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永賢:經脈醫學-21世紀的生命科學。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 2003;pp.1-4.2.劉澄中、張永賢:經脈醫學與針灸科學,知音出版社 2005
3.陳國鎮:電磁學驗證人體經絡 完全相符。民生報醫藥新聞 1996.06.20
4.陳方佩:從考古人類學觀點-看中醫的經絡概念。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 2001;pp.40-51.5.李約瑟著、陳立夫譯: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二),臺灣商務印書館,台北 1974
6.李曜暄:進階診治偏頭痛談如何提升中醫實力來整合中西醫學,台中縣中醫會刊第18期, p27~31,2005 Sep.。
7.陳方周:經絡物理學專論 http://cmedicine.cmu.edu.tw/~fjchen
8.長濱善夫、丸山昌郎著、承淡安譯:經絡之研究,千頃堂書局,上海 1955
9.祝總驤、郝金凱:針灸經絡生物物理學,北京出版社 1989年初版
10.孟競璧、田嘉和:十四經脈顯像探秘,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年初版
11.張維波:經絡是什麼,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年出版
12.張維波:中醫經絡的科學探索,啟業書局 1999年出版
13.胡翔龍:中國經絡研究十年。中國針灸 1999;19(7):389-393
14.胡翔龍,汪培請,許金森:人體體表循經紅外輻射軌跡的主要特徵和顯現規律研究。紅外與毫米波學報 2001;20(5):325∼328.
15.魏凌雲:鍼灸科學與技術,臺灣中華書局 1987年初版
16.王唯工:氣的樂章,大塊文化 2002年初版
17.Voll D. Twenty years of electroacupuncture diagnosis in Germany. Am J Acupunt. 1975;3(1):7-17
18.Voll D. Topographic positions of the measurement points in electroacupunture. Am J Acupunt. 1977;5(2):97-100
19.鍾傑:傅爾電針入門,正光書局 1973
20.中谷義雄著、賴逢甲譯:良導絡臨床指引,日新文化出版社 1985
21.陳國鎮:穴道電檢法。東吳大學物理學系1989 http:/www.scu.edu.tw/trd/story.htm
22.崔玖、李茂昌、鍾傑、張寅:中醫經絡學說科學根據:經絡之物理特性。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1988。計畫編號:NSC77-060-B010-29。
23.陳國鎮:信步走入經絡的世界。科學月刊 1997;28(3):pp.200-207.24.Nakatani Y.: Skin electric resistance and Ryodoraku. J Autonomic Nerve. 1956;pp.6-52
25.賴逢甲:良導絡理論的研究,日新文化出版社 2001
26.賴逢甲:良導絡測定診斷法,日新文化出版社 1986
27.賴逢甲:科學正經絡電針治療法,日新文化出版社 1998
28.Zach F.S. Autonomic Regulation in Skin Resistance Pattern. Brit. J. Med. 1955;Vol.18:50
29.楊朝旺、盧裕文:穴位表皮溫度與其經絡電性變化之探討。九十二年農機與生機論文發表會 2003;pp.153-154
30.Schmidt, J., Sparenberg, C., Fraunhofer, S. & Zirngibl, H.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activity during laparoscopic and needlescopic cholecystectomy. Surg Endosc 2002;16:pp.476-480.
31.Sherberger RM. Acupuncture meridians retains identity after death. Am J Acup. 1977;5(4):357-361.
32.Thomas EC. Electrical acupuncture point conductance in the living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dead. Am J Acup. 1986;14(1):57-60.
33.林溟鯤、陳太羲、陳聰榮:皮膚阻抗之變化與子午流注之關係。中國醫藥學院研究年報 1977;8:95-105.
34.劉豫淑、陳友梅:五腧穴電阻值在十二時辰中變化的研究。中國針灸1997;7:401-402
35.黃玉治、張永賢、蔡鴻德:產前產後良導絡值變化之研究。中國醫藥學院雜誌 1993;1(1):1-7.36.謝文祥 翁清松:以良導絡評估不同電刺激模式於酸痛症之療效。中原大學醫工碩士論文 200337.黃玉治、張永賢、陳偉仁:探討腦中風相關因子之良導絡值變化。中醫藥雜誌 1996;7(2):95-100.38.翁清松、張永賢、許智傑、洪禹利:良導絡值與時辰變化及穴位分佈之探討。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 2001;pp.65-68.39.鄭建民、宋靜宜:人體經穴生物能檢測值與時辰的關係初探。中華民國期刊 2001; 31:pp.577-602.
40.Sancier, K.M. Electrodermal measurements for monitoring the effects of a qigong workshop.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03;9:235-241.
41.Weng, C.S., Hung, Y.L., Shyu, L.Y. & Chang, Y.H. A study of electrical conductance of meridian in the obese during weight reduction. Am J Chin Med. 2004;32:pp.417-425.
42.翁清松、王智濃、張永賢、林昭庚:比較雷射針灸、超音波針灸和傳統針灸之刺激反應研究。中國醫藥學院雜誌 1999;8(4):1-5.43.許昇峰、劉旭然、謝慶良、林昭庚、黃維三:針刺足三里穴過程中原穴良導絡值變化之研究。中國醫藥學院針灸研究中心,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
44.王士豪:淺談超音波應用於中醫針灸之可能性。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系
45.王士豪:超音波針灸儀系統之研發及其可行性研究。私立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系
46.謝文祥、許智傑、黃耀德、翁清松:緩效釋放型中藥鍼片之開發與對人體經絡之良導絡影響之探討。中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
47.高宗桂、李明明、林英杰:電刺激合谷與內關穴對經絡能量值變化之探討。 pp.251-253.
48.許智傑、羅智尹、翁清松、張永賢、李愛先:比較不同電擊之穴位電刺激對於經絡及心率變異的探討。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 2002;pp.19-24.49.陳彥廷、王士豪,超音波刺激足三里穴對高血壓患者之療效評估。中原大學醫工碩士論文,June, 2003.50.陳錡瑜、許善華、劉德笙、許智傑、翁清松:比較不同電刺激模式對於經絡循經感傳的探討。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 2003;pp.37-42.51.盧裕文、楊朝旺:以良導絡儀探討穴位經遠紅外線刺激後之電性反應。嘉大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June, 2004.52.Tsuneo Kobayashi.Cancer diagnosis by means of Ryodoraku neurometrance patterns。Am J Acup. 1984;12(4):305-313
53.飯田誠、朱元根譯:良導絡療法對腦性癱瘓的作用機制及效果。國外學中醫中藥分冊 1992;14(2):63
54.兵頭正義、陸靜譯:各種疼痛性疾病良導絡測定之特徴。國外學中醫中藥分冊1994;16(4):50
55.Babichenko, M.A.: Acupuncture reflex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Lik Sprava. 2000;pp.95-7.
56.Okazaki, K., Sadove, M.S., Kim, S.I., Lee, M.H. & Cheng, D. Ryodoraku therapy for migraine headache. Am J Chin Med. (Gard City N Y) 1975;3:61-70.
57.吳志英、韓筱玉:經穴導電量對精神分裂症患者診斷初探。中國針灸 1990;2:37-39.
58.李志超、王援朝、李翠紅、韓明:正常人與胃病患者經絡失衡檢測。中國針灸 1991;3:43-44.
59.楊淑琿、李漢友、王居易:胃病的經絡穴位診斷臨床觀察。中國針灸 1992;4:196-198.
60.黃玉治、張永賢、陳偉仁、黃琪媄:腦中風後遺症之良導絡值變化之探討。中醫藥雜誌 1993;4(3):191-198.61.崔玖、王唯工:人體生物能在臨床診斷之研究—練氣功者心臟血管測量值之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1993 計畫編號:NSC-80-0412-B010-71R。
62.崔玖:練氣功者心臟血管系統生物能測量值之分析。國立體育學院國術研究中心研究成果報告書 1996.
63.鍾傑、崔玖、陳光耀:糖尿病及肺癌病人的生物能研究。生物能醫學會研討會論文集 1989:pp.363-377.
64.崔玖、鍾傑:人體生物能在臨床診斷之研究二--肺癌及糖尿病患者測量值之分析。1989,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SC77-0412-B010-35。
65.高宗桂、林昭庚、謝慶良、張永賢、張家昇、周德陽:電針對腦中風手術後顱內壓與經絡電阻之影響。中國醫藥科學雜誌 2000;1(3):157~166.66.鄭建民、李嗣涔:修練香功者的生物能測量值分析。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體育室,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2000 計畫編號:NSC89-2320-B-151-001-M08。
67.何宗憲:慢性肝炎患者的穴位電性表現。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168.廖承慶、黃新作: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生物能量與心臟自律神經活動狀態之影響。國立體育學院運動傷害防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June,2004.69.林巧瑩、翁清松:改良式雷射針灸儀之研發及用於疼痛療效之評估 中原大學醫工研究所 2005.
70.陸瘦燕、朱汝功:針灸腧穴圖譜,文光圖書有限公司 1996年初版
71.吳東霖、林傑斌、劉明德:SAS與統計模式建構,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03;pp.16-1~16-9.
72.吳明隆: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5;pp.5-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