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8005:376a:2d98:48cd)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07: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致維
研究生(外文):Zhi-wei Chen
論文名稱:明代宗教神祇出身傳小說研究
指導教授:陳兆南陳兆南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5
中文關鍵詞:宗教神祇出身傳神魔小說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31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論文共分六章,緒論、結論以外,正文方面共分為四個主要部份,即第二、三、四、五章。首先在第一章緒論的第二節之中,先後針對「宗教神祇出身傳」的名義與特徵,以及研究文本的選材作界定與說明。
第二章〈宗教神祇出身傳之淵源與時代背景〉,則是分別就此類小說之淵源、思想內容以及社會背景與創作概況這三點,敘述「宗教神祇出身傳」在明代的形成契機,以及發展背景。
第三章〈宗教神祇出身傳之結構表現〉,本章是就「宗教神祇出身傳」整體的小說寫作形式來進行討論,小說的寫作筆法、角色塑造以及故事的導向與接受度這幾項重點,為本章之討論重心。
第四章〈宗教神祇出身傳之思想結構〉,本章乃是針對「宗教神祇出身傳」中的思想結構來進行分析,共分為謫降與慕道、試煉與考驗、濟世與成仙、三界的空間架構,這四大主題來分別討論之。
第五章〈宗教神祇出身傳與寶卷〉,明代是一個民間文學十分發達的時代,面對著庶民階層的龐大娛樂需求,通俗小說與寶卷這兩種文體可說是此時最主要流行文體之一。宗教神祇出身傳與寶卷,看似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類,宗教神祇出身傳以神祇出身傳說為小說內容;寶卷為講唱文體,卻亦有寫神祇出身傳說的作品存在。由於此二者在材料的選用上有著相同的標準,在文體表現上亦皆有敘事的成份存在,再加上同為明代民間所流行的文學作品,因此無論是在內容或是表現手法上皆有其相似之處存在。此外明代庶民階層,文盲甚多,由於小說以文字內容為主,故在閱讀者的學識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要求。而寶卷以說唱為主,故對一般不識字的百姓而言,「聽」故事遠比「看」故事更具有更強的接受性。基於寶卷這種對下層百姓的影響力,更有助於宗教神祇的出身傳說的流傳,故小說與寶卷可說是促進故事流傳的兩大重要推手。本章便就寶卷與小說之異同,並以觀音菩薩傳說與達摩傳說為例,說明此二者在文體與內容呈現上之差異。
《明代宗教神祇出身傳小說研究》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範圍與方法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範圍 3
三、研究方法 4
第二節 宗教神祇出身傳之定義與特徵 6
一、宗教神祇出身傳之定義 6
二、主角身份特徵 11
三、情節安排特徵 13
四、文體特徵 16

第二章 宗教神祇出身傳之淵源與社會背景
第一節 宗教神祇出身傳之淵源 19
一、史傳文學的影響 20
二、仙傳文學的影響 24
三、神話與傳說的影響 27
第二節 宗教神祇出身傳之思想內容 34
一、三教合一宗教觀 34
二、業報輪迴 38
三、內、外丹修煉 42
第三節 社會背景與創作概況 49
一、明代的政治與經濟概況 49
二、明代民間信仰與宗教概況 53
三、明代小說概況 59

第三章 宗教神祇出身傳之故事結構
第一節 寫作手法 64
一、傳紀式的筆法 65
二、預示性的時空轉換 69
三、宗教意識的導入 77
第二節 角色塑造 82
一、修行者 82
二、修行引導者 87
三、考驗提出者 91
第三節 故事的導向與接受度 96
一、故事的導向 96
二、故事的接受度 106
第四節 空間描寫 111
一、「天界」的描寫 111
二、「人間」的描寫 116
三、「地獄」的描寫 121

第四章 宗教神祇出身傳之思想內涵
第一節 謫降與慕道 126
一、謫降 127
二、慕道 137
第二節 試煉與考驗 142
一、試煉 142
二、考驗 149
第三節 濟世與成仙 156
一、修行者的濟世動機與取向 156
二、成仙成績的考核 161
三、成仙的超越與不可超越 163

第五章 宗教神祇出身傳與寶卷比較研究
第一節 寶卷與小說之同異 175
一、寶卷之定義與淵源 176
二、寶卷之類型 180
三、「宗教神祇出身傳」與「神道故事寶卷」之表現形式同異
184
四、「宗教神祇出身傳」與「神道故事寶卷」之思想內涵比較
188
第二節 《南海觀音菩薩出身修行傳》小說與《觀音濟渡本願真經》寶卷比較研究 193
一、故事呈現 193
二、情節安排 196
三、思想內容 199
第三節 《達摩出身傳燈傳》小說與《達摩寶傳》、《達摩祖卷》寶卷比較研 202
一、故事呈現 202
二、情節安排 204
三、思想內容 207

第六章 結論 210

參考書目 214

附錄:宗教神祇出身傳提要 220
一、 研究主題之小說文本:
明˙方汝浩《新編掃魅敦倫東度記》,《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續編》第四輯靈怪˙神仙妖魅73,臺北巿:天一,1990年。
明˙朱星祚《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四輯靈怪小說5,臺北巿:天一,1985年。
明˙朱開泰《達摩出身傳燈傳》,《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四輯靈怪小說10,臺北巿:天一,1985年。
明˙朱鼎臣《南海觀音菩薩出身修行傳》,劉世德等主編《古本小說叢刊》第十六輯第一冊,臺北市:中華書局,1990年。
明˙余象斗《華光天王南遊志傳》,《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四輯靈怪小說13,臺北巿:天一,1985年。
明˙余象斗《北游記玄帝出身傳》,《古本小說叢刊》第九輯第一冊,臺北市:中華書局,1990年。
明˙沈孟柈《錢塘漁隱濟顛禪師語錄》,《古本小說叢刊》第八輯第一冊,臺北市:中華書局,1990年。
明˙吳元泰《新刊八仙出處東遊記》,劉世德等主編《古本小說叢刊》第三十九輯第一冊,臺北市:中華書局,1990年。
明˙吳還初《天妃濟世出身傳》,陳支平主編《臺灣文獻匯刊》第五輯十五冊,北京市:九州出版社、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
明˙楊爾曾《韓湘子全傳》,《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第四輯靈怪小說15,臺北巿:天一,1985年。
明˙鄧志謨《咒棗記》,《古本小說叢刊》第十輯第五冊,臺北市:中華書局,1990年。
明˙鄧志謨《飛劍記》,《古本小說叢刊》第十輯第五冊,臺北市:中華書局,1990年。
明˙鄧志謨《鐵樹記》,《古本小說叢刊》第十輯第五冊,臺北市:中華書局,1990年。
不題撰人《唐鍾馗全傳》,《古本小說叢刊》第二輯第五冊,臺北市:中華書局,1990年。


二、 相關古籍:
《論語》,《十三經注疏》,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
《毛詩》,《十三經注疏》,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
《尚書》,《十三經注疏》,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
《左傳》,《十三經注疏》,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
《孟子》,《十三經注疏》,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1年。
《荀子》,《諸子集成》2,北京市:中華,1954年。
《列子》,《諸子集成》3,北京市:中華,1954年。
《明史》,《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中國神仙傳記文獻初編》第一冊,臺北市:捷幼出版社,1992年。
《聖經》,香港:聖經公會,1984年。
清˙王先謙著《莊子集釋》,臺北市:東大,2004年。
王見川、林萬傳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第一冊,臺北市:新文豐,1999年。
王見川、林萬傳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第七冊,臺北市:新文豐,1999年。
王見川、林萬傳主編《明清民間宗教經卷文獻》第九冊,臺北市:新文豐,1999年。
王先慎著《韓非子集解》,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4年。
朱謙之撰《老子校釋》,臺北,漢京,1985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市:洪葉文化,1999年。
宋˙張君房輯《雲笈七籤》,濟南:齊魯書社,2004年。
張善文、黃壽祺撰《周易譯註》,臺北:項淵文化,2000年。
張建業主編《李贄文集》,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傅武光、賴炎元注譯《新譯韓非子》,臺北市:三民,1997年。
婁子匡編校《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叢書191:何仙姑寶卷》,臺北市:東方文化書局,1970年。
晉˙葛洪著《抱朴子》,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年。
賴炎元註譯《春秋繁露今註今譯》,臺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臺北市:五南,2000年。


三、 研究專書:
于春松著《神仙傳》,北京市:東方出版社,2004年。
王平著《中國古代小說文化研究》,濟南市: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編著《中國哲學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
王鳳喈編著《中國教育史》,臺北市:國立編譯館,1990年。
王爾敏著《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
尹飛舟等著《中國古代鬼神文化大觀》,南昌市: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年。
田昌五、漆俠主編《中國歷代經濟史肆:明清卷》,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8年。
任繼愈編著《中國道教史》,臺北市:桂冠圖書,1991年。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文學研究編《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京市:中國文聯,1990年。
杜德橋(Glen Dudbridge)著;李文彬等譯《妙善傳說:觀音菩薩緣起考》,臺北市:巨流,1990年。
邢莉著《觀音信仰》,北京市:學苑出版社,1994年。
呂宗力、欒保群著《中國民間諸神》,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車錫倫著《信仰.教化.娛樂:中國寶卷研究及其他》,臺北市: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
祁連休、馮志華編《道教傳說大觀》,南昌市: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年。
李小光著《生死超越與人間關懷:神仙信仰在道教與民間的互動》,成都:巴蜀 書社,2002年。
李豐楙著《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
李豐楙編撰《山海經:神話的故鄉》,臺北市:時報文化,1994年。
吳立民主編《禪宗宗派源流》,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吳光正著《中國古代小說的原型與母題》,北京市:社會科學文戲出版社,2004年。
吳緝華著《明代社會經濟史論叢》,臺北市:吳緝華發行,1970年。
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著,楊韶剛譯《佛洛依德之日常心理分析》,臺北縣:百善書房出版:旭昇發行,2004年。
苟波著《道教與神魔小說》,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
茅盾著《神話研究》,北京市: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年。
侯杰、范麗珠著《世俗與神聖:中國民眾宗教意識》,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胡勝著《明清神魔小說研究》,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2004年。
苑利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民俗學經典:傳說故事卷》,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許南雄編著《行政學術語:兼釋公共管理詞彙》,臺北市:商鼎文化,2004年。
烏丙安著《中國民間信仰》,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時蓉華著《社會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1996年。
時蓉華著《社會心理學》,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馬西沙著《民間宗教志》,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著《動機與人格》,臺北市:結構群,1991年。
陳昌文、鍾玉英、奉春梅、周瑾、顏炯合著《社會心理學》,臺北:新文京開發,2004年。
陳大康著《明代小說史》,上海:上海文藝,2000年。
郭崑謨等編《管理學》,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1995年。
黃兆漢著《中國神仙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
黃霖、楊紅彬著《明代小說》,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
張潤書著《行政學概要》,臺北市:五南,1994年。
張春興著《心理學原理》,臺北:東華書局,2003年。
張稔穰著《中國古代小說藝術教程 》,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年。
傅勤家著《中國道教史》,北京市:團結出版社,2005年。
普汶原著,鄭慧玲編譯《人格心理學》,臺北市:桂冠,1987年。
葛雷易克著,林和譯《混沌:不測風雲的背後》,臺北市:天下,1997年。
羅鋼著《敘事學導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漢米爾頓著,鄭思寧譯,蔡振興導讀《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臺北:桂冠,2004年。
劉仲容、尤煌傑、武金正編著《西洋哲學史》,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0年。
劉炳澤、王春桂著《中國通俗小說概論》,臺北:志一,1998年。
康樂、簡惠美譯《韋伯作品集V:中國的宗教;宗教與世界》,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楊錫彭注譯《新譯山海經》,臺北市:三民書局,2004年。
葉慶炳著《中國文學史》,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
榮格(Carl Gustav Jung)著,鴻鈞譯《榮格分析心理學:集體無意識》, 臺北市:結構群,1990年。
鄭素春著《道教信仰、神仙與儀式》,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鄭振鐸著《中國俗文學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魯迅著《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臺北市:里仁書局,2003年。
錢穆著《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
釋聖嚴著、關世謙譯《明末中國佛教之研究》,臺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88年。
開明書店編撰《明代思想史》,臺北市:開明書店,1978年。


四、 期刊論文:
李豐楙〈罪罰與解救:《鏡花緣》的謫仙結構研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七期,1995年9月。
唐大潮著〈「三教合一」思想成因初探〉,《宗教哲學》第三卷第一期,1997年1月。
劉婉俐〈試煉與超越:從清初幾則精怪變化傳說中的「避雷劫」情節談起〉,第四屆〈通俗與雅正:文學與宗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3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