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5.16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0 10: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滄均
研究生(外文):Tsang-Chun Lai
論文名稱:國小校園創意空間用後評估-以彰化縣國小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Creative Space in Changhua
指導教授:黃俊熹黃俊熹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n - Hsi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葉大學
系所名稱:設計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綜合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6
中文關鍵詞:校園創意空間用後評估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creative space on campuspost-occupancy evaluation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36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以用後評估的理念,深入探討校園創意空間的使用性,瞭解學校師生對校園創意空間的總滿意度,從創意空間的特質、創意空間與教學活動、環境因子的滿意度及不同的個人背景、使用行為等方面來評估是否符合實際使用者的需求及校創意空間規劃的理念。本研究採「用後評估」(POE)的方法,藉由問卷調查與實地觀察的方法,以彰化縣國小為研究範圍,目前已施工的芳苑、新寶、西畔國小的全校老師及中高年級的學生共272人為研究對象,進而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Mann- Whitney檢定及Kruskal-Wallis檢定等統計方式來考驗各項假設。依上述研究目的與方法,對國小校園創意空間用後評估所獲致的結論敘述如下:
(1) 女生喜歡2-4人從事靜態活動,男生多為6人以上之動態活動;三、六年級較多在室外上課,而五年級較少在室外上課。
(2) 三年級的整體滿意度較高,而六年級的整體滿意度為普通。
(3) 談天討論、讀書、看風景、玩遊戲等使用行為對空間滿意度有明顯之影響。
(4) 教師一星期到創意空間上課次數為一次,以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較常在創意空間實施、數學領域較少。
(5) 空間造型與空間親近感程度,對於空間滿意度有明顯影響。
(6) 最不滿意的項目為環境衛生、安全性、附近噪音等。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改進之建議,期望可提供日後規劃上之參考。
關鍵字:校園創意空間、用後評估、滿意度
The research based upon method of the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is to discover the situation of the creative space on campus , to understand how satisfied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with the creative space on campus, and to estimate the creative space on campus evaluated from space speciality、space and teaching、environmental factor and individual background、behavior, etc.
The research use the method of the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collecting the data from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from completed by experienced teachers, interviews with both teachers and 3-6 grade students from Fang Yuan、Sin Bao、Xi Pan elementary school in Changhua , and the number of samples is 27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 Chi-square test , Mann-Whitney test, Kruskal-Wallis test were conducted to test each research question.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About two or four girls like to engage in motionless activities, more than six boys are engaged in active activities. Third and sixth grade students often go to class outdoors, but fifth grade students seldom go to class outdoors.
(2) Third grade students have higher satisfaction, but sixth grade students’ satisfaction is so-so.
(3) The behaviors such as chatting, reading、enjoying scenery and playing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atisfaction .
(4) Teachers give a lesson once a week in creative space, often carry out art and humanism domain curriculum, seldom carry out math domain curriculum in creative space.
(5) Space style and space feeling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atisfaction .
(6) The most dissatisfied item : poor sanitation, safety, noise pollution.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offer help to schools for creative space plan .
Key Words : creative space on campus ,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 , satisfaction
目錄

封面內頁
簽名頁
授權書                         iii
中文摘要                        iv
英文摘要                        v
誌謝                         vii
目錄                         viii
圖目錄                        xiii
表目錄                        xv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及背景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假設                  3
1.4 重要名詞釋義                4
1.4.1校園的定義            4
1.4.2校園創意空間的定義         5
1.4.3用後評估的定義           7
1.5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1.5.1研究範圍             8
1.5.2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2.1 校園空間之相關研究           10
2.1.1學校空間的分類           11
2.1.2教學空間之改變對教學活動的影響   13
2.1.3校園建築的演進           15
2.1.4學校建築未來的走向         16
2.1.5新時代學校建築之趨勢        20
2.2 新校園運動研究             22
2.2.1「新校園運動」的規劃政策     23
2.2.2新校園運動特質         24
2.3 校園創意設計相關研究          26
2.3.1校園創意設計的定義        26
2.3.2校園創意設計的原則         27
2.3.3校園創意設計的例子         28
2.3.4校園創意設計的方法         33
2.4 用後評估的意涵與目的           35
2.4.1用後評估的功能與類別        38
2.4.2用後評估的內容與特性        39
2.4.3用後評估的方法           41
2.4.4用後評估的準則與步驟        44
2.5 國外校園空間相關案例分析        45
2.5.1案例一:West Haven國小      45
2.5.2案例二:新加坡亨利公園小學    4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3
3.1 研究架構與流程 53
3.1.1研究架構               53
3.1.2研究流程               58
3.2 研究對象               61
3.2.1問卷調查之研究對象       61
3.2.2訪談及文件分析之研究對象       62
3.3 研究工具               63
3.3.1校園創意空間用後評估問卷調查     63
3.3.2校園創意空間訪談紀錄表      65
3.3.3實地觀察紀錄資料調查表       66
3.4 資料處理              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8
4.1 芳苑國小創意空間用後評估        68
4.1.1芳苑國小創意空間基本資料分析     69
4.1.2 芳苑國小創意空間特質及空間教學活動
實地觀察分析           77
4.1.3芳苑國小創意空間滿意度分析    81
4.2 新寶國小創意空間用後評估        81
4.2.1新寶國小創意空間基本資料分析    82
4.2.2新寶國小創意空間特質及空間教學活動
實地觀察分析             82
4.2.3新寶國小創意空間滿意度分析     93
4.3 西畔國小創意空間用後評估 93 4.3.1 西畔國小創意空間基本資料分析 93
4.3.2西畔國小創意空間特質及空間教學活動
實地觀察分析            94
4.3.3西畔國小創意空間滿意度分析 102
4.4 校園創意空間與教學活動互動性問卷調查 107
4.5 使用者背景、使用行為與各項環境因子滿意度
描述性統計分析               110
4.5.1使用者背景描述性統計分析      110
4.5.2使用行為描述性統計分析      111
4.5.3各項環境因子滿意度描述性統計分析 113
4.6 不同使用者背景、使用行為、環境因子對整體
滿意度影響分析 117
4.6.1不同使用者背景對使用行為差異之分析 117
4.6.2不同使用者背景對整體滿意度差異之分析119
4.6.3不同使用行為對整體滿意度差異之分析 120
4.6.4不同創意空間環境因子與整體總滿意度
相關之分析 123
4.7 討論                124
4.7.1國小校園創意空間基本資料 124
4.7.2國小校園創意空間特質 126
4.7.3國小校園創意空間教學活動實地觀察分析130
4.7.4國小校園創意空間滿意度分析 135
4.7.5國小校園創意空間與教學活動互動性問卷調查分析 136
4.7.6不同使用者背景、使用行為、環境因子對整體滿意度影響分析 .13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1
5.1 結論                  141
5.2 建議     143
5.2.1 對學校、實務應用者的建議   144
5.2.2 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145
參考文獻              146
附錄一、校園創意空間使用滿意度問卷調查(芳苑國小) 151
附錄二、校園創意空間使用滿意度問卷調查(新寶國小) 156
附錄三、校園創意空間使用滿意度問卷調查(西畔國小) 161
附錄四、教師專用問卷 167
附錄五、學校訪談大綱 168
附錄六、實地觀察記錄資料調查表 169
參考文獻
1.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3.吳清山(1997)。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加速學校建築現代化。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新世紀學校建築革新與展望(1-15頁)。台北:作者。
4.李沛良(1988)。社會研究的統計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5.李婉婉(1983)。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建築師,1983,11。
6.李乾朗 (1992)。台灣近代建築風格。 台北:台祥圖書
7.林晏州、陳惠美(1998)。高雄都會公園使用後評估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8.林海清(2001)。知識管理與校園規劃。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編印e世紀的校園新貌(83-90頁)。台北:作者。
9.林亭廷,(2001)。國民小學班群教室空間規劃設計之用後評估。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翁金山(1990)。大學校園成長與都市化環境之關連性所衍生校園空間架構問題之探討。台南。
11.郭紹儀(1973)。學校建築研究。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12.郭翡玉(1982)。鄰里公園使用分析---台北市四個地區之比較。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
13.黃政傑 (1991) 。課程設計。台北:遠流。
14.黃瑞茂 (2000b) 。<設計參與空間想像-----台北福林社區公園設計(1993-96)>。設計與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5.黃世孟(1989)。從建築物用後評估探討學校建築之規劃與設計(72-76頁)。建築師。
16.黃世孟(1993)。論學校建築的研究向度及課題(63頁)。教師天地。
17.黃世孟(1995)。教育改革中之最大教具:國民小學學校建築之轉型。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第四屆優良學校建築規劃評介─台灣地區高職篇(2-27頁)。台北:台灣書店。
18.黃世孟(2000)。論用後評估與建築設計之規劃研究。載於學校建築研究黃世孟學校建築論文集(145-154頁)。
19.黃國光(2000)。SPSS與統計原理分析。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20.黃定國(1992)。建築基地開放空間暨避難空間設置之檢討與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台北。
21.張鈿富(1991)。如何達成教育設施之現代化與效率化。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學校建築理論與實務專題研究(第65-82頁)。臺北:臺灣書店。
22.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2000)。SPS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上冊,6-1~6-13頁)。松岡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23.陳格理(1993)。大學圖書館建築用後砰估研究─以中原大學圖書館為例。台中:捷太。
24.陳格理(1991)。現階段建築環境用後評估研究工作的檢討。發表於建成環境用後評估研究之理論與應用研討會。
25.教育部(2003)。新校園運動為下一代蓋所好學校-突破與創新。臺北市:教育部。
26.畢恒達(2001)。空間就是權力。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27.游春生 (2002)。校園更新規劃設計過程中使用者用後評估之探討─以頭城國中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28.曾漢珍(1995)。從教育的觀點論述學校建成環境用後評估之整合與應用。載於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主編。第四屆優良學校建築規劃評介─台灣地區高職篇(62-73頁)。
29.湯志民(1992)。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第一版)。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30.湯志民(2000)。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第二版)。臺北:五南。
31.湯志民(2002)。臺灣的學校建築。臺北市:五南。
32.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98)。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 (上冊,頁320-322)。東華書局。台北。
33.趙家麟(1998)。校園規劃的時空觀一普林斯頓大學廿百五十年校園發展的探討與省思〔1746-1996〕。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
34.蔡保田(1977)。學校建築學。台北:商務。
35.蔡保田(1986)。學校建築研究的發展。學校建築叢書(第一輯)。台北:五南。
36.賴協志。(2003)。臺北市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規劃與用後評估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7.Beer,A.R.(1990)Environmental Planning for Site Development , 2ndED .,pp. 181-199. Chapman and Hall, UK.
38.Barrett,P.(1998). Facilities management-towards best practice.:Blackwell Science Ltd..
39.Cutler, B.L., Penrod, S.D., & Dexter, H.R. (1989). The eyewitness, the expert psy- chologist, and the jury. Law and Human Behavior, 13, 311-332.
40.Castaldi, B. (1994). Educational Facilities Planning, Modernization, and Manage- ment.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41.Johnstone, J. N.(1981). Indicators of education systems. Paris:UNESCO.
42.M. F. Schmertz McGraw-Hill;( 1972) Campus Planning and Design.
43.Preiser,W.F.E & Rabinowitz,H.Z. & White,E.T. (1988). Post-Occupancy Evalua- tion . New York:Van Nostrand Reinhold.
44.Sanoff, H. (1994). School design.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45.Friedman, William F. "Edgar Allan Poe, Cryptographer." American Literature, VIII (1936), p. 266-280.
46.White, E.T. (1988). Facilities management-Towards best practice .Blackwell Science Ltd.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