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09: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陸慧綿
研究生(外文):Lu Hui-mian
論文名稱:繼續向前走-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建構的探索
論文名稱(外文):Continuing Progress: Constructing the History of the Taiwanese Small Theater Movement
指導教授:倪再沁倪再沁引用關係林谷芳林谷芳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系所名稱:藝術學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綜合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1
中文關鍵詞:小劇場抗拒論述重讀主體發聲後殖民理論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33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4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3
劇場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往往最能反映個人所處的社會。而歷史往往是我們認識一件事物的開端,所以對於一個場域裡的歷史建構,主體性的塑造是在歷史敘事中不可迴避的問題。眼下所見的台灣小劇場運動史論述,也反應了論述者本身的史觀。在台灣每每論及「小劇場」的起源,言必稱「西方」。在歷史敘事者以西方為指導的五四運動啟蒙語態影響下的「西潮論」,以及在台灣小劇場論域中常常出現「主體性」被西方美學流派論述所取代,而產生與論述主體疏離的情況。在筆者多年的劇場理論學習與實地的實踐操作過程中,深刻的感受到,形構一個場域的「歷史論述」對於這個場域發展的影響,所以將重新檢視歷史論述的主體性,成為本論文探索台灣小劇場運動史的建構的主要工作。此論文將以觀點的釐清為核心,多數的內容來自於提出批判以及分析原有的歷史建構中的知識系譜,而非史料的搜集及調查。

此論文將從史觀的探源開始,觀照廣為小劇場歷史論述中所引用的「西潮論」,以及眼下所見的台灣現代劇場中的歷史書寫。並通過歷史觀點的剖析,討論其歷史建構中的敘事基底。

通過「後殖民」的觀點,一種文化的自信應該建立在其面對歷史境遇的意識上面,橘逾淮為枳,經由重新對焦小劇場歷史的認識,以期開創出一個新的、積極的當代意義。
關鍵字:「小劇場」、「後殖民理論」、「重讀」、「抗拒論述」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相關詞彙定義及概念分析

第一節 「劇場」與「小劇場」
第二節 「運動」與「小劇場運動」
第三節 社會背景與文化關聯
第四節 「小劇場運動史」論述的形成與歷史建構的探索位置

第三章 史觀探源及台灣戲劇場脈絡

第一節 西潮論
第二節 內部取向與分期問題
第三節 小劇場運動史的起源與台灣戲劇史
第四節 斷裂與連結

第四章 台灣小劇場運動史的論述與影響

第一節 相關論述的影響
(一) 對前衛劇場的辨識問題
(二) 「後現代劇場」的名詞挪用
(三) 知識系譜的分析
(四) 前衛劇場為「台北青少年次文化」一說
第二節 「抗爭對象」與「抗爭立足點」
第三節 「小劇場已死」說
第四節 死後復生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後殖民觀點下的台灣悖論
第二節 「現代性」―主體的追索
第三節 可延伸發展的研究主題

【參考文獻】
【書籍】

1.Timothy Brook and Gregory Blue主編,古偉瀛等譯,《中國與歷史資本主義漢學知識的系譜學》,台北市:巨流,2004
2.王士儀著,《戲劇論文集:議題與爭議》,台北:和信文化,1999
3.田啟元著,《毛屍》,台北市:周凱基金會,1993
4.米歇爾‧傅科著,尚衡譯,《性意識史》,台北:桂冠,1990
5.余英時等著,《中國歷史轉型時期的知識份子》,台北:時報,1996
6.吳成全主編,《1986-1995台灣小劇場-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文建會,1996
7.宋國誠著,《後殖民文學從邊緣到中心》,台北:擎松,2004
8.李紀祥著,《時間‧歷史‧敘事》,台北:麥田,1999
9.邱坤良著,《日治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一八九五- 一九四五)》,台北:自立晚報,1992
10.邱貴芬著,《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臺北市:元尊,1997
11.柯文(Paul A. Cohen)著,林同奇譯,《在中國發現歷史 : 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台北:稻鄉,1991
12.柯靈烏著,黃宣範譯,《歷史的理念》,台北:國立編譯館,1981
13.浦衛忠著,《春秋三傳縱合研究》,台北市:文津,1995
14.馬森著,《台灣戲劇從現代到後現代》,台北: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002
15.高名潞著,《世紀烏托邦:大陸前衛藝術》,台北:藝術家,2001
16.高宣揚著,《結構主義》,台北:遠流,1994
17.高宣揚著,《解釋學簡論》,台北:遠流,1994
18.張京媛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2004
19.陳建華訪錄,李歐梵口述,《徘徊在現代與後現代之間》,台北:正中,1996
20.焦桐著,《台灣戰後初期的戲劇》,台北市:協和藝術文化基金會,1990
21.黃仁著,《台灣話劇的黃金時代》,臺北:亞太圖書,2000
22.愛德華‧薩依德著,王志弘等譯,《東方主義》,台北:立緒,1999
23.廖炳惠編著,《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台北:麥田,2003
24.趙敦華著,《維根斯坦》,台北市:生智,1996
25.劉小楓著,《現代性社會理論緒論-現代性與現代中國》,香港:牛津,1996
26.劉紀蕙著,《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台北:立緒,2000
27.德希達著,劉北成、陳銀科、方海波譯,《言語與現象》,台北市:桂冠,1998
28.德勒茲著,楊凱麟譯,《德勒茲論傅柯》,台北:麥田,2000
29.鍾明德著,《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台北:揚智,1999
30.羅蘭‧巴特著,李幼蒸譯,《寫作的零度》,台北:桂冠,1991

【期刊、雜誌】

1.人文書會策劃,<歷史:理論與批評>,第一期,台北市:人文書會,1999
2.人文書會策劃,<歷史:理論與批評>,第二期,台北市:人文書會,2001
3.人文書會策劃,<歷史:理論與批評>,第三期,台北市:人文書會,2003
4.王墨林,<寫在羊皮上的歷史>,表演藝術,第八十二期
5.王墨林,<誰被收編?談人間劇展的弔詭性>,表演藝術,第二十六期
6.田啟元,<劇場同志的一封公開信>,表演藝術,第四十期
7.紀慧玲,<演出好不燦爛,說理真箇艱難>,表演藝術,第115期
8.紀蔚然,<探索與規避之間-當代台灣小劇場的些許風貌>,中外文學,第三十一卷
9.紀蔚然,<歷史脈絡中的小劇場>,表演藝術,第四十六期
10.海辰,<小劇場,大震盪?>,光華,1989,5月
11.記錄整理鄭志偉、李立亨,<劇場史中的台灣史>《紅旗‧白旗‧阿罩霧座談會》,表演藝術,第四十五期
12.馬森,<小劇場與社區劇場都在做些什麼?>,文訊雜誌,1999年3月
13.馬森,<我的三次解放>,印刻文學,2005,5月
14.張逸帆,<台灣專業劇場的西洋戲劇挪用>,《一九九九臺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文建會,1999
15.陳正熙,<一個政治性的問題對反劇評現象的一點思考>,表演藝術,第67期
16.鍾明德,<台灣前衛劇場與青少年文化>,當代,第41期

【網站】
http://140.112.58.222/drama/ksk/02.html
http://www.glt.org.tw/800_2.asp
http://www.m-w.com/dictionary
http://saturn.ihp.sinica.edu.tw/~liutk/shih/wwwboard/messages/382.html
http://www.tpec.org.tw/air-art/pro/pro012.asp
http://www.oz.org.tw/modules/news/index.php?storytopic=4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