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1.吳秉恩,1986。「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2.余連發,1988。「因應精實案有關人事問題之我見」,陸軍學術月刊第34卷389期。3.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4.李茂興等著,1991。「組織行為者-管理心理學理論與實務」,Robbins,S.P.原著第四版,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5.郭崑謨,1993。「管理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6.邱華君,1993。「各國警察概論」,警察大學。
7.李漢盈,1994。「組織變革中員工反應態度的調查研究-以中華電信公司民營化變革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8.張志育,1997。「管理學:新觀念,本土化,世界觀」,台北縣三重市前程企管出版。
9.憲兵司令部,1998。「中國憲兵簡史」,台北,憲兵司令部。
10.陳重見,1998。「義大利憲兵制度之研究」,憲兵學術季刊,第四十三期。11.憲兵司令部,1998。「中國憲兵簡史」。
12.吳冠輝、韓敬富,1999。「精實案後現行志願役軍人及退伍軍人福利政策之評估」,復興崗學報68 期。13.邱毅,1999。「危機管理」,台北:中華徵信社。
14.雷立明,2001。「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發展歷程與思考」,軍事歷史第三期。
15.朱延智,2002。「企業危機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16.蔡衡,2000。「各國憲兵制度比較論我國憲兵未來走向」,憲兵學術季刊,第五十期。17.邱毅,2000。「現代危機管理」,台北,偉碩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8.李漢雄,2000。「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楊智文化。
19.蔡衡,2000。「各國憲兵制度比較論我國憲兵未來走向」,憲兵半年季刊社。
20.許世卿,2001。「不同組織結構對組織公正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1.龍仕璋,2001。「組織變革對技術融合效果之影響:以先進製造技術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22.李建民,2001。「台灣廠商國際化之策略、營運組織與協調機制之研究-以台達電子與宏碁電腦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3.林素楨,200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農田水利會之衝擊與因應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4.張忠勇,2002。「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2001」,台北,國安局。
25.吳鍇,2002。「變革知覺所生成的壓力反應對組織承諾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6.吳鴻欽,2002。「組織動能對組織成員變革意願之影響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27.吳鴻欽,2002。「組織動能對組織成員變革意願之影響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28.朱延智,2002。「企業危機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29.張杰元,2002。「傳統水泥產業組織變革策略之研究-以欣欣水泥公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0.黃讚松,2002。「軍事安全的守護者-美國憲兵」,國家安全與憲兵任務從保護性武力理念探討憲兵戰望論文集。
31.楊淨麟,2002。「企業國際化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亞洲金風暴分析」,國立暨南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論文。32.吳政宜,2002。「台灣微軟公司國際化成功因素探討」,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論文。
33.莊永順,2002。「企業國際化策略之研究-以台灣工業電腦產業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班論文。34.韋國亮,2003。「企業國際化進入模式影響知識轉移策略之研究」,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35.白立範,2003。「組織變革與國際化知覺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6.彭智強,2003。「多角化與國際化策略配合對企業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技術生命週期觀點分析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37.陳金在,2003。「企業轉型與國際化之實證研究-以台灣鋼鐵產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研究所高階管理碩士在職班碩士論文。38.陸忠偉,2003。「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
39.國防部,2004。「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40.周治平,2004。「從戰前日本憲兵制度觀察我國憲兵之發展」,憲兵學術半年刊,第五十九期。
41.陳良翰,2004。「憲兵部隊於災害防救體系中的角色與功能」,憲兵學術半年刊,第五十八期。
42.憲兵司令部,2004。「國防部憲兵司令部任務與功能」,台北,國防部憲兵司令部。
43.蕭博文,2004。「台灣家電業的組織變革與國際化並購案之研究-以一家本土家電公司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班碩士論文。44.沈世籍,2005。「司令沈中將對基層工作指導要點」,台北,國防部憲兵司令部。
45.邱伯浩,王允中,2005。「恐怖主義與我國反恐政策討論」,憲兵半年刊社。46.鄭文卿,黃益祥,2005。「美國軍中憲兵的戰地勤務研討」,九十四年正規班。
47.「憲兵學術季刊第四十四期」。
48.「憲兵學術季刊第五十期」。
49.「憲兵學術半年刊第五十五期」。
50.「憲兵學術半年刊第六十一期」。
二、英文部分:
1.McClelland, D.C. & J.W. Atkinson(1948),”The Projective Expression of Needs :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of the Hunger Drive on Perception “, Journal of Psychology,25, pp.205-222
2.Leavitt, H. J.(1964)," Organization Change in Industry", in W. Cooper, H.
3.Katz, D. and R.L. Kahn (1966),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NY: Wiley.23、Robbins, S. P.(1993),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J. Prentice-HallInc,pp.670-673.
4.Dubin, R., Champoux, J. E. & Porter, L. W.(1975), "Central Life Interest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Worker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 pp.411-421.
5.Johanson J. & J.E Vahlen(1977),”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je firm-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foreign market commitmen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siness Studies, Spring-Summer: pp.23-32.
6.Bluedron, A.C. (1982),"The theories of turnover: Causes effects and meaning", 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 Vol.35, pp.135-153.
7.Astley, W. G., & Van De Ven, A. H.(1983),“Central perspectives and debates in organization theor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8:245-273.
8.Uriel Rosental(1986), “Crisis Decision Making in the Netherlands”,NetherlandsJournal of Sociology.
9.Fink, S.(1986),Crisis Management,”Planning for the Invisible New York”,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10.ohanson J. & J.E Vahlen(1990),”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ization”,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Review,7(4):pp.11-24.
11.JGreenberg, J. & M. Liebman(1990),”Incentives:The Missing in Strategic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Bussiness strategy,1990(Jul/Aug),pp.8-11
12.Ettlie, J, E, & Reza, e, M. (1992), "Organizational Integration and Process Innovation ", Academy Management Journal , Vol.35:4, pp.795-827.
13.Robbins, Stephen P ,(1992),”Organizational Behavior ,Sixth Edition” , N.Y. : Prentice-Hall.
14.Jerald Greenberg(2000),”Managing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