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2 13: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淨雯
研究生(外文):Yang Ching-wen
論文名稱:郭嵩燾教育思想與實踐
論文名稱(外文):Kuo Sung-tao’s Thought and Practices on Education
指導教授:王金凌王金凌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文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5
中文關鍵詞:教育理論經世致用思賢講舍實學洋務西學實踐
外文關鍵詞:Practical learningWestern Educationdiplomatopiu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12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6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論文摘要
郭嵩燾,一個傳統儒學教育培養出的讀書人,身處清末這樣一個充滿變局的時代,他繼承經世致用的傳統,透過「讀書循理」汲取經典中的智慧,加上樂於接觸吸收西學的胸襟,走出一條能夠與世界接軌的道路。
對於西洋文明的認識,他已超越世人見解,達到思想層次。他洞悉西洋立國有本有末,而教育正是其根本。因此在前輩學者已充分研究其洋務觀的基礎下,深入探討其洋務觀之本-教育思想,也就勢在必行了。
然而,光是瞭解他的教育思想還不夠,任何主張若不能實踐,就失去致用以經世之精神。所以還必須填補學界對其教育實踐研究的空白。
在朝為官,他盡心盡力透過對教育政策的建言及主導,進行教育改革。在籍為紳,他仍不忍不談洋務,努力發揮影響力對社會教育、地方人才培育盡一份力。本論文希望透過對郭嵩燾的個案研究,同時作為對晚清教育發展環境、士人生存環境與思想變化的一個檢證。
第一章緒論。透過文獻回顧,瞭解郭嵩燾教育思想及教育實踐議題為尚待深入開發研討之領域。運用《郭嵩燾日記》等郭氏著作及時人相關研究,試圖將郭嵩燾之思想及其教育相關活動、實踐過程的成敗影響作一對照檢證。
第二章郭嵩燾教育思想形成背景。瞭解郭氏的身世背景,才能瞭解他如何從傳統儒學、實學等思想中,找出應對世變之法。而樂於接觸西學的互動過程,使他能洞悉西洋富強之本,進而建議朝廷取其優點對教育體制作革新。其對子孫的教育,亦是檢測其廟堂之言與日常生活實踐落差的最佳場所。
第三章學校教育制度的變革。三代學制是郭氏的教育理想。他希望借用符合三代學制精神的西洋學制來對中國教育進行改良,導正錯誤的教育內容,並主張重視實學教育,開設專業技職學校。
第四章社會教育與人心風俗。人心風俗、社會教育是互相影響的要素,因此針對吏治不修、禁絕鴉片煙、四民失其業等問題,郭氏皆提出解決之方,透過推動尊鄉賢、組織禁煙公社等,以正人心之防為社會教育之目標。
第五章郭嵩燾的教育實踐。郭氏從未偏廢實踐理念的腳步,他多次參與「學海堂」、「城南書院」、「湘水校經堂」、「思賢講舍」的學校改革,將其洋務觀導入學校章程,使西經驗亦具有良好的參考價值。不過實踐過程中不斷遭受時人挑戰。
第六章結論。郭氏希望透過改良教育的根本之法,力挽國家衰弱狂瀾。然而因為環境因素無法配合,因此其教育想法實踐失敗,也是無可避免的。然而國家教育改革的腳步,卻也正是多如他所預料般的發展,由此可證明其先見之明。郭嵩燾所提出的教育實務建言,今日多已無實用價值了。但是從時代先趨郭嵩燾一生的作為,我們可以學習其面對世變時,在根值於傳統的「讀書循理」思維中,又能勇於開放胸襟吸收新學,以時為大,審機行事的精神。另外值得借鏡反省的,是身為知識份子之責任,及經世致用的精神。
關鍵字 教育理論 經世致用 思賢講舍 實學 洋務 西學 實踐
郭嵩燾教育思想與實踐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學界研究概況----------------------------------------------------------------------2
一、生平方面的研究----------------------------------------------------------------3
二、事功方面的研究----------------------------------------------------------------4
三、學界對郭嵩燾的評論----------------------------------------------------------5
四、本研究價值-----------------------------------------------------------------------7
第三節 研究文獻與方法--------------------------------------------------------------------8
一、研究文獻--------------------------------------------------------------------------8二、研究方法--------------------------------------------------------------------------10

第二章 郭嵩燾教育思想形成背景---------------------------------------------12
第一節 郭嵩燾生平及其時代氛圍------------------------------------------------------12
一、生平及時代背景---------------------------------------------------------------12
二、教育相關工作經歷------------------------------------------------------------20
(一)傳統教學工作者角色----------------------------------------------------20
(二)任官職時的例行相關教育工作----------------------------------------22
1、磨勘鄉試試卷----------------------------------------------------------20
2、主持科舉考試-----------------------------------------------------------23
3、書院官課工作-----------------------------------------------------------23
第二節 學思歷程-----------------------------------------------------------------------------23
一、治學方法----------------------------------------------------------------------------24
二、中學-----------------------------------------------------------------------------------26
(一)經學-----------------------------------------------------------------------------26
(二)史學-----------------------------------------------------------------------------28
(三)諸子百家之學-----------------------------------------------------------------29
(四)文學-----------------------------------------------------------------------------29
三、西學---------------------------------------------------------------------------------31
第三節 郭嵩燾對子孫的教育-------------------------------------------------------------34
一、 家庭成員簡介------------------------------------------------------------------------34
(一)正室陳隆瑞及其子女-------------------------------------------------------34
(二)繼室錢氏-----------------------------------------------------------------------38
(三)妾---------------------------------------------------------------------------------38
1、鄒氏-----------------------------------------------------------------------------39
2、馮氏及其子-------------------------------------------------------------------39
3、梁氏及其子-------------------------------------------------------------------40
(四)孫輩-----------------------------------------------------------------------------41
二、 家庭教育 -----------------------------------------------------------------------------42
(一)對子孫的教育態度------------------------------------------------------------42
(二)庭訓-------------------------------------------------------------------------------46

第三章 學校教育制度的變革---------------------------------------------------52第一節 理想的三代學制----------------------------------------------------------------------52
一、學校三變-------------------------------------------------------------------------------53
二、西方學制與三代遺制雷同處------------------------------------------------------54
(一)「善人心、厚風俗,其義亦隱寓於此」的禮儀具文-----------------54
(二)「盡天下之人皆納之學」的基礎教育------------------------------------55
(三)「所學與仕進判分為二」的教育態度------------------------------------56
第二節 教育政策-為國舉才--------------------------------------------------------------57
一、教育目的---------------------------------------------------------------------------------57
(一)培養通洋務之官員人才--------------------------------------------------------58
(二)使四民各守其業-------------------------------------------------------------------58
二、人才選拔與培養------------------------------------------------------------------------60
(一)推薦實學人才---------------------------------------------------------------------60
(二)參考外國拔擢人才之法--------------------------------------------------------60
(三)贊成廢武科------------------------------------------------------------------------61
三、興辦專業技職學校-----------------------------------------------------------------------62
(一)培養外語人才---------------------------------------------------------------------62
1、首倡設置京師同文館-------------------------------------------------------------62
2、上海廣方言館----------------------------------------------------------------------63
3、廣東同文館--------------------------------------------------------------------------63
(二)主張開設天文算學科------------------------------------------------------------64
(三)新政之源在技職學校------------------------------------------------------------66
四、留學政策------------------------------------------------------------------------------------66
(一)留學是積漸之功-------------------------------------------------------------------67
(二)留學生的管理----------------------------------------------------------------------69
第三節 教育機構-學校章程必應變通---------------------------------------------------71
一、 學校的重要性---------------------------------------------------------------------------71
二、 學校章程---------------------------------------------------------------------------------72
三、 對社會人心風俗的引導功能--------------------------------------------------------74
四、 社會教育機構---------------------------------------------------------------------------75
(一)學會--------------------------------------------------------------------------------75
(二)博物館、圖書館與文化保存-------------------------------------------------76
(三)籌設上海博物館-----------------------------------------------------------------78
第四節 教育內容-實用之學 -------------------------------------------------------------79
一、徵實致用之學----------------------------------------------------------------------------80
(一)實學定義-------------------------------------------------------------------------80
(二)編縣志----------------------------------------------------------------------------81
(三)對西洋輿圖的重視-------------------------------------------------------------83
二、講求實在學問-----------------------------------------------------------------------------85
三、自然科學技術-----------------------------------------------------------------------------86
第五節 教育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各有所安-------------------------------------------87
一、擇師之道 --------------------------------------------------------------------------------88
(一)善引導且能耐煩-------------------------------------------------------------------89
(二)能視學生狀況作適性教學及關懷--------------------------------------------90
二、教學方法 --------------------------------------------------------------------------------91
(一)重引導-------------------------------------------------------------------------------92
(二)掌握教學節拍----------------------------------------------------------------------94
(三)由多方誘進到專致其功---------------------------------------------------------94
三、對後學的鼓勵-----------------------------------------------------------------------------95

第四章 社會教育與人心風俗 -----------------------------------------------97
第一節 矯正人心風俗----------------------------------------------------------------------98
一、 大環境的吏治現況--------------------------------------------------------------------98
二、 善盡地方官之責-----------------------------------------------------------------------99
(一)整頓吏治---------------------------------------------------------------------------100
(二)弛禁賭博的爭議 ----------------------------------------------------------------101
三、 毀謗事件的處理----------------------------------------------------------------------102
(一)丙子科場滋事毀上林寺事件與周樹藩毀謗事件------------------------102
(二)《申報》事件---------------------------------------------------------------------104
四、 尊鄉賢 ---------------------------------------------------------------------------------106
(一)透過官方力量 -------------------------------------------------------------------107
(二)動用民間力量 -------------------------------------------------------------------109
五、設立尊行公社-----------------------------------------------------------------------109
第二節 四民失其業問題------------------------------------------------------------------110
一、士人失其業形成原因--------------------------------------------------------------110
(一)取才管道有限-----------------------------------------------------------------110
(二)培養人才與需求不符-------------------------------------------------------111
二、士人失其業對人心風俗造成的影響------------------------------------------111
三、 治生之業-----------------------------------------------------------------------------112
四、 四民之業各有所歸----------------------------------------------------------------113
五、 郭嵩燾的實際作法----------------------------------------------------------------115
第三節 鴉片煙問題------------------------------------------------------------------------116
一、鴉片煙問題概況 -------------------------------------------------------------------116
二、郭嵩燾的禁煙理論 ----------------------------------------------------------------117
(一)理雅各敲碎民族自尊----------------------------------------------------------117
(二)禁鴉片煙奏摺--------------------------------------------------------------------117
(三)禁煙公社會講--------------------------------------------------------------------118
三、在英國的外交努力------------------------------------------------------------------119
(一)以身作則--------------------------------------------------------------------------119
(二)身為外交官之責-----------------------------------------------------------------120
四、創辦禁煙公社------------------------------------------------------------------------120
(一)禁煙公社緣起--------------------------------------------------------------------121
(二)禁煙公社成立宗旨-------------------------------------------------------------122
(三)禁煙公社運作--------------------------------------------------------------------123
1、心理戰術 ------------------------------------------------------------------------123
2、實際督促禁煙活動-------------------------------------------------------------124
(四)禁煙理念實踐之評價----------------------------------------------------------124
1、成效好案例----------------------------------------------------------------------124
2、失敗處檢討----------------------------------------------------------------------125

第五章 郭嵩燾的教育實踐---------------------------------------------------127
第一節 重振學海堂---------------------------------------------------------------------------127
第二節 主講城南書院 ----------------------------------------------------------------------128
一、院史簡介---------------------------------------------------------------------------------128
二、編制運作狀況---------------------------------------------------------------------------129
三、教學情況---------------------------------------------------------------------------------129
四、教育危機處理--------------------------------------------------------------------------130
(一)造聯毀謗風波------------------------------------------------------------------------130
(二)興建船山祠---------------------------------------------------------------------------132
第三節 恢復湘水校經堂 ---------------------------------------------------------------------133
一、湘水校經堂歷史簡介----------------------------------------------------------------133
二、參與復建計畫--------------------------------------------------------------------------134
三、籌備困難處------------------------------------------------------------------------------135
四、後續發展---------------------------------------------------------------------------------137
第四節 創辦思賢講舍--------------------------------------------------------------------------138
一、思賢講舍辦學宗旨--------------------------------------------------------------------138
二、思賢講舍籌備---------------------------------------------------------------------------139
三、思賢講舍章程--------------------------------------------------------------------------141
四、思賢講舍主講---------------------------------------------------------------------------142
五、課程規劃---------------------------------------------------------------------------------151
(一)實有課程---------------------------------------------------------------------------151
(二)空無課程---------------------------------------------------------------------------155
六、造成影響---------------------------------------------------------------------------------156

第六章 結論------------------------------------------------------------------------158
徵引書目-----------------------------------------------------------------------------162
附圖一 郭嵩燾年輕像--------------------------------------------------------------------------170
附圖二 郭嵩燾穿著常服的坐姿彩色畫像------------------------------------------------171
附圖三 郭嵩燾晚年像--------------------------------------------------------------------------172
附圖四 郭嵩燾女婿李經渠像----------------------------------------------------------------173
附圖五 郭嵩燾外孫李國棟全家福像------------------------------------------------------173
附圖六 郭嵩燾養知書屋故址所在-湖南長沙賜閑湖巷-----------------------------174
附圖七 《申報》報導郭嵩燾畫像事-星使駐英近事------------------------------------174
附圖八 湘水校經堂圖--------------------------------------------------------------------------175
附圖九 郭嵩燾〈重修湘水校經堂記〉拓片---------------------------------------------175
附圖十 湖南長沙曾國藩祠(思賢講舍所在地)一景---------------------------------176
附圖十一 民國初年的曾國藩祠與船山學社舊址--------------------------------------176
附圖十二 船山學社(思賢講舍遺址)-----------------------------------------------------177
附圖十三 今日船山學社舊址內部一角---------------------------------------------------177
附錄一 郭嵩燾學術教育大事表-------------------------------------------------------------178
附錄二 郭嵩燾家庭成員表-------------------------------------------------------------------182
附錄三 郭嵩燾延請西席表-------------------------------------------------------------------184
附錄四 思賢講舍教職員表-------------------------------------------------------------------188
附錄五 思賢講舍學生表----------------------------------------------------------------------190
附錄六 禁煙公社會講大事表----------------------------------------------------------------193
附錄七 禁煙公社會講出席名單-------------------------------------------------------------195
徵引書目
一、中文著作(依出版年排序)
(一)郭嵩燾著作
郭嵩燾,《玉池老人自敘》(台北市:文海, 民國55年初版),收入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十一輯,總107號
郭嵩燾著,王先謙編,《郭侍郎(嵩燾)奏疏》,三冊,(台北市:文海,民國55年),收入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十六輯,總151號
郭嵩燾,《史記札記》(臺北:樂天,民國60年)
郭嵩燾著,散原老人舊藏,《郭嵩燾書札》(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68[1979] 年)
郭嵩燾,《郭嵩燾日記》,四冊(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1983)。
郭嵩燾,《郭嵩燾:倫敦與巴黎日記》(長沙:岳麓書社,1982),收入鍾叔河主編,《走向世界叢書》
郭嵩燾著、楊堅點校,《郭嵩燾奏稿》(長沙:岳麓書社,1983)
郭嵩燾著、楊堅點校,《郭嵩燾詩文集》(長沙:岳麓書社,1984)
郭嵩燾著;鄔錫非、陳戍國點校,《禮記質疑》(長沙:岳麓書社,1992)
郭嵩燾著、陸玉林選注,《使西紀程:郭嵩燾集》(瀋陽:遼寧人民,1994)                         

(二) 官方檔案、時人論著
《四國新檔‧英國檔》(下),(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6年)
《廣方言館全案》,中央研究院近史所藏
王闓運,《湘綺樓日記》(上海:上海商務,民國17年)
曾國藩,《曾文正公文集》(台北:世界,民國41年)
文慶等,《籌辦夷務始末(咸豐、同治朝)》(台北:國風,民國52年)
李鴻章,《奏稿》;《朋僚函稿》收入《李文忠公全集》(台北:文海,民國51年)
劉錫鴻,《英軺日記》,收入《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第11帙(台北:廣文,民國51年)
曾紀澤,《曾惠敏公手寫日記》(台北:學生,民國54年)
黃濬,《花隨人聖盦摭憶》(香港:龍門,民國54年)
王先謙,《虛受堂文集》(台北:文海,民國55年)
聶其杰輯,《崇德老人自訂年譜》,收於《崇德老人紀念冊》之附錄,本書與《曾文正公年譜》合刊,(台北:文海,民國56年)
左孝同編,《左文襄公(宗棠)家書》,《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第81輯(805號),(臺北縣:文海出版社,民國61年)
陶風樓藏,《陶風樓藏名賢手札》(台北:廣文書局,民國78年)
(明)王夫之,《船山全集》(16)(長沙:岳麓書社,1996)
(清)王闓運著、馬積高主編,《湘綺樓詩文集》(湖南:岳麓,1996)

(三)近人著作
湖南省文獻委員會編,《湖南文獻彙編》第二集(湖南:湖南省文獻委員會,民國38年)
王彥威輯,《清季外交史料》(台北縣:文海,民國52年)
蕭一山,《中國近代史概要》,(台北:三民,民國61年六版)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華正,民國63年台一版)
劉兆璸,《清代科舉》(臺北市:東大,民國66年)
朱傳譽主編,《郭嵩燾傳記資料》,三冊(臺北市:天一出版社,民國68-70[1979-1981] 年)
林毓生,《思想與人物》(台北:聯經,民國72年)
張朋園,《中國現代化的區域研究:湖南省》(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72年),中研院近史所專刊(46)
蕭一山,《清史通史》(台北市 : 臺灣商務,民國74年)
張灝等著,《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晚清思想》(台北:時報,民國74年)
蘇精,《清季同文館及其師生》(台北:作者自印,民國74年)
中研院近史所編,《郭廷以先生訪問紀錄》(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民國76年)
韋政通,《中國十九世紀思想史》(上)(台北:東大,民國80年初版)
余秋雨,《文化苦旅》(台北:爾雅,民國81年)
王煜,《文哲心得與書評》(台北:水牛,民國85年)
凌林煌,《曾國藩幕府綜合探析》(高雄市:復文,民國85年7月)
董叢林《百年家族-曾國藩》(台北:立緒,民國88年)
邱秀香,《清末新式教育的理想與現實:以新式小學堂興辦為中心的探討》(臺北市:政治大學歷史學系,民國89年)
張壽安,《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敎論爭與禮秩重省》(臺北市:中硏 院近史所,民國90年)
黃克武主編,《畫中有話: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92年)
宋路霞,《百年家族-李鴻章》(台北:立緒,民國93年)
陳儀深等訪問、王景玲等紀錄,《郭廷以先生門生故舊憶往錄》(臺北市:中研院近史所,民國93年)
湖南省志編纂委員會編,《湖南省志:湖南近百年大事紀述》(第一卷)(湖南:湖南人民,1959)
尹仲容創稿,郭廷以編定,陸寶千補輯,《郭嵩燾先生年譜》,二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1971)
章炳麟著、湯志鈞編,《章太炎政論選集》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77)
陸寶千,〈郭嵩燾〉,《中國歷代思想家》,第四十四冊,(臺北:商務印書館,1979)
陸寶千,《清代思想史》(台北:廣文書局,1983)
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編,《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北京:中華,1984)
費正淸(Fairbank, John K),劉廣京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硏究所編譯室譯,《劍橋中國晚淸史 1800-1911年》(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1985)
鍾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分子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1985)
李肖聃,《近百年湖南學風‧湘學略》,(長沙:岳麓書社,1985)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汩羅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汩羅文史資料第2輯》(汨羅:編者,1990)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湘陰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湘陰文史資料第4輯》,(湘陰:編者,1990)
中國近代現代出版史編纂組編,《中國近代現代出版史學術討論會文集》,(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0)
黃政傑,《課程設計》(台北:東華,1991)
孫燕京,《閒話清使出洋》,(台北:雲龍,1992)
汪榮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燾與道咸同光時代》,(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3)
李國鈞主編,《中國書院史》(湖北:湖北教育,1994)
胡偉編輯,《中國教育大系:歷代教育名人志》(武漢:湖北教育,1994)
王利明主编,《新聞侵權法律辭典》(吉林:吉林人民,1994)
趙所生、薛正興主編,《中國歷代書院志》(南京市:江蘇敎育出版社,1995)
湖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湖南省志》(湖南:編者,1995 )
汪榮祖、李敖合著,《蔣介石評傳》(台北:商業周刊,1995)
田漢雲,《中國近代經學史》(西安市:三秦,1996)
詹棟樑,《教育倫理學》(台北:明文書局,1996)
黃光雄,《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1996)
郭生玉,《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1996)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北京:商務,1997)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台灣商務,1997)
朱漢民、李弘祺主編,《中國書院》(長沙:湖南教育,1997)
胡思敬,《國聞備乘》(上海:上海書店,1997)
王元化,《清園夜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7)
錢基博,《近百年湖南學風》,曹毓英選編,《錢基博學術論著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1997)
何烈等著,《曾國藩、郭嵩燾、王韜、薛福成、鄭觀應、胡禮垣》,收入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 王壽南主編,中國歷代思想家,(臺北市:臺灣商務,1999)
曾永玲,《中國清代第一位駐外公使:郭嵩燾大傳》(瀋陽市:遼寧人民,1989)
呂慶懷、董慶社等,《益陽風采》,(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89)
王興國,《郭嵩燾評傳》(南京:南京大學,2000)
朱維錚,《求索真文明-晚清學術史論》(上海:上海古籍,1997)
彭平一、陳先樞、梁小進著,《湘城教育紀勝》(湖南:湖南文藝,1997)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長沙:岳麓,1999)
天津社會科學院編,《千里江城-二十世紀初長江流域景觀圖集》(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1999)
梁啟超撰、朱維錚導讀,《清代學術概論》,(上海:上海古籍,2000)
王曉天、胥亞主編,《郭嵩燾與近代中國對外開放》(長沙:岳麓書社,2000)
鄒振環,《晚淸西方地理學在中國:以1815至1911年西方地理學譯著的傳播與 影響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2000)
國家文物局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詞典 三編 國務院公佈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上)(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1)
張靜,《郭嵩燾思想文化研究》(天津:南開大學,2001第1版)
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最後的王朝》(臺北:時報文化,2001)
盧嘉錫總主編、戴念祖卷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史:物理學卷》(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李春光,《清代學人錄》(瀋陽:遼寧大學,2001)
范繼忠,《孤獨前驅-郭嵩燾別傳》(北京:人民文學,2002)
成曉軍,《晚清第一智庫-曾國藩的幕僚們》(台北:捷幼,2002)
葉再生,《中國近代現代出版通史第一卷》(北京:華文,2002)
吳以義,《海客述奇-中國人眼中的維多利亞科學》(台北:三民,2002年)
瞿立鶴,《清末教育西潮:中國教育現代化之萌芽》(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 24 教育》(北京,中國文史,2002)
(美)芮瑪麗(Wright ,Mary Clalaugh,1917-1970)著,房德鄰等譯,《同治中興:中國保守主義的最後抵抗(1862-1874)》(The last stand of Chinese conservatism : the T'ung-chin restoration, 1862-1874)(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2)
(美)福爾索姆Folsom,Kenneth E;劉悅斌、劉蘭芝譯,《朋友‧客人‧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Friends, guests, and colleagues : the mu-fu system in the late Ch'ing perio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02)
陳先樞 、金豫北編著,《長沙地名古跡攬勝》(北京:中國文聯,2002)
王鶴鳴,《解凍家譜文化》(上海:上海古籍,2002)
崔通寶,《郭嵩燾:天朝首使》(上、下)(北京:北京圖書館,2003第1版)
蔣廷黻,《蔣廷黻回憶錄》(長沙:嶽麓書社,2003)
賈馥茗等編著,《中西重要教育思想家》(台北:空中大學,2003)
張宇權,《思想與時代的落差-晚清外交官劉錫鴻研究》(天津:天津古籍,2004)
蘇中立、蘇暉,《執中鑒西的經世致用與近代社會轉型》(北京:中華書局,2004)
陳戍國,《禮記校注》(長沙:岳麓書社,2004)

(四)期刊論文
1、期刊論文
吳伯卿,〈尹仲容與郭嵩燾〉,《暢流》,民國60年4月 
楊聯陞,〈郭廷以編定、尹仲容創稿、陸寶千補輯:郭嵩燾先生年譜〉,《清華學報》,民國62年6月
楊濬,〈我的父親楊乃武〉,《大成》,民國73年7月
徐載平,〈《申報》與楊乃武〉,《大成》,民國73年8月
林熙,〈郭嵩燾畫像糾紛與楊乃武〉,《大成》,民國73年9月
黃康顯,〈有關郭嵩燾的英文史料〉,《書目季刊》,民國74年12月 
黃康顯,〈郭嵩燾在英國的外交活動〉,《大陸雜誌》,民國75年4月 
陸寶千,〈郭嵩燾《養知易傳》輯〉,《漢學研究》,民國82年12月
吳以義,〈評曾永玲著《郭嵩燾大傳》〉,《新史學》,民國83年3月
汪榮祖,〈郭嵩燾、嚴復、曾紀澤連環敘〉,《歷史月刊》,民國83年9月  
王煜,〈評:《中國實學思想史》[葛榮晉編] 〉,《漢學研究》,第13卷第2期,民國84年12月
孫致文,〈郭嵩燾禮記質疑解經方法及態度初探〉,收入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所主編,《第六屆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樂學,民國89年)
黃一農,〈龍與獅對望的世界-以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後的出版物為例〉,《故宮學術季刊》,民國92年12月
張哲嘉,校讀〈明代方志中的地圖史料〉會議文章,民國92年6月21日
車行健,〈臺灣學界對郭嵩燾研究之重要成果簡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民國93年3月 
吳銘能整理,〈晚清「湖湘經學研究」座談會記錄〉,《中國文哲研究通訊》,民國93年3月
楊淨雯,〈顏元學習觀探析─兼與顧炎武實學說比較〉,《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4期, 民國93年9月
高義展,〈裴斯塔洛齊教育思潮對幼兒教育的啟示〉,《教育學苑》第7卷,民國93年7月
金觀濤、劉青峰,〈從「格物致知」到「科學」、「生產力」--知識體系和文化關係的思想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6期,民國93年12月
雷俊玲,〈宗教與文化的雙重使者-理雅各〉,《文化交流史:文化接觸的中間人研討會會議論文》,民國94年5月13、14日
楊堅,〈關於郭嵩燾日記〉,《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第二期,1981年12月
劉廣定,〈傅蘭雅──十九世紀科學傳入中國的功臣〉,《科學月刊》,142期,1981年10月
鍾叔河,〈論郭嵩燾〉,《歷史研究》,總167期,1984年2月
劉廣京,〈1867年同文館的爭議〉,《復旦學報》,第5期,1982年9月
黎志剛,〈郭嵩燾的經世思想〉,《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1984。
夏泉,〈郭嵩燾出使英國時的矛盾心態〉,《近代史研究》,57期,1990年5月
劉學禮,〈中國近代植物學的萌芽與發展〉,《科學月刊》,267期,1992年 3月
王興國,〈從郭嵩燾到譚嗣同-從一個側面看瀏陽算學社產生背景〉,《求索》,1995年6期
黃林,〈百餘年來郭嵩燾研究之回顧〉,《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年2期
劉泱泱,〈郭嵩燾研究的最新成果-評王興國新著《郭嵩燾評傳》〉,《湖湘論壇》,1999年第6期
吳保曉,〈清末駐英公使與英國禁煙活動〉,《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10月,第22卷第4期
張順洪,〈瞭解與行動:英國社會對華的認識與鴉片戰爭〉,《江海學刊》,1999年第5期
黃一農,〈太空中的塵埃野馬〉,《科學人》,第9期,2002年11月號
許順富,〈論郭嵩燾與思賢講舍和禁煙公社〉,《船山學刊》,2002年4期
王興國,〈準確定位科學論證——我是怎樣寫作《郭嵩燾評傳》的?〉,《評傳叢書動態資訊》,第111期,2003年3月10日
吳洪成、李兵,〈洋務運動時期西學科學與科技知識的引入及相關教科書的編譯〉,《亞太科學教育論壇》,第四期,第二冊, 2003年12月
傅敏,〈郭嵩燾與西方圖書館文明的東傳-讀「倫敦與巴黎日記」札記〉《圖書館(漢學)》,第4期,2004年
王爾敏,〈晚清實學所表現的學術轉型之過渡〉,收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近代中國的知識建構,1600-1949」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2004年11月25、26日


2、學位論文
雷俊玲,《清季首批駐英人員對歐州的認識》,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7年
黃信二,《禮記學記篇教育哲學思想之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林健群,《晚清科幻小說研究(1904-1911)》,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
郭明中,《清末駐德公使李鳳苞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
李新華,《曾國藩教育思想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國語文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民國91年
黎志剛,《郭嵩燾對晚清經濟問題的探討》,香港大學新亞研究所史學組碩士論文,1981年
文定旭,《立足傳統、融匯中西—郭嵩燾洋務教育思想研究》,華中師範大學教育管理碩士論文,2001年1月
沈惠芬,《晚清海關與國際博覽會》,福建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論文,2002年
張靜,《郭嵩燾與湖湘文化-以其五次歸隱作個案探析》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現 代史碩士論文,2003年
趙利峰,《晚清粵澳闈姓問題研究》,暨南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論文,2003年
鄭連聰,《阮元與學海堂研究》,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論文,2003年
林淩,《古代書院教育對於現今課改的啟示》,福建師範大學教育專業碩士論文,2003年
任珺,《中國書院審美文化研究—清代廣州學海堂案例》,深圳大學文藝學專業碩士論文,2003年
侯爽,《清代書院制度的嬗變》,遼寧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論文,2004年

二、報刊
吳相湘主編,《申報》重印本,(台北市:學生,民國53年)
阮文達,〈隨緣隨筆-窮理治事〉,《聯合報》,副刊12版,1977年12月4日
梁小進,〈新修黃興北路側的名人故里〉,《長沙晚報》,C1版,2001年8月21 日
江堤,〈平和:是一種永恒的形態—湘水校經堂筆記〉,《中國文物報》,2002年4月18日
趙幸,〈湘繡的閒話〉,《三湘都市報》,2002年4月29日。
趙毅衡,〈西方官司中國打法〉,《中央日報》副刊,2003年9月8 日
作者不詳,〈朱鎔基傳奇:明太祖直系後裔十七世孫〉,《南方周末》,2003年3月8日
王文隆〈長沙一家四代35個教書人 教書世家香飄杏壇〉,《三湘都市報》,11版,2004年9月9日
文華等,〈賜閑湖重現「古貌」〉,《三湘都市報》,A7版,2005年8月12日
陳錫民等,〈好大一個「教師之家」〉,《家庭導報》,2005年8月29日
張偉,〈藏書票裡的歷史一角〉,《新民晚報》,2005年11月1日
林波等,〈賜閑湖裏的掌故說不完〉,《長沙晚報》電子版,A5版,2006年1月11日
劉吉芳,〈100年的堅守〉,《長沙晚報》電子版,B4版,2006年5月14日
劉建勇,〈清末紅頂商人朱昌琳〉,《瀟湘晨報》,2006年7月4日

三、英文資料
Lai Chi Kong(黎志剛),〈In Search of Wealth-Kuo Sung-tao and His Economic Thought〉,《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民國73年9月
Helen E. Legge,James Legge: Missionary ans Ssholar(London:The Religious Tract Society,1905)
Hsu,Immanuel Chung-Yueh(徐中約);foreword by Langer,William L.,China's entrance into the family of nations : the diplomatic phase, 1858-1880(Cambridge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四、網路資源
大英百科全書線上繁體中文版http://wordpedia.britannica.com/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http://www.wordpedia.com/
故宮清代檔案人名權威資料查詢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ttsweb?@0:0:1:mctauac::/tts/npmmeta/dblist.htm@@0.6063065726879766
漢典資料庫清代經世文編資料庫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
星辰在線(湖南省會長沙唯一經國務院新聞辦批准的大型綜合性新聞網站)http://www.csonline.com.cn/
湖南在線(湖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網站) http://www.hnol.net
岳陽市檔案局http://www.yyda.com/
董氏基金會http://www.jtf.org.tw
湖南大學嶽麓書院 http://dm.hnu.cn
合肥李氏 http://www.hefei-lis.com/shixibiao1.htm
「Vanity Fair」(《浮華世界》週刊)http://www.antiquemapsandprints.com/spy/WORLD.htm
「Science and Society Picture Library」
http://www.scienceandsociety.co.uk/results.asp?image=10428185&wwwflag=2&imagepos=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楊淨雯,〈顏元學習觀探析─兼與顧炎武實學說比較〉,《輔大中研所學刊》,第14期, 民國93年9月
2. 徐載平,〈《申報》與楊乃武〉,《大成》,民國73年8月
3. 楊濬,〈我的父親楊乃武〉,《大成》,民國73年7月
4. 楊聯陞,〈郭廷以編定、尹仲容創稿、陸寶千補輯:郭嵩燾先生年譜〉,《清華學報》,民國62年6月
5. 車行健,〈臺灣學界對郭嵩燾研究之重要成果簡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民國93年3月 
6. 吳伯卿,〈尹仲容與郭嵩燾〉,《暢流》,民國60年4月 
7. 黃一農,〈龍與獅對望的世界-以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後的出版物為例〉,《故宮學術季刊》,民國92年12月
8. 王煜,〈評:《中國實學思想史》[葛榮晉編] 〉,《漢學研究》,第13卷第2期,民國84年12月
9. 汪榮祖,〈郭嵩燾、嚴復、曾紀澤連環敘〉,《歷史月刊》,民國83年9月  
10. 吳以義,〈評曾永玲著《郭嵩燾大傳》〉,《新史學》,民國83年3月
11. 陸寶千,〈郭嵩燾《養知易傳》輯〉,《漢學研究》,民國82年12月
12. 黃康顯,〈郭嵩燾在英國的外交活動〉,《大陸雜誌》,民國75年4月 
13. 林熙,〈郭嵩燾畫像糾紛與楊乃武〉,《大成》,民國73年9月
14. 高義展,〈裴斯塔洛齊教育思潮對幼兒教育的啟示〉,《教育學苑》第7卷,民國93年7月
15. 金觀濤、劉青峰,〈從「格物致知」到「科學」、「生產力」--知識體系和文化關係的思想史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46期,民國9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