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20: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連珮毓
研究生(外文):Pei-Yu Lien
論文名稱:國小教室單元內教學設備之設置準則研擬
論文名稱(外文):To draw up the Education Equipment Organization Standard In Elementary School Class Unit
指導教授:陳信安陳信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n – An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朝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建築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4
中文關鍵詞:教室單元使用行為設置準則教學設備
外文關鍵詞:education equipmentclass unitsing behaviororganization standar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81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在教育改革風潮下,新頒之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2002),其內容有別以往對教學設備方面增加大量的規定,其設置情形和使用成效是否適切地輔助教學,意即資源投入與產出相對應結果如何是一重要課題。本研究將探討教室單元形式其下設備之使用位置與行為關係,其設備項目為:電視、螢幕與投影機、電腦、揭示板和儲物櫃等輔助教學設備。主要目的是期盼透過教學者,調查各項教學設備於不同教室單元形式內之情形,透過調查分析後,進而研擬教學設備之設置準則。
本研究首先以文獻回顧方式,收集國內既有之多樣化教室單元型式,依據教室平面形式及設備擺設關係分類,作為尋找適合之樣本學校進行觀察。隨後進行實證的觀察紀錄及訪談方式之質性資料統整分析,研擬各設備之設置準則準則草稿,最後輔以問卷調查法進行佐證與修正調整,以研擬各設備最終之設置準則,其內容有設置標準、設置形式、配合設施、空間環境等。
The newly issued National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Equipment Standard in the echo of education reform has a different content from the past ones which added a lot of regulation on educational equipment. I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exploring whether the organization manner and application effect is appositely assisting teaching, that is to say what relative result we will get considering the service input and output. This research will study the equipment application position and behavior relation in class unit model. The equipment includes TV set, TV screen, projector, computer, telegraph board, locker and so on. The research expects to investigate educators to study the different situations if applying various education equipments in different kinds of class-unit model, and then draw up Educational Equipment Organization Standard afte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research first collects the domestic existing diversified class unit models in the method of document review, and makes classification among them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 between class plane surface style and equipment organization, which will help the school to look for suitable samples. Then through empirical observation and record, and through interviewing to make an integration analysis on the qualified data, we will draw up a draft of Equipment Organization Standard. Finally,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e will prove, modify and adjust it, in order to draw up the ultimate Equipment Organization Standard, whose content includes organization standard, organization style, supporting facilities, spati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工作項目 6
第五節 名詞解釋 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0
第一節 教學型態變革 10
第二節 教室空間形式演進 12
第三節 教學設備 1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4
第一節 調查法(空間實繪紀錄圖) 24
第二節 觀察法(行為活動註記表) 26
第三節 訪談法 32
第四節 問卷法 32
第四章 資料分析 33
第一節 質性資料分析 33
第二節 問卷設計與施測 56
第三節 問卷統計與分析 6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0
第一節 討論 90
第二節 結論 95
第三節 建議 97
參考文獻 98
附錄一:空間實繪紀錄圖 104
附錄二:使用行為註記表-電視設備 139
附錄三:使用行為註記表-單槍與螢幕設備 155
附錄四:使用行為註記表-電腦設備 171
附錄五:使用行為註記表-揭示板設備 187
附錄六:使用行為註記表-儲物櫃設備 203
附錄七:訪談內容 219
附錄八:問卷內容 242

表目錄
表1- 1調查方法種類 4
表2- 1國外教室發展概況 12
表2- 2國內學校建築發展 15
表2- 3教室單元類形說明 17
表2- 4相關文獻整理 22
表3- 1學校樣本名單 24
表3- 2空間實繪紀錄圖表 25
表3- 3選取後樣本學校名單 26
表3- 4行為活動註記表(電視設備) 27
表3- 5行為活動註記表(單槍與螢幕設備) 28
表3- 6行為活動註記表(電腦設備) 29
表3- 7行為活動註記表(揭示板設備) 30
表3- 8行為活動註記表(儲物櫃設備) 31
表3- 9訪談內容大綱 32
表4- 1電視設備使用行為情境統整表 33
表4- 2單槍與螢幕設備使用行為情境統整表 38
表4- 3電腦設備使用行為情境統整表 42
表4- 4揭示板設備使用行為情境統整表 47
表4- 5儲物櫃設備使用行為情境統整表 51
表4- 6研究樣本班級數與問卷發送情況 58
表4- 7問卷回收情形表 58
表4- 8受測者性別次數分配表 61
表4- 9受測者指導年級次數分配表 61
表4- 10受測者教學科目次數分配表 61
表4- 11電視設置位置變異數分析 62
表4- 12電視設置位置描述性統計量表 62
表4- 13電視設置位置多重比較表 62
表4- 14電視數量獨立樣本檢定表 63
表4- 15電視數量統計量表 63
表4- 16電視設置方式變異數分析 63
表4- 17電視設置方式描述性統計量表 63
表4- 18電視設置方式多重比較表 64
表4- 19電視移動性認同度次數分配表 64
表4- 20電視反光現象變異數分析 64
表4- 21電視反光現象描述性統計量表 65
表4- 22電視反光現象多重比較表 65
表4- 23配合設施使用滿意度次數分配表 65
表4- 24遮光設施獨立樣本檢定表 66
表4- 25遮光設施統計量表 66
表4- 26教室類型變異數分析 66
表4- 27教室類型描述性統計量表 66
表4- 28教室類型多重比較表 67
表4- 29設置完整次數分配表 67
表4- 30單槍與螢幕設置需求次數分配表 67
表4- 31螢幕設置位置獨立樣本檢定表 68
表4- 32螢幕設置位置統計量表 68
表4- 33單槍與螢幕使用設施次數分配表 68
表4- 34單槍與螢幕遮光設施滿意度次數分配表 68
表4- 35電腦設置位置變異數分析 69
表4- 36電腦數量變異數分析 69
表4- 37數量考量認同度次數分配表 69
表4- 38電腦配合設施變異數分析 70
表4- 39電腦操作空間變異數分析 70
表4- 40照明設備滿意度次數分配表 70
表4- 41教室類型變異數分析 71
表4- 42教室類型描述性統計量表 71
表4- 43教室類型多重比較表 71
表4- 44揭示板設置位置變異數分析 72
表4- 45揭示板設置位置描述性統計量表 72
表4- 46揭示板設置位置多重比較表 72
表4- 47揭示板數量變異數分析 73
表4- 48揭示板數量描述性統計量表 73
表4- 49揭示板數量多重比較表 73
表4- 50揭示板設置方式滿意度次數分配表 74
表4- 51揭示板材質變異數分析 74
表4- 52揭示板材質描述性統計量表 74
表4- 53揭示板材質多重比較表 74
表4- 54揭示板維護變異數分析 75
表4- 55揭示板更換變異數分析 75
表4- 56揭示板更換描述性統計量表 75
表4- 57揭示板更換多重比較表 76
表4- 58揭示板面積大小變異數分析 76
表4- 59揭示板面積大小描述性統計量表 76
表4- 60揭示板面積大小多重比較表 76
表4- 61教室類型變異數分析 77
表4- 62教室類型描述性統計量表 77
表4- 63教室類型多重比較表 77
表4- 64教師儲物櫃放置位置變異數分析 78
表4- 65教師儲物櫃數量獨立樣本檢定表 78
表4- 66教師儲物櫃容量變異數分析 79
表4- 67教師儲物櫃容量描述性統計量表 79
表4- 68教師儲物櫃容量多重比較表 79
表4- 69教師儲物櫃操作空間變異數分析 80
表4- 70學生儲物櫃放置位置變異數分析 80
表4- 71學生儲物櫃放置位置描述性統計量表 80
表4- 72學生儲物櫃放置位置多重比較表 80
表4- 73學生儲物櫃數量變異數分析 81
表4- 74學生儲物櫃數量描述性統計量表 81
表4- 75學生儲物櫃數量多重比較表 81
表4- 76學生儲物櫃容量變異數分析 82
表4- 77學生儲物櫃容量描述性統計量表 82
表4- 78學生儲物櫃容量多重比較表 82
表4- 79學生儲物櫃操作空間變異數分析 83
表4- 80學生儲物櫃操作空間描述性統計量表 83
表4- 81學生儲物櫃操作空間多重比較表 83
表4- 82儲物櫃設置方式獨立樣本檢定表 84
表4- 83儲物櫃設置方式統計量表 84
表4- 84儲物櫃材質獨立樣本檢定表 84
表4- 85儲物櫃材質組別統計量表 84
表4- 86儲物櫃維護獨立樣本檢定表 85
表4- 87儲物櫃清潔獨立樣本檢定表 85
表4- 88儲物櫃清潔統計量表 85
表4- 89細部設施增設次數分配表 86
表4- 90細部設施滿意度次數分配表 86
表4- 91儲物櫃門扇設置次數分配表 86
表4- 92細部設施滿意度次數分配表 87
表4- 93教室類型變異數分析 87
表4- 94顯著性說明 87



圖目錄
圖1- 1研究方法說明圖 4
圖1- 2研究流程圖 7
圖1- 3整體研究架構圖 8
中文文獻:
1.Jeame M Isacco,1985。李彥儀,1988,"國民中學課桌椅設備初探",《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台灣書店,台北,pp 329。
2.John Zeisel著、關華山 譯,1996,《研究與設計-環境行為研究的工具》,田園城市文化,台北。
3.上野淳,1993,《開放空間與個別化、個別化學習》,師大書苑有限公司,台北。
4.王錦堂等人,1990,"臺灣省國民小學教室改善研究與設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台中。
5.王馨敏,2000,"921大地震震災學校環境重建問題之研究-以南投縣和台中縣國民中小學為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6.王馨敏,2000,"九二一大地震震災學校環境重建問題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7.田培林編著,1988,《教育學新論》,文景出版社,台北。
8.朱文雄, 1991,"國小班級經營",《台灣省國民教育輔導叢書》,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台北。
9.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 : 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知城數位科技,台北。
10.吳明隆、林義雄, 2001,"高雄市國小教師使用教學媒體現況及改進途徑之研究",《視聽教育雙月刊》,第一卷,第四十三期,pp. 11-25,台北。
11.吳桂陽,1990,"台灣省國民中學教室改善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台中。
12.吳基正,2004," 921震災重建國小校園規劃與社區使用關係 ",《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雲林。
13.吳清山,1996,"教育改革與學校建築革新",《教學革新與環境規畫》,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台北。
14.李孟文,1992,"教學的精緻理論及其在國中數理科教學之應用",《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台北。
15.李宗薇,1999,教學媒體與教育工學,初版六刷,師大書苑,台北。
16.李美慧,2003,"921震災重建校園空間規劃之研究-以南投縣國民小學為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雲林。
17.沈亞梵,1992,《教師自製與應用視聽教學媒體能力之研究》,師大書苑,台北。
18.周煥臣編著,1974,《小學班級教學研究》,台灣省教育廳編印,台北。
19.周鼎金,1983,"學校教室採光照明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台南。
20.周鼎金,1996,"學校教室照明設計要點",《中華民國建築學會會刊雜誌》,第31期,pp 27-30,台北。
21.林亭廷,2001,"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規劃設計之用後評估",《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台北。
22.林萬義,1986,"我國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建築及其附屬設備評鑑之研究",《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23.林雷倫,200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法與普通教室環境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
24.邱振崑,2005,《SPSS統計教學實例應用》,文魁資訊,台北。
25.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處理》,雙葉書局,台北。
26.洪淑玲,2002,"施行「九年一貫課程」之國小普通教室使用問題探討—以台北市第二類型試辦學校低年級為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台灣桃園。
27.徐宗國(譯),1997,Strauss, A. & Corbin, J.著。《質性研究概論》,巨流圖書公司,台北。
28.徐照麗,1999,《教學媒體—系統化的設計、製作與運用》,五南出版社台北。
29.翁金山,1974,《教學改革概念的教學空間》,友寧出版社,台北。
30.高忠敬,1991,"國民小學普通教室使用方式及空間轉型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台南。
31.高紅瑛,2000,"協同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第77期,pp 57-62,台北。
32.涂浩洋,1989,"教學媒體設備與空間的規畫",《視聽教育雙月刊》,第30期,pp 25- 33,台北。
33.張美玲,2001,"國民小學教師型態與普通教室空間規劃之研究",《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34.張凱評,2005,"921災後「新校園運動」回顧與重建小學校園調查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台中。
35.張嘉祥,1974,"配合教學改革的教學空間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36.張霄亭、朱則剛合著,1998,《教學媒體》,五南出版社,pp 259-265,台北。
37.教育部(監製),2003,《為下一代蓋所好學校:突破與創新―新校園運動》,百巨國際文化事業,台北。
38.教育部,2001,《教育部九二一災後校園重建報告》,教育部,台北。
39.教育部,2001,《新校園運動特輯》,教育部,台北。
40.教育部,2002,《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教育部,台北。
41.教育部國民教育司,1981,《國民小學設備標準》,正中書局,台北。
42.許碧蕙,2002,"校園規劃「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南投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國小為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43.許碧蕙,2002,"校園規劃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南投縣921震災重建國小為例 ",《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44.陳伯璋、盧美貴,1994,《開放教育》,師大書苑,台北。
45.陳信安,2004,"教學空間實質形式與使用行為間互動模式之研究--以台灣921災後重建國民中小學校園為例",《博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
46.陳殿禮,2005,"台灣921震災重建國小單班普通教室空間規劃與使用評估之研究",《博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
47.陳殿禮、聶志高、吳基正,2003,"921震災重建國小校園普通教室使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學童對個人儲物櫃之使用評估為例",載於中華民國建築學會主辦之「第十五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C12),台中。
48.曾啟書,1990,《學校建築設備與學習心理的關係之研究--當前學校建築基本問題專題研究》,台灣書店,台北。
49.湯志民,1991,"台北市國民小學學校建築規劃、環境知覺與學生行為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
50.湯志民,1992,《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
51.湯志民,1993,"教室設計的發展趨勢",《教師天地》,第63期,pp 37-51,台北。
52.湯志民,1993,"現代教學革新與教室設計的發展趨勢",《初等教育學刊》,臺北市立師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第2期,pp 33-92,台北。
53.湯志民,1994,"現有學校建築設施的開放空間設計",《教育研究雙月刊》,第40期,pp 12-26,台北。
54.湯志民,1997,"台灣學校建築的發展和方向",《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台灣書店,pp 101-170,台北。
55.湯志民,2000,《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
56.黃世孟,1988,從建築物用後評估探討學校建築規劃與設計之研究,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國民中小學學校建築與設備專題研究,台灣書店,pp 47-62,台北。
57.黃世孟,1997,"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學空間與附屬設施設置之調查研究",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台北。
58.黃世孟,2000,"學校建築研究黃世孟學校建築論文集",《建築情報季刊雜誌社》,台北。
59.黃宗輝,2002,"南投縣921震災後影響國民中小學校園重建因素之研究 ",《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南投。
60.黃新發,2002,"專業營建管理制度運用於 921校園重建之研究 ",《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南投。
61.廖群晃,2003,"學校建築應用專業營建管理之研究-以921震災校園重建工程為例 ",《碩士論文》,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台北。
62.廖遠光,1999,"國小教師對教學科技使用效果的態度之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第45期,PP32-39,台北。
63.趙益祥,2002,"921地震後南投新建小學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台北。
64.齊力、林本炫編,2005,《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南華大學教社所,嘉義。
65.樓琦庭,1996, "「開放式學校」空間規劃設計準則之研究──以實施開放教育之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台北。
66.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
67.鄭彩鳳等,2000,"國民中小學設備基準之規劃研究",教育部國民教育司委託專案研究,高雄。
68.鄭聰榮、陳欽銓,2003,"校舍空間設施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國民小學教室學習角為例",載於中華民國建築學會主辦之「第十五屆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C6),台北。
69.賴阿福,2000,"二十一世紀之資訊科技在教育上應用的新趨勢",載於興華國民小學(主編),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pp 3-25。
70.薛琴,1972,"教學法的改革對教學空間的影響",《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台南。

英文文獻:
1.Barrett, P.,1995, "Facilities management-toward best practice. "
2.Barth, S.,1972, "Open education and the American school. " New York:Agathan Press.
3.Bechtel,R.B., & Zeisel, J.,1987,Observation:The world undera glass.In R. B. Bechtel,R.W.Marans, & W.Michelson(Eds.), Methods in enviroment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pp.11-40). 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Inc.Blackwell Science Ltd.
4.Castaldi,B.,1994, "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modernization, and management(4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Inc. "
5.Cuban, L.,1990, Reforming Again, Again, and Again. EducationalResearch,19 ,3-13.
6.Freidman, A. , Zimring, C. , & Zube, E.,1978, Environmental design evaluation. New York:Plenum.
7.Fullan & Strgelbamer,1991,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London:Cassell. "
8.Henry, Sanoff, 1994, School Design,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Raleigh, NC.
9.Kennedy,M.,2001, "Facility Design and Planning Solutions. "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Vol.73, No.1,36-45.
10.Kennedy,M.,2001, "The top ten issues impacting school administrators. " American School & University, Vol.73, No.1,18-22.
11.Moore, D.P.,2001, "Make facilities a priority. " School Planning& Management,40, 12-13.
12.Whisler, M. ,1997, "The learner-centered classroom and school, San Francisco. "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