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1742:3a1e:c308:760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08:1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睿淳
研究生(外文):Jui-Tsun Chen
論文名稱:企業資訊揭露問題之研究:以台灣經驗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Disclosur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The Case Study on Taiwan
指導教授:洪秀芬洪秀芬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u-Feng Hu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朝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財務金融系碩士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7
中文關鍵詞:公司治理企業資訊揭露代理理論股權結構
外文關鍵詞:company goverancedisclosur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structure of the stock ownershipagency theo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49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由於近來國內外不斷地發生財務揭露不實的公司弊案,引發各界關注企業資訊揭露對公司治理之功效,並積極推動公司資訊之透明化。
企業資訊之揭露是監督公司的利器之一,因此政府為防止公司經由隱匿或揭露不實之資訊,而影響投資人決策,訂定有諸多揭露企業資訊之相關規定,以及監督機制,希望藉此能保障投資人權益。惟近來陸續發生博達、訊碟、皇統等財務弊案,致使相關單位不得不重新檢討資訊揭露之相關機制。本文為期健全企業資訊揭露體制,乃藉由闡述企業資訊揭露內涵,說明企業資訊揭露存在之主、客觀因素,使企業資訊揭露得以加強與改善,以達實現公司治理之理想。
本研究主要透過文獻分析及深度訪談企圖發覺企業資訊揭露之問題,並期能有助於改善企業資訊揭露體制。研究結果發現,普遍受訪者認為企業資訊揭露不實造成財務弊案之主要原因在於人的誠信問題;而企業資訊充分揭露之困境,最嚴重者為非財務資訊之揭露,主要原因為無指導原則,規範匱乏,易受人為操作,其次為代理人之問題,以及受到人為因素的財務分析之問題,與相關文獻探討不謀而合。除此之外,本研究訪談之受訪者尚主張罪刑失衡、政府政策有缺失、會計師失職、民情問題以及公司內部控制匱乏等,亦會造成企業資訊揭露之困境。至於改善措施之建議,除主管機關業已積極推動之改革政策外,受訪者尚提供因應之新對策包括加重刑罰、成立金融財務法庭、會計師由審計委員會遴聘、資訊揭露內容簡單重點化、加強投資人專業素養、強化證券商與內控人員等參與人之中立性、財報投保以及會計制度之修正等供國家主政者改進之參考。
儘管是美國或者我國制訂諸多改革防治企業資訊揭露弊端之相關政策,然而企業資訊揭露仍存在許多錯綜複雜的主客觀問題,有待各界及主管機關通盤檢討,俾落實公司治理。
Recently company’s false financial report was made frequently in both Taiwan and foreign countries. It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all the industries on how the enterprise-information- disclosure effects the company governance. Thus, the transparency of company information is actively set into action.
Enterprise-information-disclosure is a good tool for supervising a company. Therefore, our government has drawn up a lot of regulations and the monitoring systems related to the disclosur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o as to avoid company’s concealment on the truth or the disclosure of false information, which would effect investor’s policy decision. All of these regulations are intended to protect the rights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investors.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financial frauds, such as Pao-Da、Hsun-Tieh、Huang-Tung, happened one after another. Thus, the relative authorities have no choice but to review the systems related to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is essay is written for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a sound disclosure system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By means of expounding the intension of enterprise-information-disclosure, this essay depict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for the existence of enterprise-information-disclosure. Thus, the enterprise-information-disclosure can be strengthened and improved, and the idea of company governance can be realized.
This research is made through document analysis and the deep interview,and attempts to discover the issues of enterprise-information-disclosure, and is expected to be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enterprise-information-disclosure. The research finding shows - most of the people interviewed think that major cause which false enterprise-information-disclosure creates a financial fraud is a matter of human probity. The most difficulty on dealing with the complete disclosure for a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is not on the disclosure of financial information. The major problem comes from no guide principle, lack of regulations and man-made manipulation. Secondarily, the problem comes from the fiduciary and the financial analysis affected by man-made factors. This finding happens to agree completely with the probe on documents. Besides, people interviewed also assert that imbalance of punishment, governmental policy with defects, certified accountant neglecting his duty, feelings of the citizenry and deficiency of company interior control may result in a problem on the disclosur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s to the suggested improvement measures except the reform policy actively promoted by the authorities, people interviewed also bring up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increasing punishment, setting up a financial and monetary affair court, certified accountants employed by Audit Committee, simplifying the contents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centering on key points, upgrading the investors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neutralizing the security companies and the in-house administrators involved, insuring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and the amendment of accounting system. All of these are for national leader’s improvement reference.
Either in America or in our country, there are many policies related to the reform and the prevention of the enterprise-information-disclosure fraud. In spite of these, there still exist many complicated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issues on enterprise-information-disclosure. These issues are waiting for all the industries and the authorities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carry out company governance practicall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6
壹、研究架構 6
貳、研究流程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 9
壹、文獻分析法 9
貳、訪談法 9
第二章 企業資訊揭露對投資人之影響 15
第一節 國內實證研究 15
壹、理性預期均衡理論 16
貳、國內實證研究結果 17
第二節 企業資訊揭露不實之公司弊案 23
壹、國內外重大財務弊案之揭發 23
貳、企業財務弊案之省思 32
第三章 企業資訊揭露之重要性 36
第一節 公司治理概述 36
壹、公司治理之涵義 36
貳、OECD五項公司治理原則 37
參、我國實施公司治理之基本法律架構及主要方向 40
第二節 企業資訊揭露與公司治理之關聯性 44
壹、公開發行公司組織特性 44
貳、企業資訊揭露之重要性 47
第三節 企業資訊揭露之目的 50
壹、政府監督 51
貳、企業管理 51
參、保護投資人 53
肆、小結 55
第四章 企業資訊揭露之規範 56
第一節 企業資訊揭露之原則 56
壹、資訊之可讀性與專業性 56
貳、資訊具“重要性” 57
參、公開內容之正確性 58
肆、最新性與即時性 59
伍、利用容易性 59
第二節 企業資訊公開制度 61
第三節 企業資訊揭露之方式 63
第四節 我國企業資訊公開項目 67
壹、公開說明書 68
貳、財務資訊之公開 70
參、業務資訊之公開 74
肆、關係人交易之公開 76
伍、債信狀況之公開 78
陸、股權結構變動之公開 81
柒、內部控制執行之公開 86
捌、人事異動之宣告 87
玖、其他重大事項 87
第五章 企業資訊揭露之困境 89
第一節 客觀面之因素 89
壹、財務資訊揭露之限制 90
貳、非財務資訊揭露之限制 92
第二節 主觀面之因素 95
壹、代理人之問題 95
貳、股權結構之問題 98
參、財報分析之問題 103
第三節 訪談結果分析 106
壹、訪談意見 106
貳、資料分析 114
第六章 企業資訊揭露之重建 117
第一節 美國資訊揭露之改革 117
壹、強化董事及經理人之職責 118
貳、企業資訊透明化之確保 122
參、強化參與人員之獨立性 124
第二節 我國企業資訊揭露之改革 127
壹、代理問題之改革方向 128
貳、企業資訊揭露體制之改善措施 133
第三節 訪談結果分析 140
壹、訪談意見 140
貳、資料分析 145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4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48
第二節 建議 151
參考文獻 156
訪談摘要 162

表 目 錄
表一:訪談對象之基本資料一覽表………………………………………….13
表二:博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及歷次募資情形……………………….22
表三 國內財務弊案之比較表………………………………………………...32
表四 股份有限公司組織型態一覽表………………………………..……….51
表五 股份有限公司相關成員之職權對照表………………………………...51
表六 企業資訊揭露之問題分析表………………………………………….107
表七 企業資訊揭露體制改進分析表……………………………………….130





















圖 目 錄
圖一 研究流程圖……………………………………………………………..8
一、中文部分
1.工商時報。中時理財網新聞票選 博達掏空案今年最震撼。<http://times.hinet.net/Spec ialTopic/940101-2004/7267545.htm>。
2.王文宇(2004)。公司法論(第一版)。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3.王麗珍(2004)。盈餘宣告資訊效果與公司股價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在職專班,台北。
4.台灣證券交易所。公開資訊觀測站,公司治理簡介。<http://www.tse.com.tw/ch/listed/governance/cg_01.php>。
5.安隆公司的背景。<http://www.sunny.org.tw/fin/finreport/enron/frame2.htm>。
6.安隆悲劇。<http://www.new7.com.tw/weekly/old/794/794-048.html>。
7.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http://www.sfb.gov.tw/3-3.htm>。
8.林少龍、謝安田、林佳陽(2000)。我國上市公司高階主管異動宣告對股價報酬的影響。銀行季刊。第五十四卷第一期。150-151。
9.林素雯(2003)。除權交易日與宣告日前後的股價異常報酬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龍華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學研究所碩士班,台北。
10.林寶珍(2004)。上市公司減資方式與其股價異常報酬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台北。
11.李開遠(2004)。證券管理法規新論(第三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2.余雪明(2001)。證券交易法(第二版)。台北: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
13.吳光明(2004)。證券交易法論(第六版)。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4.吳岱儒(2004)。財務管理(第一版)。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5.吳美穎(2004)。內在公司治理機制之探討-股東組成與股權集中度對公司治理績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台北。
16.吳當傑(2004)。公司治理理論與實務(第二版)。台北:財團法人孫運璿學術基金會。
17.吳麗皙(2001)。公司資訊揭露與投資者信念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
18.沈中華、李建然(2000)。事件研究法-財務與會計實證研究必備(第一版)。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易明秋(2003)。公司治理(第一版)。台北:弘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胡力中(2003)。企業購併成敗與股價變化的關聯性研究—以台灣上市(櫃)企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中壢。
21.俞海琴。訊息成本與財務結構。<http://fhyu.mis.cycu.edu.tw/m13.htm>。
22.洪清和(1999)。初級會計學(下)(第三版)。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3.洪崇熙(2004)。資訊科技投資多宣告窗口認定與股價異常報酬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雲林。
24.范榮靖。博達案創下六個台灣第一。<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jcw62020041101235213>。
25.范曉玲(2002)。公司治理及財務審計之新紀元-二○○二年美國證券交易Sarbanes-Oxley法案簡介。月旦法學,第89期,頁268。
26.茹茂智(2004)。公司調降財測與股價波動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台北。
27.馬秀如(2002)。Enron地雷的啟示。會計研究月刊,196期,頁30。
28.韋亭旭(證期會專員)。實務新知-美國公司治理之最新發展與我國未來監理方向。<http://www.sfb.gov.tw/reference/magazine/9110/Ss3.htm>。
29.康榮寶、后祥雯。公開揭露體系與投資者保護。<http://www.law.ntu.edu.tw/taiwanlawsociety/paper/70.doc>。
30.郭敏華(2002)。財務報表分析(第一版)。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1.陳向明(2003)。社會科學質的研究(第一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2.陳宗益(2001)。利用總經變數掌握台股趨勢。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台北。
33.陳春山(2004)。公司治理法制及實務前瞻(第一版)。台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4.陳春山(2000)。企業管控與投資人保護(第一版)。台北:元照出版社。
35.陳春山(2000)。董事責任及獨立董事(第一版)。台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6.陳欣伶(2003)。台灣股利發放形式之價格效果與其影響因素。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嘉義。
37.陳碧滋(2001)。我國上市公司股價行為與董監因素關連性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系,台北。
38.陳隆麒(2004)。當代財務管理(第二版)。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9.陳曉珮、高儀慧(2004)。上市櫃公司資訊揭露評鑑系統之介紹與推動現況。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2卷。第4期。頁26。
40.陳麗娟(2004)。董事會組成股權結構關係人交易與企業績效關係之研究-以紡織業及電子業為實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台南。
41.梁宇賢(2004)。公司法論(第五版)。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42.馮震宇(2004)。從博答案看我國公司治理的未來與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13期,頁226-227。
43.張文毅。OECD公司管控原則。<http://w3.tse.com.tw/plan/essay/462/Chang.htm>。
44.張孝義(2005.05.13)。涉內線交易全坤興被搜,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45.張雅琳(2004)。我國企業獨立董事機制與經營績效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大葉大學資訊會計學系,彰化。
46.張甄薇、賀乙舜、王維。涉掏空博達63億-葉素菲求刑20年罰5億,台北報導。<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vestashi20041025105544>。
47.許明賓(2000)。會計師法律責任-以證券交易法第32條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台中。
48.許淑鈴(2003)。所有權集中程度、董監事會組成特質與公司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嘉義。
49.曾麗評(2000)。台灣新上市公司股票長期報酬與法人持股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館理學系,高雄。
50.隋何(2001)。財務管理導論(第二版)。台北:鼎茂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51.黃銘傑(2001)。公開發行公司公司法制與公司監控(第一版)。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52.黃靖雅(2004)。修正式無保留意見之資訊內涵-運用Ohlson模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系碩博士班,台南。
53.葉昶志(2004)。裁員宣告對股價之影響---以美國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研究所碩博士班,台南。
54.葉銀華(2005)。蒸發的股王-領先發現地雷危機(第一版)。台北:商智文化。
55.葉銀華(2004.06.29)。葉銀華談公司治理-帳上的現金為何會蒸發,經濟日報。
56.葉銀華。台灣公司治理的問題與改革之道,證管雜誌。<http://202.43.196.230/search/cache?ei=UTF-8&p=%E6%A8%99%E6%BA%96%E6%99%AE%E7%88%BE%E5%85%AC%E5%8F%B8&pstart=1&b=11&u=www.moneydj.com/z/zd/zde/zdez/zdez_abfd3e25-ee64-4b8b-ae1b-143ec9f43bbe.asp.htm&w=%E6%A8%99%E6%BA%96%E6%99%AE%E7%88%BE+%E5%85%AC%E5%8F%B8&d=dt2DJmFULjp1&icp=1&.intl=tw>。頁2-3。
57.廖大穎(2003)。公司制度與企業金融之法理(第一版)。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58.薛明玲、蔡朝安(2003)。從資訊揭露看公司治理 。月旦法學雜誌,第96期,頁335、337。
59.鄭丁旺(2004)。中級會計學(上冊)(第八版)。台北:宜增文具印刷品行。
60.傅裕宏(2005)。司法機關施行兩性工作評等法之研究-台中地方法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南投。
61.傅雅群(2005)。董事會特性、股權結構對公司資訊透明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研究所,台中。
62.蔡德輝、楊士隆(2003)。犯罪學(修訂再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63.賴英照(1996)。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一冊(第一版)。台北:三民書局。
64.賴源河(1996)。證券管理法規(增訂版)。台北:成陽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65.劉宗志(2005.05.13)。葉素菲匯給林華德9000萬投保中心聲請假扣押,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66.劉倩妏(2004)。以投資人關係為目的之資訊揭露。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嘉義。
67.劉敏禎(2002)。企業赴海外直接投資之訊息宣告對股票報酬影響研究-以台灣上市公司在大陸投資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花蓮。
二、英文部分
1.Agrawal, A.,(1990).Large Sharehokders and the Monitoring of Managers:The Case of Antitakeover Charter Amendments.Journal of Financ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Vol.25,NO.2,143-161.
2.Beaver, W. H.(1968).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nnual Earnings Announcem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6, 67-92.
3.Brickley,James A.,Lease, Ronald C.,and Smith,Clifford W., Jr.(1988).Ownership Structure and Voting on Antitakeover Amendment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20,267-291.
4.Cooney,J.W..and A.Kalay.(1993).Positive information from equity issue announcement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3,149-172.
5.Eng L.L.,Mak Y.T.(2003).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Voluntary Disclos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ublic Policy, Vol.22,325-345.
6.Fama, E. F. (1970).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5(2), 383-417.
7.Forker,J.J.(1992).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Disclosure Quality.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Vol.22,111-124.
8.Karpoff, J. M., Malatesta, P. H., and Walking, R. A.(1996).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shareholder initiatives: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2, 365-395.
9.Kesner,I.F.(1987).Director’s Stock Own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An Investigation of Fortune 500 Companies.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13,499-508.
10.King, B. (1966).Market and industry factors in stock price behavior.Journal of Business, 39, 139-190.
11.Leland, H. E., and Pyle, D. H.(1977). ''Information asymmetries,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tor''. Journal of Finance,Vol. 32, 371-387.
12.McConnell,J.J.and H.Servaes.(1990).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27,595-612.
13.Myers,S.C.,and N.Majluf.(1984).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Decisions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 Do Not Hav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3, 187-222.
14.Oswald,S.L. and J.S. Jahera.(1991).Research Notes and Communications the Influence of Ownership on Performance:An Empirical Study.Strategic Mandgement Journal ,Vol.12,321-326.
15.Paul Asquith and David W.Mullins, Jr.(1986).Equity Issues and Offering Dilu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15, N0.1, 61-90.
16.Pettit.(1972).Dividend Announcements, Security Performance, and Capital Market Efficiency. Journal of Finance, Vol.27, N0.5, 993-1007.
17.Ross, S.(1977).The Determination of Financial Structure: The ncentive-Signaling Approach.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Spring),Vol.8,No.1, 23-4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蕭錫錡(1999),綜合高中實驗課程規劃。課程與教學,2(1),34~38。
2. 劉修祥、陳麗文(2000),高雄市高職餐飲管理科應屆畢業生就業意向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8,31~37
3. 黃子騰(1999),綜合高中實施現況與發展,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49,14~17。
4. 陳堯帝(1994),因應前景調整餐飲教育策略-高職餐飲管理科與業界建教合作現況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21期,頁33-37。
5. 郭生玉(1980),教師期望與教師行為及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13,133~152。
6. 張瑞村(1994),高職職業進修補習學校學生學習技巧與學業成績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7,233~262。
7. 洪育忠(1998),社會新鮮人心目中理想的十大企業。管理雜誌,287,88~101。
8. 邱文忠(1994),中途輟學影響因素暨模式及其輔導策略之探討。教育研究,36,32~41。
9. 林義男(1982),國小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參與及學業成就的關係。國立臺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11期,95~141。
10. 林義男(1982),大學學生教育態度之研究-年級、性別與就讀科系之比較。輔導學報,5,1~15。
11. 吳天元、陳忠信(1990),綜合高中本位課程發展之策略。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60,22~28。
12. 58. 薛明玲、蔡朝安(2003)。從資訊揭露看公司治理 。月旦法學雜誌,第96期,頁335、337。
13. 42. 馮震宇(2004)。從博答案看我國公司治理的未來與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13期,頁226-227。
14. 39. 陳曉珮、高儀慧(2004)。上市櫃公司資訊揭露評鑑系統之介紹與推動現況。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2卷。第4期。頁26。
15. 27. 馬秀如(2002)。Enron地雷的啟示。會計研究月刊,196期,頁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