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9 21: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曹美華
研究生(外文):Met-Hua TSAO
論文名稱:最低稅負制度影響營利事業所得稅之模擬研究—以臺灣省北區國稅局為範圍
論文名稱(外文):A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Impact of Alternative Minimum Tax on Business Income Tax—Using Cases under the National Tax Administration of Northern Taiwan Province
指導教授:高儷華高儷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Hua K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會計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會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1
中文關鍵詞:財政收入租稅優惠最低稅負制
外文關鍵詞:financial revenuealternative minimum tax (AMT)tax prefere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4
  • 點閱點閱:3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因科學園區事業分佈於新竹縣(市)及工業區遍部北部地區,本研究以臺灣省北區國稅局民國90年至93年度所轄之營利事業為研究對象,並以營利事業所得稅申報資料作為實施最低稅負制為模擬研究基礎,而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探討實施最低稅負制能否對政府財政收入產生效果。
本文研究發現若自民國90年至93年度開始實施最低稅負制,每年將增加之稅收為76.67億元、107.64億元、186.9億元、303.23億元。就產業別而言,電子資訊與光電業被補徵稅額占全體補稅額之比例最高,其次為一般製造業,再其次為金融業及保險業;而金融業及保險業在最低稅負制下意外發現被補徵稅額因素非因享受租稅優惠,係因加回證券期貨交易所得之條件所致。就申報類別言,會計師簽證案件申報案件被補徵稅額占全體補稅額90%以上。就組織別而言,組織別屬於股份公司被補徵稅額占全體補稅額98%。
各縣市業別分析中,90年度以新竹縣增加稅負30.26億元最高、其次為臺北縣20.91億元、再其次為新竹市14.71億元;91年度以新竹縣增加稅負56.32億元最高、其次為桃園縣19.13億元、再其次為臺北縣16.77億元,而新竹市為13.3億元;92年度以新竹市增加稅負99.88億元最高、其次為新竹縣37.77億元、再其次為桃園縣25.27億元,而臺北縣為19.55億元;93年度以新竹市增加稅負191.67億元最高、其次為桃園縣50.40億元、再其次為新竹縣40.48億元。
Abstract
As the business corporations in science parks are mostly located in Hsinchu County (City) and the industrial zon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 area of Taiwan, this study used the business entities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National Tax Administration of Northern Taiwan Province during 2001-2004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nd the business income statement application was the basis of the simulation study of implementing alternative minimum tax system (AMT).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MT has any effect on the financial revenue of the government.
It was discovered that had AMT been imposed from 2001 to 2004, the annual gains of the tax revenue would be 7.667, 10.764, 18.69 and 30.323 billion dollars, respectively. In terms of business types, electronics / IT and photonics industries would have the highest proportion in the total amount of tax repayment, followed by gener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inancial and insurance industries. Under the AMT system, the financial and insurance industries would be required to repay tax, not due to taxation preference but the addition of profits from stocks and fortunes. In terms of statement application types, applications filed by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would take up more than 90% in the total amount of tax repayment.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types, share companies would account for 98%.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辭 III
目錄 IV
表圖目錄 V
第一章 緒綸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我國實施最低稅負制之基本規定 7
第二節 最低稅負制相關文獻回顧 11
第三章 研究設計 15
第一節 研究範圍及樣本期間 15
第二節 變數定義及模擬公式 17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20
第一節 樣本描述 20
第二節 按各業別模擬分析對稅收之影響 25
第三節 按各縣市所屬產業別模擬分析對稅收之影響 3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3
第一節 結論 53
第二節 研究限制及建議 54
參考文獻 55
附錄一 56
附錄二 60




表 圖 目 錄
表 1-1 賦稅收入占各級政府支出淨、國民所得、國民生產毛額GNP之變動及債務餘額占GNP比率 1
表 1-2 外銷品沖退稅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之稅捐減免 2
表 1-3 營利事業適用租稅減免情形 3


表 2-1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的適用對象 8
表 2-2 營利事業最低稅負制之計算 9

表 3-1 行業別區分及行業代號之分類表 16

表 4-1 樣本選取過程 21
表 4-2 產業別、申報類別、組織別按年度之家數統計 22
表 4-3 年度、產業、各類別所得分布 23
表 4-3-1 90年度、產業、各類別所得分布 23
表 4-3-2 91年度、產業、各類別所得分布 23
表 4-3-3 92年度、產業、各類別所得分布 24
表 4-3-4 93年度、產業、各類別所得分布 24

表 4-4 產業別分類之被補繳最低稅負家數與百分比 26
表 4-5 申報類別分類之被補繳最低稅負家數與百分比 26
表 4-6 組織別分類之被補繳最低稅負家數與百分比 27
表 4-7 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28
表 4-7-1 90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28
表 4-7-2 91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29
表 4-7-3 92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29
表 4-7-4 93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29

表 4-8 各申報類別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30
表 4-8-1 90年度各申報類別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30
表 4-8-2 91年度各申報類別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30
表 4-8-3 92年度各申報類別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30
表 4-8-4 93年度各申報類別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31

表 4-9 各組織別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31
表 4-9-1 90年度各組織別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31
表 4-9-2 91年度各組織別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32
表 4-9-3 92年度各組織別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32
表 4-9-4 93年度各組織別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33

表 4-10 依各縣市、產業別分類之被補繳最低稅負家數與百分比 36
表 4-10-1 基隆市:各產業別分類之被補繳最低稅負家數與百分比 36
表 4-10-2 臺北縣:各產業別分類之被補繳最低稅負家數與百分比 36
表 4-10-3 宜蘭縣:各產業別分類之被補繳最低稅負家數與百分比 36
表 4-10-4 桃園縣:各產業別分類之被補繳最低稅負家數與百分比 37
表 4-10-5 新竹縣:各產業別分類之被補繳最低稅負家數與百分比 37
表 4-10-6 新竹市:各產業別分類之被補繳最低稅負家數與百分比 37
表 4-10-7 花蓮縣:各產業別分類之被補繳最低稅負家數與百分比 38
表 4-10-8 金門縣:各產業別分類之被補繳最低稅負家數與百分比 38
表 4-10-9 連江縣:各產業別分類之被補繳最低稅負家數與百分比 38

表 4-11 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2

表 4-11-1A 基隆市:90、91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2
表 4-11-1B 基隆市:92、93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2

表 4-11-2A 臺北縣:90、91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3
表 4-11-2B 臺北縣:92、93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3

表4-11-3A 宜蘭縣:90、91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4
表4-11-3B 宜蘭縣:92、93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4

表 4-11-4A 桃園縣:90、91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5
表 4-11-4B 桃園縣:92、93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5

表4-11-5A 新竹縣:90、91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6
表4-11-5B 新竹縣:92、93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6

表4-11-6A 新竹市:90、91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7
表4-11-6B 新竹市:92、93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7

表 4-11-7A 花蓮縣:90、91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8
表 4-11-7B 花蓮縣:92、93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8

表4-11-8A 金門縣:90、91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9
表4-11-8B 金門縣:92、93年度各產業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增加之金額 49

表4-12-1 90、91年度各產業、各縣市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之補徵家數及增加金額 51
表4-12-2 92、92年度各產業、各縣市在最低稅負制下稅負之補徵家數及增加金額 52

圖 1 研究架構 6
參考文獻
1. 朱澤民、陳津美、歐俊男,民國93年,所得稅稅式支出報告理論架構暨編算模式之研究,財政部委託計畫。
2. 林世銘,民國93年,兩稅合一何去何從—我國實施最低應納稅額之研究,中華財政學會2004年會。
3. 林世銘、陳明進、葛克昌、朱澤明,民國94年,建立我國最低稅負制度之研究,財政部賦稅署委託計畫。
4. 洪瑞隆,民國94年,營利事業所得稅最低稅負制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5. 吳中書,民國94年12月,「我國所得稅最低稅負制度對總體所得與物價影響之研究」,財政部賦稅署委託計畫。
6. 黃文傑,民國92年,對未分配盈餘課稅及其替代方案之租稅公平性分析之研究,台大會計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7. 黃明聖,民國94年,「最低稅負制評介」,台灣經濟論衡。
8. 陳明進,民國92年1月,「我國租稅優惠對營利事業租稅負擔之影響」,管理評論,第22卷第1期:第127-151頁。
9. 曾巨威、朱琇妍,民國93年,最低稅負制之介紹與相關問題研究,財稅研究,第36卷第6期:第14-33頁。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葉民權、謝俊雄(1995)省產柳杉之刺鐵板接合研究。林產工業14(1):13-31。
2. 葉民權、莊景鈞、林裕祥、洪禎禎(2000)國產造林木製造桁架樑之研究。中華林學季刊33(3):407-416。
3. 葉民權、林宜志、許月菁、林志諺(2001)用釘方式對杉木桁架樑抗彎性質之影響。中華林學季刊34(3):331-342。
4. 葉民權、張玲菁、覃祥輝、馬嘉杏(2002)金屬複合木質桁架樑之抗彎性質研究。林產工業21(4):253-262。
5. 張義雄、陳柏璋、陳周宏(1997)造林木材質之組織特性與力學性質的評價(1)-柳杉、杉木之組織特性與力學性質。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研究彙刊。19(1):35-51。
6. 陳勁豪、徐光平、楊德新、曾郁珊、王松永(2003)不同目視分等標 準應用於台灣杉造林木製材強渡性質之評估。林產工業23(3):181-188。
7. 卓志隆(2000)應用複合振動法測定結構用製品之彈性係數及剪斷係數。林產工業19(1):37-48。
8. 卓志隆(1998)栽植距離對柳杉強度變異性影響之研究(Ⅰ)-靜力機械性質。林產工業17(3):453-470。
9. 王怡仁、陳柏璋、陳周宏(1992)台灣杉等級內強度分佈變異數研究。林產工業11(1):63-76。
10. 王怡仁、陳柏璋(1990)等級內木材強度分佈之變異數研究。林產工業9 (2):97-109。
11. 王怡仁(1998)柳杉材以刺鐵板接合之疲勞行為。林產工業17(2):263-276。
12. 王松永、林振榮、邱志明(2003)疏伐及修枝處理對針葉樹材性質之研究。中華林學季刊36(1):105-114。
13. 王松永、林淑華(1997)不同栽植距離柳杉木材之動彈性模數及抗彎性質之影響因數探討。中華林學季刊30(1):3-13。
14. 9. 曾巨威、朱琇妍,民國93年,最低稅負制之介紹與相關問題研究,財稅研究,第36卷第6期:第14-33頁。
15. 8. 陳明進,民國92年1月,「我國租稅優惠對營利事業租稅負擔之影響」,管理評論,第22卷第1期:第127-1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