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dbb8:8235:aad7:a01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05: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怡蘋
研究生(外文):Yi-ping Wang
論文名稱:明清官窯瓷器番蓮花紋飾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INDIAN LOTUS DESIGNON IMPERIAL KILN PORCELAIN OF THE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
指導教授:劉良佑劉良佑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ung-yu L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與文物管理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1
中文關鍵詞:西番蓮番蓮花明清官窯紋飾
外文關鍵詞:Ming Ching Dynasty Imperial KilnsIndian Lotu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247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7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篇論文是根據具有一定型制、規範和紋飾樣本製作的明清官窯為母體,並就其上裝飾有番蓮花紋飾者為研究之對象,藉以釐清「西番蓮」與「番蓮花」名稱,以及其出現的時間和彼此之間關聯性。
研究過程上,是以番蓮花的線繪示意圖,作為分析比對的工具,發現裝飾在明清官窯上的番蓮花紋飾圖案,它是一種集工匠之想像,與制度規範所創作的圖案裝飾,從明代開始,就已經出現一定的造形規範,並進而成為皇室御用的一種特殊圖案。
論文的研究分析由元代開始,並結合相關文獻資料,探討番蓮花圖案在元代和明清官窯上,所呈現的時代特徵。發現紋飾的內容不但豐富且面貌多樣,亦包含了「實用」和「審美」的雙重屬性。在明、清兩代承繼了歷代裝飾技法後,又在創作上賦予了不同於傳統的時代風貌,因此突顯出明清各個朝代,不同的思想和藝術特色。
在分析探究的過程中,通過工藝學、圖案學、植物學和相關文獻資料,逐步分析的結果顯示,番蓮花紋飾不但蘊含了古代社會、經濟、文化等等豐富意涵,同時,番蓮花也是代表古代東西文化交流歷程上的一個重要物證。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rm, pattern, and ornamental design of samples of porcelain from the Ming and Ching official kilns. In particular, it discusses the time of appearance as well as difference an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assionflower (passiflora) and the scrolling lotus designs.
From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based on the lines of the scrolling lotus, it is found that the ornamental design of scrolling lotus derives from a combination of artisans’ imagination and conventional patterns that originated in the Ming Dynasty. This design later was adopted as the special pattern of the Imperial family.
This research starts from the Yuan Dynasty and explores the scrolling lotus pattern on Yuan and Ming Imperial kiln products. This ornamental design is displayed in a rich variety and is both practical and pleasing to the eye. Later, the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 respectively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se patters with their own traits, which reflect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times.
Through analysis of artisanship, pattern study, botany and related literature, the scrolling lotus pattern is shown to reflect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Moreover,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evidence of early Oriental and Occidental cultural exchange.
摘要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方法
第二節、文獻回顧與研究預期達成目標

第二章、「番蓮花」、「西番蓮」之關聯與釋義
第一節、番蓮花與西番蓮名詞釋義
第二節、植物上的西番蓮
第三節、番蓮花的文化意涵

第三章、元代陶瓷上的番蓮花紋飾分析
第一節、元代陶瓷上的番蓮花紋飾
第二節、元代番蓮花之花型結構分析
第三節、元代番蓮花型的形式探討
第四節、元代番蓮花之葉型結構與形式分析

第四章、明代官窯上的番蓮花紋飾分析
第一節、明官窯上的番蓮花紋飾
第二節、明官窯番蓮花之花型結構分析
第三節、明官窯番蓮花型的形式探討
第四節、明官窯番蓮花之葉型結構與形式分析

第五章、清代官窯上的番蓮花紋飾分析
第一節、清官窯上的番蓮花紋飾
第二節、清官窯番蓮花之花型結構分析
第三節、清官窯番蓮花型的形式探討
第四節、清官窯番蓮花之葉型結構與形式分析

第六章、結論
附錄
參考文獻
彩圖表目次
表目次
圖目次
中文資料
古籍
《大清律例》史部卷二十,《欽定四庫全書》,六七二冊。
文震亨,《長物志》,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二集》,台北:商務印書館。
〈元史〉九四卷,食貨志:市舶,《二十五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
第一版,1995.12第11次印刷。
方以智,《通雅》卷四十二,《欽定四庫全書》。
玄奘 辯機 原著 季羨林 等校注,《大唐西域記校注》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 2000.4。
史鑑,《西村集》集部卷七,《欽定四庫全書》,一三O七冊。
江圃 寂園叟,《陶雅》,台北:五行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6。
伊桑阿等編修,《大清會典》-〈康熙朝〉,台北:文海出版社,1992。
托津等奉敕纂,《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七十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
李汝珍《鏡花緣》台北:三民出版社,1999.1。
《明會典》史部卷五十八,《欽定四庫全書》,六一七冊。
宋應星,《天工開物》,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
宋詡,《竹嶼山房雜部》卷十,王雲五主編,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吳允嘉,《浮梁陶鎮志》《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俞汝楫編,《禮部志稿》史部卷十八,《欽定四庫全書》,五九七冊。
俞汝楫編,《禮部志稿》史部卷三十六,《欽定四庫全書》,五九七冊。
俞汝楫編,《禮部志稿》史部卷六十四,《欽定四庫全書》,五九八冊。
《陜西通志》史部卷四十四,《欽定四庫全書》,五五三冊。
徐光啟,《農政全書》子部,《欽定四庫全書》,七三一冊。
席御福、沈師徐輯,《皇朝政典類纂》,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
曹雪芹《紅樓夢》,台南:新世紀出版社,1982.1。
曹學佺撰,《蜀中廣記》史部卷六十一,《欽定四庫全書》,五九二冊。
許慎撰,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3.8。
國史館編著,《清史稿校註》,台北:國史館,1996。
陳誠著 周連寛 校注﹝明﹞羅日褧 余思黎 點校,《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咸賓錄》,北京:中華書局, 2000.4。
陳元龍撰《格物鏡原》集部卷三十六,《欽定四庫全書》,一三○一冊。
陳元龍撰《格物鏡原》集部卷七十二,《欽定四庫全書》,一三○二冊。
黃宗羲,《明文海》集部卷三七八,《欽定四庫全書》,三九六冊。
《雲南通志》史部卷二十七,物產:花屬附草,《欽定四庫全書》,五七○冊。
《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史部卷九十四至六,《欽定四庫全書》,六二二冊。
《欽定續文獻通考》史部卷九十三,《欽定四庫全書》,六二八冊。
《欽定續文獻通考》史部卷一百十七,《欽定四庫全書》,六七二冊。
《御定佩文齋廣群芳譜》卷三十一,李學勤主編,《中華漢語工具書庫-欽定四庫全書》,九十一冊。
《御製律呂正義後編》經部卷九十一,樂制考十四,《欽定四庫全書》,二一七冊。
《御製文二集》集部卷三十八,《欽定四庫全書》,一三○一冊。
《御製詩四集》集部卷七,《欽定四庫全書》,一三○七冊。
劉錦藻撰,《清代續文獻通考》,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
劉廷璣,《在園雜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十三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
鮑山,《野菜博錄》子部,,《欽定四庫全書》,七三一冊。
謝肇淛《滇略》史部卷三,產略,《欽定四庫全書》,四九四冊。
藍浦、鄭廷桂著,連冕編註,《景德鎮陶錄圖說》,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

專書
丁敘鈞,《釉下彩繪瓷器─特徵、鑑定與辨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丁宏 張國杰,《百年中國穆斯林》,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2.9第一版。
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集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5。
小橫香室主人,《清朝野使大觀》,台灣:中華書局,1971。
于石,《中國傳統節日─詩詞三百首》,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
文物編輯委員會,《中國古代窯址調查發掘報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10第一版。
《文史知識》編輯部、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宗教研究中心,《中國伊斯蘭文化》,北京:中華書局,1996.11第一版。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論研究會編,《工藝文化研究》,山東:山東美術出版社, 1993.9。
中國陶瓷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陶瓷全集》10元(上) ,上海:上海技術科學出版社,1998.12第一版,2000.11修訂。
中國陶瓷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陶瓷全集》11元 (下) ,上海:上海技術科學出版社,1998.12第一版,2000.11修訂。
中國陶瓷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陶瓷全集》12明 (上) ,上海:上海技術科學出版社,1998.12第一版,2000.11修訂。
中國陶瓷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陶瓷全集》13明 (下) ,上海:上海技術科學出版社,1998.12第一版,2000.11修訂。
中國陶瓷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陶瓷全集》14清 (上) ,上海:上海技術科學出版社,1998.12第一版,2000.11修訂。
中國陶瓷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陶瓷全集》15清 (下) ,上海:上海技術科學出版社,1998.12第一版,2000.11修訂。
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研究所等編,《伊斯蘭文化論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8 。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第十五輯,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
《中國博物館漫步》出版指導委員會、《青瓷風韵》編輯委員會,《青瓷風韵》,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
《北京文物精粹大系》編委會、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文物精粹大細─金銀器卷》,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的帝后生活》,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2。
王欣,《吐火羅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7第一版。
王新中、冀開遷,《中東國家通史-伊朗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4。
王崇煥,《中國古代交通》,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12第一版。
王光堯,〈清代御窯廠的管理與生產制度〉,《中國古代官窯制度》,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王光堯,《中國古代官窯制度》,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王岩,《萬曆帝后的衣櫥─明定陵絲織集錦》,北京:東大圖書公司,1995。
方李莉,《景德鎮民窯》,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2.12。
毛民,《榴花西來-絲綢之路上的植物》,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3第一版。
左漢中,《中國吉祥圖案大觀》,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1.2第三版。
白明,《景德鎮傳統製瓷工藝》,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2。
史有為,《外來詞─異文化的使者》,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6第一版。
田自秉、吳淑生、田青,《中國紋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申仁,《故宮舊藏珍寶欣賞》,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1 。
江西輕工業廳陶瓷研究所,《景德鎮陶瓷史稿》,北京:三聯書局,1959。
回顧,《世界裝飾圖案全集》,遼寧:遼寧美術出版社,1999.12第一版。
米辰峰,《世界古代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4第一版。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11第一版。
朱伯謙,《龍泉窯青瓷》,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
朱順龍、李建軍,《陶瓷與中國文化》,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2003。
朱玲玲,《文物與地理》,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4第一版。
朱裕平,《元代青花瓷》,上海:文匯出版社,2000.12第一版。
朱裕平,《明清瓷款品鑑》,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7初版。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河北:南天書局,1988。
成耆仁,《中國紋飾及其象徵意義》,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3.3。
余珮瑾,《福壽康寧吉祥圖案瓷器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
余太山,《兩漢魏晉南北朝正史西域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3.11第一版。
吳兆基,《元曲三百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余勇、張亞林,《常用陶瓷裝飾紋樣》,江西:江西美術出版社,2002.1。
沈從文,《花花朵朵壇壇罐罐》,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2.8 第一版。
沈敏華、陳棟,《圖騰─奇異的原始文化》,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9。
沈斌,《中國花鳥裝飾》,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8第一版。
沐壽、季惠群,《猶太王國》,香港:三聯書店,2001.11。
巫新華,《駝鈴悠悠─中國古代絲綢之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1。
吳山,《中國歷代裝飾紋樣》一~四冊,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3第三版 。
宋一程,《圖案‧構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
李昆聲,《雲南藝術史》,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01。
李立新,《中國設計藝術史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5。
李崇峰,《中印佛教石窟寺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2第一版。
李龍生、歐陽巨波、石巍 著,《咫尺方圓-設計藝術文化談》,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1 。
李進興,《西夏陶模》,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8第一版。
李致忠、周少川、張木早,《中國典籍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6二刷。
李九芳,《金屬胎琺瑯器-故宮博物院藏珍品大系》,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
李仲元,《紋飾典故》,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1990第一版 。
庒曉東,《文化傳播:歷史、理論與現實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證外一種》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4.4第一版。
東北師範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編著,《世界諸古代文明年代學研究的歷史與現狀》,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9.9第一版。
《明清檔案通覽》編委會,《明清檔案通覽》,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9。
林大雄,《馬雅》,香港:三聨書店有限公司,2002.8第一版。
林士民,《海上絲綢之路的著名海港─明州》,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3第一版。
林英,《金錢之旅-從君士坦丁堡到長安》,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6第一
版。
林梅村,《漢唐西域與中國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5第一版)。
林尹、高明,《中文大辭典》第二十二、二十八、三十冊,台北:中國文化研究所,1968。
杭間、何潔、靳埭強,《中國傳統圖形與現代視覺設計》,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5.5,第二版。
芮傳明、余太山,《中西紋飾比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第一版。
岳邦胡、田曉、杜思平、張軍武,《岩畫及墓葬壁畫》,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4. 2第一版。
武沐,《匈奴史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第一版。
武敏,《織繡》,台北:幼獅文化事業,1992。
周麗麗,《中國名瓷欣賞與收藏》,上海:上海技術科學出版社,1998.12第一版,2000.11修訂。
周菁葆,《絲綢之路藝術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1第一版 。
南京博物院,徐湖平主編,《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查爾斯‧崔薛,《攀緣植物》,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
柏原,《談花說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1第一版。
范念慈,《果樹》百香果,台北:三民書局,2001.8,頁116。
香港藝術館,《清瓷薈錦》,香港:香港市政局,1984。
胡雁溪,《明清民窯青花瓷識真》,江西:江西美術出版社,2003.10第一版。
洪心容、黃世勳、黃啟睿,《趣談藥用植物》,台中:文興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4。 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耀州窯博物館,《宋代耀州窯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耿寶昌,《明清瓷器鑑定》,香港:中華書局,1984。
唐家路,《中國蓮紋圖譜》,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8第一版。
唐家路 孫磊,《中國吉祥裝飾》,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0.8。
徐良高,《死城之謎─中國古代都城考古》,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1。
高千惠,《千里絲一線牽-漢唐織錦的跨域風華》,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3初版。
郝春文,《敦煌文獻論集》,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1.12二刷。
孫新民、趙文軍、郭木森,《河南古代瓷窯》,台北:歷史博物館,2002.10。
孫承熙,《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綱》,北京:昆侖出版社,2001.8第一版。
夏嵐,《多元匯流─元代工藝美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夏燕靖,《中國藝術設計史》,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1.6。
夏路 劉永生,《山西省博物館館藏文物精華》,瀋陽: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
國家圖書館善本特藏部敦煌吐魯番學資料研究中心編,《敦煌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3第一版 。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河南古代瓷窯》,台北:國立歷史博物,2002。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色彩與人生》,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1998.3。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8.1第一版。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清康雍乾名瓷》,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0.12。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明清琺瑯品展覽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9。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清代服飾展覽圖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
康嘯白,《陶瓷鑑賞新知》,台北:雄獅圖書,1997。
郭乃彰,《印度佛教蓮花紋飾之探討》,宜蘭:佛光出版社,1990初版。
陳魯夏 譚紅麗,《中國牡丹紋圖譜》,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2000.6。
陳傳,《中國藝術形象發展史綱》,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8第一版。
陳垣,《元西域人華化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2。
陳曉紅 毛銳,《巴比倫》,香港:三聯書店,2001.11。
陳潤民、馮小琦,《明清青花瓷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陳航,《中國交通地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8 第一版。
郭繼生,《美感與造型》,台北:聨經出版社,2005.5初版。
張抒,《中國幾何形裝飾》,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8第一版。
張文玲,《中亞古藝術探微》,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8.5第一版。
張迎勝,《元代回族文學家》,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4第一版。
張夫也,《全彩東方工藝美術史》,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3.3初版。
張文德,《中亞蘇非主義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9第一版。
張星烺,《中西交通史料匯編》一~四冊,北京:中華書局,2003.6第一版。
馮先銘,《中國陶瓷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馮先銘,《中國古陶瓷文獻集譯》,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0。
馮其庸,《中國藝術百科辭典》,台北:商務印書館,2004。
黃劍華,《絲路上的文明古國》,台北縣:世潮出版有限公司,2003.2第一版。
曾肅良,《明代官窯鑑定》,台北:三藝文化,2002。
路菁,《遼代陶瓷》,瀋陽:遼寧畫報出版社,2003.2。
葉劉天增,《中國裝飾紋樣比較研究》,台北:南天出版社,1992初版。
葉佩蘭,《古瓷辨識》,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4。
葉佩蘭,《琺瑯彩‧粉彩-故宮博物院藏珍品大系》,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楊泓、李力,《文物與美術》,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7第一版。
揚清田,《反轉錯視原理與圖形設計》,台北:藝風堂出版社,1992.6。
董新林,《幽冥色彩─中國古代墓葬壁飾》,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1。
雷茂奎、李竟成,《絲綢之路民族民間文學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11第一版。
賈應逸、祁小山,《印度到中國新疆的佛教藝術》,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9 第一版。
寧雲龍,《古代織繡》,瀋陽:遼寧畫報出版社,2001。
齊東方,《唐代金銀器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趙世红、和品正,《東巴藝術》,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10三刷。
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編,《景德鎮明清瓷器紋飾》,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第一版。
蓋山林,《絲綢之路草原民族文化》,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11第一版。
劉守安 主編、郝雪婷 著,《中國工藝美術》,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04.1第一版。
劉建麗,《宋代西北吐蕃研究》,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4第一版。
劉良佑,《古瓷研究》,台北:幼獅文化事業,1988.1第一版。
劉良佑,《中國歷代陶瓷鑑賞》3、4、5,台北:尚亞美術,1991。
劉良佑,《陶瓷─宋、元、明、清》,台北:幼獅文化,1992。
劉新園,《景德鎮出土明宣德官窯瓷器展》,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1998。
劉思智,《裝飾圖案基礎》,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4.3二刷。
劉秋霖、劉健,《清代宮廷民間生活圖典》第三冊,四川:巴蜀書社,1998。
劉文鎖,《走進尼雅》,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8第一版。
劉寧,《古代美術經典圖錄》,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1。
劉侗、于奕正 著,孫小力 校著,《帝京景物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蔡美彪,《中國通史》一~八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第一版,2001.5第
9次印刷。
潘富俊,《詩經植物圖鑑》,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
鄭武傑,《台灣植物圖鑑上冊》,台北:國立編譯館,2000。
鄭岩,《中國表情─文物所見古代中國人的風貌》,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1。
滕磊,《西域聖火-神秘的古波斯祆教》,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5第一版。
蔡和璧,《清康雍乾名瓷》,台北:故宮博物院,2000。
霍巍,《古格王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1第一版。
韓養民、韓小晶《中國風俗文化導論》,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9第一版。
錢振宗,《清代瓷器鑑賞》,台北:南天出版社,1994。
閻冬梅,《中國明清瓷器》,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96。
鐵源,《明清瓷器款識鑑定》,北京:華齡出版社,2004。
羅西章、羅芳賢,《古文物稱謂圖典》,西安:三秦出版社,2001。

學術論文
王怡璇,《聯珠紋樣與唐代紡織紋飾研究》,台北:輔仁大學織品所碩士論文,2002。
劉靜敏,《清代官窯瓷器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藝研所碩士論文,1979。

期刊專文
王寧,〈論唐英對瓷業的貢獻─兼議唐英督陶成功的原因〉,《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十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任新軍,《西雙版納西番蓮種質資源》,42期,雲南: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
植物園,1997。
余佩瑾,〈明宣德窯青花番蓮梵文湯匙〉,《故宮文物月刊》第十二卷第五期,台北:故宮博物院,1994。
周麗麗,〈略論乾隆景德鎮粉彩瓷器上的琺瑯裝飾風格〉,《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十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張臨生,〈明朝早期的掐絲琺瑯工藝〉《故宮文物月刊》,第四卷第五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
陸明華,〈清初景德鎮御窯廠成因考─兼述順治至康熙前期官窯的燒造〉,《上海博物館集刊─第六期》,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
陳擎光,〈瓷器上的吉祥圖案〉,《故宮文物月刊》第三卷第七期,台北:故宮博物院,1985。
陳克倫,〈明清景德鎮官窯瓷器流傳西藏研究〉,《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十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黃國經,《滇西西番蓮調查報告》,37期,雲南: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
園,1996。
葉佩蘭,〈從故宮藏品看乾隆時期唐窯的新成就〉,《故宮博物院院刊》第1期,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6。
葛婉章,〈清妙法蓮華經變相─由圖像般若觀法華義理〉《故宮文物月刊》第十一卷第五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3。
趙農,〈鑑古之今-中國傳統圖形的現代化〉,杭間、何潔、靳埭強,《中國傳統圖形與現代視覺設計》,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5,第二版。
劉良佑,〈如冰似玉說影青─五代宋元時期的景德鎮青白瓷〉《故宮文物月刊》,第三卷第九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5。
劉良佑,〈明清兩代的釉上彩瓷〉《故宮文物月刊》,第四卷第三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
劉良佑,〈明代官窯及其款識〉《故宮文物月刊》,第四卷第四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
劉良佑,〈清代官窯款式概要〉《故宮文物月刊》,第四卷第五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
劉良佑,〈寶相莊嚴的蓮花紋時代〉《故宮文物月刊》,第五卷第二期,台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
劉良佑,〈明代嘉靖與隆慶兩朝官窯器的鑑定〉,《故宮文物月刊》第五卷第八期,台北:故宮博物院,1987。
劉良佑,〈元代陶瓷的造形與裝飾〉《故宮文物月刊》,第七卷第三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
劉良佑,〈清代中晚期官窯瓷器的鑑定〉,《故宮文物月刊》,第六卷第一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8。
劉新園,〈景德鎮珠山出土的明初與永樂官窯瓷器之研究〉,《鴻禧文物─明初官窯與文化》,台北:鴻禧美術館,1996。
劉靜敏,〈清代官窯瓷器賞析〉,《歷史文物賞析》,台北:歷史博物館,1995。
劉賁,〈守望傳統圖形的心靈樂章〉,杭間、何潔、靳埭強,《中國傳統圖形與現
代視覺設計》,山東: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5,第二版。
霍華,〈清官窯瓷器紋樣舉要〉,《中國古陶瓷研究》第十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
鄧淑蘋,〈伊斯蘭奇葩─雕有乾隆御製詩的痕都斯坦玉器〉《故宮文物月刊》,第五卷第四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
譚旦冏〈中國紋飾的起源與演進〉─歷代紋飾考緒言《故宮文物月刊》,第四卷第八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

轉載自網路資料
解焱、李振宇、汪松,《中國入侵物種综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2004。

外文資料
日文專書
佐藤雅彥,《世界陶瓷全集15清》,日本:小學館,1983。
礪波護 著 韓昇 劉建英 譯,《隋唐佛教文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5二刷。

西文專書
﹝俄﹞李特文斯基 主編 馬小鶴 譯,《中亞文明史》第三卷,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1。
﹝烏﹞B.A.艾哈邁多夫 著 陳遠光 譯,《16~18世紀中亞歷史地理文獻》,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5第一版。
﹝法﹞布爾努瓦 著 耿昇 譯,《絲綢之路》,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2.5第二版。
﹝法﹞費琅 著 耿昇 穆根來 譯,《阿拉伯波斯突厥人東方文獻輯注》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2001.8二刷。
﹝法﹞費琅 著 馮承鈞 譯,《昆侖及南海古代航行考》《蘇門答臘古國考》,北京:中華書局,2002.12第一版。
﹝法﹞沙畹 著 馮承鈞 譯,《西突厥史料》,北京:中華書局,2004.1第一版。
(荷蘭)J.E.范.洛惠澤恩-德.黎鳥 著 許建英、賈建飛 譯,《斯基泰時期》,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1第一版。
哈特穆特‧包柏清 著 李文中 譯,《神秘古蘭經》,台中:晨星出版社,2005初版。
﹝英﹞托比‧馬斯格雷夫、克里斯‧加德納、威爾‧馬斯格雷夫原著,楊春麗、
袁瑀 譯,《植物獵人》,廣州:希望出版社,2005.3第一版。
﹝英﹞G.T.GARRATT 陶笑虹譯,《印度的遺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4第一版。
﹝英﹞赫伯特‧里德 著 王柯平譯,《藝術的真諦》,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4第一版。
﹝美﹞尤金‧N‧安德森 著,馬孆、劉東 譯,《中國食物》,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11第一版。
﹝美﹞勞費爾 著 林筠因 譯,《中國伊朗篇》,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3二刷。
﹝美﹞羅伊‧C‧克雷文 著 王鏞 方廣羊 陳聿東 譯,《印度藝術簡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第一版。
﹝德﹞弗蘭茲‧薩雷斯‧瑪雅 著 孫建君 劉赦 譯,《裝飾藝術手冊》,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9第一版。
JESSICA RAWSON,《Chiness Ornament-THE LOTUS AND THE DRANGON》,British:British Museum Publications Ltd.,Second impression 1990。
Torsten Ulmer and John M.MacDougal with drawing by Bettina Ulmer ,《PASSIFLORA-Passionflowers of the World》,TIMBER PRESS,2004。
關善明,〈明清官窯瓷器〉,《The Yangzhitang Collection of Imperial Porcelain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CHRISTIE''S,1997。
Chan Vitharin and Preap Chanmar、Ingrid Muan,《KBACH─A Study of Khmer Ornament》,Cambodia:Printed and bound in Cambodia,2005。
CECIE STARR、RALPH TAGGART原著,丁澤民、王偉、張世玲、連慧瑞
編譯,《生物學》,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1993.9,修訂版。
Elizabeth Martin原編,寧國杰譯,《貓頭鷹袖珍辭典生物學》,台北:貓頭鷹出
版社發行,1995。
阿爾諾‧迪斯卡,派崔克‧米烏蘭,《花花世界─300種珍稀花卉集》,台北:閣林國際圖書有限公司,2004.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陳擎光,〈瓷器上的吉祥圖案〉,《故宮文物月刊》第三卷第七期,台北:故宮博物院,1985。
2. 張臨生,〈明朝早期的掐絲琺瑯工藝〉《故宮文物月刊》,第四卷第五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
3. 余佩瑾,〈明宣德窯青花番蓮梵文湯匙〉,《故宮文物月刊》第十二卷第五期,台北:故宮博物院,1994。
4. 葛婉章,〈清妙法蓮華經變相─由圖像般若觀法華義理〉《故宮文物月刊》第十一卷第五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3。
5. 劉良佑,〈如冰似玉說影青─五代宋元時期的景德鎮青白瓷〉《故宮文物月刊》,第三卷第九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5。
6. 劉良佑,〈明清兩代的釉上彩瓷〉《故宮文物月刊》,第四卷第三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
7. 劉良佑,〈明代官窯及其款識〉《故宮文物月刊》,第四卷第四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
8. 劉良佑,〈清代官窯款式概要〉《故宮文物月刊》,第四卷第五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
9. 劉良佑,〈明代嘉靖與隆慶兩朝官窯器的鑑定〉,《故宮文物月刊》第五卷第八期,台北:故宮博物院,1987。
10. 劉良佑,〈元代陶瓷的造形與裝飾〉《故宮文物月刊》,第七卷第三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9。
11. 劉良佑,〈清代中晚期官窯瓷器的鑑定〉,《故宮文物月刊》,第六卷第一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8。
12. 鄧淑蘋,〈伊斯蘭奇葩─雕有乾隆御製詩的痕都斯坦玉器〉《故宮文物月刊》,第五卷第四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7。
13. 譚旦冏〈中國紋飾的起源與演進〉─歷代紋飾考緒言《故宮文物月刊》,第四卷第八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6。
14. 李念祖,〈從現行憲法規定論創制、複決之種類及其憲法基礎〉,《憲政時代》,第27卷,第2期,民90.4,頁3-21。
15. 李俊增,〈公民投票之理論與實踐〉,《憲政時代》,第23卷,第1期,民86.7,頁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