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江岷欽、許道然(2002)。政府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T&D 飛訊第四期。2.李志宏(2000)。組織公民行為意圖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兩岸資訊從業人員之比較。中央大學資訊管理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3.林幸華(2002)。導入線上學習的第e步。台北市:漢智電子商務出版社有限公司。
4.林尚平、湯大緯(2005)。群體組織公民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之關係。T&D 飛訊第32期。
5.林岑(2003)。從CAI演進歷程談網路數位學習新樂園e-learning。公教資訊季刊,7(1),p35-42。6.林淑姬(1992)。薪酬公平、程序公正與組織承諾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7.林鉦棽(1999)。組織承諾、工作滿足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各種不同理論模式之比較。中山管理評論 7(4)。8.卓雅偵(1997)。組織因素與訓練移轉之相關研究 :以壽險業業務人員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9.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出版社。
10.吳志男 (2003)。組織文化、組織氣候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11.邱皓正(2005)。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2.侯明順(2002)。企業推動電子化學習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13.企業研究方法(祝道松、林家五譯)(2003)。智勝出版社。
14.陳冠宇、陳雅萍、簡慧茹(2003)。企業導入e-learning之五大構面考量。資訊與電腦,275。
15.陳佳賢(2001)。美國企業線上學習市場發展現況與趨勢,資訊與電腦,248。
16.陳梅芳(2003)。高雄縣國小教師參與e-learning的意願與障礙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17.陳萬宜 (2003)。於災難侵襲時組織公民行為與社會資本對醫護人員行為的影響。東華大學管理碩士學程在職專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18.許道然(2002)。組織中的好公民。人事月刊,34(1)。19.許道然(2001)。公部門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20.第五項修練(郭進隆譯)(1995)。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1.張瑞芬(2003)。成人參與轉業教育之訓練移轉成效研究-以失業者訓用合一職前訓練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22.張火燦、田靜婷(1994)。訓練遷移相關因素之研究,人力資源學報,4,p63-81。23.陶紀貞(1999)。組織特性與個人屬性對訓練移轉影響之探討-以台北捷運公司為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24.游玉梅(2002)。公部門學習革命-線上學習概說。人事月刊,34(4)。25.鄒景平(2003)。數位學習最佳指引。資訊工業策進會教育訓練處。
26.楊濱燦(1998)。團隊成員間之衝突與組織公民行為。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27.詹情雯(2003)。促進學習型組織的新利器-e-learning。品質月刊,39(9)。28.劉惠民(2001)。倍增企業效率的法器:e-learning。資訊與電腦,250,p88-91。
29.劉惠民(2001)。e-learning提升政府行政效能。資訊與電腦,251,p117-119。
30.劉謦儀(2003)。國內企業e-Learning 實施現況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31.蔣龍杰(2002)。乘著線上學習的翅膀自由飛翔。卓越世界,213。
32.鄭丁榮(2003)。員工情感與組織政治氣氛對組織公民行為的影響。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33.鍾恆玉(2002)。教育訓練與組織因素對訓練移轉影響之相關研究-以C人壽保險公司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34.錢明德(2002)。企業e-Learning導入要訣。網路通訊 ,128 ,第27頁。
35.E-Learning-提升個人競爭力、強化企業優勢的終極學習策略(樂為良譯)(2001)。美商麥格羅.希爾。
36.打造TOP1線上學習方案:取法e-Learning成功典藏。強化企業競爭優勢(羅雅萱、袁世珮譯)(2002)。美商麥格羅.希爾。
37.羅樹平(2004)。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組織公民行為間之實證研究-屏東縣警察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二、英文部份
1.Baldwin, Timothy T. & Ford, J .Kevin.(1988),Transfer of Training:A review and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Personnel Psychology,1,Spring,p63-105。
2.Bateman, T. S. & Organ, D. W.(1983)Job Satisfaction and The Good Soldi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fect and Employee Citiezship,Academy of Managemwnt Journal, 26(4),pg.587-595。
3.Cardona P., Lawrence, B.S.&Bentler, P.M. (2004).The Influence of Social Work Exchange Relation 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Group &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29, pg.219-247。
4.Deckop J.R.&C.C. Cirka (1999),Getting More Than You Pay For: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Pay-For-Performance Plans,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1,pg.420-428。
5.Konovsky, M. A. & S. D. Pugh(1994),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ocial Exchan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pg.656-669。
6.Nisar T. M.(2004),E-Learning in Public Organizations,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33。
7.Podsakoff, P. M. & S. B. Mackenzie(1994),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and Sales Unit Effectiveness, Jour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1,p351-363。
8.Smith, C. Ann. & D. W. Organ & P. Near, Janet(1983),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It is Nature and Anteceden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8,pg.79-88。
9.Teo,Lim & Lai(1999),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in internet usage,Omega.Int.J.Mgmt.Sci 27,pg.25-37。
10.Van Dyne L. & S. Ang (1998),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of Workers In Singapore,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4,pg.692-703。
11.Van Dyne, L., J. G. Gramham & R. M. Dienesch(1994),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Construct Redefinition, 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7, pg.76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