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iazza & Eccles 馬嘉應譯 (2003)。 財務報表革命─公司治理的徹底解決方案。台北市:商周出版。
王玉珍(2002)。股權結構、董事會組成、資本結構與企業績效關係之研究。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伍忠賢(2003)。公司治理的第一本書。台北市:商智文化。
江向才、何里仁(2003)。公司治理之資訊透明度與績效評核關聯性之研究。逢甲大學會計與財稅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2006)。金融統計指標。2006年5月30日,取自http://www.banking.gov.tw
吳秀娟(2000)。企業市場價值與淨值差異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我國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吳佳祺(2004)。銀行業公司治理機制、不良債權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吳明隆、涂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台北市:五南。
吳英花(2001)。資產管理公司處理不良金融資產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李孟芳(2003)。股權結構對企業財務資訊揭露品質之影響─以上市電子業公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亭誼(2002)。董事身份特性與董監經理人相關資訊揭露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沈碧秀(2003)。國內企業財務危機與公司治理之探討─以金融業之央票事件為例。銘傳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文賢( 2002)。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台北市:智勝文化。
林宗得(2003)。資訊透明度對企業價值提昇之研究-以台灣上市電子資訊產業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秉昌(2004)。銀行業管理者品質、不良債權與經濟附加價值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林惠文(2002)。本國銀行業股權結構、經營風險與績效關聯性之實證研究,產業金融,117,88-96。
林嘉法(2001)。經濟附加價值應用於選股指標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維義(1997)。美國金融監理制度與聯邦存款保險制度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10(4),1-55。邱惠雯(2004)。銀行業組織文化強度、不良債權與經營績效之關係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台北市:雙葉書廊。
邱皓政(2005)。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市:五南。
邱雅楓(2004)。經濟附加價值、經營效率與市場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台灣資訊電子業為例。國防管理學院國防財務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縣。邱碧珠(2000)。資訊揭露程度與權益資金成本間之關係:我國資訊電子業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施能仁、施純楨、施若竹(2004)。計量經濟,台北市:高立圖書
柯承恩(2002)。我國公司監理體系之問題與改進建議。 會計研究月刊,173,77。胡景程(2003)。銀行業自由化、財務政策與經濟附加價值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胡凱傑(2003)。應用服務品質量表與知覺價值模式探討旅客再消費意願之影響因素:以汽車客運業為例。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涂宏任(1999)。經濟附加價值解釋科技產業經營績效能力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張素鈴(1999)。公司評價新趨勢-EVA(經濟附加價值)在台灣應用的可行性。國立中興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耿豪(1999)。經濟附加價值資訊內涵之研究-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張敏郎(2001)。銀行不良債權處理機制。國防大學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張廖年任(2003)。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與即時性資訊揭露品質對公司發生財務危機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璧蘭(2004)。公司治理之資訊透明度與銀行授信決策之實證研究。大葉大學會計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莊峻銘(2004)。獨立董監事、公司資訊透明度與公司價值之關聯性。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許乃立(2001)。台灣半導體產業經濟附加價值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許家堭(2002)。資產是銀行最大的負債?-銀行真實逾放比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金融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許基發(2002)。不良債權預測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郭文湘(2002)。降低不良債權之授信管理策略,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金融營運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郭素菱(2002)。機構投資人與財務報表攸關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可欣(2002)。我國金融機構不良債權之分類與處置策略。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陳志榮(2005)。經濟附加價值、傳統財務績效評估指標與市場附加價值之關聯性分析-以我國電子業與金融業之上市上櫃公司為例。大葉大學會計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陳淑玲(2000)。銀行資產品質排行榜,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27,7-15。
游昌盛(2005)。公司治理之董監事機制、資訊揭露與審計品質之關聯性研究─以我國上市電子業為例。大葉大學會計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黃文燕(2005)。自願設立獨立董事、公司資訊透明度、審計品質與公司價值關聯性之研究:代理理論vs.訊號發射理論。大葉大學會計資訊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黃如惠(1999)。價值創造活動型態、財務政策與經濟附加價值關係之研究-以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黃淑芬(2002)。臺灣銀行業之經濟附加價值與市場附加價值關聯性分析。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黃惠敏(2003)。我國金融機構處理不良債權機制之探究。中原大學會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黃寶園(2003)。結合統合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之理論驗證:以壓力調節反應模式之建立與驗證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2003)。亞洲公司治理白皮書,東京:OECD。
葉銀華、李存修、柯承恩合著(2002)。公司治理與評等系統。台北市:商智文化。
管玉儷(2003)。經濟附加價值、異常盈餘和異常現金流量與公司權益價值之關聯性研究。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論文,未出版,桃園縣。劉威材(2006)。資本適足率、不良債權與市場附加價值之關連性研究-以我國上市上櫃銀行業為例。大葉大學會計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劉學儒(2004)。資訊透明度與權益資金成本關聯性之實證研究-以電子資訊業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蔡其昀(2002)。經濟附加價值與市場附加價值相關性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蔡舜智(2003)。企業資訊透明度與股票本益比關係之實證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賴泓甫(2003)。企業經濟附加價值指標與傳統財務衡量指標關聯性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會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顏龍男(2000)。國內資產管理公司(AMC)設立對不動產市場可能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Best, R. (1993). Alternative Information Sources and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Bank Loans. Journal of Finance, 48, 1507-1523.
Bonina, John P. & Yiping Huangb (2001). Dealing with the Bad Loans of the Chinese Banks.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12, 197-214.
Botosan, Christine A. (1997). 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 The Accounting Review, 323-349.
Chen, C., T. Steiner and T. Whyte (1998). Risk Taking Behavior and Management Ownership in Depositors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Research, 20, 1-16.
Healy, P. M., and K.G. Palepu. (2001).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rporate disclosure, and the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isclosure literat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1, 405-440.
Ho, S. S. M., & K. S. Wong. (1999).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the extent of voluntary disclosures. Unpublished Conference Paper, 1999 AAA/TAA Globalization Conference, Taiwan.
Jordan, J. S. (1998). Problem Loans at New England Banks,1989 to 1992 Evidence of Aggressive Loan Policies. New England Economic Review, 23-38.
Jöreskog, K. G. (1972). Factor analysis by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Psychometrika, 37, 243-260
Jöreskog, K. G. (1973). A general method for estimating a linear structual equation system. In A. S. Goldberger & O. D. Duncan (Ed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in the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Academic.
Knutson, P. (1992). Association for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Financial reporting in the 1990's and Beyond, NewYork.
Koopmans, T. C., Rubin ,H ., & Leipnik , R. B. (1950). Measuring the equation systems of dynamic economics. In T.C.Koopmans (Ed.), Statistical inference in dynamic economic models. New York: Wiley.
Lang, M & R. Lundholm. (1993). Cross-setional determinats of analyst ratings of corporate disclosur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31, 246-271.
Lehn, K., & A. Makhija. (1999). EVA & MVA: As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signals for strategic change. Planning Review, (May/June), 34-38.
McAllister, John P. (2003). Transparent Reporting?. Strategic Finance, 46-48.
Milunvich, Steven, and Albert Tsuie. (1996). EVA in the computer Industry. Journal of Appied Corporate Finance, .9(1) 104-115.
Riahi-Belkaoui, A. (2003).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firm performance of US multinational firm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4(3:21), 5-226.
Scott J. A. & T. C. Smith (1986). The Effect of the Bankruptcy Reform Actof 1978 on Small Business Loan Pric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6, 119-140.
Sengupta, P. (1998). Corporate disclosure quality and the cost of debt. The Accounting Review, 73(October), 459-474.
Shrieves, E. & D. Dahl (199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and Capital in Commercial Bank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6, 439-457.
Spence, M. (1973). Job Market Signal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7(3), 355- 379.
Stewart, G. Bennett (1990). The Quest for Value: The EVA Management Guide. New York: Harper Business,.
Tully, S. (1993). The real key to creating wealth. Fortune, 128(6), 38-50.
Uyemura, Dennis G., Charles C. Kantor, and Justin M. Pettit (1996). EVA for Banks: Value Creation, Risk Management, and Profitability Measur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9(2), 94-113.
Yermak, D. (1996). Higher market valuation of companies with a small board of director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0, 185-211.
Young, S. David and Stephen F.O' Byrne (2001). EVA and Value-Based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 Companies,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