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12: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何孟欣
研究生(外文):Meng-hsin Ho
論文名稱:台灣製藥業優勢發展策略之探討-以五大本土藥廠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n Taiwan ─ Top5 Local Pharmaceutical Company in Taiwan
指導教授:蔡千姿蔡千姿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en-Tzu Tsa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0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7
  • 點閱點閱:269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生物科學與技術開發的快速進步,使得生物科技產業被公認為是繼資訊產業之後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在全球一片生物科技投資與研發的熱潮中,醫藥產業是生物科技產業中應用與市場發展規模最大之產業。此產業進入障礙高、產品研發時程長、研發投入成本高,雖然投資報酬率高、產品的生命週期長,研發過程中高失敗率,充滿了太多不確定性的因素,致使生技產業成為投資風險極高的產業。
由於新藥的研發投入有增無減、藥品於各國上市的速度不斷加快外,藥廠對產品的行銷策略與不斷擴大區域市場規模下,全球藥品市場的發展仍持續不斷擴大。就台灣藥品市場而言,由於醫療需求的變化,醫療費用之增加使健保政策不斷的改變,買方集中度提升,醫藥生態藥品支付標準也不斷修正。另外產業法規制度改變如cGMP的相繼實施,卻大幅增加藥廠的經營成本,以及加入WTO後,大舉開放外國藥品進口後,國內製藥廠商的獲利、生存空間變窄;市場架構的改變,政府管制措施的變動,這些外在經營情勢的丕變,使得原本仰賴學名藥製造為主、卻又缺乏國際競爭能耐的國資藥廠,必須面對成長與轉型的挑戰。
本研究經由文獻探討提出差異化目標市場、研發策略聯盟與產業整合、國際化策略、產業併購等方向為台灣製藥業尋求關鍵營運優勢的重要參考架構,並針對五大藥廠之個案經驗分析整理出四大構面之發展策略如下:
一、差異化目標市場
國內製藥業應尋求轉型或是跨業經營是目前一大趨勢,並進而建立相關通路與品牌,投入非藥品低利市場外之相關領域,較高毛利率、或 進入障礙較低之相關產業,提高公司之獲利能力。
然而目標市場多角化並非藥廠獲利必要條件,在創新性模仿的商業模式下,由利基產品來區隔產生差異化發展,搭配利基市場,亦為台灣本土藥廠重要方向之一。

二、研發投入與策略聯盟
國內藥廠可分別針對研發、製造、財務、行銷等不同的需求推動策略聯盟,相互進行整合,除可善用國內外產官學研之既有資源提升研發意願與投資,並加速推動國內大學、研究單位及業者取得研發先機,且透過國際合作及策略聯盟取得先進開發技術。

三、國際化策略
國內藥廠除需建購各國法規所需具備之能力外,並可依漸進式國際化過程,經過經驗累積由銷售經銷聯盟、設立子公司進而因市場規模考量成立跨國工廠。然而我國已加入WTO,在接受最惠國待遇、市場開放、國民待遇、透明化及可預測性等原則下,更能夠在各國間進行公平且公開的貿易行為,對於製藥業進行國際化策略是一大助益。而推展國際相互認證制度及國際合作則為當務之急,藉此打開國際市場解決國內瓶頸。

四、產業併購
合併能直接產生經濟規模擴大之效益,提高產能降低製造成本,迫使製藥產業的市場集中度增加,減少通路及客戶之議價談判能力,在產品及研發專長亦可截長補短互通有無,因此國內製藥業若要進軍世界市場,需先與先進國家製藥業競爭,整合併購之路勢在必行。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製藥產業定義、結構與特性 6
第二節 競爭優勢之文獻探討 13
第三節 策略聯盟之文獻探討 20
第四節 購併之文獻探討 26
第五節 企業國際化之文獻探討 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42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限制 43
第四節 研究方法 45
第四章 製藥產業總體環境 46
第一節 全球製藥產業發展 46
第二節 台灣製藥產業發展 54
第五章 五大本土藥廠經營分析 63
第一節 永信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63
第二節 中國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74
第三節 信東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88
第四節 生達化學製藥股份有限公司 97
第五節 台灣東洋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106
第六章 本土藥廠優勢發展策略探討 117
第一節 目標市場之發展與差異化優勢 117
第二節 研發投入與策略聯盟 122
第三節 國際化策略探討 127
第四節 本土藥廠購併策略探討 131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34
參考文獻 137
中文部份:
1.MBA教材研究中心,競爭優勢,(讀品,2004)
2.天下編輯,活用波特競爭策略,(天下,2001)
3.王泰允,企業併購實用,(遠流,1991)
4.方嘉瑜,產業競爭程度、產品差異化、企業資源能力與品牌及績效之關係,(東華大學碩士論文,2004)
5.王世晞,製藥產業之演進、現況、與趨勢,(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3)
6.田蔚城,生物產業與製藥產業(下),(九州,1999)
7.生技中心,醫藥產業年鑑,(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5)
8.生技中心,生物技術產業年鑑,(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5)
9.布蘭登伯格、奈勒波夫,許恩得譯,競合策略,(培生,2004)
10.包志華,技術移轉、行銷策略與創新策略對台灣生技製藥業經營績效影響之研究,(輔仁大學碩士論文,2004)
11.朱兆文,亞太地區生技/醫藥產業技術政策及競爭力分析(2)中國大陸,(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2)
12.伍忠賢,企業併購理論與實務,(新陸,2002)
13.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行政院,2003)
14.吳錦錩,廠商核心能力之研究─從國際化與技術構面探討,(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1)
15.巫忠信,台灣中部地區製造產業策略聯盟概況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3)
16.李逢春,生物科技發展下台灣製藥產業之經營現況與策略,(元智大學碩士論文,2003)
17.呂德銘,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對製藥產業之影響,(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0)
18.林建煌,策略管理,(智勝,2003)
19.林怡君,從競爭優勢探討休閒飲料之差異化分析,(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3)
20.柯雨利,促銷活動對醫師藥物選擇之影響,(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3)
21.胡慈容,企業購併之長期績效評估,(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3)
22.高新發,台灣本土藥廠技術策略建構與經營策略之探討-以生達製藥公司為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0)
23.韋國亮,企業國際化影響知識移轉之研究,(大葉大學碩士論文,2003)
24.陳麗敏,專業藥廠經營模式分析,(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5)
25.陳麗敏、羅淑慧,生技製藥公司的策略聯盟佈局,(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4)
26.陳明松,企業資源特性與研發策略對競爭優勢影響之研究,(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2)
27.陳俊良,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中小企業國際化的影響,(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0)
28.陳俊宏,台灣光電產業之發展與競爭優勢,(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3)
29.許雅玲,企業併購人力資源整合之研究-以A藥廠為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004)
30.許仲豪,多國製藥公司邁向國際化的路程 -- 以必治妥施貴寶為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4)
31.許正昇,我國製藥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999)
32.郭明秀,高階經營團隊與組織運作、競爭優勢、競爭策略及經營績效之關係,(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1)
33.郭建福,供應鏈多品項聯合訂購排程:以藥局採購為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2003)
34.郭佩雯,連鎖藥局關鍵成功因素的探討,(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4)
35.湯谷清、郭美慧,生物技術產業之投資及技術評估分析,(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2)
36.湯谷清,醫藥產業創新模式研究,(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5)
37.經濟部,中華民國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簡介,(經濟部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2004)13
38.經濟部,產業技術白皮書,(經濟部,2003)
39.經濟部,生技產業白皮書,(經濟部工業局,2003)
40.經濟部,我國製藥工業國際化發展策略之研究,(經濟部工業局,2000)
41.詹姆斯‧米勒,戴至中譯,洞悉商場賽局,(美商麥羅格‧希爾,2003)
42.廖美智,生物技術產業結構及經營模式分析,(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02)
43.蔡志宏,巨變時代下中型醫院策略聯盟之研究,(中國醫藥大學,2001)
44.鄭如惠,上市藥廠的策略作為與績效研究-以財務分析的觀點,(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00)
45.鄭光泉,台灣生技與製藥產業之企業競爭優勢與創新經營模式之建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2003)
46.歐陽瑾儒,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本國製藥業之衝擊與因應策略之研擬,(陽明大學碩士論文,2001)
47.賽魯斯‧傅瑞德漢,譚天譯,策略聯盟 : 聯盟企業將使全球商務改頭換面,(智庫,2000)
48.羅昌發,WTO發展方向及台灣經貿關係,(新時代,1997)
49.蘇美芳,醫院策略聯盟與社會資本關係之研究,(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03)
50.蘇張和惠,國際市場進入模式的選擇—印度和台灣藥廠經驗之實證研究,(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003)

英文部份:
1.CD Hepler and LM Strand,Opportuniti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pharmaceutical care,American Journal of Hospital Pharmacy,Vol 47,Issue 3,533-543
2. Halfhill, S.M.Glob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among US-basedpharmaceutical companies,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nference,.384-386,1990.
3.Journal article by Otto Andersen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Firms: A Cri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Vol.24,1993.
4.John Fayerweathe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usiness,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 403,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Sep., 1972) ,pp.1-11
5.Kathleen M. Eisenhardt , Resource-Based View of Strategic Alliance Formation: Strategic and Social Effects in Entrepreneurial Firms,Organization Science, Vol. 7, No. 2 (Mar.- Apr.1996),pp.136-150.
6.Lazaros G.Papageorgiou,Guillermo E. Rotstein,and Nilay Shah,Strategic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Ind. Eng. Chem. Res.,40 (1),275 -286,2001.
7. Mitchell P. Koza, Arie Y. Lewin ,The Co-Evolution of Strategic Alliances,Organization Science, Vol. 9, No. 3,pp. 255-264.1998.
8.Malin Brännback,Juha Näsi and Maija Renko,Technological Structural and Strategic Change in the Global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The Finnish Biotechnology Industry,Turk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Marketing Technical Reports No.8,February 200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