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04: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朱士家
研究生(外文):Shih-Chia Chu
論文名稱:壽險專屬營業處外勤制組織發展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Life Insurance Contracted Captive Agency
指導教授:康裕民康裕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emin K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保險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風險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4
中文關鍵詞:選才組織發展壽險行銷教育訓練培訓增員
外文關鍵詞: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0
  • 點閱點閱:88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自從中國在1992年開放壽險市場,美國友邦人壽在重回上海灘恢復營業以來,中國的壽險產業蓬勃發展,競爭激烈,至今也已有二、三十家壽險公司投入市場。來自台灣的幾家大公司也開始設立辦事處,核准開設的公司也廣開據點開始營業。各公司無不大量投入大量的人力及資金培訓壽險業務員,以期盡快發展組織及提升業績。然而,近年來大陸壽險組織的發展就如台灣早期壽險的發展歷史,離職率居高不下,人才培養置留不易。故本研究希望找出組織發展成功的經營模式,提供壽險公司做為參考,期望壽險公司可以有效的增才、選才與培訓,進而發展勝任的營銷組織來達成業績及獲利的目標,並且服務更多的消費者。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
一、檢視組織發展不易的因素。
二、檢視增員選才、教育訓練及組織發展的文獻,尋求成功的關鍵要素。
三、根據組織增員問題與收集做研究
四、提供一組組織發展的模式,以作為營運的參考。
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 外勤制組織發展績效優劣的主要關鍵因素為:
1.增員選才 2.訓練與發展 3.組織文化與管理
二、 重視增員觀念與行動力持續,強調增員選才標準是組織發展業務單位的第一重要性,業務單位主管會因為年資長久、行業認同、公司認同、創業精神及成功經驗的績效等影響到增員意願與行動力。
三、 訓練輔導、教育訓練方法與成效會直接影響到業務單位組織發展的成敗,大多數的壽險公司多偏重在新人銷售的業務培訓,較忽略組織增員與團隊管理能力的建立。
四、 組織文化建立與領導管理風格影響到業務單位組織發展的持續經營關鍵,多數公司的業務主管較缺乏組織文化建立與塑造的能力。而業務主管的領導與管理能力較趨於簡單化,不是太嚴格管理化便是太鬆散自由化,較缺乏有效領導與管理的方法。
研究顯示,成功並非難事,只要對產業認同與正確的角色認知加上選出優秀的人才並且施以有效的培訓,有效的組織發展當指日可待。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4
第三節 研究目的………………………………………………5
第四節 研究方法………………………………………………6
第五節 研究流程………………………………………………7
第二章 文獻回顧…………………………………………………8
第一節 增員文獻………………………………………………8
第二節 教育訓練的文獻………………………………………12
第三節 組織發展文獻…………………………………………32
第三章 研究問題檢視……………………………………………36
第一節 增員的問題……………………………………………36
第二節 個案研究………………………………………………40
第四章 組織模型發展……………………………………………49
第一節 增員……………………………………………………49
第二節 訓練……………………………………………………52
第三節 組織發展………………………………………………5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7
第一節 結論……………………………………………………57
第二節 建議……………………………………………………58
第三節 後續研究………………………………………………60
參考文獻………………………………………………………….61
一、中文文獻
(一)學位論文
1.吳秉恩,1984,管理才能發展方案與實施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2.黃麗安,1990,壽險業展業人員教育訓練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魏子雲,1993,壽險業務人員個人知覺及人格特質與績效間關係之探討,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蔡美賢,1994,銷售人員訓練方式與組織績效之關係研究-以企業文化為干擾變數,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張艷玲,1995,壽險業務人員教育訓練及其績效相關性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
6.張慈恆,1996,我國壽險業之教育訓練型態與績效之關係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 呂純櫻,1996,壽險業辦理教育訓練之現況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8.陸瑞瑾,2000,台灣壽險業外勤教育訓練對業務人員學習型態與自評成效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蕭文瑞,2000,教育訓練與壽險業經營發展關係 之探討-以國泰人壽保險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10.胡雯雯,2002,臺、日、英、德企業教育訓練制度與組織績效關係之比較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李耀宗,2002,教育訓練與業務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宜蘭地區壽險從業人員為例,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2.鄭志凱,2002,人壽保險業務人員績效與教育訓練成效之相關性研究-以某壽險公司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年6月。
13.張文彥,2003,受訓動機與社會網路在訓練活動中的角色探討-以壽險外勤人員為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4.鐘友健,2003,壽險業務人員行銷績效及其教育訓練相關性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5.劉盛光,2004,壽險業教育訓練對業務人員績效影響之相關性研究-以南山人壽保險公司中部地區為例。

(二)期刊
1.賴英照,1993,我國保險業的回顧與展望,保險專刊第31期,頁11。
2.楊濱燦,1998,銷售人員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壽險服務業為例,亞太管理評論第三卷第一期,頁73-81。
3.曾真真、陳聰賢,1999,論壽險外勤教育訓練制度,壽險季刊第113期,頁69-82。
4.謝耀龍、楊凌玉、陳怡賓,2001,台灣壽險業務員教育訓練現況剖析,壽險季刊第120期,頁6-36。
5.歐偉、楊濟時,2006,壽險營銷增員難現象透視,中國金融。
(三)書籍
1. 林欽榮,1990,人事管理,前程企業管理公司,初版。
2. 陳國嘉,1991,如何做好員工教育訓練—企業人手冊9,初版,台北:
遠流出版社。
3. 黃英忠,1993,現代人力資源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4. 郭文德,1994,壽險行銷管理,雅登出版社。
5. 簡建忠,1994,訓練評鑑,台北:五南書局。
6. 簡建忠,1995,人力資源發展,台北:五南。
7. 林重文,1996,菁英團隊—壽險行銷管理的藝術與實務,遠流。
8. 黃英忠,1997,人力資源管理,初版,台北:華泰書局。
9. 吳秉恩,1999,分享式人力資源管理,台北:翰蘆。
10.洪榮昭,2002,人力資源發展—企業教育訓練完全手冊,初版,台北:五南書局。
11.吳萬益、林清河,2002,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初版。
12.簡貞玉譯,2002,員工訓練與能力發展,初版,台北:五南書局。
13.陳沁怡,2003,訓練與發展,初版,台北:雙葉書廊。
14.林建煌,2006,管理學,新陸書局。
15.謝文雀譯,1999,Philip Kotler著,行銷管理-亞洲實例,台北:華泰,第二版。

二、英文部份
1.Nalder L., 1970, Development Human Resource, Gulf Publishing Co, Huston TX。
2.Goldstein, I. L., 1974, “Training Program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C. A.: Wadsworth。
3.Erickson, R. C. & Wentling, T. L., 1976, “Measuring Student Growth”, Griffon Press。
4.Churchill, Gillbert A., 1979, “A Paradigm for Developing Better Measures of Marketing Construct ”,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XVI, pp.64-73。
5.Watson, C. E. , 1979, Management Development Through Training, Massachusetts,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 Inc.。
6.Goldstein, I. L., 1980,“Training in Work Organization”, Annual Review in Psychology, P.31。
7.Robbins, Stephen P. , 1982, Personnel,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8.Eichel, 1984, “Performance appraisal: Current practice and techniques”, Personnel, p 57。
9.Miller, V., A., 1987, The History of Training in R. L. Craig(ED),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 3rd, New York: Macmillan。
10.Buckley, R. & Caple, J., 1990,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ining. AZ: University Associates。
11.Lawire, J., 1990,“Difference between training,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Personal Journal, 69, p.44。
12.Borman, W. C., & Motowidlo, S. J., 1993, Expanding the criterion domain to include element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 Personnel Selection in Organizations, pp. 71-98。
13.Weitz, Castleberry, Tanner ,1998, “Selling”, Building Partnerships,
3rd, New York: McGraw-Hill.
14.Decenzo A.D. & Robbins S.P.,1999,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6ed, John Wiley & Sons, Inc.
15.Noe R. A., 1999,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McGraw-Hill ,Irwin。
16.Gary Dessler, 2005,“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for tomorrow’s leaders”3rd.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