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5.16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2 11: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廖美齡
研究生(外文):CHANG LIAO MEI LING
論文名稱:公共藝術作品地緣性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Site-Specific Element of Public Arts – Cases of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簡福鋛簡福鋛引用關係施弘晉施弘晉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技術學院
系所名稱:建築研究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9
中文關鍵詞:公共藝術地緣性德爾菲法
外文關鍵詞:Public ArtSite-SpecificDelphi metho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74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自民國八十一年公布實施「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以來,依『第九條公有建築物應設置公共藝術,美化建築物及環境,且其價值不得少於該建築物造價百分之一。政府重大公共工程應設置公共藝術,美化環境。但其價值,不受前項規定之限制。』,因此這十多年間藉由建築物的建設提撥經費,推動了許多公共藝術作品的設置。
公共藝術由於是設置於公共空間,所以需具有公共性的價值及其永續性發展,並不是僅單純的藝術創作,它的功能也不止於都市景觀美化,或只是一個視覺的功能而已,而是藉由藝術家「公共藝術」的創作,傳遞當地的歷史、地理環境、人文訊息,瞭解過去、引導未來的發展的風貌而與民眾產生共嗚與互動,使民眾其對所在地區更加認同。
所以,在追求永續經營的現今,公共藝術作品如何能永續發展,其中是否能發展出具在地精神之地緣特色的創作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了解公共藝術反映因地制宜之地緣性因素,是值得探討研究的課題,是故本文將以公共藝術之地緣性因素作為研究方向,透過相關文獻收集與整理,廣泛取得公共藝術作品設置時考量之地緣性因素,並應用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經由專家問卷方式,求得專家考量地緣性因素之適用性,再以實際案例的來操作,提供日後公部門推動公共藝術及公共藝術創作者創作時參考。
The administration of“ Awarded Bill of Cultures & Arts” ninth article 1992 specified that public buildings shall install public arts to beautify the building & the ambiance no less than 1%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that building. Even though there is no actual limit of cost to major governmental civil works, this funding source served to animate the installation of many public arts through the decade.

It demands communal value & abiding advances to public arts installed in public spaces than merely a creation of arts. It not only beautifies the townscape or simply being a binocular vision but also conveys local historical, regional, and cultural messages through its creation.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public arts, locals gradually gain more & more identification to their backyards in respon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s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So when people pursued the goal of sustainability nowadays, how public art creations can equip with more localization and site-specific orientation becam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in their creation process. To probe into the site-specific content and its composed elements of public art became an issue worth of study. The following article intends to offer a consultation to public art creator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thru extensive collection & reorganization in site-specific connections of existing public arts, and using Delphi method on questionnaires filled out by authorities to induce the applicability of site-specific elements considered by authorities on public arts, finally applied the conclusion to actual cases.
目錄
目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1.4 研究方法與內容 4
1.5 研究架構與流程 4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 7
2.1 文獻回顧 7
2.2 臺灣現行公共藝術相關法令 11
2.3 公共藝術的源起 12
2.4 公共藝術的內涵 13
2.5 公共藝術的特質 20
2.6 文獻中的「地縁性因素」 21
2.7 公共藝術作品地縁性因素之歸納彙整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程序 33
3.1 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概述 33
3.2 研究架構介紹 37
3.2.1 專家學者之定義 37
3.2.2 專家問卷調查方式 37
3.3 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分析步驟 40
第四章 問卷資料分析及成果 46
4.1 專家調查問卷回收 46
4.2 德爾菲專家問卷之分析結果 46
4.3 地緣性因素指標項目分析 49
第五章 案例分析 51
5.1 臺灣設置完成之公共藝術作品概述 51
5.1.1 臺北市設置完成之公共藝術作品概述 54
5.2 第一階段公共藝術作品論述之案例分析 59
5.3 第二階段民眾對作品地緣性問卷調查 69
5.3.1 民眾對實體公共藝術作品地緣性的認知與觀感調查 70
5.3.2 民眾問卷調查統計分析 73
5.4 第三階段公共藝術創作地緣性案例分析 73
5.4.1 案例操作及分析 74
5.4.2 案例分析結果統計 8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5
6.1 研究結果 85
6.2 研究結果討論 88
6.3 後續研究之建議 89
參考資料 90
附錄一、專家學者編號名單 94
附錄二、 應用Delphi問卷方法於公共藝術作品地緣性因素之專家問卷 95
附錄三、民眾對公共藝術作品地緣性認知調查表 97
附錄四、文化藝術奬助條例 99
附錄五、文化藝術奬助條例施行細則 104
附錄六、公共藝術設置辦法 106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6
圖3-1 本研究專家問卷分析步驟流程圖 39
圖3-2 公共藝術作品地緣性評估因素群架構圖 41
圖3-3 平均值-標準差常態分布規則圖 44
圖4-1 公共藝術作品之地緣性因素項目百分比圖示 50
圖5-1 臺灣87年至93年公共藝術作品統計圖 51
圖5-2 臺北市公共藝術作品分年完成統計圖 54
圖5-3 臺北市各場域公共藝術作品統計圖 60
圖5-4 案例直接、間接、無關係百分比統計圖 67
圖5-5 直接有關係-三項地緣性因素群百分比統計圖 67
圖5-7 案例一「鳥籠外的春天」問卷調查統計圖 73
圖5-8 案例二「點子」問卷調查統計圖 73
圖5-9 第三階段案例分析結果百分比統計圖 83

表目錄
表2-1 公共藝術相關論文回顧整理表 7
表2-2 國內專家學者的論述整理 17
表2-3 國外專家學者的論述整理 20
表2-4 各專家學者的論述中地緣性因素整理表 28
表2-5 歸納彙整之公共藝術地緣性因素項目 32
表3-1 本研究專家問卷統計表 38
表3-2 本研究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語意尺度量對照 42
表3-3 平均數的計算公式 43
表3-4 標準差的計算公式 43
表4-1 本研究專家問卷回覆及有效問卷統計表 46
表4-2 本研究Delphi專家問卷結果計算表 48
表4-3 本研究問卷結果公共藝術作品地緣性因素指標項目表 49
表5-1 民國87至93年臺灣各縣市設置完成公共藝術作品統計表 53
表5-2 本研究範圍民國88年至93年之案例基本資料表 54
表5-3 地緣性因素群分析表例 60
表5-4 學校場域-因素群分析結果 63
表5-5 街道設施場域-因素群分析結果 63
表5-6 醫療院所場域-因素群分析結果 64
表5-7 園區場域-因素群分析結果 64
表5-8 交通建設場域-因素群分析結果 65
表5-9 廣場場域-因素群分析結果 65
表5-10 其它場域-因素群分析結果 66
表5-11 其它場域-因素群分析修正結果 67
表5-12 案例一「鳥籠外的花園」民眾問卷結果統計 71
表5-13 案例二「點子」民眾問卷結果統計表 72
表6-1 公共藝術作品地緣性因素指標項目表 85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一)書籍
1、林栢年,2004,《台灣魅力城鄉導覽》,內政部營建署編輯發行。
2、文建會,2002《2002文化環境年-公共藝術論壇實錄》,空間雜誌社編印。
3、臺北市政府文化局,2004,《解放公共藝術破與立之間》,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出版。
4、胡寶林,2006,《公共藝術空間新美學》,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5、文建會,2001,《民國九十年公共藝術年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6、倪再沁,1997,《台灣公共藝術的探索》,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7、財團法人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1995,《百分比公共藝術示範計劃執行及審議作業要點》。
8、陳惠婷,1997,《公共藝術在台灣》,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9、郭瓊瑩,1993,《都市開放空間與都市美學》,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10、台北市立美術館,1992,《現代藝術與都市景觀設計》,台北市立美術館發行。
11、林保堯,1997,《公共藝術的文化觀》,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12、陳耀維,1998,《捷運公共藝術實錄(一)》,在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發行。
13、楊子葆,《捷運公共藝術拼圖》。
14、黃建敏,1992,《美國公眾藝術》,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15、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編,1997,《公共藝術研習會實錄》。
16、財團法人台北市開放空間文教基金會,1995,《百分比公共藝術示範計劃執行及審議作業要點》。
17、Malcolm M iles,2000,《藝術.空間.城市Art,Space and the City-public art and urban futures》,創興出版社出版。
18、郭瓊瑩,1993,《都市開放空間與都市美學》」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19、Harriet F. Senie等編,1999,《美國公共藝術評論Critical Issues in Public Art:content,context,and controversy」,遠流公司出版。
20、文建會,2002,《2002文化環境年-公共藝術論壇實錄》,空間雜誌社編印。
21、文建會,2004,《民國九十二年公共藝術年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22、吳瑪俐,1997,《德國公共空間藝術新方向》,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23、陳建北,1994,《馬德里公共藝術》,藝術家出版社出版。
24、Fumio Najo,2004,《藝術與城市From Art To Urban City》,田園城市出版社出版。
25、文建會,2005,《九十三年公共藝術年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26、鄧振源,2002,計畫評估:方法與應用,基隆市:海洋大學運籌規劃中心。
27、文建會,2004,《游走兩岸公共藝術》,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28、文建會,1998,《公共藝術設置作業參考手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29、文建會,1999,《民國八十七年公共藝術年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30、文建會,2000,《民國八十八年公共藝術年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31、文建會,2002,《民國八十九年公共藝術年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32、文建會,2003,《民國九十一年公共藝術年鑑》,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二)期刊
1、林栢年,2005,《空間雜誌155期》,空間雜誌社出版發行。
2、宋文娟,2001,《醫務管理期刊》。
(三)學位論文
1、劉俊毅,1995,〈公共藝術在都市環境中運用之探討-以建築物外部留設之開放空間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洪韻筑,2005,〈公共藝術與公共工程結合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3、林禧俊,1996,〈公共藝術與社會互動關係的研究〉,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碩士論文。
4、蘇晃毅,1999,〈從「人、作品、空間」之互動,探討公共藝術在台北捷運空間的角色─以淡水線與新中線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碩士論文。
5、葉依菁,2002,〈從公共藝術形式探討人、作品、環境之互動關係-以台北地區為例〉,東海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6、李佳育,2004,〈碩士台北捷運公共藝術設計與社區民眾互動之研究 ─以南勢角站為例〉,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7、王曼如,2004,〈大眾運輸系統公共藝術設置之研究〉,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8、黃艾可,2005,〈探討捷運公共藝術之視覺感知-以台北捷運站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9、林君潔,2005,〈由場所精神探討台灣交通建設之公共藝術與民眾相互關係-----以國道三號清水服務區為例〉,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10、吳思慧,1998,〈公共藝術生產的公共過程與「公共性」建構─以台北市東區捷運通風口公共藝術案為例〉,臺大城鄉所碩士論文。
11、周佳雄,2004,〈宜蘭公共藝術之理念與實踐〉,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邱琬琦,1999,〈以都市設計觀點探討公共藝術制度改善之芻議〉,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13、郭文昌,2001,〈公共藝術管理及其美學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黃致萍,2002,〈公共藝術作為都市空間再發展策略之批判論述實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5、林素霞,2002,〈台灣公共藝術政策執行力之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6、林志銘,2003〈由政策規劃與設置執行探討台灣公共藝術之發展〉,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7、周逸傑,2002,〈公共藝術作品在校園開放空間設置之研究--以台北市南湖、中崙、育成高中與建成、雙園國中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18、蘇永森,2003,〈校園公共藝術作為空間美感教育媒介之研究--以台北市福星'文昌及士東國小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9、彭馨慧,2002,〈公共藝術之「場所性」研究 — 關於幾個公共藝術作品的現象學分析〉,南華大學環境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0、柯炳屹,2003,〈公共藝術在都會空間設置之永續性研究〉,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1、鐘靜雯,2003,〈捷運搭乘者對於台北捷運公共藝術設置之認知探討〉,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22、江昇飛,2005,〈區域產業創新系統關鍵發展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p107、108。
23、李信佑,2003,〈宜蘭縣公路建設計畫優先順序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24、廖千慧,2005,〈零售連鎖業店址選擇因素之研究-以連鎖超級市場為例〉,中國技術學院/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文獻
1、Linston,H.A;Turoff,M.(1979).The Delphi Method: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3rd)Ma:Addison Wesley。
2、Richard Andrews,《Artists and the Visual Definition of Cities:The Experience of Seattle》INSIGHTS/ON SITES。
三、網路資源
1、行政院文建會網站 http://www.cca.gov.tw/
2、公共術藝官方網站 http://publicart.cca.gov.tw/home.php
3、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http://www.culture.gov.tw/
4、高雄市文化局網站 http://www.khcc.gov.tw/
5、高雄縣文化局網站 http://www.kccc.gov.tw/
6、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網站 http://www.dorts.gov.tw/welcome.htm
7、台北捷運公司網站 http://home.trtc.com.tw/HOME92/home.asp
8、基維百科網站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
9、台北城風貌改造成果暨經驗交流研討會實錄www.planning.taipei.gov.tw/3/303/30338/page05_5.htm網站
10、《南港高工重機工場新建工程公共藝術完成報告書》http://publicart.culture.gov.tw/book/finish-8.htm網站。
四、參考法規
1.文化藝術獎助條例 81年7月1日總統令發佈實施,91年第1次修正。
2.文化藝術獎助條例施行細則 82年4月30日政院文建會發佈實施。
3.公共藝術設置辦法 87年1月26日政院文建會發佈實施,91年第1次修正,92年第2次修正。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1.陳峰富、陳譓伊,由公司「法人人格否定說」之理論探討結合仲裁之法制,仲裁季刊第72期93年8月31日。
2. 10.柯澤東,論海上貨物運送契約爭議之法院管轄及仲裁條款,仲裁季刊第58期。
3. 9.林俊益,英、美、加國衡平仲裁制度之研究(下),仲裁季刊第63期90年21月20日。
4. 8.林俊益,英、美、加國衡平仲裁制度之研究(上),仲裁季刊第62期90年9月1日。
5. 7.林俊益,外國仲裁判斷互惠承認之研究,仲裁季刊第61期90年6月5日。
6. 6.林俊益,論仲裁判斷之確定力與執行力,仲裁季刊第60期90年2月28日。
7. 5.林俊益,法院對仲裁之協助與監督─仲裁法施行五年法院裁判之研究,仲裁季刊第70期93年2月16日。
8. 4.朱從龍,論仲裁在我國證券爭議解決機制之地位,仲裁季刊第70期93年2月16日。
9. 2.王昌鑫,國際商事仲裁協議準據法簡析,仲裁季刊第70期93年2月16日。
10. 1.王昌鑫,論仲裁程序準據法,仲裁季刊第72期93年8月31日。
11. 12.張曼隆,談去國內化理論和仲裁程序適用法之關係,仲裁季刊第71期5月31日。
12. 13.黃正宗,論題付仲裁(仲裁係屬)中斷時效之時點,仲裁季刊第56期89年2月29日。
13. 17.藍瀛芳,強制仲裁之立法與其法律效果,仲裁季刊第71期93年5月31日。
14. 18.藍瀛芳,仲裁協議的法定要件與其效果,仲裁季刊第57期89年6月1日。
15. 19.藍瀛芳,仲裁協議書面化的立法與其擴充適用─對近年來國際實務的觀察,仲裁季刊第62期90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