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王正青(2004),機械資訊564期,2月:台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
王正青(2004),機械資訊565期,3月:台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
王正青(2004),機械資訊566期,4月:台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
台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1995),「機械工業五十年史」。10月:台灣區機
器工業同業公會。
吳淑貞(2002)「產業網絡、群聚現象與企業競爭力關係之研究-以兩岸製
鞋業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文賢(2002),「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台北市:智勝文
化。
孫金華、黃登興、孫英智(2004),「初級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的貿易成長與
結構改變-引力模型的驗證」,「2004年台灣經濟學會年會」,台灣經
濟學會,2004年10月。
黃素芬(2002),「我國工具機發展概況」,第142期:交銀刊物 產業調查
與技術。
黃登興(2001),「全球化趨勢與貿易變遷:引力模型下的圖像」,「歐美社
會結構與社會變遷:全球化的經濟與社會層面探討」學術研討會,中
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01年5月。
黃登興、黃幼宜(2003),「兩岸三地的經貿分合:引力模型的驗證」,「2003
年台灣經濟學會年會」,台灣經濟學會,2003年12月。
黃登興、徐茂炫(1997),「殖民關係與貿易型態在台灣日據時期的驗證」,
經濟論文叢刊,第25卷第3期,頁369-399。
黃登興、黃幼宜、孫英智(2003),「產業分工與貿易網絡:紡織業的驗證」,
「2004年台灣經濟學會年會」,台灣經濟學會,2004年10月。
郭錦婷(1999),「《引力模型》應用在雙邊貿易之分析-以亞太國家為例」,
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昌、陳新豐、程炳林、劉子鍵(2003),「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
應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棟樑(2003)「加入WTO後中部工具機業應用策略聯盟赴大陸投資之影響
因素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啟聰(2000),「2000機械工業現況與趨勢分析」,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
楊文瑩(1998),「工具機年鑑1998」,7月:工研院機械所。
劉信宏(2003),「2002年全球工具機市場分析」,機械工業雜誌,第244期,頁123-137
劉信宏(2004),「全球工具機產業趨勢」,機械與車輛產業速報,第130期,頁9-14
劉信宏、黃蓉芬、江靜愚(2002),「2010年工具機產業技術發展預測與主
要國家研發政策分析」,工業技術研究院 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
戴友煉(1996)「台灣工具機業產品╱市場策略與成長績效關係之研究」,
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熒美(2001),「台灣工具機發展契機之研究」:工研院經資中心。
戴熒美,「兩岸工具機產業的互動與比較」,機械工業雜誌,第232期,頁175-196
魏依玲、黃祥峰(2001),「兩岸工具機產業專題研究」,新竹:工業技術研
究院。
魏依玲(2002),「2002機械產業現況與趨勢分析」,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
二、英文部份:
Aitken, N. D., (1973),“The effect of EEC and EFTA on European Trade:
A Temporal Cross-Section Analysi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3,
881-892.
Anderson, J. E., (1979),“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Gravity
Equ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9, 106-116.
Artis, M. J. and W. Zhang., (2001),“Core and Periphery in EMU: A
Cluster Analysis,”Economic Issues, 6(2), 39-59.
Bergstrand, J. H., (1985),“The Gravity Equ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Some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7, 474-481.
Bergstrand, J. H., (1989),“The Generalized Gravity Equatio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Trade,”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1, 143-
153.
Bodo, G., Dalessio, G. and L.F. Signorini., (1993),“Patterns of
Change in Italian Regional Labour Markets: A Multistep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pplied Economics, 25, 305-313.
Deardorff, A. V., (1984),“Testing Trade Theories and Predicting
Trade Flows,”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I,
Amsterdam, 456-517.
Feenstra, R. C., (1998),“Integration of Trade and Di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2(4), 31-50.
Feenstra, R. C., Markusen, J. A. and A. K. Rose., (2001),“Using the
Gravity Equation to Differentiate Among Alternative Theories of
Trade,”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34(2), 430-47.
Linnemann, H., (1966),“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North-Holland: Amsterdam.
Lynne, P., (1988),“A Clustering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mport
Penetration on Product Variety,”Oxford Economic Papers, 40, 655-
670.
Piazolo, D., (1997),“Trade Integration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Europe: Policies Follow the Market,”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12(3), 259-297.
Tinbergen, J., (1962),“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 Suggestions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