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22.2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7 06: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淑娟
研究生(外文):Shu-Chuan Yang
論文名稱:使用數位式行車紀錄器之駕駛安全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Driving Safety of The Using A Digital Tachograph in Bus Operation
指導教授:李克聰李克聰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交通工程與管理所
學門:運輸服務學門
學類:運輸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防禦型駕駛數位式行車紀錄器侵略型駕駛
外文關鍵詞:Digital TachographAggressive drivingDefensiv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6
  • 點閱點閱:382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6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交通事故的發生通常分為人、車、路、環境四種因素。依據多年違規肇事的分析研究得知,主因仍是以駕駛〝人〞為關鍵,多因駕駛〝人〞的應注意、能注意、而未注意造成事故發生。
數位式行車紀錄器可做為提高駕駛安全一種輔助工具,可以透過後台統計分析軟體,進行行車管理,駕駛人員行車工時、趟次、里程數等出勤統計、超速、急加速、猛踩煞車等不當駕車行為之統計、偏離路線、停車過久、停車休息未熄火之異常管理、車輛定期維護的保養管理、道路通行費管理、行車品質及安全管理,可以判斷出駕駛人員的駕駛行為是否有不良之現象,對其事前能做防範的管理措施、對車輛里程保養、國道通行費、停靠點之統計能有顯示以利提醒控制、若不幸有事故發生對於肇事重建及事故責任之歸屬也能發揮其功能,亦可配合肇事重建等相關技術進行肇事原因鑑定分析,對於事故鑑定分析能够更為精準,亦是目前國內外行車紀錄器的發展趨勢。
本研究運用數位式行車紀錄器所記錄的異常數值藉由SAS系統相斥式集群分析的方法加以分析,將所分析之資料提供營運者運用於健全車隊之人事管理、駕駛員績效考核等等、對於所分析出具有侵略行為之駕駛者給予適當的懲處並予教育訓練,期望能導正不良的駕駛行為;所規範的駕駛員都能具高度的道德駕駛及具有防禦駕駛的能力,以期達到駕駛安全零肇事率的目標。
最後再依A客運公司所設定監控項目與條件,依所使用之車種,參考相關的文獻及同一系列車種原廠技術資料,給予建議A客運公司管理部門未來設定監控門檻植的參考,讓所監測出的異常數值更能精準的分析出駕駛行為,以提供管理者健全車隊的人事管理、駕駛員績效考核改善等之參考。
The key elements of the traffic accidents are drivers, vehicles, roads and environment. The related researches show that the main factor for traffic accidents is the driver and mainly because of its negligence.
Digital Tachograph can serve as an equipment to enhance driving safety. Through Tachograph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the inappropriate driving behaviors such as the driving time, number of driving time, driving mileage, overspeed, sudden acceleration, sudden braking, the abnormal driving such as deviation from the specified driving routes, too long parking time, parking and rest without turn off engine, and the vehicle periodic maintenance, highway toll, driving quality and safety, can b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to determine if the driving behavior of the driver is correct or not and preventive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can be taken as necessary. The analysis of the recording data is also good for vehicle maintenance, toll collection and statistics of parking locations. If there are traffic accidents, the analysis of the recording data is also helpful for the accident reconstruction and responsibility determination and this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for the tachograph.
This study uses the abnormal recording data from the digital tachographs and the disjoint clustering of SAS software for the analysis. The data determined from the analysis were then provided to the vehicle or fleet owners to enhance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performance determination of the drivers and so on. If the analysis reveals aggressive driving behavior, penalty and training are suggested to be provides to the drivers to correct their driving behavior.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enhance the driving behavior and driving safety of the drivers and to minimize the traffic accidents.
This study finally uses the monitoring items and requirements from bus company A, taking reference from relevant researches and the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the vehicles, and provides the management level with the recommendations of reference for future monitoring threshold so that the abnormal driving behavior can be determined more accurately and enhance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determination of the drivers for the fleet owners.
誌 謝 I
摘 要 II
Summary III
目 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5
1.3 研究範圍 6
1.4 研究方法 6
1.5 研究流程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8
2.1 國內外行車紀錄器之演進與功能 8
2.2 行車紀錄器功能與應用技術之比較 9
2.2.1機械式與數位式行車紀錄器功能比較 10
2.3 數位式行車紀錄器應用之範圍 12
2.3.1車隊管理 12
2.3.2駕駛員管理: 14
2.3.3行車安全面 17
2.3.4 成本管理 19
2.3.4肇事鑑定 20
2.4 國內外法規規範 25
2.4.1 歐洲法規 25
2.4.2 美國法規 30
2.4.3 日本法規 31
2.4.4 國內法規 33
2.5 影響交通安全之原因 37
2.5.1駕駛者的個人因素 37
2.5.2駕駛行為理論 39
2.5.3駕駛員行為的特性 41
2.5.4車輛因素 43
2.5.5 路(環境)因素 45
2.6 文獻評析 46
第三章 資料蒐集與整理分析 47
3.1 駕駛員資料蒐集與整理 47
3.2 「A客運公司」所使用之車輛及數位式行車紀錄器 48
3.3 「A客運公司」之數位式行車紀錄器 49
3.4 分析變數確立 50
3.5 駕駛員記錄 52
3.6 駕駛員異常記錄之探討 54
第四章 多變量分析之應用 56
4.1 集群分析 56
4.2 集群分析流程 57
4.3 分析方法的選擇 59
4.3.1 第一階段集群分析 60
4.3.2 第二階段鑑別分析 61
4.3.3 小結 61
第五章 統計結果分析 62
5.1統計分析過程 62
5.1.1 二集群分析 62
5.1.2 三集群分析 64
5.1.3 四集群分析 66
5.1.4 五集群分析 69
5.1.5 六集群分析 72
5.2 駕駛員評比 75
5.3 小結 77
第六章 數位式行車紀錄器門檻值之探討 79
6.1 煞車門檻值 79
6.1.1 煞車原門檻值 81
6.1.2 煞車建議門檻值 82
6.1.2 煞車原、建議門檻值之探討 85
6.2 超速與急加速門檻值 87
6.2.1 超速與急加速原門檻值 89
6.2.2 超速建議門檻值 90
6.2.3 急加速建議門檻值 92
6.2.4 超速原、建議門檻值之探討 93
6.2.5 急加速原、建議門檻值之探討 94
6.3 引擎轉速過高與經濟區間門檻值 95
6.3.1 引擎轉速過高與經濟區間原門檻值 95
6.3.2 引擎轉速過高建議門檻值 97
6.3.3 引擎轉速過高原、建議門檻值之探討 100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03
7.1結論 103
7.2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6
附 錄 一 112
附 錄 二 114
1張新立,道路交通事故與車輛安全之研究,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委託國立交通大學學機械製造與熱流研究中心辦理,民國八十一年六月。
2.高嘉仁,於駕駛訓練與考驗制度中提倡防禦駕駛與駕駛道德對交通安全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交通工程管理研究所,民國九十四年七月。
3.王偉,台北市汽車駕駛行為特性分析,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民國七十五年。
4.廖慶秋、鍾國良,然車距離與行車速度影響關係之試驗與研究,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國八十六十一月。
5.林豐福、張開國、張仲杰,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特性分析之研究,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國九十三年二月。
6.鄭子玔、林維信、孫尉彰、陳偉業、林全聖、王穆衡、翁美娟、史習平,數位式行車紀錄器功能技術規範建立與示範應用之研究,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國九十三年四月。
7.林家聖,駕人不當操作行為對公路客運行車及保修費用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民國九十一年六月。
8.張季倫,公路客運行車監控之研訂及駕駛與車輛資料庫管理系統之研發-數位式行車紀錄器之應用,碩士論文,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民國九十一年六月。
9.蘇裕展,行車紀錄器於肇事重建應用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交通管理研究所,民國九十三年六 月。
10.陳瑞鈴,阿羅哈客運公司應用數位式行車紀錄器建立優良駕駛管理行為管理系統之研究,碩士論文,長榮大學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民國九十二年六 月。
11.謝智仁,道路暴力行為意向之研究,碩士論文,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民國九十一年。
12.鄭子玔、林維信,數位式行車紀錄器功能技術規範建立與應用之研究,中華道路技術季刊九十三年十月號63期。
13.FUSO RP巴士使用說明書,民國九十三年二月。
14.陳高材、蘇裕展,行車紀錄器肇事重建應用之研究,93年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國際研討會,民國九十三年九月。
15.簡亨旭,使用衛星導航系統之駕駛行為分析,碩士論文,台灣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民國九十二年。
16.孫景韓譯,交通心理學,台北,徐氏基金會,民國六十四 年。
17.陳芳正,長途客運業駕駛績效之探討,碩士論文,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民國九十四年七月。
18.王建仁,台灣地區機車使用者風險感認與駕駛行為關聯之研究,碩士論文,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民國九十一年。
19.翟忠民、牟振川等,實用交通心理學,北京,中國物資出版,西元1989年。
20.董基良、黃俊仁、馮君平、林志勇、林豐福、黃明正、田養民,肇事鑑定之煞車距離應用與行車速度推估方法之研究,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21.尹維龍,應用駕駛行為量表探討偏差駕駛行為與事故向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民國九十四年六月。
22.陳國樑,公路客運公司管理制度與駕駛員行為特性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交通工程管理研究所,民國九十三年六月。
23.劉正華,駕駛行為之風險評估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統計學系,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24.陳威杉,快速道路號誌路口變換時段下之駕駛行為研究,碩士論文,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25.彭昭英,SAS與統計分析,儒林圖書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一年二月。
26.實戰ACCESS 2002,知城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九十年十月。
27.潘盟煌,交通違規行為習慣性之衡量與影響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28.交通部,車輛零組件型式全全及品質一致性審驗作業要點,民國九十年九月十二日。
29.交通部,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民國九十年五 月三十日。
30.樺崎實業有限公司,破解行車管理之行車記錄器基本技巧,民國九十四年。
31.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智慧人性、安全生活」先進安全車輛發展研討會民國九十四年九 月二十日。
32.董基良、黃俊仁等,肇事鑑定之煞車距離應用與行車速度推估方法之研究,交通部運研所及中央大學,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33.李永輝,人因工程在交交通安全之應用,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民國八十四年三月。
34.張新立,道路交通事故與車輛安全之研究,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委託國立交通大學學機械製造與熱流研究中心辦理,民國八十一年六月。
35.張炳聰,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之輛行車安全性調查,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民國八十八年十月。
36.車輛零組件型式安全及品質一致性審驗作業要點,民國九十三年十一 月十日。
37.周文賢,多變更量統計分析,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一年六月。
38.樺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A客運公司 FM200車隊管理系統測試車輛期中報告,民國九十二年。
39.鍾國良,「防禦駕駛之探討與應用」,93年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民國九十三年九月,pp.121~133。
40.國立編譯館,「駕駛道德」,公私立汽車駕駛補習班教材,民國八十一年二月。
41.交通部公路總局,「駕駛道德」,大客貨車駕駛訓練叢書之五,民國九十年三月。
42.藍三印,道路交通心理,警察大學叢書,民國八十年。
43.樺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之網頁http://www.tco.com.tw/fm200.htm VDO FM200數位式行車管理記錄器。
44.教育部教材資源中心,汽車安全駕駛手冊,交通安全教育網http://content.edu.tw/primary/traffic/tn_dg/safemain.htm。
45.交通部運輸研究所。http://www.iot.gov.tw。
46.政部警政署。http://www.npa.gov.tw。
47.交通部國道公路局http://www.freeway.gov.tw。
48.2005-2006 Reed Business Information,http://www.edntaiwan.com/.
49.Mitsubishi Fuso TruckBus Corporation(日本網站) http://www.mitsubishi-fuso.com/en/index.html.
50.Mitsubishi Fuso TruckBus Corporation 順益車輛http://www.fusotruck.com.tw/index2.html.
51.Baker J. Stannard,(1990).Perception and Reaction in Trafficaccidents, Topic 864 of the Traffic Accident Investigation Manual,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Traffic Institute.
52.Hugunin, R. D. (1997). Do We Need Traffic Psychology Models. Traffic and Transport Psych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
53.Maycock, G., Lockwood, C. R., & Lester, J. (1991).The accident liability of car drivers,(TRRL Report NO.315), Crowthorne, UK.
54.Summala, H. (1987). Young driver accidents: Risk taking or failure of skills? Alcohol,Drugs and Driving, 3, 79-91. Tryon, R. C., & Bailey, D. E. (1966). The BC TRYcomputer system of cluster and factor analysis.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1,95-111.
55.Friendman, M. & Rosenman, R. H. (1947). Type A behavior and your heart, New York:Knopf.
56.DePasquale, J. P. , Geller, E. S., Clarke, S.W., & Littleton, L. C. (2001). Measuring roadrage Development of the Propensity for Anger Driving Scale.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32. 1-16.
57.AAA Foundation for Traffic Safety (1997). Aggressive driving: three studies. Washington,DC: AAA Foun dation for Traffic Safet
58.Walter S.Reed, A Taner Keskiw, (1987) Acomparison of Automobile and Truck Decelerations During Emergency Braking,Society of Automobile Engineers paper 870502.
59.Walter S.Reed, A Taner Keski,( 1989).Vehicular Deceler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Friction,Society of Automobile Engineers paper 890736.
60.Parker, D., Manstead, A.S.R., Stradling, S.G. & Reason, J.T. (1992). Intention to commitdriving violations: 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planned behaviour. Journal of AppliedPsychology, 77, 94-101.
61.Rathbone, D.B. & Huckabee, J.C. (1999). Controlling Road Rage: A Literature Reviewand Pilot Study. AAA Foundation for Traffic Safet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