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基源,「陳有蘭溪流域土石流發生潛勢判定模式之研究」,
博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2003。
[2]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 重大土石流災例
http://debris.swcb.gov.tw/history/home.htm
[3] 水土保持學會,「水土保持手冊」,中華水土保持學會,
1992。
[4] 詹錢登,「土石流概論」,科技圖書公司,2000。
[5] 周必凡、李德基、羅德富、呂儒仁、楊慶溪,「泥石流防治指
南」,科學 出版社,第16-24頁,1991。
[6] 陳晉琪,「土石流發生條件及發生機率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2000。
[7] 謝正倫、張東炯,「東部蘭陽地區土石流現場調查與分析」,
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27卷,第2期,第139-150頁,1996。
[8] 張東炯、謝正倫,「中部地區土石流現場調查與分析」,高苑
學報,第7卷,第1期,第225-240頁,1998。
[9] 林炳森、林基源、洪瑞智,「土石流危險度分級之研究—以陳
有蘭溪為例」,朝陽學報,第7期,第165-181頁,2000。
[10]林美聆、林信亨,「地理資訊系統及類神經網路應用於土石流
危險溪流危險度判定」,地工技術,第90期,第73-84頁,
2002。
[11]劉軒耘,「土石流發生潛勢分析方法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2001。
[12]陳秋份,「土石流危險溪流危險度之區分」,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1998。
[13]林正道,「土石流危險度之模糊迴歸分析和綜合評判」,碩士論文,中原土木工程研究所,2003。
[14]川上浩,(1981),第124期,第57頁(引自:游繁結、林重
光,「豐丘土石流災害之探討」,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18
卷,第1期,1987)。
[15]謝正倫、江志浩、陳禮仁,「花東兩縣土石流現場調查與分
析」,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23卷,第2期,第109-122頁,
1992。
[16]姚善文,「土石流發生之水文特性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0。
[17]黃婷卉,「土石流發生降雨特性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2002。
[18]Caine, N.,“The Rainfall Intensity-During Control of
shallow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 Geografiska
Annaler , Vol. 62 , pp. 23-27, 1980.
[19]吳積善,「雲南蔣家溝泥石流觀測研究」,中國大陸科學出版
社,1990。
[20]Keefer, D.K. et al.,“Real-Time Landslides Warming
During Heavy Rainfall,” Science, Vol. 238, pp. 921-
925, 1987.
[21]Cannon, S.H. and Ellen S.D.,“Rainfall Conditions for
Abundant Debris Avalanches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egion California,” California Geology, Vol. 38
(12), pp. 267-272, 1985.
[22]Wieczorek, G.F., “Effect of Rainfall Intensity and
During in Debris Flows in Central Cruz Mountains,”
California, Flow/Avalanches:Process, Recognition and
Mitigation,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Reviews in
Engineering Geology, Vol. 7, pp. 93-104, 1987.
[23]劉雲漢,「土石流發生之空間特性研究-以陳有蘭溪集水區為
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2001。
[24]張東炯,「類神經網路於土石流預測模式之研究」,台灣水
利,第48卷,第2期,第92-98頁,2000。
[25]謝正霖,「921震區土石流危險溪流之群集分析與發生降雨基準
變化」,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
2002。
[26]許瑞文,「地理資訊系統-類神經網路土石流潛勢判定方
法」,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2002。
[27]陳振杰,「陳有蘭溪流域的土石流發生與降雨關係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地理學研究所,1999。
[28]李毅宏,「土石流預警與降雨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2003。
[29]林信亨,「地理資訊系統應用於土石流危險溪流危險度判定之
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2000。
[30]林昭遠、張力仁,「地文因子對土石流發生影響之研究-以陳
有蘭溪流為例」,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31卷,第3期,第227
-237頁,2000。
[31]鄭胥智,「降雨及地文條件與土石流發生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2003。
[32]日本建設省河川局防砂部防砂課,「土石流危險溪流土石流危
險區域調查要領」,1989。
[33]VanDine, D.F.,“Debris Flow and Debris Torrents in
Southern Canadian Cordillera,” J. Can. Geotech.,
Vol.22, pp. 44-68, 1985.
[34]Hungr, O., Morgan, G.C.,and Kellerhals, 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ebris Flow Torrent Hazards
for Design of Remedial Measures, ” Can. Geotech. J.,
Vol. 21, pp. 663-677, 1984.
[35]Matthias J., “A Size Classification for Debris
Flows,” Enginerring Geology, Vol. 79, pp. 151-161,
2005.
[36]D''Agostino,V., and March L.,“Debris Flow Magnitude in
the Eastern Inalian Alps: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P. C. Earth., Vol. 26, No. 9, pp. 657-
663, 2001.
[37]游繁結、段錦浩、陳樹群、林昭遠、連惠邦、張曉康,「南投
縣陳有蘭溪沿岸賀伯颱風災害初步調查報告」,國立中興大學
水土保持學系,台中,88頁,1996。
[38]謝正倫,「土石流特定水土保持區之劃定-以南投縣信義鄉豐
丘村土石流為例,中日奧土砂災害防治研討會,1998。
[39]謝正倫、陳禮仁,「土石流潛在溪流之危險度的評估方法」,
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24卷,第1期,第13-19頁,1993。
[40]丁宜君,「多變量分析與類神經網路於土石流出量推估之研
究—濁水溪流域為例」,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2005。
[41]張智星,「MATLAB程式設計與應用」,清蔚科技出版社,
2000。
[42]羅華強,「類神經網路-MATLAB的應用」,清蔚科技出版社,
2001。
[43]曾聖權,「SPOT衛星影像應用於陳有蘭溪流域崩塌調查之研
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營建所,2005。
[44]Lin, P.S., Lin, J.Y., Hung, J.C., and Yang, M.D.,
“Assessing debris-flow hazard in a watershed in
Taiwan,” Engineering Geology, Vol. 66, pp. 295-313,
2002.
[45]林伯融,「應用遙測及地理資訊系統進行土石流流動距離之研
究」,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朝陽科技大
學,2004。
[46]林清山,「多變項分析統計法」,東華書局,1995。
[47]林師模、陳苑欽,「多變量分析-管理上之應用」,雙葉書廊
有限公司,2003。
[48]Kaiser, H.F.,“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Computers
to Factor Analysis,” Educational and Pshchological
Mesurement, Vol. 20, pp. 141-151, 1960.
[49]Anderson T.W.,“An introduction to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2nd Ed., Wiely, New York,
1984.
[50]Pratsinis, S.E., Zeldin, M.D., and Ellis, E.C.,
“Source Resolution of the Fine Carbonaceous Aerosol by
Principal Component-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Environ. Sci. Technol, Vol. 22, pp. 212-216, 1988.
[51]陳耀茂,「多變量解析方法與應用」,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1。
[52]黃俊英,「多變量分析」,台北,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1999。
[53]吳萬益、林清河,「企業研究方法」,華泰書局總經銷,
2000。
[54]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
軟體應用(第三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
[55]劉雲漢,「土石流發生之空間特性研究-以陳有蘭溪集水區為
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56]陳盈智,「空間資訊技術於土石流流出量之研究-以陳有蘭溪
流域為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2003。
[57]呂建華、陳重宏、李宏珠,「台灣西南部地區上游集水區頻率
基準流量之複迴歸分析」,水土保持學報,第30卷,第2期,第
117-126頁,1999。
[58]葉怡成,「應用類神經網路」,儒林圖書有限公司,2004。
[59]劉秀鳳,「應用類神經網路評估台14線公路邊波崩壞潛能之研
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營建所,2005。
[60]林昭遠、林文賜,「集水區坡長因子自動萃取之研究」,中華
水土保持學報,第30卷,第1期,第313-320頁,1999。
[61]吳輝龍、陳文福、張維訓,「集水區地文特性因子與土石流發
生機率間相關性之研究-以陳有蘭溪為例」,中華水土保持學
報,第35卷,第3期,第251-259頁,2004。
[62]Gardiner, V.,“Drainage Basin Morphometry,”
Geomorphological Techniques, Ed. Andrew Goudie, Unwin
Hyman, 1978.
[63]蔡玉琴,「淡水和流域降雨時空分析及推估-地理資訊系統的
應用」,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1994。
[64]詹錢登,「土石流發生降雨警戒模式之研究」,行政院農委會
水土保持局科技計畫,2002。
[65]譚萬沛,「降雨泥石流的臨界雨量研究」,第二屆全國泥石流
學術會議論文集,第136-142頁,1991。
[66]謝正倫,「土石流預警系統之研究」,成大水工試驗所,研究
試驗報告第130號,1991。
[67]范正成、吳明峰、彭光宗,「豐丘土石流發生降雨臨界線之研
究」,地工技術,第74期,第39-42頁,1999。
[68]尹承遠、吳仁明、翁勳政、歐陽湘,「土石流危險區地質、地
形、水文特徵與預警模式建立」,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
研究所06-83-0282報告,1994。
[69]陳榮河,「土石流之發生機制」,地工技術,第74期,第21-28頁,1999。
[70]Takahashi T.,“Debris Flow,” Annual Review of Fluid
Mechanics, Vol. 13, pp. 57-77, 1981.
[71]Juang, C.H. and Chen, C.J.,“A Rational Method for
Development of Limit State for Liquefaction Evaluation
Based on Shear Wave Velocity Measure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in Geomechanics, Vol. 24, pp. 1-27, 2000.
[72]蔡元芳,「土石流扇狀地形狀特性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1999。
[73]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桃芝颱風災區土石流災害潛勢分
析報告」,國立成功大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