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20:0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于宭
研究生(外文):Lin Yu Chun
論文名稱:設定報酬率之交易策略績效評估-以臺指選擇權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Preset Return Option Trading Strategy-the Case of Taiwan Stock Index Option
指導教授:陳能靜陳能靜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經濟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1
中文關鍵詞:選擇權交易策略股價指數預測選擇權價格預測隱含波動性基因演化類神經網路模型theta值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1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在本研究中將theta避險的概念賦予更積極的投資意義,運用於選擇權之交易策略上,希望能設計一選擇權交易策略來達到我們所追求的報酬率,並模擬該交易策略之報酬率。另外,還考慮了投資所帶來的風險,將風險因子納入考量,期望能藉此限制投資組合之最大損失。
本文的研究標的為2003年1月2日至2005年12月31日的台灣股價指數選擇權,選擇具有相同到期日及執行價格的買權及賣權構成投資組合,假設投資人每一日持有一單位的買權,在每一交易日採用動態調整變動其賣權的部位來達到投資人所設定的報酬率,因此將會產生兩種交易策略,一為買進跨式部位(buy straddles);另一種交易策略則為逆轉部位(reversals)。在變動賣權部位的模式共有三種,第一種為直接計算理論的theta值,藉以得到每日之賣權部位(模式A);另一種方式則是在每一交易日依照本文所預測之選擇權價格來調整賣權投資部位(模式B),另外一種為風險控制下之模式C,不論模式A、B或C均於次日結算報酬率,以評估投資績效是否達到所設定之報酬率。
實證結果方面,在本文所設定的投資組合操作策略的報酬率達成績效上,無論是風險控制下或未限制最大損失之績效達成的效果皆相當不好,而選擇權價格預測的準確度乃是造成此結果的主要原因,其中以風險控制下之交易策略績效最好,在風險控制下,的確可以有效的控制損失率,且報酬率之波動性明顯的小很多,因此建議投資人可採用控制風險之策略。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選擇權評價模型               4
第二節 股價指數預測模型              13
第三節 波動性估計模型               19
第四節 選擇權交易策略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理論模型
第一節 投資組合操作策略              37
第二節 風險限制下之投資組合報酬率         41            第三節 選擇權價格的預測              44
第四節 倒傳遞類神經網路              46
第五節 基因演算法                 51
第六節 隱含波動性                 54
第七節 選擇權價格誤差衡量指標           56
第四章 實證結果
第一節 選擇權資料整理               57
第二節 以理論theta值計算之投資組合績效      58
第三節 未限制最大損失下之投資組合報酬率績效    64
第四節 風險控制下之投資組合績效          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82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83
附錄                        84
參考文獻                      88
參考文獻
一、英文部分
1.Anders﹐U﹒﹐Korn﹐O﹒and Schmitt﹐C﹒(1998)﹐“Improving the Pricing of Options:A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Journal of Forecasting﹐Vol﹒17﹐No﹒5/6﹐pp﹒369-388
2﹒Amilon ,H﹒(2003)﹐“A Neural Network Versus Black-Scholes:A Comparison of Pricing and Hedging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orecasting﹐Vol﹒22﹐No﹒4﹐pp﹒ 317-335
3.Canina﹐L﹒and Figlewski﹐S﹒(1993)﹐“The Informational Content of Implied Volatility﹐”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Vol﹒6﹐No﹒3(1993)﹐pp﹒659-681
4﹒Christensen﹐B﹒J﹒ and Prabhala﹐N﹒R (1998)﹐“The relation between implied and realized volatility﹐”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Vol﹒50﹐pp﹒125-150
5﹒Corredor﹐P and Santamaria R (2004)﹐“Forecasting volatility in the Spanish option market,”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Vol﹒14﹐NO﹒1﹐pp﹒1-11
6﹒Ederington ,H﹒L﹒and Wei Guan(2002)﹐“Measuring Implied Volatility:Is an Average Better ? Which Averag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Vol﹒22﹐No﹒9﹐pp﹒811-837
7﹒Gwilym﹐O﹒A﹒and Buckle﹐M﹒(1999)﹐“Volatility forecasting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option expiry circle﹐”European Journal of Finance﹐Vol﹒5﹐pp73-94
8﹒Gwilym﹐O﹒A﹒(2001)﹐“Forecasting Volatility for Option Pricing for the U﹒K stock Market﹐”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nalysis﹐Vol﹒14﹐No﹒1﹐pp﹒55-62
9﹒Hsin﹐Kuo﹐and Lee(1994)﹐“A new measure to compare the jedging effectiveness of foreign currency futures versus option﹐”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Vol14﹐pp﹒685-707
10﹒Hutchinson, J﹒M﹒﹐Lo﹐A﹒W﹒and Poggio﹐T﹒(1994)﹐“A Nonparametric Approach to Pricing and Hedging Derivative Securities Via Learning Networks﹐”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3﹐pp﹒851-889
11.Jorge, V., Salvador, T. and Julian, A.(2005).“STAR and ANN models: forecasting performance on the Spanish“Ibex-35”stock index,”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12, pp.490-509.
12 .Jung﹐C﹒﹐and Boyd﹐R(1996)﹐“Forecasting UK Stock Prices﹐”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Vol﹒6﹐pp﹒279-286
13﹒Kimoto﹐T﹒and K﹒Asakawa(1990)﹐“Stock Market Prediction System with Modular Neural Networks﹐”IEE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Neural Networks﹐pp﹒1-6
14﹒Refenes﹐A﹒N﹒﹐Azema-Barac﹐M﹒and A﹒D﹒﹐Zapranis (1993)﹐“Stock Ranking:Neural Network VS﹒Multiple Linear Reggression﹐”ICNN-93-San Francisco﹐pp﹒1419-1426
15﹒Zapart ,A﹒C﹒(2003)﹐“Beyond Black-Scholes:A Neural Networks-Based Approach To Option Pric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Finance﹐Vol﹒6﹐No﹒5﹐pp﹒469-489





二、中文部份
1.李沃牆 (1998),「計算智慧在選擇權定價上的發展:人工神經網 路、遺傳規劃、遺傳演算法」,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2.李惠如(2003)「類神經網絡於台灣股市認購權證訂價之實證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3.邱千珍 (2004),「類神經網路、VG及Black-Scoles定價模型在台指選擇權之比較」,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林金何 (2001),「股價預測模型的實例比較」,國立中正大學數理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5.林佩蓉 (2000),「Black-Scholes模型在不同波動性衡量下之表現─股價指數選擇權」,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6.林建成 (2002),「遺傳演化類神經網路於台灣股市預測與交易策略之研究」,東吳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7.林景智 (2003),「不同價格及波動性估計模型下台指買權價格之比較分析」,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8.徐仕豪 (2004),「選擇權之設定報酬率投資策略」,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9.孫嘉鴻 (2004),「灰預測與演化式類神經網路應用於台指選擇權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論文.
10.陳思帆(2005)「設定報酬率下之台指選擇權交易策略」,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1.陳安斌、張志良(2001)「基因演算法自動演化之類神經網路在選擇權評價及避險之研究--分析與實證」,資訊管理學報.第七卷,第二期,63-80頁.
12.陳安斌、許育嘉(2004)「整合小波轉換與神經網路於金融投資決策時間序列預測之研究」,資訊管理學報.第十一卷,第一期,139-165頁.
13.曹金泉(1999)「隨機波動度下選擇權評價理論的應用---以台灣認購權證為例」,政治大學金融學系碩士論文.
14.郭伯聖(2002),「台灣股市認購權證定價模型之實證研究--ANN-GARCH模型之應用」,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5.張鐘霖 (2003),「波動率模型預測能力的比較-以台指選擇權為例」,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16.曾炳誠(2005)「選擇權價格預測與設定報酬率策略操作之實證研究」,輔仁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7.葉欣怡(2004),「台灣股價指數選擇權價格之預測模式」,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8.葉怡成(2002),《類神經網路模式應用與實作》,台北:儒林.
19.楊雯寧(2002),「台灣股價指數預測模型之探討」,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0.鄭宇真 (2004),「以類神經網路模式分析台指選擇權最適化定價模型」,國立台北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21.劉美琦 (2000),「台灣股票市場股價預測模式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博士論文.
22.謝典師 (2004),「台指選擇權不同價性下與台指現貨關聯性暨價格預測之研究-應用BiGARCH模型與類神經演算法」,國立台北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23.謝美凰 (2003),「臺股指數選擇權評價之研究-探討不同波動性下B-S評價模型與二項式樹狀評價模型之差異」,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4.羅華強(2001),《類神經網路 : MATLAB的應用》,新竹市:淸蔚科技.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1.陳安斌、張志良(2001)「基因演算法自動演化之類神經網路在選擇權評價及避險之研究--分析與實證」,資訊管理學報.第七卷,第二期,63-80頁.
2. 12.陳安斌、許育嘉(2004)「整合小波轉換與神經網路於金融投資決策時間序列預測之研究」,資訊管理學報.第十一卷,第一期,139-165頁.
3. 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的藍圖〉(一)《普門學報》第五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4. 星雲大師著〈人間佛教的藍圖〉(二)《普門學報》第六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5. 星雲大師著〈六波羅蜜自他兩利之評析〉《普門學報》第四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6. 張華著〈太虛大師和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與中國佛教的現代化〉《普門學報》第四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7. 許抗生著〈「人間佛教」是當今世界佛教發展的必然趨勢〉《普門學報》第四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8. 陳兵著〈正法重輝的曙光─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普門學報》第一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9. 黃連忠著〈從《大智度論》「六度相攝品」論龍樹的六度相攝觀─以布施波羅蜜為中心的探討〉《內明》275期,1995年。
10. 楊曾文著〈人間佛教的展望〉《普門學報》第八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2年)。
11. 劉高武著「人間佛教之特性及其思想」《普門學報》第十三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3年)。
12. 蔡耀明著〈歐美學界大乘佛教起源地之探討及其論評〉《佛學研究中心學報》三,1998年。
13. 賴永海著〈人間佛教是當代佛教的主流〉《普門學報》第二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14. 賴永海著〈人間佛教與佛教的現代化〉《普門學報》第五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