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行政院公營事業民營化推動委員會會議紀錄》(2002.8.20),行政院經建會。
《行政院公營事業民營化推動委員會會議紀錄》(2006.5.9),行政院經建會。
中華民國自來水協會(2002),《自來水事業多角化經營之研究》。
王昭正譯(2001),John R. Kelly著,《休閒導論》,品度。
王昭傑(2001),《高雄港發展國際物流營運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王耀宗(2005),《台糖公司轉型休閒遊憩事業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古永嘉譯(2003),Donald R.Cooper & C.Wiliam Emory著,《企業研究方法》(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5th ed.),台北:華泰,(原書於1996年出版)。
司徒達賢(1993),《國營事業經營管理策略》,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
台水公司(2001-2005),《台灣省自來水公司附屬單位決算(營業部份)》。
台水公司(2004),《台水三十週年專輯》:台中。
台水公司(2004),《台水公司創新研究案》,未出版,台水公司企劃處。
台水公司(2004),《將帥研習營成果實錄》,未出版,台水公司員工訓練所。
台水公司(2005),《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現有員工年齡及服務年資統計表》,台水公司人事室。
台水公司(2005),《台灣省自來水公司單位主管學經歷統計表》,台水公司人事室。
台水公司(2006),《資產活化評估企劃案》,未出版,台水公司企劃處。
台糖公司(1997),《台糖土地綜合開發利用計畫》。
台糖公司(1999),《台糖公司未來經營策略》。
台糖公司(1999),《短中長程土地開發計畫》。
台糖公司(2002),《台糖公司當前的產業政策》。
台糖公司(2003),《台糖土地綜合開發利用計畫》。
台灣菸酒公司(2002),《台灣菸酒公司簡介》。
成素梅、馬惠娣、季斌、馮世梅等譯(2000),Thomas L. Goodale and Geofffrey C. Godbey著,《人類思想史中的休閒》(Evolution of Leisure: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原書於1995年出版)。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研究方法論》,台北:政大書城。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
江睿智,〈賣特產開民宿 糖鹽電廠搞觀光〉,《中國時報》,民93.3.29,版A6。
行政院研究考核發展委員會(2002),《國營事業資產管理之研究》。
吳松齡(2003),《休閒事業經營管理》,台北:揚智。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台北:臉譜。
吳英美(1998),〈我國三所師範大學圖書館教育類西文期刊館藏之研究(上)〉,《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5卷第1期,頁58-73。李沛良(1992),《社會研究的統計分析》,台北:巨流。
李明泰(1996),《核心競爭力與企業多角化策略之硏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硏究所碩士論文。李淳(1998),《公營事業推動多角化之法規及經營模式之探討》,(公營事業評論技術報告第四期),高雄:中山大學管理學術研究中心。李晶(2000),《休閒遊憩事業概論》,台北:桂魯。
周旭華譯(2000),Michael E. Porter著,《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Competitive stategy :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台北:天下遠見,p.16。
周明智(2003),《商業遊憩管理》,台北:揚智。
周玲臺、張錫惠與張文瀞(1998),〈以德爾菲法及層級分析法運用於設立科技研發機構之績效指標權數制度〉,發表於政府會計改進與發展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系。
林大景(2000),《公營事業因應民營化政策進行多角化經營之規劃參考模式的初期先導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秋明(2000),《台水公司民營化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秋明(2001),《台水公司民營化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林鈴娟(2004),《風景區生態旅遊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台中市大坑風景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林麗容(2003),《中小企業財務報告管理行為之研究-德爾菲法之應用》,東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林麗琴(2003),《高雄鳳山水庫發展觀光遊憩價值重塑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洪明洲譯(2002),Sharon M. Oster著,《現代競爭分析》(Modern Competitive Analysis, 3rd),臺北:華泰,(原書於1999年出版)。
胡忠立(1988),《經營策略管理‐企業個案實例演習‐》,台北:清華。經營策略管理 : 企業個案實例演習 / [洛威A. J. Rowe],[馬孫R.O. Mason],[秋克爾K. Dickel]著;胡忠立譯。
涂淑芳(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桂冠。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術中心(1998),《台灣電力公司新事業開發與人力發展策略》,台灣電力公司企劃處。
張檳(1981),《特爾菲生產預測術》,〈管理技術〉,第12期,頁13-16。
張齡方(2004),《淡水地區藍色公路發展現況與永續發展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莊蕉華(2001),《天使之歌-- 一個國小班級家長義工隊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許輝逢、許士軍、郭崑謨、周添城、蔡信夫、邱兆鑫(2002),《九十年度台灣地區服務業經營活動報告》,台北市:經濟部商業司。
郭榮茂、胡國強、方至民(1998),《企業轉型中的多角化策略選擇-以高雄地區建築投資業為例》,〈中華管理評論〉第1卷第1期。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2001),《休閒遊憩概論》,台北:世新大學。
陳昭郎(2004),〈休閒產業之未來展望〉,發表於農會轉投資公司之經營發展研討會,台北市農會。
陳靜鋒(2003),《結合「農業發展」與「農地管理」以達成農地利用綜合規劃功能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曾怡禎(1996),《公營事業推展多角化之探討》,〈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9卷第9期,頁95-99。黃仲天(2004),《陸階女性軍官領導行為及其問題之研究》,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黃俊維(1995),《如何分辨台灣國有林經營所急需解決之問題-德爾菲調查法之應用》,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啟榮(2001),《生活型態需求與附加價值創造關聯發展之研究:以登山自行車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淑芳,〈台水公司規劃活化澄清湖 發展休閒產業〉,《中央社》,民94.05.06。
黃瑞琴(2002),《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2003),《經濟部所屬事業民營化》。
葉怡矜、吳崇旗、王偉琴、顏伽如、林禹良(2005)譯,Geoffrey Godbey著,《休閒遊憩概論》,台北:聯經。
趙月萍(2000),《國內海洋相關博物館教育活動績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劉思治(2003),《從關鍵成功因素及資源基礎觀點探討休閒事業之競爭優勢—以西子灣休閒度假中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國際高階經營碩士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鄭正煜,〈台糖國土應做森林觀光資源〉,《自由時報》,民91.4.10,版15。
鄭婉玉(1997),《發展權移入地區社會經濟環境影響評估指標之建立-以古市街保存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希鵬(2004),《電子商務》,台北:雙葉。
穆岳鈞(2003),《台灣地區自來水業民營化研究-英國經驗分析》,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論文。賴士葆、林明杰(1993),〈影響技術引進績效因素〉,《管理評論》,第12卷7月,頁65-81。薛復興(2001),《國營事業企業化先導研究-以台電所屬單位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謝潮儀 (1983),〈德爾斐(Delphi)專家學者問卷法之應用:以台北都會區為例〉,《法商學報》,第18期,頁109-132。魏源金(2003),《台糖公司開發休閒事業與經營策略的時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網站文獻
台灣省自來台水公司,〈台水簡介〉, http://www.water.gov.tw/sample1/about.asp,2006/04/01。
民視電視公司,〈重建國營事業競爭力的方略〉,《台灣管理領航家》, http://www.ftvn.com.tw/Supervise/32.htm,2005/04/10。
行政院新聞局(2003),〈財政〉,《中華民國年鑑》,,中華民國(台灣)行政院新聞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gio.gov.tw/info/92roc/pdfs/08-02-01.pdf,2006/03/16。
經濟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moea.gov.tw/,2006/03/16。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全球資訊網,〈民營化時程〉,【線上資料】, http://www.moeacnc.gov.tw/default.html,2005/04/10。
經濟部產業輔導中心,〈台糖土地租用問題〉,《QA答客問》,【線上資料】,http://www.ciup.org.tw/11_qa/qa_contect_view.asp?QA_ID=121,2006/05/20。
澎湖縣政府計畫室(2004),〈部門計畫-觀光部門〉,《澎湖縣綜合發展計畫》, http://www.phhg.gov.tw/chinese/DEPART/scheme/develop/part/05/05_2-1.htm,2004/12/21。
王昭正(2000),〈休閒事業〉,《行職業資訊研發成果專輯》,【線上資料】,職業訓練局,http://www.evta.gov.tw/employee/emp/001/009/bb2/,2005/11/11。
陳昭郎(2004),〈休閒事業之未來展望〉,《農會轉投資公司之經營發展研討會》,台北市農會,http://www.tfa.org.tw/TEMP/930820/930820_06.pdf#search=''%E4%BC%91%E9%96%92%E7%94%A2%E6%A5%AD'',2005/05/18。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2005),〈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原台灣省菸酒公賣局)資產檢討及處理情形〉,《新聞稿》,【線上資料】, http://www.mof.gov.tw/ct.asp?xItem=25948&ctNode=657&mp=1,2006/06/01。
陳鵲蓮、許舒銘(2006),〈台開案外案/吳淑珍介入台電人事? 大學同學突然升官〉,《東森新聞報》, http://www.ettoday.com/2006/05/30/320-1947771.htm,2006/06/01。
盧希鵬(2002),〈產業分析思考邏輯的迷與思〉,《知識管理系統》,【線上資料】,http://140.118.9.116/club414/Board.asp?Skey=448&DID=0,2005/02/06。
英文文獻
Ansoff, H. I. (1965), Corporate Strategy, New York: Mc Graw-Hill.
Ansoff, H. I. (1975), 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35(5): 113-124.
Ansoff, H. I. (1988), The New Corporate Strateg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Berry, Charles H. (1975), Corporate Growth and Diversificat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hatterjee, S. & Wernerfelt, M. (1991), The link between resources and typeof diversification: Theory and evidence, Strategy Management Journal, 12(1):23-48.
Crossley, John C. and Lynn M. Jamieson (1997), Introduction to Commercial and Entrepreneurial Recreation.Champaign, IL: Sagamore.
Dalkey, N. c. & Helmer, O. (1963),“An experimental application of the Delphi method to the use of experts.” Management Science, 9(3):458-467.
Dumazedier, Jeffrey (1974), Sociology of Leisure,New York: Elesvier.
Godbey Geoffrey (1999), Leisure in Your Life : An exploration.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
Gort, M. (1962), Divers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 American industr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Kamien, M. I. & Schwartz, N. L. (1975), Market structure and innovation: A surve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3:1-37.
Krathwohl, David R.(1993), Methods of Educational and Social Research: An Integrated Approach. New York: Longman.
Listone, H. A. & Turoff, M.(1975),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MA: Addison-Wesley.
Oster, Sharon M. (1999), Modern Competitive Analysis, 3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amanujam, V. & Varadarajan, P. (1989), Research on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A synthesi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0:523-551.
Ramanujam, V. & Varadarajan, P. (1989), Research on corporatediversification: A synthesis, Strategy Management Journal, 30(3) :380-393.
Reed, R. A., & Luffman, G. A. (1986), Diversification: The Growingconfus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7:29-35.
Robert, E. B. & Berry, C.A. (1985), Entering new business:selecting strategies for succes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7:57-71.
Rubin, Herbert J. & Riene S.Rubin. (1995), Qualitative Interviewing: The Art of Hearing Data. Thousand Oaks, CA: Sage.
Rumelt, R. P. (1974), Strateg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Rumelt, R. P. (1982),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3(4):359-369.
Teece, D. J. (1982), Towards an economic theory of multiproduct firm.,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3:59-63.
Wrigley, L. (1970), Divisional Autonomy and Diversificat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