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4.6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1 01:5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奇昇
研究生(外文):Chyi–Sheng Wu
論文名稱:應用因果模型與專利分析於工具機線性傳動機構的發展趨勢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pplying Cause-effect Model and Patent Analysis on the Developing Trend Study of Lin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Machine Tools
指導教授:林均燁林均燁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朝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工業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3
中文關鍵詞:線性傳動機構因果模型圖專利分析TRIZ
外文關鍵詞:Lin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Cause-effect ModelPatent AnalysisTRIZ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TRIZ理論是一套有系統的產品創新研發流程與方法,其理論中包含三十九個設計參數、四十個創新法則、七十六個標準解答、物質與場分析等不同階段的分析。另一方面,透過專利分析,可以快速了解競爭廠商的研發重點與技術核心。再者,廠商之間的依賴程度、技術研發是否擁有關聯性、研發人力與資金的投入,都能從專利分析中一窺虛實。

本研究以TRIZ理論中的物質與場分析與專利分析為基礎方法,以產品研發創新方法架構為研究標的。由微笑曲線的觀點來看,曲線左端的〝研發〞是國際上產業賴以生存,甚至獲取主要利潤的企業機能。然而,成功研發的前提在於:研發必須是有目標的、必須是同時考慮到產品市場性的、而且也必須是當前的技術可行的。否則,不論斥資多少的研發都有可能是空談。由S曲線來看,一個最基本的觀念即是:能夠有效縮短產品研發週期的創新策略,絕對是產業競爭上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礎。站在這些觀點上,本研究的目的即在於驗證TRIZ理論之因果模型關係與專利分析在產品創新研發工作上的應用可行性,試圖在產品創新研發的過程中,將TRIZ理論與專利分析相互結合。

為了探討這個問題,本研究將以線性傳動機構為主軸,由早期的ACME螺桿到現在的滾珠螺桿、以至於到未來可能的螺桿功能與機構發展,藉由因果模型的建立與專利分析的結果,一方面提出趨勢分析的結果,另一方面來檢驗因果模型關係與專利分析兩者得到的趨勢關係準確率。
TRIZ is a set of systematic approaches for inventive product solving. Its theory includes 39 engineering parameters, 40 inventive principles, 76 standard explanations, substance-field analysis, …, and so on.

On the other hand, patent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rapidly understa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cuses and core technologies of competitors. Furthermor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companies, correlation between techn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vestment on manpower and capitals, etc, can also be revealed from patent analysi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feasible methodologies of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bstance-field analysis in TRIZ and patent analysis. From the viewpoint of smiling curve,“research and development”on the left side of the curv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s for industries to gain profit. However, successfu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needs to be based on the thorough consideration of objective, product marketability, and technology capability. Otherwise, no matter how much the investment is, the outcom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n be trivial.

Form the viewpoint of S-curve, it is also clear that 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ly shortening product development cycle is a key step for industries to remain competitive.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he verify the application feasibility of using cause-effect model in TRIZ and patent analysis on innovative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is problem, this research uses lin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s a study case. Use cause-effect model and patent analysis to investigate products from earlier ACME screw to ball screw, and possible future evolutions of linea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Study will on one hand show the results of evolution trend analysis, and on the other hand compare the prediction results between cause-effect model and patent analysis.
摘要
Abstract
目錄
表目錄
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2、研究目的
1.3、研究範圍
1.4、研究架構與內容大綱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TRIZ理論基礎
2.1.1 TRIZ發展由來
2.1.2 TRIZ方法論
2.1.3 TRIZ矛盾矩陣表
2.1.3.1 三十九個工程參數
2.1.3.2 四十個原理法則與其範例

2.2、應用方法
2.2.1 物質-場分析﹙Su-Field Analysis
2.2.2 Goldfire
2.3、專利與專利趨勢分析
2.3.1 專利
2.3.1.1 專利的種類
2.3.1.2 各國專利的比較
2.3.1.3 專利與研發的關係
2.3.1.4 專利與產品生命週期的關係
2.3.2 專利分析
2.3.2.1 專利地圖
2.3.2.2 專利技術矩陣功效比較
2.3.2.3 專利管理圖分析
2.4、工具機的傳動探討
2.4.1線性傳動機構探討
2.4.1.1 艾克姆﹙ACME﹚螺桿
2.4.1.2 滾珠螺桿﹙Ball screw﹚
2.4.1.3 線性傳動﹙Linear transport﹚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架構
3.1、目前機械產業的研發現況
3.2、研究範圍與定義
3.3、研究方法

第四章 專利趨勢與策略分析
4.1、專利分析
4.1.1檢索策略
4.1.2基本趨勢整理
4.1.3專利分析結論
4.2、TRIZ理論分析
4.2.1 分析研究
4.2.2 TRIZ理論分析結論
4.2.3 專利趨勢分析
4.2.4 SWOT研究主題分析
4.3、總結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建議
5.1、結論
5.2、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 矛盾矩陣表
附錄B 四十個原理法則與應用範例附錄
附錄C 專利分析摘要表
中文部份
[1] 王仁慶,「TRIZ創新設計之改良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所,中華民國91年。
[2] 王建彬,「我國機械工業新一波之挑戰與威脅」,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機械工業研究所 機械工業雜誌251期,中華民國93年02月。
[3] 台灣區機械工業同業公會,高精密工具機,第3.3節–傳動元件,第280–331頁。
[4] 朱晏樟,「整合TRIZ與功能分析之設計方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所,中華民國92年。
[5]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奈米科技專利研究系列」,中華民國92年5月。
[6] 李安謙、蔡明祺,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引進海外新技術系列研討會–精密機械類」,中華民國89年07月26日。
[7] 林清源、張恩生、龔宣任,線性工具機技術發展,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刊,第15–22頁,中華民國94年3月。
[8] 紀畊宇,「從專利佈局探討產業競爭–以線性滑軌產品市場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中華民國93年。
[9] 范耀仁,「系統化TRIZ方法及其統合應用」,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所,台南〔90〕。
[10] 財團法人機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技術通報﹙116﹚,工具機進給系統機械單元與伺服單元之關係探討,第31–33頁,中華民國92年11月15日。
[11] 財團法人機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技術通報﹙125﹚,產業機械步進馬達之應用,第1–111頁,中華民國93年08月15日。
[12] 財團法人機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技術通報﹙43﹚,切削中心機進給系統發展趨勢分析,第3–28頁,中華民國86年10月20日。
[13] 財團法人機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技術通報﹙98﹚,線性馬達在工具機進給系統的應用,第1–15頁,中華民國91年05月15日。
[14] 許覺良、魯肇爛、王相、陳本昌,次世代工具機技術探討,中山科學研究院飛彈火箭研究所,第23–33頁,中華民國87年6月。
[15] 陳佳麟,「專利產品設計方法與策略整合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所,新竹〔91〕。
[16] 曾我部正豐,張哲堅翻譯,「線性馬達的最新技術及其應用」,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機械工業研究所 機械工業雜誌252期,中華民國93年03月。
[17] 溫家俊,朱瑞麟編譯,Charles E. Wilson & J. Peter Sadler原著,機構學,文京圖書有限公司,台灣,第421–526頁,中華民國84年。
[18] 劉信宏,「我國工具機業的機會與挑戰」,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機械工業研究所 機械工業雜誌264期,中華民國94年03月。
[19] 鄭凱安、馬仁宏、林殿琪、蔡郁棻、劉瑄儀,「量子點光電應用專利地圖及分析」,第42–60頁,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中華民國92年05月。
[20] 鄭凱安、馬仁宏、賴志遠、林殿琪,「磁性記憶體專利地圖及分析」,第17–23頁,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資料中心,中華民國93年06月。
[21] 顏鴻森,機構學,東華書局,台灣,第339–340頁,中華民國88年5月。
[22] 羅於陵、郭光輝、殷正華、廖軍蓉,2010台灣策略性技術領域分析,行政院國科會科學資料中心,中華民國92年02月。

英文部分
[23] Alexey Zakharov,“TRIZ Future Forecast”, The TRIZ Journal, http://www.triz-journal.com/.
[24] Atsuko Ishida,“Using TRIZ to Create 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s and Products”, The TRIZ Journal, http://www.triz-journal.com/, November 12-14, 2003.
[25] Ed Sickafus,“Causes = Effects?”, The TRIZ Journal, http://www.triz-journal.com/.
[26] Ellen Domb,“The 39 Features of Altshuller’s Contradiction Matrix”,The TRIZ Journal, http://www.triz-journal.com/ , November 1998.
[27] FLOTERND CORPORATION,“Goldfire Innovator”,Computer software,2004.
[28] John Terninko,“Su-Field Analysis”,The TRIZ Journal, http://www.triz-journal.com/ ,February 2000.
[29] Karen Tate and Ellen Domb,“How to Help TRIZ Beginners Succeed~40 Inventive Principles With Examples”,The TRIZ Journal, http://www.triz-journal.com/ ,April, 1997.
[30] Michael A.Orloff,“Inventive Thinking through TRIZ”, SPRINGER, pp.42.
[31] Michael A.Orloff,“Inventive Thinking through TRIZ”, SPRINGER, pp.43.
[32] Pascal Crubleau & Simon Richir,“Mastery of future generations of products & TRIZ”, http://www.triz-journal.com/ ,December 2003.
[33] Pascal Crubleau, Simon Richir, Ridha Hambli,”Mastery of future generations of products & TRIZ”,2boulevard du Ronceray / 62, avenue Notre Dame du Lac,49035 / 49000 Angers, FRANCE.
[34] Prof. Dr.-Ing. Dipl.-Wirt. Ing﹒Dipl.-Ing. Markus,“TRIZ-Based Technology Intelligence”,First presented at the European TRIZ Association meeting TRIZ Futures 2003.
[35] William L.Miller and Langdon Morris,“Fourth Generation R&D”,WILEY,P–xvi.
[36] Zhang Jianhui, Yang Bojun and Tan Runhua,“The Analysis of 2002 Chinese Inventive Patent Based on TRIZ”,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of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June 2004, Xi’an, China.

網站部份
[37] The TRIZ Journal,http://www.triz-journal.com/.
[38] 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hiwin.com.tw/hiwin-index.htm.
[39] 大銀微系統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hiwinmikro.com.tw/chinese/cindex.htm.
[40]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http://www.wipo.int/.
[41] 台灣五十鈴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isuzu.com.tw.
[42] 速陸喜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smc.com.tw/main.php.
[43]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法相關條文,http://www.tipo.gov.tw/patent/patent_law/patent_law.asp.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鴻賢(民92)。偏遠地區學校的發展與展望~古德曼的迷你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53,頁55-60。
2. 池增輝(民90)。高中圖書館利用教育與學科教育。北縣教育,39期,頁52-55。
3. 朱淑卿、丁崑健(民84)。我國大專院校圖書館利用教育現況調查研究。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4,頁15-25。
4. 謝寶煖(民91)。圖書館的定義。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會訊,19,頁39。
5. 陳澤榮(民92)。從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看國內中小學圖書館之發展,圖書與資訊學刊,44,頁89-97。
6. 陳惠珍(民92)。網路應用在偏遠地區教師在職進修。師說,174,頁27-28。
7. 陳雪華(民85)。網路資源與圖書館利用教育。教學科技與媒體,25,頁3-12。
8. 陳秀珠、李家若、黃薰慧(民88)。高雄女中圖書館對教師進修時數所提供之服務。高中教育雙月刊,9,頁66-68。
9. 陳佑成(民90)。學校圖書館的功能。重中論集,1,頁112-115。
10. 陳江水(民92)。家庭環境對國中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南投文教,19,頁51-54。
11. 陳仲彥(民85)。資訊素養與圖書館利用教育。社教雙月刊,73,頁19-22。
12. 郭美蘭(民89)。師範校院圖書館利用教育之前瞻規劃。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6(2),頁65-72。
13. 許興讓(民86)。偏遠地區圖書館的經營之道-以澎湖縣湖西鄉為例。書苑,32,頁84-97。
14. 莊道明(民88)。資訊素養融入大專院校課程之探討-以(資料蒐集與報告寫作)課程為例,大學圖書館,3(2),頁95-113。
15. 王振鵠(民85)。泛論圖書館利用教育。高中圖書館季刊,14,頁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