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1.180) GMT+8:2024/09/18 10:57
Font Size: Enlarge Font   Word-level reduced   Reset  
Back to format1 :::

Browse Content

 
twitterline
Author:劉金龍
Author (Eng.):Chin-Lung Liu
Title:發展人文與生態遊憩潛力研究-以雪霸國家公園北坑溪(雪見地區)古道為例
Title (Eng.):A study on the Cultural-and Eco-Tourism Capacity:A Case study in Bei-Kan Creek Trail (Shei-Chien Area) in Shei-Pa National Park
Advisor:黃智彥黃智彥 author reflink
advisor (eng):Chih-yen Huang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逢甲大學
Department:土地管理所
Narrow Field: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Detailed Field:都市規劃學類
Types of papers:Academic thesis/ dissertation
Publication Year:2006
Graduated Academic Year:94
language:Chinese
number of pages:121
keyword (chi):人文資源生態旅遊雪霸國家公園旅遊經營管理
keyword (eng):tourism managementcultural resourcesecotourismShei-Pa National Park
Ncl record status:
  • Cited Cited :11
  • HitsHits:1256
  • ScoreScore:system iconsystem iconsystem iconsystem iconsystem icon
  • DownloadDownload:433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Fav:11
摘要


近年來國內旅遊風氣熾盛,旅遊型態也跳脫於傳統的遊樂區遊憩形式,新興的旅遊市場逐漸受到遊客的青睞,其中又以生態旅遊為最。生態旅遊是以地方自然資源、人文資源、或當地經濟生活行為模式等具獨特旅遊性質為主要活動,並期盼該旅遊活動帶來之經濟效果可挹注於當地社區與住民。生態旅遊的發展,更可藉由地方與遊客供需合作協力(partnership)關係,使當地生態資源不僅可獲致保存與利用,同時藉此獲得當地生態保育與保護經費,並得以永續利用。然而,其中由於生態旅遊中的人文遊憩資源較不易開發與保存,且因其特殊性所產生的價值亦不易衡量,因此在生態旅遊經營管理上較不易落實。由於許多生態旅遊市場皆強調結合人文遊憩資源,但在旅遊經營管理模式上卻因人文資源的獨特性而較不易管理,許多原有的人文資源甚至遭致破壞殆盡,這些不當之遊憩行為對自然環境生態衝擊實為不可忽視之課題。
現代結合人文資源的生態旅遊乃是為了提倡環境保護意識融入遊憩行為,並從中吸收生態系統和保育觀念與享受地區特殊文化的洗禮,位於雪霸國家公園內的北坑溪(雪見地區)古道正是具備雙重資源的生態旅遊市場之一。雪見地區除了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等自然景觀資源,同時也富含如歷史價值與人文氣息之遺址與舊社及自然平緩的古道等人文資源,足堪遊客感受完整的生態環境。目前雪霸國家公園的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仍以自然景觀資源遊憩體驗為主,並未將人文資源的經營管理加入整體的生態旅遊環境。因此,本研究乃從雪見地區人文資源的可經營模式分類歸納,如導入生活體驗活動的創造及結合各項資源的解說系統等,以期達到資源永續利用與遊憩共生的目的,並提供生態旅遊市場中旅遊經營管理制度的參考。
Abstract
As the domestic tourism recently prevails more than ever, and the recreation models have devia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fashions like the amusement parks, the novel recreation models are augmenting their market. Among them, ecotourism is the most popular one. Ecotourism includes a series of activities featured in the uniqueness of the regional tourism such as the natural resources, the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local economy. This way of tourism is expected to instill economic vitality into the community and its residents. Moreover,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via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visitors and residents, could not only help to preserve and utilize the local ecological resources, but also help to acquire the conservation fund for the area.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use, therefore, could be achieved. However, because the cultural recreation resources in ecotourism are not easy to develop and preserve, and evaluating the value generated by their uniqueness is no simple matter, the management of ecotourism is relatively hard to carry out. Although 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in the market emphasize the ecotourism combined with cultural recreation resources, the management models of ecotourism cannot operate smoothly right because of the specialty of these resources. In some case, the original cultural resources are even devastated. That means the improper behaviors in recreation impact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ndeed become a topic not to be ignored.
The modern ecotourism combined with cultural resources is to promote visitors to integrate conservation concept into their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to acquire the knowledge about eco-system and conservation, and to enjoy the baptism of regional special cultures. The Beikeng River Historic Trail in the Syuejian Recreation Area of the Shei-Pa National Park is one of the ecotourism markets equipped with both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he Syuejian Recreation Area encompasses not only rich wildlife and vegetations, but also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sites, like antique relics, obsolete communities, and a well-worn historic trail. The resources are abundant enough for visitors to feel an inta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Yet, so far the major management model of ecotourism in the Syuejian Recreation Area still rotate on an axis of experiencing the nature, but did not include cultural resources into the overall ecotourism management. Thus,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build up an overall management model of ecotourism through classifying and deducing the management models of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Syuejian Recreation Area, such as inducting creative experiences of daily life, settling up an interpretation system integrating various resources, and so on. The researchers hope that the model can achieve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sustainable use of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creations, and finally become a reference of management models for the ecotourism market.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陳述與分析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9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11
第四節 研究內容與流程 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6
第一節 遊憩意義與體驗 17
第二節 生態旅遊 22
第三節 遊憩承載量 28
第四節 國內發展現況 35
第五節 雪見地區現況發展 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5
第二節 田野調查 46
第三節 問卷設計與調查 59
第四章 實證分析 63
第一節 田野調查資料分析 64
第二節 整體環境資源提供遊憩分析 67
第三節 遊憩潛力問卷基礎資料分析 69
第四節 遊憩需求分析 71
第五節 遊憩發展與遊憩管制分析 81
第六節 遊憩資源環境與經濟效度關係分析 95
第七節 總體遊憩潛力分析 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100
第二節 建議 103

參考文獻 105
附錄 發展人文與生態遊憩潛力調查問卷 110

圖目錄

圖1.1 雪霸國家公園地理位置圖 12
圖1.2 北坑溪古道圖 13
圖1.3 研究流程圖 15
圖2.1 遊憩體驗歷程圖 20
圖2.2 雪霸國家公園地理位置圖 39
圖2.3 聯外道路-雪見地區 43
圖3-1 雪見地區生態遊憩潛力分析架構 45
圖3-2 北坑溪道路駐在所 51
圖3-3 泰雅北勢群地理位圖 57


表目錄

表4-1 受訪者樣本社經屬性次數分配及百分比 70
表4-2 受訪者遊憩體驗型態次數統計表 71
表4-3 國家公園環境因素需求統計表 71
表4-4 國家公園欣賞觀察與知性獲取需求統計表 72
表4-5 國家公園登山健行之意境需求統計表 72
表4-6 國家公園的遊憩需求態度分析表 73
表4-7 相關資訊來源次數統計表 73
表4-8 受訪者同行夥伴次數統計表 74
表4-9 使用交通工具次數統計表 74
表4-10 較適宜登山人數次數統計表 74
表4-11 雪霸國家公園設立功能重要性排序 75
表4-12 北坑溪(雪見地區)古道遊憩資源環境知識分布百分比 75
表4-13 北坑溪(雪見地區)古道設施的設置需求次數統計表 76
表4-14 古道鋪面設施需求次數統計表 76
表4-15 遊憩發展需求重要性分析表 76
表4-16 遊憩管制需求重要性分析表 77
表4-17 古道整修開放後對部落的幫助次數統計表 77
表4-18 古道開放後對部落的影響分析表 78
表4-19 古道開放後是否開放旅客進入部落態度分析表 78
表4-20 旅客進入北坑溪(雪見地區)古道之部落的人文觀光消費型態分析表 78
表4-21 生態環境之土地使用改變次數分析表 79
表4-22 生態環境動植干擾因素次數分析表 79
表4-23 生活人文環境景觀改變影響次數分析表 79
表4-24 社會經濟環境改變影響次數分析表 80
表4-25 遊憩發展選項與性別t檢定表 81
表4-26 遊憩發展選項與年齡差異表 82
表4-27 遊憩發展選項與教育程度差異表 82
表4-28 遊憩發展選項與職業差異表 83
表4-29 遊憩發展選項與每月平均收入差異表 83
表4-30 遊憩發展選項與現居地差異表 84
表4-31 遊憩發展選項與現居環境差異表 85
表4-32 遊憩管制選項與性別t檢定表 86
表4-33 遊憩管制選項與年齡差異表 86
表4-34 遊憩管制選項與教育程度差異表 87
表4-35 遊憩管制選項與職業差異表 88
表4-36 遊憩管制選項與每月平均收入差異表 89
表4-37 遊憩管制選項與現居地差異表 89
表4-38 遊憩管制選項與現居環境差異表 90
表4-39 遊憩發展因素分析表 92
表4-40 遊憩管制因素分析表 93
表4-41 遊客對遊憩發展及遊憩管制認同程度相關係數表 94
表4-42 遊憩資源環境選項與現居地差異表 95
表4-43 遊憩資源環境與選項與現居環境差異表 96
表4-44 遊憩資源環境與選項與現居環境差異表 96
表4-45 遊憩資源環境與選項與現居環境差異表 97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內政部,1992,雪霸國家公園計畫,台北,內政部。
王志剛、謝文雀,1995,消費者行為,華泰書局。
王錦堂,2000,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東華書局。
王鑫,1998,我國環境教育發展簡史,全國環境教育計畫整合及推行計畫報告(二):推行環境教育重要文獻彙編,1-3,台北市,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加拿大國家公園署,1997,加拿大公園系統指導原則與運作政策,內政部營建署翻譯,內政部營建署。
石再添,1989,雪山一大霸尖山地區旅遊地理,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
何冠達,2001,台中都會公園遊客特性與遊憩環境體驗之研究,碩士論文,台中,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
何智輝,1997,賽夏文化彙編一傳統與變遷,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余文德,2000,原住民觀光休憩產業永續經營之研究-以雪霸國家公園雪見地區為例,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吳卓夫,2003,雪霸國家公園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吳孟娟、林宴州,2002,健行步道遊憩容許量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12(2):125-40,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呂光洋,2003,雪霸國家公園兩生爬行類調查研究—雪見地區,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宋楚瑜,1993,學術論文規範,第二版,台北,正中書局。
李艾琳,2000,國家公園遊憩環境衝擊管理模式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碩士論文,台中,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
李建堂,1999,雪霸國家公園特殊地質景點、地形現象景點登錄與管理研究(一),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李建堂,2000,雪霸國家公園特殊地質景點、地形現象景點登錄與管理研究(二),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李建堂、劉桓吉,2000,雪霸國家公園特殊地景保育景點簡介,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李國忠、林裕仁,2001,德國林業經營現況,台灣林業,1(27):59-65。
李瑞宗,1996,雪霸國家公園北坑溪古道景觀資源、生態資源之調查與經營管理規劃研究,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林晏州,1987,玉山國家公園遊憩承載量及遊憩需求調查,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林晏州,2002,陽明山國家公園生態旅遊路線及解說規劃,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林益仁,2003,泰雅族生態智慧探討-以布岸把臘(雪見)地區為例,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林朝欽,2001,從千禧年美國林火季探討_台灣林火管理策略,台灣林業,1(27):13-6。
林隆儀、羅文坤、鄭英傑,1987,新產品行銷策略,清華管理科學圖書中心。
林裕翔,1998,河川流域觀光遊憩發展潛力評估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台中,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
林鴻忠,2002,向森林走去-生態旅遊之基本理念與推展策略(一),大自然,75:72-7。
林鴻忠,2002,向森林走去-生態旅遊之基本理念與推展策略(二),大自然,76:76-83。
林曜松,1999,1999生物多樣性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金振寧、陳素姍編譯,2002,重反美麗家園,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柯政信、田敏忠譯,2002,高砂王國,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范義彬,2002,自然教育的理念與實務,台灣林業,2(28):34-43。
凌德麟、鄭嘉玲,1995,雪霸國家公園雪見地區解說系統之研究,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唐立正,2002,雪霸國家公園昆蟲相之調查研究一 雪見地區,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唐學斌,1989,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旅遊模式及其經營管理之研究,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夏榮生、賴柳英,2002,赴美研習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紀實,台灣林業,2(28):60-75。
徐國士(發行人),1992,國家公園經營管理相關實務經驗研究參考選輯,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徐國士、張惠珠,1994,雪霸國家公園特有及稀有植物之研究,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
高明瑞,1997,自然資源保育與管理,淑馨出版社。
張俊彥等編譯,2001,景觀建築及土地使用計畫之景觀生態原則,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家淵,1998,遊憩管理專業化之研究,碩士論文,台中,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
張隆盛、林益厚,2000,1999美國國家公園觀摩考察報告,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內政部營建署。
張樑治,2001,認知行為改變法在解說實務上之應用,台灣林業,3(27):60-2。
張徽正,1997,雪霸國家公園地層與構造之研究,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梁銘宗,2001,森林生態系經營的遊憩活動__生態旅遊,台灣林業,1(27):49-52。
郭育任,2004,雪見週邊地區(苗栗縣泰安鄉南三村)部落整體意象規劃,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陳昭明,1981,武台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與分析,台大森林遊樂研究室研究報告。
陳昭明,沈振奇,1996,武陵地區遊客承載量之研究,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彭甫寧,1994,聯合開發-不動產開發與交通運輸的連結,創興出版社。
曾宇良,2000,遊憩區環境衝擊解說及其成效之研究-以墾丁國家公園為例,碩士論文,台中,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
游以德,2001,景觀生態環景論壇,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亞莉,2001,雪霸國家公園雪見地區泰雅文化重現之探討,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黃朝恩,1999,人樂與自然資源,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黃琬珺,1995,遊客對遊憩衝擊認知之研究,碩士論文,台中,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
黃裕星,2001,21世紀台灣森林生態係經營之展望,台灣林業,1(27):3-8。
黃慧潔,2002,遊憩管理研究類別與變數架構之探討,碩士論文,台中,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
黃賢楨,1992,市場調查實務手冊,立言堂出版,p.92。
黃躍雯,2000,雪見地區發展生態文化旅遊運作模式研究,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楊錫麒,2003,雪霸國家公園遊憩承載量之研究,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葉世文,1988,話大自然一國家公園自然資源講座彙編,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葉世文,2001,二十一世紀國家公園的願景,大自然,72:41-51。
葉冠瑩,2001,原住民對其保留地發展生態旅遊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台中,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
廖大牛,2002,地球環境的人為變遷(二)_環境激素,台灣林業,2(28):14。
劉益昌、吳百祿,1994,雪霸國家人文史蹟調查研究(一):大安溪上游部分,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劉益昌、吳百祿,1995,雪霸國家人文史蹟調查研究(二):大安溪上游部分,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歐辰雄,1999,棣慕華鳳仙花植群調查,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歐辰雄,2000,苗栗野豇豆植群及物後調查,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蔡兆陽(發行人),1989,考察美國國家公園遊憩、解說及經營管理出國報告,內政部營建署。
蔡玫靜,2001,生態設計的初探一 生態調查及生態道路概述,公園綠地季刊,4:68-77。
賴典章,1995,雪霸國家公園道路沿線工程地質及地形景觀研究,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賴明洲,1999,雪霸國家公園登山步道及聯外道路交通系統之規畫研究-以生態旅遊觀點探討之,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賴明洲,2000,雪山主峰線登山步道承載量之計量研究,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謝文雀,1998,行銷管理-亞洲實例,華泰書局。
韓乾,2001,土地資源經濟學,滄海書局。
簡貞玉譯,1996,消費者行為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羅昌南,1999,實施隔週休二日制對國人國內旅遊活動影響之研究,台北,交通部統計處。
二、網站資料
台灣高鐵,2005,http://www.thsrc.com.tw/,檢閱日期:2005年11月20日。
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2005,http://www.hsr.gov.tw/,檢閱日期:2005年10月25日。
交通部統計處,2005,http://www.motc.gov.tw/,檢閱日期:2005年11月12日。
QRCODE
 
 
 
 
 
                                                                                                                                                                                                                                                                                                                                                                                                               
First Page Prev Page Next Page Last Page top
1. A Study on Visitors’ Characteristics and Recreation Experiences in Taichung Metropolitan Park
2. A Study on The Aborigines'' Attitudes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Their Reserves
3. A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 Impact Interpretation and Its Effectiveness in Recreation Area - The Case of Keng Ting National Park
4. A Study on The Evaluating Factors of River Basi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Recreation Area
5. A Study on the Professionalization of Recreation Management
6. A Study on The National Park Recreation Impact Management Model - The Case of Keng Ting National Park
7. The Study of Visitors'' Cognition on Recreational Impact
8. The Study on Tourists’ Motivation and Place Attachment of Ecotourism estination- A Case of Nanjenshan Ecological Reserve in Kenting National Park
9. A 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Variable Structure of Recre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10. Applying Fuzzy Linguistic Preference Relations in the Ecotourism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 A Case Study of Old Bridge Educational Wetland Zone
11. A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Ecotourism at Huanshan Tribal Village Adjacent to Shei-Pa National Park
12. The establishment, rising, decadence, and rehabilitation of Fish Road Historic Trail
13. A Study on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Recreation Value Assessment in Wu-Lin Recreation Area of Shei-Pa National Park
14. An Evaluation on the Campsite Selection from Viewpoints of Ecotourism- A Case Study in Shei-Pa National Park
15. Study o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uling Area in Shei-Pa National Park
 
1.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Recreation Experiences of Ecotourist in Greenisland
2. Regeneration of Tai-Sugar''s Land Holding - The Case of Houli''s Yamay Sugar Plant
3. The Cognition of Inhabitants and Pension Owners on the Pens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Jin Area
4. A Study of Service Encounter, Personal Experience, and Customer''s Relationship Perceptions
5. A study on the problems of safety and perception for the bus
6. Th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Level and Estimation of the Vacancy Housing─A case study of Taichoung City
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mographic and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and land value:An example of Miaoli County
8. A Study of the Investors Protection Mechanism Against Securities Fraud-- Focusing on Accounting Fraud
9. An Application of Michael Porter’s and Philip Kotler’s Theories on Interpretation of Business Strategies of Taiwanese c-GMP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
10. A Study on Subsidize Policy and Execute Mechanisms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in Taiwan
11. The Dynamics between Industrial and Local Development - The Case of Yulon Motor Company and Sanyi Township
12. A Study on the Glare Impact of the After Market 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Head Lamp to the On-coming Vehicle''s Drivers
13. Law Enforcement on High-speed Motorcycleriding
14. The Spatial Pattern of Hotel Industry in Taiwan
15. A Study of the Burden of Proof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under Tax Law: Exemplified by Proceedings under Income Tax Law and Estate and Gift Tax Law
 
system icon system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