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20 08: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朱雄明
研究生(外文):Chu, Hsiung-Ming
論文名稱:台灣行動電話系統產業之發展
論文名稱(外文):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 of Mobile Telecommonication in Taiwan
指導教授:蕭志同蕭志同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葉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6
中文關鍵詞:系統動態學行動電話系統產業動態模擬決策分析
外文關鍵詞:system dynamicsmobile telecom industrydynamic simulationanalysis of polic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5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台灣自1997年開放行動電話民間經營以來,普及率已超越了100%,行動語音市場成長空間已趨緩和。在這語音飽和的市場中,行動數據市場之發展未見起色,而新技術(3G)的經營者又加入競爭,使得整個行動電話市場成為一個多元化服務且高度競爭的環境,其未來之發展值得關注。再則,由於行動電話網路大量地建設基地台,使得民眾對電磁波疑慮心生恐懼而群起抵制基地台的建設,不僅導致網路建設與維持的困難,更因此使得網路的服務品質衰退,此乃政府未來推行「M台灣」的一大障礙。
本研究利用系統動態學,為上述產業發展現況建構一個整體發展的模式,並進行模擬評估,探討其間重要之關鍵因素。研究結果顯示,政府的發照政策是基地台數量多寡之關鍵因素、而公權力是抑制抗爭的力量、而經營者的產品功能與客源基礎的開發是突破飽和瓶頸的良方。本研究之結果,可作為政府與系統經營業者在未來此產業之發展上,訂定相關管理及經營策略之參考,以謀取行動電話系統產業市場最大之效益。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was opened for operated by private enterprise start at 1997 in Taiwan. It made a miraculous record of growth over 100% popularizing rate during 5 years. As a result, the mobile voice marketing growth has slowed down. The mobile data market was growing like snail pace and new technologic competitor (3G) entry the market in this saturated market where bring about a diversified service and more competitive circumstance. So Taiwanese mobile market is worthy of paying more attention on its future.
Furthermore, due to build many radio base station (BTS) for mobile network by different operators in Taiwan. It cause protesting event was happened constantly from populaces who afraid of the radio wave injury them. This situation not only made operators hard to build and maintenance the BTS, but also made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quality attenuation. It will become a big obstacle to carry out “Mobile Taiwan” plan in the future if this situation is sustained.
This study trying to build a model with system dynamics methodology to present the problem that descript as above, then give a simulation with this model to look at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variables and find out some key factors. The study conclusion is the license policy of government decided the quantity of BTS; the power of government will restrain protesting from populaces that keep operator’s business normally, and the way to break growing bottleneck is keep developing new product function and expand customer base by operator.
These studyied results will to be a reference for plan of government policy and operator’s business strategy in the futur, and then make a maximum benefits from marketing in this inustry.

Key word: system dynamics, mobile telecom industry, dynamic simulation, analysis of policy
封面內頁
簽名頁
授權書 iii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 v
誌謝 vi
目錄 vii
圖目錄 x
表目錄 xii
符號說明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4
第五節 論文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國外文獻探討 6
第二節 國內文獻探討 7
第三章 產業特性與發展歷程 12
第一節 行動電話系統發展史 12
第二節 全球行動電話系統發展現況 15
第三節 台灣行動電話系統發展現況 18
第四節 行動電話系統產業之特性 22
第五節 台灣行動電話系統產業之特性 23
第四章 研究方法 26
第一節 系統動態學概論 26
第二節 系統動態模擬步驟 27
第三節 模式效度測試方法 28
第四節 系統動態學在產業分析的應用 31
第五節 系統動態學應用於行動電話系統產業之研究 36
第五章 模式建構 37
第一節 質性模式 37
第二節 量化模式 45
第三節 模式驗證 57
第六章 模擬結果與政策分析 60
第一節 模擬結果 60
第二節 討論 65
第三節 政策分析 66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75
第一節 研究總結 75
第二節 結論 76
第三節 建議 77
參考文獻 79
附錄一 86
附錄二 87
附錄三 90
附錄四 92


<圖目錄>
圖1-1 研究步驟之流程圖 4
圖3-1 2003年台灣與全球在ICT服務普及率之比較 18
圖3-2 民國93年台灣電信服務營收比分析 19
圖3-3 語音與數據歷年營收比例 21
圖4-1 系統動態建構模擬之步驟 28
圖5-1 特許經營執照、基地台數量與抗爭之因果關係 39
圖5-2 行動電話與室內電話營收之比較 40
圖5-3 基地台數量、通信品質與顧客之因果關係 41
圖5-4 市場競爭、顧客成長與基地台建設意願之因果關係 43
圖5-5 台灣行動電話系統產業發展之質性結構圖 44
圖5-6 特許經營執照動態流程圖 46
圖5-7 基地台數量動態流程圖 46
圖5-8 基地台涵蓋半徑與目標建設數量對應圖 47
圖5-9 市場成長空間與建設期程意願對應圖 48
圖5-10 歷年抗爭機率趨勢圖 50
圖5-11 客戶數成長動態流程圖 50
圖5-12 客戶數成長率曲線圖 52
圖5-13 行動電話市場歷年競爭強度圖 52
圖5-14 顧客使用量與營收動態流程圖 53
圖5-15 涵蓋率與通信品質圖 54
圖5-16 傳輸能力接受度 55
圖5-17 台灣行動電話系統產業發展之動態流程圖 56
圖5-18 執照發放量趨勢比較圖 57
圖5-19 基地台總數量趨勢比較圖 58
圖5-20 行動電話客戶數量趨勢比較圖 58
圖5-21 客戶年平均使用量趨勢比較圖 59
圖5-22 行動電話經營業年營收趨勢比較圖 59
圖6-1 特許執照模擬結果 61
圖6-2 基地台數量模擬結果 61
圖6-3 通信品質模擬結果 62
圖6-4 客戶數模擬結果 63
圖6-5 市場成長空間模擬結果 64
圖6-6 客戶年平均使用量模擬結果 64
圖6-7 年平均營收模擬結果 65
圖6-8 政府發照政策對特許執照數量之模擬 67
圖6-9 政府發照政策對基地台數量之模擬 67
圖6-10 政府發照政策對通信品質之模擬 68
圖6-11 經營環境變化對基地台數量之模擬 69
圖6-12 經營環境變化對通信品質之模擬 69
圖6-13 營環境變化對客戶使用量之模擬 70
圖6-14 經營環境變化對年營收之模擬 70
圖6-15 經營者發展對客戶數之模擬 71
圖6-16 經營者發展對客戶使用量之模擬 72
圖6-17 經營者發展對年營收之模擬 72
圖6-18 綜合發展對客戶使用量之模擬 73
圖6-19 綜合發展對年營收之模擬 74

<表目錄>
表3-1 手機用戶數全球排名TOP15 國家 17
表3-2 台灣行動電話系統經營者彙整表 20
表3-3 台灣行動電話歷年發展之數據資料表 21
表5-1 台灣行動電話特許經營執照歷年發放紀錄 38
參考文獻

[1].吳士豪(2000)。未來我國第三代行動通訊服務市場之成形條件與關鍵成功因素。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吳佳燕(2003)。台灣第三代行動通訊用戶數發展與經營策略之研究–結合情境分析與技術替代模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宋彥青(2001)。行動電話消費行為之研究—業者、費率方案、與使用量混合需求模式。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4].李永定(2004)。4G 揭開下一代行動服務新序曲。網路通訊,160期,頁94~99
[5].李伯凱(1996)。GSM 引進個人通訊服務時代。網路通訊,64期,頁41~47
[6].李盛滿(2003)。影響顧客採用行動通信3G系統意願之關鍵因素分析。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7].杜陽圓(2002)。以關係行銷觀點探討顧客忠誠意圖之影響因素---以行動電話系統服務業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周昆逸(2003)。3G手機行動上網使用者創新採用研究---以台灣地區為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9].俞宗備(2001)。行動電話加值服務新產品上市策略探討。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0].唐瑄瑄(2003)。我國行動通訊產業消長因子分析。國立成功大學電信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高慧雯(2000)。第三代行動通訊之服務與定價模式探討。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2].張雅蓉(2001)。顧客知覺價值與忠誠度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13].張瑞樺(2000)。行動電話電信公司與費率方案選擇模式-以學生族群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4].梁逸芬(2002)。台灣第三代行動通訊產業發展趨勢研究:以服務供應商為例。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15].梁嘉真(2003)。我國第三代行動通訊(3G)產業競爭力分析及行動數位內容之初探。南台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碩士論文。
[16].許文讀,「民眾與專家對行動電話基地台電磁波認知之比較研究」,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1年。
[17].陳怡雯(2001)。考慮競爭者行銷組合策略下,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間連結力影響之研究--以行動電話門號業者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18].陳美琦(1998)。行動電話系統業者促銷組合策略對消費者品牌選擇影響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9].陳珈棋(2001)。第三代行動通信系統競爭之研究第三代行動通信系統競爭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陳煜霖(2003)。服務品質、顧客知覺與忠誠度間之關係探討—以行動通訊系統業為例。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年。
[21].曾順成(2002)。第三代行動通信市場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22].黃耀正(2002)。台北市行動電話基地台都市景觀管制原則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3].詹秋貴(2000)。我國主要武器系統發展的政策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24].滕儒恩(2004)。從2G到3G看無線通訊的趨勢。網路通訊,155期,頁18~24。
[25].盧建安(2000)。我國行動通訊系統業者在第三代行動通訊服務市場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6].蕭志同(2003)台灣汽車產業發展:系統動態模式。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博士論文。
[27].蕭志同與陳建宏(2004)。消費者特性對台灣汽車產業發展之影響。經濟部產業論壇,第六卷,第五期,頁17~18。
[28].薛瑞文(2003)。台灣行動電話產業管理飛行模擬器之發展與政策實驗。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29].謝長宏(1980)。系統動態學-理論‧方法與應用。台北市:中興管理出版社。
[30].謝秋文(2001)。我國行動電話頻率開放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1].簡鈴真(2003)。行動電話消費者之價格敏感度與價格門檻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2].蘇芳儀(2004)。行動電話的發展。科學發展,378期,頁68~73。
[33].蘇懋康(1998)。系統動力學原理及應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34].Anders Henten, Henning Olesen, Dan Saugstrup, & Su-En Tan (2004). Mobile communications: Europe, Japan and South Korea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fo, 6(3), p197-207.
[35].Forrester,J.W.(1961). Industrial Dynamics.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
[36].Forrester,J.W., 〝Urban Dynamics〞,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 1969.
[37].Forrester,J.W.(1971). World Dynamics.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
[38].Gary Madden, & Grant Coble-Neal(2004).Economic determinants of global mobile telephony growth.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16, p519–534.
[39].Harald Gruber (1999). An investment view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in the European Union.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3, p521-538.
[40].Hee-Su Kim, & Choong-Han Yoon (2004). Determinants of subscriber churn and customer loyalty in the Korean mobile telephony market.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8, p751–765.
[41].Hee-Su Kim, & Namhoon Kwon (2003). The advantage of network size in acquiring new subscribers: a conditional logit analysis of the Korean mobile telephony market.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15, p17–33.
[42].Jae-Do Song, & Jae-Cheol Kim (2001). Is five too many? Simulation analysis of profitability and cost structure in the Korean mobile telephone industry.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5, p101-123.
[43].Jason Whalley (2004). Flagship firms,consolidation and changing market structures within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s market.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8, p161–175.
[44].Meadows D.H., D.L. Meadows, J. Randers & W.W. Behrens (1972). The Limits to Growth. The Club of Rome, New York: Universe Books.
[45].Moon-Koo Kim, Myeong-Cheol Park, & Dong-Heon Jeong (2004). The effec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switching barrier on customer loyalty in Korea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8, p145–159.
[46].John Sterman (2000). Business Dynamics: Systems Thinking and Modeling for a Complex World. p846 –890.
[47].Tommaso M. Valletti (1999). A model of competi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11, p61–72.
[48].Torsten J. Gerpott, Wolfgang Rams, & Andreas Schindler (2001), Customer retention, loyalty, and satisfaction in the German mobile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market.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5, p249-269.
[49].中時電子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
[50].行政院內政部地政司 http://www.land.moi.gov.tw
[51].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http://www.dgt.gov.tw
[52].資策會FIND 網站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
[53].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http://www.itu.int/home/index.html
[54].UMTS world ,http://www.umtsworld.co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