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5 07: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施秀玲
研究生(外文):Hsiu-Ling Shih
論文名稱:台灣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之績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Academic Innovation Incubator in Taiwan
指導教授:陳更生陳更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eng-Shen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朝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財務金融系碩士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7
中文關鍵詞:績效創新育成中心變異數統計分析t檢定
外文關鍵詞:ANOVAinnovation incubatorperformancet tes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7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創新育成中心因地理環境、構成組織的體系、成立時間及員工人數等因素,影響本身不同的發展背景及策略,擁有不同的條件、資源和資本能力,進而影響進駐的中小企業成敗。因此,創新育成中心要如何整合周遭的資源,來協助相關進駐中小企業未來經營發展,是其目前最重要的核心工作。

本研究在探討:創新育成中心之績效差異作為中小企業衡量本身適合進駐的創新育成中心之考量。採問卷方式搜集資料,並藉由t檢定、變異數統計分析及分析資料,以獲得實証結果。

實証結果:1. 公、私立大學所設立之創新育成中心,其育成績效之差異有顯著影響。2. 設立創新育成中心之學校為普通大學或技職體系,其育成績效之差異並不顯著。3. 創新育成中心所處之地理位置,其育成績效之差異並不顯著。4. 創新育成中心之成立時間長短,對育成績效差異有顯著的影響。5.創新育成中心之員工人數,對育成績效差異有顯著的影響。
The difference of environment, the system of constructing organization, the setting time, and employee numbers will effect the Academic innovation incubator to develop different background and plan. Then there will be different capability of conditions, resources, and capital on the Academic innovation incubator to influence o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entering business. Therefore, how to utility the around resource to help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job of the Academic innovation incubator.

The study is to invest that the different performance of the Academic innovation incubator is considering factor for the business to enter the type of that. The data was get from questionnaire and analyzed by t test and ANOVA.

The result:
1.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ademic innovation incubator on public universities in opposition privacy universities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2.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ademic innovation incubator on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i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3.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ademic innovation incubator is not significant.
4.The different setting time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ademic innovation incubator is significant.
5.The different employee number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ademic innovation incubator is significant.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 謝 III
目 錄 IV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創新育成中心 7
第二節 台灣創新育成中心現況 16
第三節 台灣創新育成中心未來之發展 18
第四節 台灣創新育成中心績效評估文獻回顧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8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期間 28
第二節 問卷內容 29
第三節 研究假設 30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31
第四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34
第一節 政府補助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之統計分析 34
第二節 基本資料之敘述統計分析 35
第三節 信度分析 38
第四節 假設檢定分析 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4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4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45
參考文獻 47
附錄A:2004年質量化績效指標操作定義與衝量 49
附錄B:問卷 54
中文文獻

江元彬(2003)。創新育成中心經營策略及其績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吳瑞紅(1995)。非營利組織之綪效評估-以各國立大學院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會計學研究所,台中。

李憲祥(2001)。創新育成中心經營績效與政策法令關係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新竹。

呂豐足(1996)。老人扶療機構的績效評估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嘉義。

邱紹成(2002)。以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國內育成中心營運效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

施東明(2000)。台灣大專院校育成中心育成服務績效評估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

袁建中(1996) 。我國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之規劃。規劃學報第23期,85-103。

袁建中、洪志祥(1994)。科技研究成果暨技術移轉途徑策略規劃研究。41-42。

張呈祥(2003)。民間創新育成中心發展模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台北。

黃正宏(2001)。創新育成中心之績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會計研究所,台北。

許雪真(2001)。創新育成中心之支援服務與進駐廠商特質對育成績效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台南。

陳峻志(1999)。育成中心的知識獲得、加值、擴散與累積。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台北。

楊景嫃(2004)。育成中心進駐廠商之知識流通與創新績效關聯性研究-網絡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高雄。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97),「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東華,台北。

萬鍾汶、陸大榮(2004)。旗艦育成中心之先期規劃研究。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九十三年度研究計畫。

經濟部(2003)。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年鑑。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

經濟部(2004)。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年鑑。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編。

潘峻暉(2004)。以顧客滿意度討論政府對創新育成中心績效評估合理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中壢。

英文文獻

Allen, D.N. (1985). Small Business Incubator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Final Rep., Economic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Decision,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Sep.

Brown, Carolyn M. (1998). The Business Factory, Black Enterprise. 19(30), 119-126.

Carroll, R.R. (1989). The Small Business Incubator as a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ool: Concept and Practice, Managing The Small Business-Insight and Readings, Cynthia C. Ryans, 34-44.

Devellis, R.F. (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SAGE.

Lalkaka, R. (1994). Business Incubators as A Means to Small Enterprise Creation and Growth,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Congress, 311-325.

Nunnally, J.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nd.) New York: Mc Graw-Hill.

Robbins, S.P. (1994). Manage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Roberts, Edward B. (1991). Entrepreneurs in High Technology, Lessons from MIT and Veyo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milor, R.W. and Gill, M.D. (1986). The New Business Incubator: Linking Talent, Technology, Capital, and Know-how, Heath and Company.

Smilor, Raymond W. (1987). Managing the Incubator System: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to Accelerate New Company Develop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34(3), Auguest, 146-14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袁建中(1996) 。我國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之規劃。規劃學報第23期,85-103。
2. 〔60〕穆佩芬(1996)。現象學研究法。護理研究,4(2),195-201。
3. 〔57〕潘德榮(1992)。當代詮釋學的發展及其特徵。鵝湖學誌,9,131-1。
4. 〔48〕張慶熊 (1997)。生活世界是人類主體間交流的基礎。哲學雜誌,20,116-135。
5. 〔47〕張汝倫(1997)。現象學方法的多重含義。哲學雜誌,20,90-115。
6. 〔45〕郭添財(1991)。當代三種教育思潮:現象學、詮釋學、批判理論及俗民方法論在比較教育方法論上的應用。現代教育,3,128-136。
7. 〔38〕黃文卿、林晏州(1998),深度訪談之理論與技巧—以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園專 車推動為例。國家公園學報,8(2),166-178。
8. 〔33〕孫燕卿、王耀德(1999)。「高層管理的訊息處理活動及決策周延性對產品開發績效的影響」。科技管理學刊,第四卷第二期(1999,12),17-38。
9. 〔29〕高淑清(2001)。在美華人留學生太太的生活世界:詮釋與反思。本土心理學研究,16,225-286。
10. 〔6〕吳汝鈞(2001)。胡塞爾的現象學方法(上)。鵝湖,26 (11),10-17。
11. 〔5〕吳安妮(2002)。剖析智慧資本。會計研究月刊,204,57-65。
12. 〔1〕方至民、曾志弘、鍾憲瑞、沈如騏(2000)。「高階經營團隊特質與財務能力對企業研發支出影響之研究-以台灣上市電子產業公司為例」。科技管理學刊,第五卷第三期,頁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