」時,並非一定要使用接續詞來連繫文句,以要使用接續詞的情況為前提,跟「と、ば、たら、なら」相對應的中文為「如果…就…」。或「要是…就…」。而「如果」跟「要是」在中文上意思幾乎是相同的,當中文的條件表現對照到日文的條件表現時,總共有四種表現法,該如何選擇,即使互通,但語義上又有些許的差異,要怎樣才能完整表達出意思,對中文學習者而言是另一個難題。 目前的參考文獻中,跟日文條件表現相關的研究相當多,但內容不是將這四個以不同的觀點各自研究,就是列舉其中幾個作比較,以教育的立場將這四種表現形式的異同處一起比較,或是中日相互對照的參考文獻很少。所以筆者希望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將台灣日文學習者在使用這四種條件表現時的盲點浮出檯面,並針對誤用率高的地方加以分析其誤用之原因,最後針對這些容易誤用的地方提出解決的方法,希望本論文對從事教職工作的老師們在教學上能夠有點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