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5.16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2 11:0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侯春帆
研究生(外文):Chun-Fan Hou
論文名稱:應用GIS及SPOT衛星影像於河川流域崩塌地潛勢評估研究-以陳有蘭溪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pplication of SPOT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GIS on Landslide potential Analysis Using Chen Yu Lan Creek Basin
指導教授:張子修張子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zyy-Shiou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朝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營建工程系碩士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4
中文關鍵詞:地理資訊系統衛星影像常態化差異植生指標崩塌地
外文關鍵詞:NDVILandslideRemote SensingG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0
  • 點閱點閱:92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隨著近幾年來台灣每逢颱風、暴雨,山區邊坡便時常發生崩塌及土石流災害,因此為了降低災害所帶來的影響,倘若能掌握危險性較高的區域,針對其危險程度施以不同程度的邊坡保護以及設置災害預警範圍,如此便可降低災害的影響,本研究以陳有蘭溪為崩塌潛勢研究對象,利用七二水災前後兩個時期之SPOT衛星影像,搭配植生強烈反射近紅外光之特性,以常態化差異植生指標(NDVI)進行崩塌地判釋,再將崩塌判釋結果與所選定之因子進行套疊,統計出各因子中的崩壞百分比以及權重值,最後將流域內區分為四級,繪製崩塌潛感圖。
研究發現透過現地資料與研究結果進行比對分析,坡度、土地使用區分、高程三個因子對研究區域內邊坡穩定性影響較大,而從研究結果也顯示出人為開發對於邊坡穩定的影響越來越顯著。
In recent years,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landslides and mudflows usually occur in mountain areas during and after typhoon and rainstorm in Taiwa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amages from these disasters, land slope retaining structures and warning systems can b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and geographic conditions in areas where high hazards were recognized.
With target study areas along the Chen Yu Lan stream in central Taiwan, the research use the SPOT Remote Sensing Images, acqui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July 2 flood”, match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near-infrared reflection of plants to interpret the landslide hazards using Normalization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 By overlapping the results of the landslide interpretation and other selected factors exposed on the images, statistics of landslide percentage and the weight of each factor were determined. As a result, a landslide potential map in the study area was developed for future reference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he 3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 (slope angle, land-use zoning, altitude)along with other factors were identified in determining the landslide potential in the study area. The study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impact of human developments tends to be escalating on landslide hazards in central Taiwan.
中文摘要
Abstract
誌 謝
本文目錄
表目錄
圖目錄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流程
1.4 預期成果及應用
1.4.1 預期研究成果
1.4.2 可能之工程實務應用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崩塌地之探討
2.2 前人在山崩潛感分析之相關研究
2.3 SPOT衛星影像
2.4 地理資訊系統
2.5 小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架構與流程
3.2 地理資訊系統資料
3.2.1 數值高程模型資料
3.2.2 河道潛感因子分析資料
3.3 資料前處理
3.4 崩塌地判釋
3.4.1 植生指標
3.4.2 影像相減法
3.4.3 坡度門檻值
3.4.4 分類精確度評估
3.5 不安定指數分析法
3.5.1 山崩潛感因子評分和權重
3.5.2 各因子權重值之計算方法
3.5.3 山崩潛感因子之疊加
3.6 小結
第四章 研究區域
4.1 陳有蘭溪地區水系
4.2 陳有蘭溪地區氣候
4.3 斷層
4.4 陳有蘭溪地區地質與地層概況
4.5 過去崩塌地分佈情況
4.6陳有蘭溪流域山崩分類
4.7 小結
第五章 陳有蘭溪地區資料量化與分級
5.1 研究區域內潛感因子之萃取與分級
5.1.1 地形因子分級
5.1.2 地質因子分級
5.1.3 區位因子分級
5.2 小結
第六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1 不安定指數分析法分析結果
6.1.1 地形因子
6.1.2 地質因子
6.1.3 區域因子
6.2 各潛感因子之權重值比較
6.3 圖層套疊與潛感區域劃分
6.4 結果檢核
6.5 結果討論
6.5.1 潛在因子對邊坡之影響
6.5.2 分析方法之討論
6.5.3 資料處理之討論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7.1 結論
7.2 工程實務應用與建議
7.3 後續相關研究建議
參考文獻
壹、期刊雜誌類
1.李三畏,台灣崩坍問題探討,地工技術雜誌,7:43-49,1984。
2.張石角,都市山坡地利用潛力調查與製圖―方法論與實例,中華水土保持學報,11(1):17-18,1980。
3.張石角,山坡地潛在危險之預測及其在環境影響評估之應用,中華水土保持學報,18( 2):41-62,1987。
4.張石角、姜善鑫、胡蘇澄、吳輝龍合編(1989) 台灣的崩山,水土保持教材林業特刊第二十四號,83~95。
5.王鑫,地景法邊坡穩定性的分析研究,工程環境會刊,(2):73-91,1981。
6.蘇苗彬、蔡顯修、簡李濱,集水區坡地安定評估之計量分析方法」,水土保持學報,29(2):105-114,1998。
7.羅偉、柯明淳、傅文勳,「新竹縣尖石鄉地區居住環境潛在地質災害之研究」,華岡理科學報,18:47-78,2001。
8.杜文強、李松釧、陳熙灝、詹志銘,SPOT衛星影像應用於環境敏感地區變遷分析之初步探討,國土資訊系統通訊,36:22- 29,2000。
9.張瑞津,陳有蘭溪流域的地形環境與自然災害之關係。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25期,第43 . 64 頁, 1997。
10.李鍚堤, 地形學的觀點看陳有蘭溪的賀伯風災。地工技術,第57 期,第17 . 24 頁, 1996。
11.姜善鑫,賀伯颱風南投地區之降雨量。水與土通訊,第29 期,第7 . 11頁, 1996。
12.姚嘉耀、陳正炎、廖苑雅,「陳有蘭溪上安堤防於七二水災潰堤原因探討」,台灣土木水利,52卷4期,pp.61-68,2004。
13.Lin, M. L. and Jeng, F.S., Characteristics of hazards induced by extremely heavy rainfall in Central Taiwan─Tyhpoon Herb, Engineering Geology,58:191-207,2000.
14.Auer, K. and Shakoor, A., Geotech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drainage basin stability with respect to. debris avalanches in center Virginia, Bulletin of Associatio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26: 387-395, 1989.
15.Fuchu, D. Lee, C. F. and Sijing, W. Analysis of rainstorm-induced slide-debris flows on natureal terrain of Lantau Island, Hong Kong, Engineering Geology, 51: 279-290, 1999 .
16.Varnes (1978) Slope movements and types and processes, In: Landslides: Analysis and Control, Transportation Res. Board Nat. Ac. Sci., 176:11-33
17.Khair, K. R., Datta, S. K. and Shah, A. H, Amplification of obliquely incident seismic waves by cylindrical alluvial valleys of arbitrary cross-sectional shape Part I .incident P and SV waves, Bulletin of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 79(3) :610-630,1989.
18.Elain Frieble, Hydrologists Turn to Nature for Restorative Lesson,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Eos Vol.78 No.19 May 13:197-198, 1997.
19.B F Zaitchick; H M van Es , Applying a GIS slope-stability model to site-specific landslide prevention in Honduras , J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58, 1; pg. 45-53, Jan/Feb 2003.
20.M Hurlimann; D Rickenmann; C Graf, Field of monitoring data of debris-flow events in the Swiss Alps, 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 40, 1, pg. 161-175;Feb 2003.
貳、專書論著類
1.張瑞津,對山崩的幾點認識,中等教育, 26( 3、4):33-34,1975。
2.林俊全,台灣的天然災害,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一版,102-105,台北縣,2004。
3.陳信雄,崩塌地調查與分析,國立編譯館,第一章,1995。
4.楊龍士、周天穎,遙感探測理論,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第四章,2000。
參、學位論文類
1.張子瑩,降雨與地震對形成崩塌區位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呂政諭,地震與颱風作用下阿里山地區公路邊坡崩壞特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3.吳佐川,台灣地區崩塌地區域特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4.孫維芳,海岸山脈北段公路沿線邊坡崩塌特性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5.林書毅,區域性山坡穩定評估方法探討-以林口台地為例,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6.陳意璇,溪頭地區山崩潛感圖製作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7.黃麗津,應用地理資訊系統與數值地形模型於坡地敏感區劃設之研究-以花蓮清水溪流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系所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
8.高嘉隆,台十四省道31~75K 沿線邊坡山崩潛感分析,朝陽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3。
9.陳崇華 , 台十一線海岸公路邊坡崩塌災害分析,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3。
10.王永珍, 河川行水區空間利用規劃與選址之探討, 國立中興大學 水土保持學系,1995。
肆、研究報告類
1.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臺灣坡地社區工程地質調查與探勘報告,1985。
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七二水災崩塌地判釋與分析期末報告,2004。
3.張瑞津、楊貴三, 台灣中部活斷層的分布與地形特徵,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地理研究報告,第35期,頁85-120, (2001)。
4.陳隆陞, 玉山國家公園金門峒斷崖崩塌速率及演化趨勢之研究。玉山國家公園研究叢刊,第2001 號,第122頁, (1992)。
5.李民、張徽正、劉憲德、陳宏仁、高銘健, 陳有蘭溪流域山崩之地質特性。經濟部 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災害報告第一號,第47-68頁, 1997。
6.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陳有蘭溪治理規劃檢討報告書, 2004。
7.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桃芝颱風濁水溪水系災害報告書,2001。
8.Turner A. K., and Schuster R. L., Landslides: investigation and mitigation, Chapter 4, pp. 76-90,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Washington, D.C., 1996.
9.Terzaghi, K. Mechanisms of landslides, Geol. Soc. Am., Berkey Volume: 83-123, (1950).

伍、論文集類
1.張政亮,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蘭陽地區環境地質災害分佈之調查分析,宜蘭研究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3-112,2004。
2.張政亮,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坡地敏感區之災害調查分析―以高屏溪及大甲溪上游區為例,第三屆土地研究學術研討會,2005。
3.Noguchi, T., Sugiyama, T., Setojima, M. and Mori, M., Perdiction of DisasterOccurrence Point on the Slope Land along the Railway Using Raster GIS,GIS/LIS’ 91, 1, 257-266, 1991.
4.Arthur Askew, Learning to live with floods, Nature and Resources, 27(1):4-8, 1991.
5.Sharpe, C. F. S. (1938) Landslides and Related Phenomen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3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