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4 22: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曜賢
研究生(外文):LIU,YAU-SHIAN
論文名稱:貿易網絡與產業特性-工具機與鞋業的驗證
論文名稱(外文):Trade Network and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 An Empirical Evidence of Machine Tool and Footwear
指導教授:黃登興黃登興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ang,Deng-Sh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經濟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9
中文關鍵詞:群集分析引力模型工具機鞋業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55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文利用各國雙邊貿易流量資料,對各國家進行群集分析法分群,得到工具機產業由單一區塊轉變為雙區塊並存的現象與鞋業始終存在兩個貿易關係較緊密的集團的結果。此結果進一步提供了貿易區塊現象存在的證據,而利用引力模型對區塊現象進行再驗證,亦得到貿易區塊現象存在的證據。
第ㄧ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群集分析文獻回顧…………………………………………………………… 5
第二節 引力模型文獻回顧…………………………………………………………… 6
第三章 產業發展與回顧……………………………………………………………… 8
第一節 產業定義與研究範圍………………………………………………………… 8
壹、工具機產業定義………………………………………………… 8
貳、鞋產業定義………………………………………………………… 9
參、研究範圍定義…………………………………………………… 11
第二節 產業概況……………………………………………………………………… 12
壹、工具機產業概況…………………………………………………… 12
貳、鞋業產業概況…………………………………………………… 14
第四章 模型設定與資料分析………………………………………………… 15
第一節 群集分析(Cluster Analysis) ………………………………………… 15
壹、群集分析介紹與設定…………………………………………… 15
貳、資料來源與處理…………………………………………………. 17
參、群集分析結果……………………………………………………. 20
第二節 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 29
壹、引力模型介紹與設定……………………………………………………… 29
貳、資料來源與處理……………………………………………………… 31
參、引力模型結果……………………………………………………………… 3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8
第一節 結論………………………………………………………………………… 38
第二節 建議………………………………………………………………………… 39
參考文獻……………………………………………………………………………… 40
附錄…………………………………………………………………………………… 44
一、中文部份:

王正青(2004),機械資訊564期,2月:台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

王正青(2004),機械資訊565期,3月:台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

王正青(2004),機械資訊566期,4月:台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

台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1995),「機械工業五十年史」。10月:台灣區機
器工業同業公會。

吳淑貞(2002)「產業網絡、群聚現象與企業競爭力關係之研究-以兩岸製
鞋業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文賢(2002),「多變量統計分析:SAS/STAT使用方法」,台北市:智勝文
化。

孫金華、黃登興、孫英智(2004),「初級產業和高科技產業的貿易成長與
結構改變-引力模型的驗證」,「2004年台灣經濟學會年會」,台灣經
濟學會,2004年10月。

黃素芬(2002),「我國工具機發展概況」,第142期:交銀刊物 產業調查
與技術。

黃登興(2001),「全球化趨勢與貿易變遷:引力模型下的圖像」,「歐美社
會結構與社會變遷:全球化的經濟與社會層面探討」學術研討會,中
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2001年5月。

黃登興、黃幼宜(2003),「兩岸三地的經貿分合:引力模型的驗證」,「2003
年台灣經濟學會年會」,台灣經濟學會,2003年12月。

黃登興、徐茂炫(1997),「殖民關係與貿易型態在台灣日據時期的驗證」,
經濟論文叢刊,第25卷第3期,頁369-399。

黃登興、黃幼宜、孫英智(2003),「產業分工與貿易網絡:紡織業的驗證」,
「2004年台灣經濟學會年會」,台灣經濟學會,2004年10月。

郭錦婷(1999),「《引力模型》應用在雙邊貿易之分析-以亞太國家為例」,
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昌、陳新豐、程炳林、劉子鍵(2003),「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
應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棟樑(2003)「加入WTO後中部工具機業應用策略聯盟赴大陸投資之影響
因素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啟聰(2000),「2000機械工業現況與趨勢分析」,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

楊文瑩(1998),「工具機年鑑1998」,7月:工研院機械所。

劉信宏(2003),「2002年全球工具機市場分析」,機械工業雜誌,第244期,
頁123-137

劉信宏(2004),「全球工具機產業趨勢」,機械與車輛產業速報,第130期,
頁9-14

劉信宏、黃蓉芬、江靜愚(2002),「2010年工具機產業技術發展預測與主
要國家研發政策分析」,工業技術研究院 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

戴友煉(1996)「台灣工具機業產品╱市場策略與成長績效關係之研究」,
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熒美(2001),「台灣工具機發展契機之研究」:工研院經資中心。

戴熒美,「兩岸工具機產業的互動與比較」,機械工業雜誌,第232期,頁
175-196

魏依玲、黃祥峰(2001),「兩岸工具機產業專題研究」,新竹:工業技術研
究院。

魏依玲(2002),「2002機械產業現況與趨勢分析」,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


二、英文部份:

Aitken, N. D., (1973),“The effect of EEC and EFTA on European Trade:
A Temporal Cross-Section Analysi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3,
881-892.

Anderson, J. E., (1979),“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Gravity
Equ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9, 106-116.

Artis, M. J. and W. Zhang., (2001),“Core and Periphery in EMU: A
Cluster Analysis,”Economic Issues, 6(2), 39-59.


Bergstrand, J. H., (1985),“The Gravity Equ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Some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7, 474-481.

Bergstrand, J. H., (1989),“The Generalized Gravity Equation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the Factor-proportions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Trade,”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71, 143-
153.


Bodo, G., Dalessio, G. and L.F. Signorini., (1993),“Patterns of
Change in Italian Regional Labour Markets: A Multistep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Applied Economics, 25, 305-313.

Deardorff, A. V., (1984),“Testing Trade Theories and Predicting
Trade Flows,”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ol. I,
Amsterdam, 456-517.

Feenstra, R. C., (1998),“Integration of Trade and Di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2(4), 31-50.

Feenstra, R. C., Markusen, J. A. and A. K. Rose., (2001),“Using the
Gravity Equation to Differentiate Among Alternative Theories of
Trade,”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34(2), 430-47.

Linnemann, H., (1966),“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North-Holland: Amsterdam.

Lynne, P., (1988),“A Clustering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Import
Penetration on Product Variety,”Oxford Economic Papers, 40, 655-
670.

Piazolo, D., (1997),“Trade Integration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Europe: Policies Follow the Market,”Journal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12(3), 259-297.

Tinbergen, J., (1962),“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 Suggestions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New York.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