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孔憲法.林峰田.黃萬翔(2003)。台灣城鄉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2.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紅葉文化出版社。
3.王怡民等(2000)。形象商圈積效評估消費者態度之差異。高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實務專題。
4.王昭正譯(2001)。休閒導論。台北:品度股份有限公司。
5.王壽來等(2003)。人文歐洲.城市節慶。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6.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鄉研究所(1993)。台北縣綜合發展計畫。台北:台灣大學。
7.朱國光(2001)。形象商圈執行績效與顧客滿意度之探討。台北:商圈更新再造學術研討會。
8.吳必虎(2000)。地方旅遊開發與管理。大陸:科學出版社。
9.吳武忠.陳惠美等(2002)。再創觀光新顛峰(觀光Double)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觀光管理學會。
10.吳迎春.傳凌合譯(1990)。大未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1.李沛良(1992)。社會研究的統計分析。台北:大洋出版社。
12.李英弘.李昌勳(1999)。觀光規劃-基本原理、概念與案例(第三版)。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3.周春堤(2004)。未來學概論:原理、趨勢、方法及實例分析。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14.坪林鄉公所(2003)。坪林鄉誌。台北縣:坪林鄉公所。
15.坪林鄉公所(2004)。坪林人文旅情。台北縣:坪林鄉公所。
16.易展管理顧問有限公司(2004)。石門北橫地區觀光產業振興計畫技報告。台北:觀光局。
17.林婷怡(2004)。鄉村地區形象商圈成效評估之研究~以北縣坪林鄉為例。台北: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8.林建煌(2001)。行銷管理。台北:華泰出版社。
19.欣龍旅行社(2005)。坪林觀光巴士啟動結案報告書。台北:坪林鄉公所。
20.社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2001)。進入生態旅遊的世界。台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永續生態旅遊協會。
21.邱湧忠(2000)。休閒農業經營學。台北:茂昌圖書有限公司,。
22.容繼業.劉元安等(2001)。二十一世紀觀光發展-學行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觀光管理學會。
23.高良活等(2001)。歲月。台北縣:坪林鄉公所。
24.張瓊玲、張力亞(2004)。第三屆地方發展策略研討會: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管理研究:以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為例。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
25.梁朝勝(1999)。政府導開發,鄉村地區形象商圈問題之研究-以角板山形象商圈為例。台南: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26.郭岱宜(1999)。生態旅遊。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公司。
27.陳信甫、陳永賓(2001)。臺灣國民旅遊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公司。
28.陳思倫、宋秉明、林運聰(2003)。觀光學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29.陳思倫、歐聖榮、林運聰(2001)。休閒遊憩概論。台北:世新大學。
30.陳昭郎(2004)。陳昭郎教授論文選集。台北: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
31.陳國華等合譯(2004)。未來學導論-歷史、目的與知識。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2.陳慈玉(1994)。台北縣茶葉發展史。板橋: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33.陳墀吉(2003)。商圈更新再造與永續經營之機制。台北:世新大學人文社會學報第四期。
34.莊淑姿(2001)。農業與休閒體驗的另類思考。第三屆「休閒、文化、綠色資源論壇」-思想理論與政策研討會。
35.陳德星(2003)。宜蘭縣觀光政策之形塑與推動。台北: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學位論文。36.黃兆慧(2002)。台灣的水庫。台北:遠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7.黃佳琪(1999)。世界體系與台灣產業結構之轉型。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38.黃越宏(2005)。坪林遊記。台北:坪林鄉公所。
39.楊明珠譯(2003)。城鄉總體營造之-平衡城鄉發展與行銷地方特色的經營技巧。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40.經濟部商業司(1998)。經濟部塑造形象商圈計畫。台北:經濟部。
41.經濟部商業司(1998)。商店添魅力,街道換新妝。台北:經濟部。
42.經濟部商業司(2000)。商圈更新再造手冊。台北:經濟部。
43.綠蜻蜓企劃顧問有限公司(2004)。坪林鄉觀光事業整合規劃結案報告書。台北:坪林鄉公所。
44.綠蜻蜓企劃顧問有限公司(2005)。馬力埔社區九十三年度,新故鄉社區營造-社區風貌營造計劃「水岸休閒農業園區」結案報告書。台北:內政部營建署,台中縣政府。
45.蔡宏進(2003)。台灣新故鄉村社會學。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46.盧雲亭(1993)。現代旅遊地理學。台北:地景企業(股)公司。
47.謝長潤(2003)苗栗市光復路商圈店家對商店街開發之認知與參與。台北: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48.謝國雄(2003)。茶鄉社會誌。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二、英文部份
1.Alvin Toffler,吳迎春、傳凌譯(1997)。Next,大未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公司。
2.A.Schutz(1967)。The Phenomenolegg, of the Social Word。
3.Bryman, A(1992)。Chra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Newburypark.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LTD。
4.Butter(1980)。旅遊階段發展模型(中譯本)。中國:華南大學。
5.Clare A.Gunn,李英弘、李昌勳譯(1999)。觀光規劃。台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6.Earl Babbie,李美華等譯(1998)。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報出版社。
7.John R.Kelly,王昭正譯(2001)。Leisure,休閒導論。台北:品度(股)公司。
8.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1998)。Guide for Local Authorities on Developing Sustainable Tourism。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9.Ahmed, Z. U.(1991).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onent of a State’s Tourist Image on Product Positioning Strategy. Tourism Management, 12,331-340.
10.Alhemoud, A.M., & Armstrong, E. G.(1996). Image of Tourism Attraction in Kuwai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494), 76-80..
11.Baker, D. A. & Crompton, J. L. (2000). Quality, Satist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r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3)785-804.
12.Baloglu, S.(1999). A Path Analytic Model of Visitation Involving Information Sources, Socio-Psychological Motivations and Destination Image, Journal of travel & Tourism Marketing, 8(3)81-91.
13.Bigne, J. e., Sanchez, M. I., & Sanchez, J. (2001). Tourism Image, Evaluation Variables and After Purchase Behavior Inter-relationship. Tourism Management, 22(6), 607-616.
14.Gartner William C.(1993) ’Image Formation Process’ Journal of travel and Tourism Marketing Vol.2, 191-215.
15.William S. Gartner(1986),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Vol13. 1986, 635-644.
16.Angela Phelps, Holiday Destination Image- The Problem of Assessment, Tourism Management , 9, 1986, 168-181.
17.Bernard Lane ‘ What is Rural Tourism?’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Vol.Nos.1&2, 7-21pp, 1994.
18.Hirschman, E. Retail Research and Theory, Review of Marketing,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