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1 04: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志華
研究生(外文):Chih-Hua Wang
論文名稱:歷史建築再利用方案優先順序評比之研究-以台中放送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Priorities Assessment for Historical Buildings Reuse Alternatives - An Example of Taichung Broadcasting Station
指導教授:徐慧民徐慧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i –Min Hs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朝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3
中文關鍵詞:台中放送局歷史建築再利用分析網路程序法
外文關鍵詞:the Taichung Bureau of Broadcast.ANPthe re-use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6
  • 點閱點閱:335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5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6
中文摘要
近年來台灣歷史建築再利用漸獲重視,但方案選擇多以博物館展示或餐廳經營等為主要考量,然而決策權主導於主政者或投資者之主觀意識,對於活化文化資產的議題上是否具備客觀決策與永續經營之理念?研究者藉由探索歷史建築-台中放送局,分析其「建築價值」與「永續經營」之相互依存性,整合出個案之「再利用因子」與「較佳之使用類型」,促使再利用方案的選擇具有客觀性之評選依據。
本文以整理適宜再利用之類型為考量,輔以模糊德爾菲法(Fuzzy Delphi Method)篩選本研究再利用執行時之相關影響因素,及再利用類型之相關因子,進而透過分析網路程序法(ANP)評估各因子與案例間之相互影響權重值,整合出適合台中放送局於當前社會價值客觀環境下最佳優先順序的方案,提供歷史建築再利用之合宜的評比決策模式。
Abstract
The re-use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Taiwan has been taken serious account in the recent years; however, mostly are being used as museums or restaurants. Do those decisions that were predominately subject to investors or politicians follow the long-term operational idea or an objective policy regarding to the issue of active use of the cultural property? By exploring the historical buildings “Taichung Bureau of Broadcast”, scholars analyzed the interdependency between “building values” and the concept of “long-term operation”. Also integrated the “re-employment factors” and the idea of “a better use” of this case to make the decisions of this re-use project have more objective basis.
This article ponders on the matters concerned with coordination of types of re-use, using the Fuzzy Delphi Method as an assist to sieve out the relative affecting factors of re-use execution, and the relative affecting factors of types of re-use in this research. Furthermore, while using ANP to evaluate the affecting weights between factors of each case, this article integrates the best solution of the Taichung Bureau of Broadcast under the objective circumstance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and provides a relevant decision model for the re-employment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目 錄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誌謝……………………………………………………………………………Ⅲ
目錄……………………………………………………………………………Ⅳ
表目錄…………………………………………………………………………Ⅵ
圖目錄…………………………………………………………………………Ⅷ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0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02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04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相關理論研析
第一節 歷史建築相關文獻探討………………………………08
第二節 歷史建築再利用定義與演變…………………………27
第三節 歷史建築再利用案例與類型研析……………………38

第三章 歷史建築再利用方案優先順序評選之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42
第二節 研究假設與方法介紹…………………………………43
第三節 方法應用………………………………………………45

第四章 實證研究
第一節 個案介紹………………………………………………………55
第二節 台中市歷史建築發展方向與課題探討………………………68
第三節 台中放送局再利用資源特色分析……………………………71
第四節 再利用評估準則與未來再利用方案介紹……………73
第五節 實證研究及分析………………………………………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95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98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99
二、 西文部分………………………………………………………………106
附件
附件一、建築類型分析表……………………………………………………107
附件二、國內歷史空間再利用類型分析表…………………………………110
附件三、國內外再利用類型案例……………………………………………116
附件四、模糊德爾菲法(Fuzzy Delphi Method)專家問卷………………119
附件五、分析網路程序法(ANP)專家問卷…………………………………122
附件六、訪談記錄……………………………………………………………139












表目錄
表2-1 歷史釋義……………………………………………………………09
表2-2 學者對於歷史建築釋義……………………………………………14
表2-3 國內歷史建築相關條文整理………………………………………16
表2-4 空間涵構之特性……………………………………………………21
表2-5 舊建築再利用的起始………………………………………………26
表2-6 歷史建築再利用考量因素…………………………………………30
表2-7 歷史性建築保存方式分類表………………………………………34
表2-8 建築類型釋義………………………………………………………39
表3-1 AHP與ANP法之差異比較…………………………………………51
表3-2 AHP中各階層比較項目數n及其相對之隨機指標R.I.值………54
表4-1 日治時期台灣地區放送局…………………………………………58
表4-2 台中放送局演變歷程………………………………………………59
表4-3 台中放送局環境資源………………………………………………66
表4-4 台中市歷史建築……………………………………………………69
表4-5 台中放送局再利用評估準則之篩選表……………………………80
表4-6 各準則之成偶比較…………………………………………………83
表4-7 各準則對方案之成偶比較矩陣……………………………………84
表4-8 文化涵養下之成偶比較……………………………………………85
表4-9 經濟價值下下之成偶比較…………………………………………85
表4-10 原有建築價值下之成偶比較………………………………………85
表4-11 區域資源串連下之成偶比較………………………………………86
表4-12 創意思維的展現下之成偶比較……………………………………86
表4-13 生態環境的重視下之成偶比較……………………………………86
表4-14 生態環境的重視下之成偶比較……………………………………87
表4-15 文化涵養的推廣準則下對各替選方案之成偶比較矩陣…………88
表4-16 經濟價值的提昇準則下對各替選方案之成偶比較矩陣…………88
表4-17 原有建築價值的發揮準則下對各替選方案之成偶比較矩陣……89
表4-18 區域資源的串連準則下對各替選方案之成偶比較矩陣…………89
表4-19 創意思維的展現準則下對各替選方案之成偶比較矩陣…………90
表4-20 生態環境的重視準則下對各替選方案之成偶比較矩陣…………90
表4-21 社群利益的協調準則下對各替選方案之成偶比較矩陣…………91
表4-22 之權重矩陣結果………………………………………………92
表4-23 之權重矩陣結果………………………………………………92
表4-24 之權重矩陣結果………………………………………………92
表4-25 之權重矩陣結果………………………………………………92
表4-26 之權重矩陣結果………………………………………………92
表4-27 之權重矩陣結果………………………………………………93
表4-28 之權重矩陣結果………………………………………………93


















圖目錄
圖1-1 研究架構圖…………………………………………………………05
圖1-2 研究流程圖…………………………………………………………06
圖2-1 研究發展架構………………………………………………………07
圖2-2 歷史的發展架構……………………………………………………11
圖2-3 歷史建築價值意義…………………………………………………19
圖2-4 廣義的歷史建築釋義圖……………………………………………19
圖2-5 再利用之發展意涵…………………………………………………28
圖 2-6 公部門歷史建築再利用操作程序…………………………………29
圖 2-7 歷史建築再利用落差………………………………………………30
圖2-8 再利用計畫流程圖…………………………………………………33
圖3-1 研究架構圖…………………………………………………………43
圖3-2 傳統德爾菲法示意圖………………………………………………47
圖3-3 雙三角模糊數圖……………………………………………………50
圖3-4 AHP法及ANP法之結構特性……………………………………52
圖3-5 網路之架構…………………………………………………………52
圖3-6 網路層級評估模式架構圖…………………………………………54
圖4-1 再利用計畫流程圖…………………………………………………55
圖4-2 放送局的發展起源…………………………………………………56
圖 4-3 建築外觀……………………………………………………………62
圖 4-4 車寄處………………………………………………………………62
圖 4-5 裝飾性構件…………………………………………………………62
圖4-6 窗台的B.C.C 市章窗鑄鐵…………………………………………62
圖 4-7 日式風格支出挑窗…………………………………………………62
圖 4-8 外觀圓形拱窗………………………………………………………62
圖4-9 台中放送局一樓平面圖……………………………………………63
圖4-10 台中放送局二樓平面圖……………………………………………63
圖 4-11 室內天化板…………………………………………………………64
圖 4-12 門扇…………………………………………………………………64
圖 4-13 中央空調管…………………………………………………………64
圖 4-14 綠色釉面磚…………………………………………………………64
圖4-15 圓形噴水池…………………………………………………………65
圖4-16 弧形水池……………………………………………………………65
圖4-17 防空洞………………………………………………………………65
圖4-18 衛哨亭………………………………………………………………65
圖4-19 附近使用類型分析…………………………………………………67
圖4-20 基地環境關係圖……………………………………………………67
圖4-21 台中放送局再利用類型分析………………………………………75
圖4-22 再利用因子架構……………………………………………………77
圖4-23 雙三角模糊數圖……………………………………………………80
圖4-24 各評估準則間內部相互依存關係圖………………………………82
圖4-25 台中放送局再利用操作評選模式………………………………9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王惠君,2005,《歷史性建築保存、維護、再利用執行手冊》,文建會,臺北市。
2.王惠君,2001.10,〝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之設計思維〞,《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pp2-2.3-2-2.8。
3.王惠君,2003.05,〝日本古蹟修復的哲學與技術〞,《建築雜誌》,no.69,pp59-65。
4.王志弘,1998,〈流動、空間與社會〉《1991-1997論文選》,田園城市文化出版社,臺北市,pp.5。
5.王維周,2001,〝法國古蹟與文化資產保存思考與實務操作〞,《古蹟暨歷史建築營運管理與活化再利用國際研討會及工作營實錄》,台中縣。
6.中華百科全書,2005,黑格爾:http://living.pccu.edu.tw/chinese/data.asp?id=8618&htm=07-148-3910黑格爾.htm&nowpage=1。
7.台南市政府,2004,傅清琪,市政新聞,〝原台南放送局期末審查〞: http://www.tncg.gov.tw/18a.asp?ID=930315001
8.台灣廣播電台,2004:http://228.culture.gov.tw/html/center8a_12.htm
9.世新廣播電台,2004,台灣廣播事業:http://shrs.etouch8.com/story-2.asp
10.西村幸夫,2001,〝發揮創意的歷史紀念物活化與在利用〞,《古蹟活化再利用學術研討會》,台北。
11.沈福煦,1993,《人與建築》,台北斯坦出版有限公司,臺北市, pp.225。
12.沈芷蓀,2001.10,〝閒置空間活化再利用之設計思維〞,《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pp2-2.3-2-2.8。
13.沈永堂、廖慧萍,2002,〝公有閒置空間再利用評估之研究〞,建築學會。
14.何炳松、呂思勉,1995,《歷史研究法兩種》,華世出版社,臺北市,P1。
15.李清志,1993.11,〝起死回生的歡樂車站-美國印第安那波里聯合車站的再利用〞,《建築師》,pp123-125。
16.李乾朗,1991.02,〝近代建築改建成美術館的可行性〞,《雄師美術》,no.240,pp111-114。
17.李永展,2004.0704,〝閒置空間如何再現風華〞,中國時報,名家專論。
18.李信佑,2003,〝宜蘭縣公路建設計畫優先順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19.邱傅舜,2003.05,〝建築的歷史、設計與保存〞,《建築雜誌》,no.69,pp38-41。
20.村松貞次郎,1991.02,〝近代建築的保存與活用〞,《雄師美術》,no.240,pp105-108。
21.阮儀三,2001.10.30,〝新竹舊城的文藝復興〞,《空間雜誌》,no.137,pp48。
22.足立裕司,2000.01.15,〝日本阪神淡路震災與歷史建築保存〞,《空間雜誌》,no.125-no.126,pp83-92。
23.邱銘珠,2003,〝以使用者感官經驗為導向的舊建築再利用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室內設計,桃園。
24.林方怡,1993.11,〝邁向全新的生命週期-建築再利用二例〞,《建築師》,pp116-122。
25.林柏年,2001.10.30,〝歷史的發現與舊城的再生〞,《空間雜誌》,no.137,pp11。
26.林慧雯,2003,〝推展文化觀光策略之研究—以阿罩霧地區再開發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大建築所,台中。
27.林華苑,2001,〝古蹟保存政策與再利用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地政學系,台北。
28.林崇傑,2001,〝轉化中的歷史保存操作機制〞,《古蹟暨歷史建築營運管理與活化再利用國際研討會及工作營實錄》,台中縣。
29.拉瑞那•亞迪莎堤,2001,〝印尼文化資產保存再利用的經驗〞,《古蹟活化再利用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30.胡寶林,2003,〝古蹟、歷史建築及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脈絡—借屍還魂或是廢物再利用?利用軀殼或是脈絡延續〞,《建築Dialogue》, pp.5057。
31.洪文雄、黃俊銘,2003,《歷史建築台中州廳及台中市役所保存修復之調查研究、修復、再利用規劃二》,台中市,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32.洪愫璜,2002,〝當前台灣歷史空間的再利用:從資源運作的觀點來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台北。
33.施進宗,1993.11,〝歷史性建築之再利用-以日據時期為例〞,《建築師》,pp100-115。
34.胡寶林,2003.05,〝古蹟、歷史建築及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脈絡〞,《建築雜誌》,no.69,pp50-57。
35.施進宗,1992,〝歷史性建築再利用之探討—以台灣日據時期建築為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台南。
36.施秀芬,2003,〝台灣公營廣播電台功能性之研究─ 以警廣交通電台為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
37.馬以工,1983,《歷史建築》,北屋發行,臺北市。
38.孫全文, 2004,《當代建築思潮》,田園城市文化出版社,臺北市。
39.孫全文,2003,《歷史建築台中放送局保存修復之調查研究及修復規劃》,台中,台中市政府。
40.孫全文、陳柏年建築師事務所,2002,《台中市政府歷史建築台中放送局保存修復調查研究及修復規劃服務建議書》,台中,台中市政府。
41.梁啟超,1984,《中國歷史研究法》,里仁出版社,臺北市,pp.45。
42.座談側記編輯部,2000.03.15,〝民間參與的地方重建-社區與歷史建築活化日本經驗〞,《空間雜誌》,no.127,pp81-88。
43.徐村和,1998,〝模糊德爾菲層級分析法〞,《模糊系統學刊》,第4卷,pp.59-72。
44.徐明福,2001,〝邁向一個具有地方風格的都市保存-以台南市孔廟文化園區為例〞,《古蹟活化再利用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45.徐慧民,2000,〝迷宮與鏡子—歷史建築與場所的文化遊憩潛力〞,《第一屆東亞建築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21232c}》。
46.徐慧民,2000,〝震災地區文化資產搶救工作報告(六)-台中縣豐原市、潭子鄉、神岡鄉、新社鄉災後城鄉發展與歷史建築的新適應性〞,《震災地區文化資產搶救工作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27-29。
47.康偉民,2001,〝新加坡歷史建築的再利用〞,《古蹟暨歷史建築營運管理與活化再利用國際研討會及工作營實錄》,台中縣。
48.益田兼房,2001,〝歷史都市文化遺產保存之相關憲章與全民參與〞,《古蹟暨歷史建築營運管理與活化再利用國際研討會及工作營實錄》,台中縣。
49.陳捷先、札奇斯欽編,1974,《姚從吾先生全集》,正中出版社,臺北市,第1冊,pp.7。
50.陳建豐,2001.08.15,〝歷史建築再利用操作程序之研究〞,《空間雜誌》,no.135,pp73-80。
51.陳哲昌,〝最適防災社區管理組織之研究—以山坡地社區為例〞,碩士論文,華梵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台北(2002)。
52.陳文苑,2004,〝台灣歷史建築永續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地震災區歷史建築為例〞,碩士論文,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彰化。
53.陳柏年建築師事務所,2004,《歷史建築台中放送局修復工程工作報告書》,台中,台中市文化局。
54.陳柏年建築師事務所,2003,《中央管播電台民雄分台舊招待所修復調查期末報告》,嘉義縣,嘉義縣政府文化局。
55.陳妙雲,2000,〝古蹟保存區劃設與執行機智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建都所,台中。
56.國立編譯館主編,1995,《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漢美圖書公司,臺北市,pp.2260。
57.郭隆德,2004.06.18,〝台灣文化表徵的建築在哪裡〞,台灣日報,第九版。
58.傅朝卿,1997,〝日治時期台灣建築之歷史意義〞,《高市文獻》, pp41-59。
59.傅朝卿,1997.10,〝談老屋再利用-城市文化與城市美學的動力〞,《山藝術雜誌》,no.91,pp68-73。
60.傅朝卿,1993.11,〝老建築的第二春-談台灣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再利用之契機與問題〞,《建築師》,pp93-99。
61.傅朝卿,2001,〝台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台南成大, pp.5--7。
62.傅朝卿,2001,〝台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台南成大。
63.傅朝卿,2001,〝台灣閒置空間再利用理論建構〞,《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台南成大,pp1.1-1.16。
64.曾梓峰,〝閒置空間的文化能量〞,《文化視窗》,no.50,pp18-19。
65.黃瑞茂,2001,〝文化地圖建構與地域社會活化淡水經驗〞,《古蹟活化再利用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66.黃俊銘,2001.10.30,〝歷史建築、歷史街道及歷史街區指認與保存維護策略〞,《空間雜誌》,no137,pp07。
67.黃水潭,2002,〝台灣閒置空間再利用文化政策評估:以台中二十號倉庫藝文空間為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台中。
68.黃正安,2001,〝日治時期台灣的廣播體操推展情形之研究〞,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69.葉龍彥,〝台灣廣播電台的業務經營〞,《台北文獻》no.120,P23-P24。
70.張旌彰,2000,〝再利用歷史性建築為展示館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大建築研究所,台南。
71.張有恆,1998,〝運輸計畫評估與決策—模糊理論之探討與應用〞,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72.催生司法博物館,2004,傅朝卿:http://museum.lawbank.com.tw/action05.asp。
73.催生司法博物館, 2004,王惠君,〝專業者推動閒置空間再生的方向-從日本谷中學校〞http://museum.lawbank.com.tw/action07.asp
74.漢寶德 ,2002.4.5,〝城市文化的產業化〞,中央日報副刊。
75.蔡佩雯,2001,〝部落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大建都所,台中。
76.蔡佩真,2004,〝建設公司建築企劃方案選擇之研究-以住宅方案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大建築所,台中。
77.廖慧萍,2003,〝公有閒置空間再利用評估模式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大學建都所,台中。
78.潘璽,2000.09,〝歷史建築再利用〞,《文化視窗》,no.20,pp52-59。
79.潘鑫宏、楊裕富,2003.12,〝建築史詮釋模型初探〞,建築學會。
80.衛萬明、王維民、徐慧民,2004.12,〝公有閒置空間再利用經營方式選擇之研究〞,建築學會。
81.衛萬明、蔡佩真,2003.12,〝建設公司建築企畫方案選擇之研究-以住宅方案為例〞,建築學會。
82.鄭仲昇,2000,〝環境共生理念應用於歷史建築再生之研究—以台北市西門紅樓為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建都所,台北。
83.鄭滄濱,2001,〝軟體組織提昇人員能力之成熟度模糊評估模式〞,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台北。
84.盧建銘,2001,〝地方歷史建築的價值認定與社區營運管理的可能性〞,《古蹟暨歷史建築營運管理與活化再利用國際研討會及工作營實錄》,台中縣。
85.閻亞寧,2001,〝文化資產保存與民眾參與的台灣經驗〞,《古蹟活化再利用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
86.鍾溫清,2002,《嘉義縣閒置空間再利用-民雄廣播文化園區先期規劃》,嘉義縣,嘉義縣文化局。
87.劉舜仁,〝閒置空間再生的矛盾本質與蹺翹板原理〞,《文化視窗》,NO.20,pp24-25。
88.劉銓芝,2001,〝產業閒置空間的再利用操作-以雲林虎尾糖廠為例〞,《2001推動閒置空間再利用國際研討會》,pp2-1b13-2-1b21。
89.戴慧琪,2002,〝古蹟文化資產價值判定之研究—以文化資產價值的論述為依據〞,碩士論文,雲科大文資所,雲林。
90.戴育澤,1986,〝台灣都市中近代公共建築之維護與再利用〞,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台南。
91.顏志宏,2004,〝網際網路為基礎之德爾菲法〞,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台南。
92.ET today,2004,楊佩純,中市╱台中放送局修護改作「台灣山岳博物館」:http://www.ettoday.com/2003/01/10/157-1398745.htm
93.Kevin D.Murphy,2003.05,〝現代主義建築之保存與復原〞,《建築雜誌》,no.69,pp79-81。
94.PChome> 新聞 >,郝雪卿,2005,〈台中市歷史建築修復與再利用今辦說明會〉, 生活新聞:http://news.pchome.com.tw/life/cna/20030326/index-20030326114504010110.html
95.Prof.Chester Liebs, 2001,〝舊建築新生命〞,《古蹟暨歷史建築營運管理與活化再利用國際研討會及工作營實錄》,台中縣。
96.Prof.Chester Liebs,2001,〝舊建築新生命〞,《古蹟暨歷史建築營運管理與活化再利用國際研討會及工作營實錄》,台中縣。

二、英文部分
1.Ishikawa, A., Amagasa, T., Tamizawa, G., Totsuta, R., and H., Mieno, 1993, The Max-Min Delphi Method and Fuzzy Delphi Method Via Fuzzy Integration, Fuzzy Sets and Systems, 55: 241-253.
2.Kazuyuki, Seldtani, and Takahashi, lwaro, 2001, A UNIFIED MODEL AND ANALYSIS FOR AHP AND ANP,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
3.Klir, G.J., and B., Yuan, 1995, Fuzzy Sets and Fuzzy Log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 Prentice-Hall Inc.
4.Lee, Jin Woo, and Soung Hie, Kim, 2001,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interdependent information system project sele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19 (2):111-118.
5.Linston, H.A., and M., Turoff, 1975, The Delphi method-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Reading, MA: Addison Wesley.
6.Meade, L. and J., Sarkis, 1998, Strategic analysis of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s using the analytical network process, Logistics and Transpn Review, 34 (3):201-215.
7.Saaty, T.L., and M., Takizawa, 1986, Dependence and independence: from linear hierarchies to nonlinear network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8.Saaty, T.L., 1996, 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RWS Publications.
9.Saaty, T.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 York: MeGraw-Hi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夏鑄九、成露茜(1999),〈歷史之債?:台灣的領域治理與跨領域之社會〉,《城市與設計學報》,第7/8期,頁57–91。
2. 劉文仕(2003b),〈我國憲政體制下的地方制度改造芻議〉,《月旦法學》,第93期,頁57–67。
3. 蔡吉源(1997),〈廢省、省虛級化與鄉鎮自治〉,《中國地方自治》,第50卷第1期,頁4–8。
4. 紀俊臣(2003b),〈行政區劃法制建構與地方自治〉,《月旦法學》,第93期,頁40–56。
5. 鄭喜夫(1999),〈台灣行政區劃之沿革〉,《中國地方自治》,第52卷第8期,頁4–31。
6. 59. 傅朝卿,1997.10,〝談老屋再利用-城市文化與城市美學的動力〞,《山藝術雜誌》,no.91,pp68-73。
7. 張元旭(2000),〈我國行政區劃展望〉,《研考雙月刊》,第24卷第2期,頁44–54。
8. 黃錦堂(2001b),〈行政區劃法律草案與實質方案簡介〉,《法令月刊》,第52卷1期,頁5–16。
9. 58. 傅朝卿,1997,〝日治時期台灣建築之歷史意義〞,《高市文獻》, pp41-59。
10. 黃錦堂(1993),〈行政區域調整之憲法基礎—以台北縣市、基隆市為例〉,《理論與政策》,第7卷第3期,頁3–15。
11. 莫皓帆(2000),〈探討台灣行政區的現存缺失及改善途徑〉,《和春學報》,第7期,頁497–504。
12. 許新枝(1992),〈日本市町村合併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第1卷第3期,頁85–100。
13. 陳華昇(2002),〈精省後縣市政府層級定位之研究〉,《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2期,頁83–86。
14. 紀俊臣(2002),〈台灣之行政區劃與地方自治〉,《理論與政策》,第16卷第2期
15. 87. 劉舜仁,〝閒置空間再生的矛盾本質與蹺翹板原理〞,《文化視窗》,NO.20,pp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