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3 11: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榮民
研究生(外文):Jung- Min Hsu
論文名稱:台中市警察局常年訓練計畫成效評估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Evaluation on Yearly Training Program of the Taichung City Police Bureau
指導教授:王謙王謙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an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政策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7
中文關鍵詞:警察常年訓練訓練成效評估
外文關鍵詞:high quality police forcesinformation systemyearly training programpolicetraining result evalu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5
  • 點閱點閱:61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在邁入廿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是組織賴以達成目標之戰略性資源。我國警政革新工作日益推展的進程中,常年訓練一直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投入的人力、物力亦相當可觀,其辦理成效如何,實有待探討,俾為改進之參考,基此目的乃進行本研究。
本研究透過訓練成效評估理論、警察常年訓練制度與問題的文獻分析和理論探討,以Kirkpatrick的四個層次評估模式為理論架構,針對台中市警察局常年訓練計畫成效評估進行相關量化研究。採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先以次數分配、比率、平均數及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分析訓練成效整體輪廓,再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瞭解不同背景學員對訓練成效評估認知差異之顯著性,經歸納分析的結果,獲致結論如下:
一、領導階層缺乏人力資源發展觀念。
二、欠缺訓練前需求調查評估程序。
三、專業規劃能力不足。
四、期待多樣化的訓練方法。
五、受訓動機薄弱,課程內容有待調整。
六、未達訓練目標,顯現訓練的重要性。
依上述的研究發現及結論為基礎,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
一、強化領導階層「訓練是塑造優質警力」的觀念。
二、建立訓練資訊系統,作為訓練規劃的基礎。
三、提升規劃人員與師資的專業能力。
四、重新檢討訓練課程內容及方式。
五、確實遴選訓練對象參訓。
六、建立成效評估系統。
七、增加實質訓練誘因。
Since stepping into the age of knowledge econom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manpower resource has been relied on to by the organization to achieve strategic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police politics have advanced day by day and the yearly training program continuously obtains a suitable degree of value. The investment of manpower and resources are also quite enormous. The results however, are still in needs of discussion and improvement, and based on these reasons we conduct this research.
By looking at the theory of training result evaluation and the police yearly training program’s difficulties in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theory discussion through Kirkpatrick’s four levels of appraisals pattern, the related quantification research of yearly training programs of the Taichung police station are made. Using the SPSS system to carry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first by the number of times assignment, the ratio, the mean value, and by the standard inferior descrip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training result overall outline, then by the independent sample examination, the single factor variation number analysis,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s of learners and the cognition difference it reveals. After the induct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author has obtain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The leader level lacks correct concepts of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2. It lacks investigation appraisal procedures pre training.
3. Needs improvement in the area of specialized planning.
4. Anticipation of diverse training methods.
5. Motivation of the learner is weak, and the curriculum content still needs to be adjusted.
6. Training objectives are not accomplished and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is not verified.
Based on the discoveries and conclusions listed above, this research proposes suggestions as the following.
1.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training is how high quality police forces are created” leader level.
2. Establish training information system as a foundation for making training plans.
3. Promote the specialized ability of the personnel and instructors of training plans.
4. Reexamine training curriculum content and procedures.
5. Appropriate candidate selection for training.
6. Establish an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results.
7. Increase the incentives in traini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六節 重要名詞定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訓練的概述 11
第二節 訓練成效評估理論 25
第三節 相關研究 47
第三章 警察常年訓練制度與問題 57
第一節 常年訓練沿革 57
第二節 常年訓練現況 61
第三節 常年訓練相關問題 67
第四節 綜合逮捕術涵義 71
第四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7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73
第二節 實證研究架構 74
第三節 研究變項之操作性定義 75
第四節 研究假設 76
第五節 問卷設計 77
第六節 調查計畫 78
第七節 資料分析 81
第五章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83
第一節 樣本分析 83
第二節 受訓學員基本屬性之次數分配分析 86
第三節 受訓學員訓練成效之次數分配分析 89
第四節 因素分析 103
第五節 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8
第六節 綜合逮捕術因素分析與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23
第七節 分析檢驗結果 13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37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 137
第二節 改進之建議 140
第三節 後續研究 146
參考書目 147
附錄:問卷調查表 154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部分
Goldstein Irwin L.著,童皓怡等譯(1997),《組織訓練》(Training in organizations:need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台北:心理。
Habermas Jurgen著,曹衛東譯(2002),《後民族格局-哈伯馬斯政治論文集》(Die postnationale Konstellation:Politische Essays),台北:聯經。
Magretta Joan著,李田樹譯(2003),《管理是什麼》(What Management Is),台北:天下遠見。
Nachmias Chava Frankfort&Nachmuas David著,潘明宏譯(1999),《社會科學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ciences),第二版,台北:韋伯。
Noe Raymond.A.著,簡貞玉譯(2002),《員工訓練與能力發展》(Employee Training & Development),台北:麥格羅西爾。
Swanson Charlas R.著,馬瑞龍譯(1993),《美國警察行政學》(Police Administration),第三版,桃園:中央警官學校。
王國明等(1997),《後續警政建設方案之評估》,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王寬弘等(2001),《警察學總論》,台北:五南。
江岷欽等(2003),《公共組織理論》,第二版,台北:空大。
余致力(2002),《民意與公共政策: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台北:五南。
吳定(1995),《公共行政論叢》,第五版,台北﹕順達。
吳明隆(2000),《SPSS統計運用實務》,台北:松崗。
吳秉恩(2002),《分享式人力資源管理:理念、程序與實務》,台北:翰蘆。
吳復新(2003),《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分析與應用》,台北:華泰。
吳瓊恩(1996),《行政學》, 行政學,台北:三民。
李漢雄(2001),《人力訓練與發展》,台北:空大。
李聲吼(2000),《人力資源發展》,第二版,台北:五南。
邱華君(1998),《警察行政》,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張潤書(1998),《行政學》,台北:三民。
梅可望(2004),《警察學原理》,第六版,台北:台灣警察專科學校。
郭芳煜(1987),《怎樣做好員工訓練》,台北:管拓。
陳立中(1991),《警察行政法》,台北:裕文。
陳沁怡等(2003),《訓練與發展》,台北:雙葉書廊。
陳其龍(1989),<有效的員工訓練與主管培訓>,《陳明漢等編人力資源管理》,台北: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
黃英忠(1993),《產業訓練論》,第二版,台北:漢文。
黃英忠等(2001),《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空大。
楊國樞等(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
楊清江(1990),《警察勤務》,第六版,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廖勇凱等(2004),《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運用》,台北:智高。
趙其文(1996),《人事行政學:兼論現行考銓制度》,台北:華泰。
簡建忠(1993),《訓練評鑑》,台北:五南。
警政署(2001),《九十年常年訓練教官暨助教師資講習班教材》,台北:警政署。
警察大辭典(1987),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二、學位論文部分
朱信憲(2004),《我國警察人員常年訓練-術科訓練之調查分析》,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斯茜(1990),《我國警察常年訓練之多面向規劃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官政哲(1980),《警察人員在職訓練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坤茂(1997),《以策略性人力資源觀點探討組織訓練移轉之成效—以臺灣糖業公司為個案分析》,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崇志(2002),《警察局訓練業務再設計之研究—以派出所員警在職訓練為例》,中央警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永森(2003),《警佐警察人員晉升警正官等訓練成效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宣介慈(2002),《平衡計分卡應用於公部門訓練績效評估之研究以我國警察機關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國倉(1995),《台北市政府警察局警勤區員警常年學科訓練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建忠(1981),《我國中央公務員在職訓練之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明陽(2001),《台電公司核能在職訓練評估之研究-以林口核能訓練中心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姿妤(1997),《員工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本國銀行業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隆裕(1986),《我國四年制警官教育之職業能立即運用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童寶榮(2004),《中華電信第二職層主管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其成(1991),《我國警察人員考訓用合一制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貞志(1998),《警察術科課程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家誠(2002),《刑事警察在職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台灣警察專科學校刑事人員講習班第五十四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
翟永麗(2004),《成人教育師資培訓方案成效評估(以家庭教育講師團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元戎(2004),《警力高齡化對警察人力資源管理之影響》,私立逢甲大學公共政策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嘉昌(2002),《警察人員常年訓練之研究-以雲林縣警察局常年訓練計畫為個案之分析》,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建川(1998),《我國警察人員常年訓練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福成(2004),《台電公司在職人員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三、期刊、雜誌、報告部分
吳定(1998),<建立薦任公務人員晉升檢任官等訓練制度之研究>,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專案委託研究案,未出版。
林世當(2002),<安全是員警執勤唯一的路>,《警光雜誌》,第549期,頁7。
孫本初(1997),<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組織轉型訓練需求評估之研究>,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委託研究案,未出版。。
陳東陽(1989),<警察常年訓練改進做法之研究>,內政部警政署。
黃俊英(1993),<計畫評估理論(一)>,《行政績效評估專論選輯》,行政院研究發展委員會。
楊貞志(1998),<我國現行警察機關實施常年體技訓練之我見>,《警光雜誌》,第504期,頁51-55。
銓敘部統計年報(2004),行政機關公務人員教育程度分析。
警政署(1996),<計畫八-警察人員常年訓練實施計畫>,內政部警政署(85)警署密字第26375號函。
警政署(2000),<內政部警政署強化警察人員常年訓練實施計畫>,內政部警政署(89)警署教字第117165號函。
警政署統計室(2004),臺灣地區員警傷亡人數狀況分析。
警務處(1972),<台灣省警察常年教育實施綱要>,省警務處(61)警督字第156242號令公佈。
四、報紙部分
張孝義,<首宗奪警槍 早在民國四十八年>,《中國時報》,2005.04.11,版2。
許俊偉等,<二徒奪槍 二警死傷>,《中國時報》,2005.04.11,版1。
簡光義等,<台中缉綁匪交火 警一死一傷一垂危>,《中國時報》,2004.06.17,版1。
五、電子媒體部分
李誠(2001),<知識經濟時代的人力資源政策>,《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線上資料】,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Symposium/s90/900414-CL-8.,htm,2005/09/25。
鄭錫鍇(2001),<知識管理對政府部門人力資源管理之影響分析>,《國政研究報告》,【線上資料】,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憲政(研)090-010號,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0/CL-R-090-010.htm,htm,2005/08/25。
貳、英文部分
Baldwin,T.T.&Ford, J. K.(1988),“Transfer of training: A Review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Personnel Psychology, 41:63-105.
Brinkeroff, R.O.(1988),“An Integrated Evaluation Model for HR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42(2):66-68.
Devellis, R. F.(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London:SAGE.
Dubois(1993), Compete-Based Performance Imprivment. MA:HRD Press.
Dunn, William N.(1981), 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Hall, lnc.
French, Wendell L.(1998),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4th Edition, Boston, MA:Houghton Mifflin.
Gay, L. R.(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Hall, D. T.(1998),“Dilemmas in linking succession planning to individual executive learning.”.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25:235-265.
Kaiser, H. F.(1974),“An index of factoric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ca, 39:31-36.
Kanfer, R. Ackerman, P. L.(1989), “Motivation and Cognitive Abilities:An Integrative/Aptitude-Treatment Interaction Approach.”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r,74(4):657-691.
Kirkpatrick, D. L.(1987),“Evaluation of Training. In Robert L. Craig(Ed.)”,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3rd ed).New York:McGraw-hill Book company.
Kraiger, K., Ford J.K,&Salas, E.(1993),“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skill-based and affective theories of learning outcomes to new methods of training evalu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8(2):311-328.
McGehee, W.&Thayer, P. W.(1961), Training in Business and Industry. New York:wiley.
Phillips, J. J.(1983), Handbook of Training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Houston, TX:Gulf Pudlishing Company.
Reich, Robert(1991), The Work of Nations, Alfred A. Knopf Publishing Company.
Roberg, R.R.&Kuykendall.(1989), Polic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Pracific Grove California.
Rummler. G.(1996),“In Search of the Holy Performance Grail.”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April:26-31.
Schneider, B.&Konz, A. M.(1989),“Strategic job analysi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28:51-6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