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藏經類
(一)大正新修大藏經
《長阿含經》, 大正藏第1冊。
《中阿含經》, 大正藏第1冊。
《雜阿含經》, 大正藏第2冊。
《增一阿含經》, 大正藏第2冊。
《別譯雜阿含經》, 大正藏第2冊。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正藏第5冊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正藏第6冊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大正藏第7冊 。
《道行般若經 》, 大正藏第8冊 。
《放光般若經》, 大正藏第8冊。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 大正藏第8冊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大正藏第8冊 。
《妙法蓮華經》, 大正藏第9冊。
《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本,大正藏第9冊。
《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本,大正藏第10冊。
《大寶積經》, 大正藏第11冊。
《大般涅槃經》(四十卷本),大正藏第12冊。
《維摩詰經》, 大正藏第14冊。
《解深密經》, 大正藏第16冊。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 大正藏第22冊。
《大智度論》, 大正藏第25冊。
《舍利弗阿毘曇論》, 大正藏第28冊。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大正藏第27冊。
《阿毘達磨俱舍論》, 大正藏第29冊。
《瑜伽師地論》, 大正藏第30冊。
《中論》, 大正藏第30冊。
《大乘莊嚴經論》, 大正藏第31冊。
《攝大乘論》, 大正藏 第31冊。
《攝大乘論釋》, 大正藏 第31冊。
《發菩提心經論》, 大正藏 第32冊。
《注維摩經》, 大正藏 第38冊 。
《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大正藏 第40冊。
《異部宗輪論》, 大正藏 第49冊。
(二)漢譯南傳大藏經
《相應部一》,漢譯南傳大藏經 第13冊。
《相應部三》,南傳大藏經第15冊
(三)佛光大藏經
《阿含藏.增一阿含經》, 第1冊至第4冊。
《阿含藏.雜阿含經》 , 第1冊至第4冊。
《般若藏. 大般若經》, 第22冊。
《般若藏. 大智度論》, 第1冊至第5冊。
二、專書
(一)中文著作
1、臺灣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會《太虛大師全書》第二十四冊(台北:善導寺佛經流通處印行,出版年不詳)
太虛大師著 唐一玄編解《法華經教釋》(高雄:佛光出版社,1985年)。
太虛大師著〈彌勒淨土與菩薩行研究〉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69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
平川彰等著林保堯譯《法華思想》(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印順導師《中觀論頌講記》(台北: 正聞出版社,1988年)。
印順導師著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台北:正聞出版社,1989 年)。
印順導師著《中觀論頌講記》(台北:正聞出版社,1989年)。
印順導師著《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聞出版社 , 1988 年)。
印順導師著《成佛之道》(台北:正聞出版社,1994年)。
印順導師著《佛在人間》(台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
印順導師著《空之探究》(台北:正聞出版社,1992年)。
印順導師著《般若經講記》(台北:正聞出版社,1986年)。
印順導師著《無諍之辯》(台北:正聞出版社,2000 年)。
印順導師著《菩薩心行要略》(台北:正聞出版社,2005年)。
印順導師著《學佛三要》(台北:正聞出版社,1981年)。
印順導師著《攝大乘論講記》(台北:正聞出版社,1991年)。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編輯《佛光山開山二十週年紀念特刊》(高雄:佛光出版社,1987年)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編輯《佛光山開山三十週年紀念特刊》(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吳汝鈞著〈空之哲學〉《現代佛學大系》33冊(台北:彌勒出版社,1983年)。
吳汝鈞著《印度佛學的現代詮釋》(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吳汝鈞著《佛教的概念與方法》(修訂本)(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
吳汝鈞著《龍樹中論的哲學解讀》(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呂澂著《印度佛教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社,1982年)。
李世傑《印度大乘佛教哲學史》(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2年)
李世傑著《印度部派佛教思想史》(台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79年)。
依日法師著《六波羅蜜的研究》(高雄:佛光出版社,1999年)。
依淳法師著《本生經的起源及其開展》(高雄:佛光出版社,1987年)。
屈大成著《大乘大般涅槃經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
河村孝照著 《法華經概說》(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4年)。
星雲大師著 〈我對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佛光學》(高雄:佛光山宗務委員會1997年)。
星雲大師著《人間與實踐 ── 慧解篇》(台北:香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星雲大師著《星雲大師講演集》(二)(高雄:佛光出版社,1987年)。
星雲大師著《星雲大師講演集》(四)(高雄:佛光出版社,1991年)。
星雲大師編著《佛光教科書.菩薩行証》(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星雲大師編著《佛教叢書‧人間佛教》(高雄:佛光出版社,1995年)。
星雲大師編著《佛教叢書‧經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95年)。
悟殷法師著《部派佛教系列──實相篇、業果篇》(上編)(台北:法界出版社,2001年)。
悟殷著《部派佛教系列──修證篇 》(中編)(台北:法界出版社 2003年 )。
郟廷礎釋譯《大智度論》(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張子敬居士講述 真如居士校輯《大般若經精要》(台北:大千出版社,2004年)
張曼濤著〈涅槃思想研究〉藍吉富主編《現代佛學大系》34冊(台北:彌勒出版社,1983年)。
陳朝棟著《大智度論概要易讀》(台北:大千出版社,2004年)。
陳慧劍譯註《維摩詰經今譯》(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楊政河著《華嚴哲學研究》(台北: 慧炬出版社, 1992年)。
楊郁文著《阿含要略》(台北:東初出版社,1993年)。
楊惠南著《佛教思想發展史論》(台北:東大出版社,2003年)。
萬金川著《中觀思想講錄》(嘉義:財團法人安慧學院文教基金會,1998年4月初版)。
演培法師釋註《入中論誦講記》(台北:天華出版社,1996年)。
滿義法師著《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霍韜晦著《絕對與圓融─佛教思想論集》(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韓延傑著《南傳上座部佛教概論》(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
藍吉富著《佛教史料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藍吉富著《聽雨僧廬佛學雜集》(台北:現代禪出版社,2003年)。
釋正果著《聲聞、菩薩行果》(台北:千華出版社,1990年)。
2、大陸
王守常 錢文忠編《人間關懷─20世紀中國佛教文化學術論集》(1999年)
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6月2刷)。
佛源主編《大乘佛教與當代社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3年)。
何建明著《佛法觀念的近代調適》(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
姚衛群著《佛學概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年11月一版)。
洪修平著〈中國佛教文化與現代社會人生〉佛源主編《大乘佛教與當代社會》(北京:東方出版社,2003年)。
劉元春著《化導與反思─佛教入世之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鄧子美著《超越與順應 ── 現代宗教社會學觀照下的佛教》(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二)日文譯作
上田義文著 陳一標譯《大乘佛教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2年)
中村元著 江支地譯《慈悲》(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
木村泰賢著 巴壺天、李世傑合譯《人生的解脫與佛教思想》(台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木村泰賢著 演培法師譯《大乘佛教思想論》(台北:天華出版社 1991年 )。
木村泰賢著 演培法師譯《小乘佛教思想論》(台北:天華出版社 1990年)。
水古幸正著〈初期大乘經典的成立〉 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98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
水野弘元著 香光書鄉編譯組譯《佛教的真髓》(嘉義:香光書鄉出版社,2002年十一月初版)。
平川彰著 莊崑木譯《印度佛教史》(台北:商周出版社,2002年)。
宇井伯壽著〈初期的大乘思想〉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98冊(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
竹村牧男著 蔡伯郎譯《覺與空 ── 印度佛教的開展》(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3年)
佐佐木教悟‧高崎直道等著 釋達和譯《印度佛教史概說》(高雄:佛光出版社,1998年)。
服部正明‧長尾雅人著 許明銀譯《印度思想史與佛教史述要》(台北:天華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
金岡秀友著 許洋主譯《生與死》(台北:法爾出版社,1989年)。
神林隆淨著 許洋主譯〈菩薩思想的研究〉(上)(下)藍吉富主編 《世界佛學名著譯叢》65冊(台北:華宇出版社,1984年十一月初版)。
梶山雄一等著 許洋主譯《般若思想》(台北:法爾出版社,1989年)
梶山雄一著 吳汝鈞譯〈空之哲學〉《現代佛學大系》32冊(台北:彌勒出版社,1983年)。
梶山雄一著 臧世俊譯《空的智慧 ── 般若經的現代詮釋》(新店:圓明出版社,1995年)。
(三)日文著作
平川彰著《平川彰著作集第三卷‧初期大乘仏教の研究I》(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春秋社,1997年)。
平川彰著《平川彰著作集第四卷‧初期大乘仏教の研究II》(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春秋社,1997年)。
平川彰著《平川彰著作集第五卷‧大乘仏教の教理と教団》(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春秋社,1997年)。
西義雄編《大乘菩薩道の研究》(日本京都:平樂寺,1968年)。
(四)其他
Arthur Berriedale Keith著 宋立道 舒曉偉譯《印度和錫蘭佛教哲學─從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D.M. Datta , S.C. Chatterjee 著 李志夫譯《印度哲學導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1982年)
Jaidev Singh著 賴顯邦譯《英漢對照中觀哲學概說》(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0年)
Loiseleur─Deslongchampsz法譯 馬香雪轉譯 《摩奴法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
Ven. Piyadassi著 方之譯《佛陀的古道》(台北:佛陀教育中心,2001年)。
三、學位論文
(一)博士論文
周學農著《出世、入世與契理契機 ── 太虛法師的人間佛教思想研究》(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學位論文,1996年)
游祥洲著《漢譯龍樹論典大智度論十八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4年)。(二)碩士論文
林琦瑄著 《論《維摩詰經》之入世精神 ── 以現代「人間佛教」為說明》(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趙淑真著《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理念的詮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四、期刊論文
王雷泉著〈批判與適應 ── 試論「人間佛教的三個層面」〉《印順思想 ── 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台北:正聞出版社,2000年)。
李利安著〈佛教的超人間性與人間佛教〉《哲學研究》(月刊)第七期,2005年。
李遠杰著〈走向世間的新佛教 ── 讀《佛法觀念的近代調適》〉《法音月刊》(法音雜誌社:北京)1999年第五期)。
周慶華著〈佛教的當代變貌與俗化迷思〉《台東師院學報》第九期,1998年。
周學農著「出世、入世與契理契機」《普門學報》(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林昌明著〈經世佛教 ── 太虛的新佛教運動〉《普門學報》第十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2年)。
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的藍圖〉(一)《普門學報》第五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的藍圖〉(二)《普門學報》第六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星雲大師著〈中國佛教階段性的發展芻義〉《普門學報》第一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星雲大師著〈六波羅蜜自他兩利之評析〉《普門學報》第四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張華著〈太虛大師和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與中國佛教的現代化〉《普門學報》第四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許抗生著〈「人間佛教」是當今世界佛教發展的必然趨勢〉《普門學報》第四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陳兵著〈正法重輝的曙光─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普門學報》第一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游祥州著〈五十三參與人間佛教〉(上)《法音月刊》第一六四期,法音雜誌社,北京;1998年)。
游祥州著〈五十三參與人間佛教〉(下)《法音月刊》第一六六期,法音雜誌社,北京;1998年)。
游祥州著〈論入世佛教與當代印度佛教復興運動 ── 從安貝卡博士到TBMSG的發展進路〉《印順長老與人間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五)(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佛教弘誓學院,2004年)。
黃俊威著〈佛教涅槃理論的後現代詮釋〉《1996年佛學研究論文集》》(4)(高雄:佛光出版社,1996年)
黃連忠著〈從《大智度論》「六度相攝品」論龍樹的六度相攝觀─以布施波羅蜜為中心的探討〉《內明》275期,1995年。楊曾文著〈二十一世紀的人間佛教和佛教研究〉《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四)(桃園縣:弘誓文教基金會,2003年)
楊曾文著〈人間佛教的展望〉《普門學報》第八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2年)。楊曾文著〈新世紀人間佛教與佛教文化建設〉《印順長老與人間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五)(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佛教弘誓學院,2004年)。
溫宗堃著〈六波羅蜜多思想之研究 ── 以大般若經第二會為中心〉(佛教學生論文集)第一集(高雄:妙林雜誌社,2001年)
董江陽著〈試論宗教在當代社會中的精神批判功能〉《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研究所雜誌社:北京,2000年第三期)。
劉高武著「人間佛教之特性及其思想」《普門學報》第十三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3年)。蔡耀明著〈歐美學界大乘佛教起源地之探討及其論評〉《佛學研究中心學報》三,1998年。蔡耀明撰《般若波羅蜜多教學與嚴淨佛土:內在建構之道的佛教進路論文集》(南投:正觀出版社,2001年)。
鄧子美著〈二十世紀中國佛教智慧的結晶(上) ── 人間佛教理論的建構與運作〉《法音月刊》第一六六期,法音雜誌社,北京;1998年)。
鄧子美著〈二十世紀中國佛教智慧的結晶(下) ── 人間佛教理論的建構與運作〉《法音月刊》第一六七期,法音雜誌社,北京;1998年)。
鄧子美著〈人間佛教與大乘佛教關係論〉《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四)(桃園縣:弘誓文教基金會,2003年)。
鄧子美著〈當代人間佛教的走向 ── 由宗教與社會角度審視〉《印順長老與人間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五)(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佛教弘誓學院,2004年)。
鄧子美著〈實踐人間佛教內核,轉換研究課題〉《佛學研究》,1995年。
鄧子美著〈論人間佛教的現代品格〉《中國禪學》第一卷(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賴永海著〈人間佛教是當代佛教的主流〉《普門學報》第二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賴永海著〈人間佛教與佛教的現代化〉《普門學報》第五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五、工具書
(一)中文
慈怡法師主編《佛光大辭典》索引一冊,正編七冊(高雄:佛光出版社,1988年)。
藍吉富主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共十冊(台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1994年)。
藍吉富主編《印順‧呂澂佛學辭典》共三冊(台南:中華佛教百科文獻基金會,2000年)。
(二)日文
小野玄妙主編《佛書解說大辭典》共十四冊(增補版為丸山孝雄編)(日本:大東出版社,自1932年陸續刊行)
中村元等人主編《仏典解題事典》(日本東京:株式会社春秋社,1983年)
望月信亨主編 塚本善隆續編《望月仏教大辞典》共十冊(日本東京:株式会社 世界聖典刊行協会,(一至七冊)1984年第十一版;(八至十冊)1973年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