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部分: 1.朱道凱譯(1999),Kaplan & Norton 原著,平衡計分卡:資訊 時代的策略工具,臉譜文化。 2.胡美琳(2001),非營利事業機構組織文化、轉換型領導與員工 工作態度關係之研究-以南部七縣市政府為例,長榮管理學院經營 管理所碩士論文 3.餘慶華(2001),消費金融從業人員之工作投入、工作滿足、薪 資福利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地區銀行為例,中山大學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4.霍祥雲(2002),工作價值觀、領導型態、工作滿足與自覺工作 績效之相關研究─以內政部老人安養互助機構為例,東華大學公 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5.廖純綺(1999),人力資源管理系統、競爭策略與組織績效之研 究-兼論本土業與外資企業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 6.鄭清祥(1991),企業文化類型、企業策略與財務績效之關係研 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呂碧茹(1999)高科技產業企業文化、經營策略與人力資源發展 及組織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 8.巫永財(2002)經營策略與經營績效之關聯性研究,國立台灣科技 大學管理效能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為例, 長榮學報。 9.李元墩、蔡東峻、陳孟謙(1999)企業策略、人力資源策略、人力 資源管理效能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高科技產業為例,長榮 學報。 10.李元墩、鐘志明(2001)企業文化、員工工作價值觀及組織承諾之 關聯性研究─以台灣地區主要集團企業為例,長榮學報。 11.林展榮(1996)企業文化與經營策略之配適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 究,私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洪順慶、鄧智豪(2002)策略型態、市場導向與經營績效之關係,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 。 13.陳孟莉(2000),高科技產業、企業文化、經營策略與人力資源發 展及組織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國內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成功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14.楊慧華(2002),企業文化、企業願景、經營策略與經營績效之關 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5.鄭清祥(1991),企業文化類型、企業策略與財務績效之關係研 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6.方建雄(1998),中日合資與本土公司之經營策略、企業文化、經 營績效之個案比較,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碩士論文。 17.汪維之(1982),企業競爭策略、企業文化與經營績效之關係研 究,私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 18.林展榮(1996),企業文化與經營策略之配適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 究,私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 19.陳孟莉(2000),高科技產業、企業文化,經營策略與人力資源發 展及組織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國內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成功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陳慧芬(1998),組織文化的意義與功能,台中師院學報。 21.蔡雪紅(1999),企業文化、領導型態、與企業績效之關係研究- 台灣地區國際觀光旅館為例。私立逢甲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 論文。 22.鄭清祥(1991),企業文化類型、企業策略與財務績效之關係研 究-臺灣製造業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 23.藍春生(1996),台灣軟體業競爭策略對通路與結構的影響。國立 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4.陳美秀(2002),國家文化、組織文化與知識移轉管道對知識移 轉績效影響之研究─以台商赴大陸投資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 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部份 1.Arthur, J.B. (1992),”The Link Between Business Strategy and Industrial Relation Systems in American Stell Minimills,” Industrial and Labor 2.Dalton, D.R., William,D.T.,Michael,J.S. & Gordon,J.F. (1980) “Human Oranization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 A critical Review, Ac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5(1) 3.Delaney,J.M.,& Huselid,M.A.(1996), “The Impact of Human Resourd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cademy of Mangement Journal ,39. PP.949-969 4.Frohman, A. L. (1998), “Building a culture for innovation” Res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41,PP.9-12 5.Kaplan & Norton (1997), “The Balanced Scorecard”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PP.9-31 6.Arthur, J. B. (1992). “The link between business strategy & industrial relations systems in American steel minimills, “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 45:488-506. 7.McDermott, Lynda C. (1987).”Effective Use of a Job Analysis System in StrategicPlanning” Joruanl of Compensation and Benefits, Boston; Jan/Feb 2(4):202. 8.Porter, M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Use Tr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Free. 9.Robbins, Stephen P. (1994). Management.4th ed . New Jersey:Prentice-Hall. 10.Wallach, E.J.(1983).”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s: The Cultural Match.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Feb:29-37. 11.Aaker, D. A.(1986). “Strategic Marker Management” 12.Ansoff, H.I., (1965). “Corporate Strategy.” 13.Denison, Daniel R.,(1984) Bringing Corporate Culture to the Bottom Lin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Vol.3, No2, 5- 22. 14.Despande R. & Parasuraman A.(1986)? Linking Corporate Cultrue to Strategic Planning? Business Horizons, May- June, 33 15.Gordon, George G.. (1992)., and DiTomaso, Nancy, redict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 from Organizational Culture?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Vol.29, No.6, 783-798. 16.Jauch, L. & Glueck,.(1989). W.F. Strategy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olicy, 3thed., N.Y.: McGraw-Hi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