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ry, P. S.(1992). Major social theories of aging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counseling concepts and practice : a critical review.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20(2), 259-281.
2.Huang L., & Tsai, H. (2003). The study of senior traveler behavior in Taiwan. Tourism Management, 24(4), 561-574.
3.Ken Dychtwald( 2005)。搶佔2億人市場(宋瑛堂譯)。台北:藍鯨出版。
4.Mathur, A., Sherman, E., & Schiffman, L. (1998). Opportunities formarketing service to new-age elderly. The Journal of ServiceMarketing, 12(4), 265-277.
5.Prathurng Hongsrangon (2005). Activities Arrangement in Chiangmai Province for Long Stay Japanese Pensioner Tourists. Journal of Demography, 21(2), 85-98.
6.Shoemaker, S. (1989). Segmentation of the senior pleasure travel marke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7(3), 14-21.
7.W. Chan Kim & Renée Mauborgneu(2005)。藍海策略(黃秀媛譯)。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6)。WHO網頁,http://www.who.int/en/。
9.中央健康保險局(2005)。中央健康保險局網頁,http://www.nhi.gov.tw/。
10.中華民國外交部(2006)。中華民國外交部網頁,http://www.mofa.gov.tw/。
11.內政部(2004)。臺閩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內政部網頁,http://www.moi.gov.tw/W3/stat/Survey/old89.htm。
12.日本Long Stay推進聯絡協議會(2005)。日本Long Stay推進聯絡協議會網頁,http://www.longstay.or.jp/。
13.日本Long Stay推進聯絡協議會(2006)。日本Long Stay推進聯絡協議會網頁,http://www.longstay.or.jp/。
14.日本交通公社(2005)。日本交通公社網頁,http://www.jtb.or.jp/。
15.日本厚生省(2006)。日本厚生省網頁,http://www.mhlw.go.jp/。
16.王以仁、李育奇、林慧芬、洪雅真、連惠君、潘婉茹 (2001)。婚姻與家庭生活的適應。台北:心理。
17.王昭傑(2001)。高雄港發展國際物流營運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18.加拿大旅遊局(2005)。加拿大旅遊局網頁,http://www.canadatravel.org.tw。
19.白秀雄(1996)。老人福利。台北:三民書局。
20.交通部觀光局(2006)。交通部觀光局網頁,http://taiwan.net.tw/lan/Cht/search/index.asp。
21.宇野一雄(2004)。以年金在國外生活(胡忠一譯),載於「營造鄉村社區作為日本銀髮族國外長宿休閒之可行性研究」附錄六,89-93。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發展計畫報告。
22.江亮演(1993)。快樂老人的社會參與•快樂的老人。台灣省政府社會處叢書,13,249-289。
23.江睿智(1999) 。老人問題:高齡化社會的「代價」?三十年後薪資逾四分之一奉獻社福。台北: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編 (2000) 53-55。
24.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05)。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網頁,http://www.cla.gov.tw/ 。
25.西班牙觀光局(2005)。西班牙觀光局網頁,http://www.spaintour.com/。
26.余月嬌(2004)。退休老人的社會支持網絡與生活調適之比較研究─以台北和桃園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研究所,台北。27.吳老德(2003)。高齡者住宅政策與居住安排之趨勢與啟示。立法院院聞,366,90-105。28.吳東權(1993)。退休生涯規劃。台北市:龍吟文化。
29.呂寶靜(2000)。老人朋友網路支持功能之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4(2),43-90。30.李文龍(2003)。抓住3000億老人商機。台北:知本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1.李永展(1998)。農地釋出對城鄉發展影響之評估準則-從永續發展的觀點出發。規劃學報,24(1),1-23。32.李永展、何紀芳(1998)。土地資源永續利用指標架構之建立-以中部區域為例。土地經濟年刊,9,73-102。33.李青松(2002)。高齡者休閒參與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31,21-38。34.李信佑(2003)。宜蘭縣公路建設計畫優先順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新竹。35.李國忠、高振源、賴建興(1998)。台北市郊區都市林管理問題之研究,中華林學季刊,31(2),387-404。36.李瑞金(1996)。高齡者社會參與需求— 以台北市為例。社會建設,95,7-19。37.沙依仁(1996)。高齡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38.沈桂枝(2001)。活動型老人知社區參與行為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台北。39.周玉慧、莊義利、楊文山 (1998)。晚年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老人身心健康。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0(2),227-265。40.尚琪(1989)。銀髮族為旅遊市場創新機,突破雜誌,42(5),204-206。
41.林如萍(1996)。老年人與成年子女之代間關係-代間交換研究。中華家政,25,77-85。42.林嘉君(2004)。技專校院品牌管理成效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研究所,南投。43.花岡幸盛(2005)。國外長宿休閒計畫。朝陽科技大學中日農業休閒交流研討會發表論文,台中。
44.姜逸群、黃春太(2001)。城鄉地區老人的社會支持體系及健康狀況之比較。衛生教育學報,16,133-154。45.施鴻志(2000)。地區競爭力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46.洪震宇(2004)。嘉義市銀髮族幸福的寄望。天下雜誌,307,126-128。47.洪寶蓮 (1999)。老人自我概念研究。通識教育年刊,1,151-169。
48.胡忠一(2005)。海外長宿休閒(Long Stay),載於「營造鄉村社區作為日本銀髮族國外長宿休閒之可行性研究」附錄七,94-105。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發展計畫報告。
49.胡忠一(2006a)。本會推動Long Stay示範計畫辦理現況與展望。行政院農委會會議簡報,台北。
50.胡忠一(2006b)。有朋自遠方來〜談Long Stay。行政院農委會會議簡報,台北。
51.范秀春(2004)。高職學生旅遊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台中。52.范碧珍(2003)。預覽銀髮族消費特性。突破雜誌,292,48-49。53.香港貿易發展局(2001)。日本老人產品市場。香港貿易發展局網頁,http://www.tdctrade.com。
54.唐啟明(1998)。關心銀髮族的福址─台灣省推行老人福利概況。社區發展季刊,83,34-43。55.夏威夷旅遊局(2005)。夏威夷旅遊局網頁,http://www.gohawaii.com/。
56.徐立忠(1983)。高齡化社會與老人福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57.泰國觀光局(2005)。泰國觀光局網頁,http://www.tat.or.th/longstay。
58.紐西蘭觀光局(2005)。紐西蘭觀光局網頁,http://www.newzealand.com/travel/。
59.馬來西亞觀光局(2005)。馬來西亞觀光局網頁,http://www.promotemalaysia.com.tw/。
60.高淑貴(2004)。家的感覺在這裡─大甲鎮農會開啟銀髮族服務大門。農訊,173,54-55。
61.張素紅、楊美賞 (1999)。老人寂寞與其個人因素、自覺健康狀況、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5 (6),337-347。
62.張齡方(2004)。淡水地區藍色公路發展現況與永續發展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高雄。63.曹勝雄、林裕強(2002)。永續觀光指標之建立。2002生態旅遊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107-119。
64.許坋妃(1997)。高齡者社會參與動機、參與行為及參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老人活動場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台中。65.陳秀卿(2001)。農村高齡者生活改善的推行現況及動向。農政與農情,343,60-64。66.陳冠位(2002)。城市競爭優勢評量系統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台南。67.陳英仁(2005)。老人休閒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環境偏好關係之研究。未發表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研究所,台中。68.陳燕禎(1998)。老人社區照顧─關懷獨居老人的具體作法。社區發展季刊,83,244-254。69.陶允芳(1999)。你是LKK,還是高齡新人類? 常春月刊,199,175-176。70.傅明珠(2004)。銀髮族海外旅遊市場區隔、動機、利益追求之觀點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台北。71.菲律賓觀光局(2005)。菲律賓觀光局網頁,http://www.tourism.gov.ph/。
72.黃子庭、林柳吟(2004)。社區老人之生命意義及其相關因素─以雲林縣為例。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3(2),159-167。73.黃松林(2000)。新台灣社會發展學術叢書─老人篇。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74.黃俊維(1995)。如何分辨台灣國有林經營所急需解決之問題德爾菲調查法之運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系研究所,台北。75.黃智彥(1997)。公私協力策略推動都市建設之法制化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
76.黃榮鵬、蔡憲唐(2002)。銀髮族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北高兩市老人活動中心為例。旅遊管理研究,2(1),79-99。77.黃璉華(1997)。實用老年護理。台北:華杏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78.黃瓊瑩(2001)。高雄縣文化生活圈發展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79.黃耀榮(1993)。老人安養機構建築規劃設計準則研究。台北:內政部建族研究所籌備處。
80.詹琦斌(2002)。中國大陸養老保險與老人住宅發展趨勢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台北。81.劉黎兒(2002)。日本最後一塊黃金市場─日本老人力正在爆發中。財訊,248,209-211。82.蔡文輝(1996)。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83.鄭書芳(1999)。老人生活意義教育的實施方式初探。北縣成教:輔導季刊,14,25-31。
84.鄭雅尹(2001)。地方計畫審議機制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研究所,台南。85.鄭琬玉(1997)。發展權移入地區社會經濟環境影響評估指標之建立-以古市街保存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台中。86.鄭詩涵(2004)。「社區老人生活與空間的研究」- 以嘉義縣民生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建築所,台中。87.澳洲旅遊局(2005)。澳洲旅遊局網頁,http://www.australia.org.tw/。
88.謝明玲(2004)。找尋銀髮族的香格里拉。消費者報導,277,46-49。89.謝政勳(2002)。都市永續發展指標適用性評估—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90.藍逸之(2002)。台北市全球都市發展定位之研究─企業型都市經營取項下的願景構思。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彰化。91.顏建賢(2005)。日本專家來台進行Long Stay考察暨演講成果報告,載於「營造鄉村社區作為日本銀髮族國外長宿休閒之可行性研究」附錄一,41-52。台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發展計畫報告。
92.警政署外國人在台生活諮詢服務網(2005)。警政署外國人在台生活諮詢服務網網頁,http://iff.npa.gov.tw/front/index.php。
93.龔俊光、簡文強(2004)。從高齡化社會趨勢談電子商務之相關市場機會。ITIS產業資訊服務網網站資料 http//www.itis.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