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8e11:74e4:2207:41a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5 18: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莊志湧
研究生(外文):Chih-Yung Chuang
論文名稱:模糊控制應用於立體視覺伺服XZ機械平台
論文名稱(外文):Fuzzy Control for XZ-Table Using Stereo Visual Servoing
指導教授:張永鵬張永鵬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ng-Peng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機械工程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機械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6
中文關鍵詞:模糊控制立體視覺影像伺服
外文關鍵詞:fuzzy controlstereo visionvisual servo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37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要

本文設計模糊控制器改良立體視覺伺服之XZ機械平台的效能。原系統於XZ雙軸平台上裝置電動夾爪及由二部攝影機構成的立體視覺系統,二部攝影機同時擷取目標物的成對影像,經由數位影像處理技術判別影像中的目標物,再由立體視覺演算法計算目標物之位置與深度,導引XZ平台移動夾取目標物。原系統有二個主要缺點:水平微調補償的效能不佳及操作高度範圍不足,本文設計模糊控制器可以有效改善上述缺點,實驗結果顯示,即使在立體視覺系統無法擷取到目標物的完整影像時,本文設計之模糊控制器仍能使XZ平台微調至目標物正上方,藉由立體視覺演算法計算目標物之深度,使XZ平台能正確無誤的夾取目標物。
ABSTRACT

In this dissertation, a fuzzy controller is design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 XZ table controlled using stereo visual servoing. A motor hand and a stereo vision system consisted of two cameras are installed on the XZ table. The pair images of a target object are grabbed by two cameras simultaneously. The feature of the object in the pair images can be extracted using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methods and determine the depth of the object can be determined using stereo vision algorithm to drive the motor hand to capture the object. However, there are two major drawbacks of this system such as the fine tuning process for horizontal compensation is inefficient and the height range for operating is not enough.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proposed fuzzy controller can improve the drawbacks as mentioned abov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even thought the stereo vision system can not grab the full target images, the proposed fuzzy controller has ability to fine tune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of XZ table just on top of the target object and to capture the target correctly using stereo vision algorithm.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前言 1
1.2 研究目的 5
1.3 系統配置與控制流程 6
第二章 影像處理與立體視覺 9
2.1 影像處理 9
2.1.1 彩色空間轉換及顏色篩選 10
2.1.2 影像分割 16
2.1.3 面積過濾 17
2.1.4 形狀辨識 18
2.1.5 目標物框選 19
2.2 立體視覺 20
2.2.1 目標物位置估測 20
第三章 模糊控制 22
3.1 模糊控制器 24
3.2 輸入及輸出變數之模糊集合 27
3.3 模糊規則庫 29
第四章 XZ平台之運動控制 32
4.1 X方向平移 32
4.2 Z方向移動 34
第五章 電腦軟硬體及實驗設備 37
5.1 系統架構 37
5.2 電腦硬體規格 37
5.3 軟體環境─MATLAB 37
5.4 超級終端機─WINDOWS附屬軟體之終端機 39
5.4.1 DRCX Controller與電腦的通訊協定 39
5.4.2 DRCX控制器常用之指令與用法 40
5.5 XZ雙軸平台 41
5.5.1 XZ平台之硬體規格 41
5.5.2 由MATLAB控制XZ平台 42
5.6 CMOS攝影機 44
5.7 電動夾爪 44
第六章 結果與討論 45
6.1 實驗程式之使用者圖形介面 45
6.2 參數設定 46
6.3 實驗結果 48
6.3.1 實驗一:抓取不同高度位置的目標物 48
6.3.2 實驗二:抓取不同形狀的目標物 51
6.4 討論 54
第七章 結論 55
第八章 未來展望 56
參考文獻 57

圖目錄

圖1.1 IBVS控制架構 3
圖1.2 PBVS控制架構 3
圖1.3 系統配置圖 6
圖1.4 系統控制流程圖 8
圖2.1 影像處理流程圖 10
圖2.2 彩色空間轉換:RGB到rg 12
圖2.3 HSI彩色空間 13
圖2.4 彩色空間轉換:RGB到HSI 14
圖2.5 影像經過顏色篩選(紅色)的結果 16
圖2.6 二值化影像進行影像分割 17
圖2.7 面積過濾 18
圖2.8 圖形樣板比對 19
圖2.9 目標物框選 20
圖2.10 目標物與雙攝影機之幾何關係 21
圖3.1 模糊控制器之方塊圖 24
圖3.2 及 之定義 25
圖3.3 一次微調量前後雙攝影機均無法擷取目標物完整影像 26
圖3.4 目標物位於視野交集範圍外 26
圖3.5 無法完全擷取之影像 27
圖3.6 模糊集合 27
圖3.7 模糊集合 28
圖3.8 模糊集合 28
圖3.9 模糊控制器之控制曲面 30
圖4.1 XZ平台簡易流程圖 32
圖4.2 初始階段目標物與攝影機之關係 33
圖4.3 單一攝影機擷取目標物的影像 34
圖4.4 平台移動示意圖 35
圖4.5 雙攝影機所擷取的影像 36
圖5.1 MATLAB控制法則開發環境 39
圖5.2 終端機的設定畫面 40
圖5.3 終端機操作畫面 41
圖5.4 XZ平台 42
圖6.1 實驗程式之使用者圖形介面 46
圖6.2 實驗1-1的連續影像 48
圖6.3 實驗1-2的連續影像 49
圖6.4 實驗1-3的連續影像 50
圖6.5 實驗2-1的連續影像 51
圖6.6 實驗2-2的連續影像 52
圖6.7 實驗2-3的連續影像 53

表目錄

表3.1 模糊規則庫 29
參考文獻

[1] Shirai,Y. and Inoue, H., “Guiding a Robot
by Visual Feedback in Assembling Tasks,”
Pattern Recognition, Vol. 5, pp. 99-108, 1973.
[2] Hill, J. and Park, W.T., “Real Time Control
of a Robot with a Mobile Camera,”Proceedings
of the 9th ISIR, Washington, D.C., pp. 222-
246,1979.
[3] Sanderson, A.C. and Weiss, L.E., “Image-
Based Visual Servo Control Using
Relational Graph Error Signal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netics and Society, pp.1074-1077, 1980.
[4] Hutchinson, S., Hager, G. D., and Corke, P.
I., “A Tutorial on Visual Servo Control,”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Vol. 12, No. 5, pp.651-670, 1996.
[5] Kulkarni A.D., Computer Vision and Fuzzy-
Neural Systems, Prentice Hall,Inc., 2001.
[6] Marr, D. and Poggio, T., “Cooperative
Computation of Stereo Disparity,”
Science, Vol. 194, pp. 283-287, 1976.
[7] Barnard, S.T. and Thompson, W.B., “Disparity
Analysis of Images,”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Vol. 2, pp. 330-340, 1980.
[8] Lee, J.-S., Seo, C.-W., and Kim, E.-S.,
“Implementation of Opto-Digital Stereo Object
Tracking System,” Optics Communications,
Vol. 200, pp. 73-85, 2001.
[9] Tirumalai, A.P., Schunck, B.G., and Jain,
R.C., “Dynamic Stereo with Self-
Calibr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Vol. 14,
pp. 1184-1189, 1992.
[10] Kase, H., Maru, N., Nishikawa, A., Yamada,
S., and Miyazaki, F., “Visual Servoing of
the Manipulator Using the Stereo Vision,”
Proceedings of the
1993 IEEE/IEC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C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 pp. 1791-1796, 1993.
[11] Yau, W.Y. and Wang, H., “Fast Relative
Depth Computation for an Active Stereo
Vision System,” Real-Time Imaging, Vol. 5,
pp. 189-202, 1999.
[12] Zadeh, L.A., “Fuzzy Sets,”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Vol. 8, pp. 338-353,1965.
[13] Mamdani, E.H. and Assilian, S., “An
Experiment in Linguistic Synthesis with a
Fuzzy Logic Controller,” Internat. J. Man-
Machine Studies, Vol. 7,pp. 1-13, 1975.
[14] Kulkarni, A.D., Computer Vision and Fuzzy–
Neural Systems, Prentice Hall,2001.
[15] Jain, R., Kasturi, R., and Suhmunck, B.G.,
Machine Vision, McGRAW-HILL,1995.
[16] Stern, H. and Efros, B., “Adaptive Color
Space Switching for Face
Tracking in Multi-Colored Lighting
Environments,” The Fif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c Face
and Gesture Recognition, pp. 20-21, May 2002.
[17] 繆紹綱,數位影像處理-活用MATLAB,全華出版,
2000。
[18] 傅培耕,即時物體追蹤之立體視覺導引自走車,中
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4。
[19] 李允中、王小璠、蘇木春,模糊理論及其應用,全
華科技圖書公司,2003。
[20] 錢鉦津,模糊控制之立體視覺影像追蹤系統,中原
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2005。
[21] 張智星,MATLAB程式設計與應用,清蔚科技有限公
司,2000。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63、梁添盛,〈行政警察活動與司法警察活動〉,刊載於《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第九期,民國93年3月。
2. 3、王兆鵬,〈臨檢與行政搜索〉,刊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85期,民國91年6月。
3. 66、陳連禎,〈淺談線民〉,刊載於《警光雜誌》第五五五期,民國91年10月。
4. 42、林東茂,〈德國的組織犯罪及其法律上的對抗措施〉,刊載於《刑事法雜誌》第三十七卷第三期,1993年6月。
5. 54、許文義,〈從比較法觀點論警察蒐集個人資料之原則與方法〉,刊載於《警政學報》第二十五期,民國83年7月。
6. 40、林明鏘,〈警察法上之行政救濟-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及社會秩序維護法為中心〉,刊載於《警察法學》第三期,民國93年12月。
7. 38、林明鏘,〈警察職權行使法基本問題之研究〉,刊載於《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五十六期,民國93年3月。
8. 34、林明鏘,〈評「行政法人法」草案--以行政院九十二年二月草案為中心 (上)〉刊載於《人事行政》第144期,民國92年6月。
9. 33、林明鏘,〈評「行政法人法」草案--以行政院九十二年二月草案為中心 (上)〉,刊載於《人事行政》第143期,民國92年3月。
10. 24、李震山,〈從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普設監視錄影器論個人資料之保護〉,刊載於《東吳法律學報》第12卷第6期,民國93年12月。
11. 21、李震山,〈行政組織法與行政作用法之區別及其實益〉,刊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五期,2002年6月。
12. 53、許文義,〈警察預防任務之分析與探討〉,刊載於《警學叢刊》第29卷第5期,民國88年3月。
13. 44、林鈺雄,〈論告知義務〉,刊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60期,2000年5月。
14. 67、陳連禎,〈偵查犯罪的利器-談線民定義、類型及脫困之道〉,刊載於《警光雜誌》第五五七期,民國91年12月。
15. 68、陳愛娥,〈公營事業民營化之合法性與合理性〉,刊載於《月旦法學雜誌》第三十六期,民國8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