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22.2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4 10: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傅嘉輝
研究生(外文):FU chia hui
論文名稱:社區居民參觀表演型地方文化館動機與參觀體驗之研究-以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Residents’ Motivation and Experience of Visiting Local Museum with Performing Activities-With Example of Guling St. Avant-Garde Theatre of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黃世明黃世明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葉大學
系所名稱: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觀光休閒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3
中文關鍵詞:地方文化館場參觀動機參觀體驗牯嶺街小劇
外文關鍵詞:Local museumMotivationExperienceGuling St. Avant-Garde Theat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7
  • 點閱點閱:15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6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7
牯嶺街小劇場是台灣第一個以經營小劇場名義由台北市文化局委託藝文團體經營閒置空間的案例。本研究藉由調查訪視地方文化館與社區居民,探查社區居民參觀地方文化館的主要動機,進一步檢視社區居民參觀地方文化館所獲得的體驗。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
一、探討社區居民參觀地方文化館的動機。
二、探討社區居民參觀地方文化館所獲得的體驗。
三、探討社區居民參觀地方文化館的動機與參觀體驗間之關聯性。
本研究針對參觀文化館觀眾,以社區居民為主要抽樣對象採立意方式抽樣,於2006年四月七日至五月二日發放問卷。問卷的發放共發放350份,回收314份。資料分析方法包含信度檢定、描述性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é事後比較、成對t檢定及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等,分析結果摘要述如下:
一、主要獲得訊息為「親朋好友」者的社區居民在參觀動機方面最為強烈。
二、婚姻狀況為「單身」及「已婚但無子女」者的社區居民在參觀體驗方面較「已婚有子女」者強烈。
三、一同參觀的同伴為「同事或同學」的社區居民在參觀動機方面較同伴為「家人」者強烈。
四、「付費觀賞劇團表演」的社區居民在參觀體驗方面較「參觀藝文展覽」者強烈。
五、參觀動機與參觀體驗間僅在「自我成長」構面上呈現顯著差異。經由平均數比較而知,參觀所獲得的自我成長體驗略高於觀眾前往參觀的自我成長動機行為。
根據研究之結果,提出相關的建議,期能活絡並發揮地方文化館功能,並對社區整體發展能有所助益。
1. 持續辦理前衛性展演及研習活動,滿足觀眾好奇心提升藝文知識,以利放鬆心情感受活動氣氛
2. 系統性的推動相關教育活動,促進觀眾間交流與經驗分享,進一步感受特有藝文美感
3. 創造一個讓觀眾體驗文化力量和藝文情感的環境;建立與學校或企業合作的學習環境,有利結交新朋友,增進與他人間的互動溝通
4. 提供多元的資訊,包括展示牌、生動而解說清楚的影像資料,以輔助文字內容的解說,讓觀眾以生動而明確的方式來瞭解展演內容,培植藝文鑑賞力提高藝文素養
Guling St. Avant-Garde Theatre was the first theater exhibited Avant-Garde Theatre. The theater was created from a vacant space by performing art groups. Tthe theater was able to keep Avant-Garde Theatre’s experimental and creative spirit, and promote the local artistic atmosphere.In this research objective is to observe the local residents’ motive to attend the local artistic performance and their experiences of each atte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1. To ascertain the local residents’ motives to visit the center.
2. To study the local residents’ experiences on the visits.
3.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tive and experienc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judgmental sampling. Something sample, and survey was taken at Lonfu area in Taipei.350 surveys were given, and 314 had returned. Information was studied and examined with Reliability test,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 Way ANOVA,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were utilized to analyze data. The analysis results concluded as following:
1. Residents’main information from family and friend show the most interest in visiting theater
2. Residents’ marital status “single” and “married without children” have more experiences than “married with children”
3. Visiting residents accompanied by “Colleague or Friends” show stronger motive than visiting residents accompanied by “Family”
4. Residents attended “Pay fees for performance”have stronger experience than residents attended “to visit exhibition”
5. Motivetion and experience On average, visitor obtain higher than person visit grow up the motive behavior oneself slightly to experience to grow up oneself.
Correlated proposals base on the result can invigorate the local artistic environment and utilize the theater fully, and become more beneficial to the whole community.
博碩士論文暨電子檔案上網授權書 iii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 vi
誌謝 viii
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4
第五節 研究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龍福里社區的發展概述 6
第二節 牯嶺街小劇場的發展概述 7
第三節 地方文化館發展概況 15
第四節 參觀動機之相關文獻探討 17
第五節 參觀體驗之相關文獻探討 22
第六節 相關實證研究探討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問卷設計 30
第三節 問卷抽樣設計 34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3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2
第一節 問卷信度分析 42
第二節 樣本之描述性統計分析 43
第三節 假設驗證分析 4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研究結果摘述與討論 83
第二節 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09
中文部份 109
英文部分 114
附錄一 問卷 115
附錄二 訪談內容紀錄 117
中文部份
(一)期刊、專書與博碩士論文
1.Bammel,Gene(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涂淑芳譯)。台北:桂冠圖書。
2.Bernd H. Schmitt(1999)。體驗行銷。(王育英、梁曉甇譯,2001)。台北:經典傳訊。
3.C. K. Prahalad & Venkat Ramaswamy(2004)。消費者王朝。(顧淑馨譯)。台北市:天下。
4.G. Ellis Burcaw(1997)。博物館這一行。(張譽騰等譯)。台北:五觀藝術。
5.Geoffrey Godbey(1999)。你生命中的休閒。(康筝譯)。昆明市:雲南人民出版社。
6.John H. Falk & Lynn D. Dierking(1992)。博物館經驗。(林潔盈等人譯)。台北市:五觀藝術事業有限公司。
7.Karla A. Henderson & M. Deborah Bialeschki & Susan M. Shaw & Valeria J. Freysinger(1999)。女性休閒-女性主義的視角。(劉耳、季斌、馬嵐譯)。昆明市:雲南人民出版社。
8.Lyle E.Bourne Jr. & Burce R.Eksirand(1987)。普通心理學。(韓進之、陳月清等人譯)。台北市:文笙書局。
9.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第六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0.王嘉棣(1995)。表演藝術觀賞行為與自我監控、藝術觀感、生活型態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朱堯麟(2002)。社區博物館教育之研究-以「宜蘭酒廠博物館」和「宜蘭縣史館」為例的教學設計。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江宜珍(2001)。運用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探討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解說媒體成效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3.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文化白皮書。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4.吳忠宏、江宜珍(2004)。遊客對解說媒體滿意度之研究:以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台中師院學報,第一期第十八卷,頁159-183。
15.吳春秀(1996)。博物館觀眾研究-以故宮博物院玉器陳列室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6.吳國淳(1999)。杜布菲展覽觀眾研究。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第十二期,頁61-73。
17.吳國淳(2004)。中華文物通史展觀眾參觀經驗分析研究。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第二十八期,頁37-44。
18.呂理政(1996)。地球是個博物館。台北市:稻鄉出版社。
19.李斐瑩(2002)。藝術管理-運用觀眾參觀經驗理論提昇博物館服務品質之探討。藝術學報,第七一期,頁17-32。
20.周吳丞(2005)。體驗訴求與消費者網路使用目的對網路廣告績效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21.林依蓁(2004)。家庭觀眾參觀過程中環境脈絡與參觀經驗之研究-以美濃客家文物館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2.林欣玫(2005)。遊憩產業遊客之體驗與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23.林映秀(2005)。涉入、體驗、依戀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南投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4.林勝義(1993)。博物館與社區之結合。博物館學季刊,第七卷第二期,頁3-8。
25.林陽杰(2001)。社區博物館的籌設與發展-以南投縣牛屎崎鄉土文史館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6.洪愫璜(2002)。當前台灣「歷史空間」的再利用:從資源運作的觀點來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建築系研究所。
27.徐村和(2001)。博物館之行銷研究-如何開發博物館(科工館)之潛在觀眾。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研究報告。
28.張月芬(2004)。家庭教育中心志工參與動機、內外控信念與其組織承諾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9.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書局。
30.張瑾瓊(2003)。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品質之研究-以保育教育館為例。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碩士論文。
31.張譽騰(2003)。博物館大勢觀察。台北市:五觀藝術管理。
32.許功明(1994)。巴布亞原始藝術展:劉其偉的新幾內亞行。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33.許義忠(2004)。女性休閒研究近況分析:1997~2003。戶外遊憩研究。17(4)。1-15。
34.陳勁甫、林怡安(2002)。博物館遊客滿意度與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第二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29-239頁。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出版。
35.陳郁秀(2003)。地方文化館與文化政策。面臨變革的21世紀博物館-台灣與日本的對話與交流學術會議,頁112-122。
36.陳郁秀(2004)。地方文化館計畫工作手册。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37.陳國寧(2000)。如何經營小型博物館。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38.陳德揚(1991)。藝術休閒的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9.陸定邦(2003)。科技博物館展示體驗的基本分析架構。朝陽設計學報,第三期,頁1至13。
40.傅建三(2005)。私立美術館觀眾參觀動機、藝文生活型態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朱銘與鴻禧美術館之比較分析。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1.黃世明、周碧芳、傅嘉輝、陳怡麟(2005)。地方文化館對於地方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2005年第二屆農村規劃學術研討會。中興大學農村規劃研究所主辦。
42.黃世輝(2001)。日本社區博物館之展示與經營研究。社區自主營造的理念與機制-黃世輝研究論文集,頁114-123。
43.黃世輝(2003)。地方文化館的發展與地方知識的詮釋。面臨變革的21世紀博物館-台灣與日本的對話與交流學術會議,頁82-98。
44.黃章展、李素馨、侯錦雄(1999)。應用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探討青少年觀光遊憩活動需求特性。1999休閒、遊憩、觀光研究成果研討會論文集:遊憩需求與效益評估。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45.楊書銘(2003)。休閒運動消費者行為之研究-台南市立羽球館為例。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46.劉慶宗(2001)。博物館觀眾參觀經驗之研究-以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7.蔡旻哲(1991)。臺灣地區藝文活動推廣之研究--以行銷觀點論之。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8.盧秋珍(2004)。成人觀眾的參觀經驗與文物詮釋策略研究:以世界宗教博物館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9.賴福瑞(2005)。遊客對休閒農業區之遊憩動機、體驗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金針山休閒農業區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碩士論文。
50.謝淑芬(1993)。兩性文化差異與女性文化-以臺中市生活風格研究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51.羅仕昂(2001)。社區博物館活動特性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52.嚴祖弘等人主持(2001)。以使用者付費觀點探討國人參與藝文活動付費意願之研究。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
(二)報紙與網路
台北市中正區公所(2005/12/15)。
http://www.dbas.taipei.gov.tw/NEWS_WEEKLY/express/E05-2.xls
行政院內政部主計處(2005/12/15)。
http://sowf.moi.gov.tw/stat/statname/SOCIAL2.html
龍福里社區發展協會網站(2005/12/10)
http://village.gov.tw/dept/index.jsp?vcode=379004700030
英文部分
1.James, K.(2000).You can feel them looking at you : The experiences of adolescent girls at swimming pool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2(2), 262-280。
2.Kotler N.(1999)Delivering experience: marketing the museum’s full range of assets, In Museum News, May/June 1999. p.33.
3.Larson, R. W., Gillman, S.A., & Richards, M.H.(1997)Divergent experiences of family leisure:Fathers, mothers, and young adolescent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9(1), p79-97.
4.Merriman, N.(1989).Museum visiting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In P. Vergo,(Eds), The New Museology. p149-17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7. 吳國淳(2004)。中華文物通史展觀眾參觀經驗分析研究。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第二十八期,頁37-44。
2. 16. 吳國淳(1999)。杜布菲展覽觀眾研究。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第十二期,頁61-73。
3. 19. 李斐瑩(2002)。藝術管理-運用觀眾參觀經驗理論提昇博物館服務品質之探討。藝術學報,第七一期,頁17-32。
4. 24. 林勝義(1993)。博物館與社區之結合。博物館學季刊,第七卷第二期,頁3-8。
5. 33. 許義忠(2004)。女性休閒研究近況分析:1997~2003。戶外遊憩研究。17(4)。1-15。
6. 39. 陸定邦(2003)。科技博物館展示體驗的基本分析架構。朝陽設計學報,第三期,頁1至13。
7. 2.余朝權、林金郎(2005),「雙占廠商訂價策略之賽局分析-台灣油品市場個案」,公平交易季刊,第十三卷,第三期,第41-60頁。
8. 6.吳德晃(2004b),「專業表現、服務努力、滿意度與小費關係」,旅遊管理研究,第四卷,第一期,第39-52頁。
9. 9.林晏州(2000),「社會遊憩容許量評估方法之比較」,戶外遊憩研究,第十三卷,第一期,第1-20頁。
10. 12.馬泰成、洪德昌(2001),「事業聯合行為被判違法之因子分析」,公平交易季刊,第九卷,第二期,第37-76頁。
11. 15.陳沛悌、林晏州(1997),「秀姑巒溪泛舟活動社會心理容許量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第十卷,第三期,第19-36頁。
12. 16.陳政峯(2005),「顧客選擇加油站誘因調查研究-以嘉南營業處為探討樣本」,石油季刊,第四十一卷,第一期,第159-179頁。
13. 20.歐聖榮、姜惠娟(1997),「休閒農業民宿遊客特性與需求之研究」,興大園藝,第二十二卷,第二期,第135-147頁。
14. 23.鄭詩華(1992),「農村民宿之經營與管理」,戶外遊憩研究,第五卷,第三/四期,第13-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