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9 22:0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盛隆
研究生(外文):Sheng-Lung Chen
論文名稱:我國大型營造業之經營策略分析—以個案公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Large Scal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R.O.C- Case Study
指導教授:高人龍高人龍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en-Lung K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學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9
中文關鍵詞: 營造業 經營策略 競爭優勢
外文關鍵詞:Construction industrymanagement strategythe competition advanta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368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營造業雖屬傳統產業,但在國內為政府特許之行業,整個產業不僅需要專業經營,且攸關民生工業的發展,甚為重要。國內近幾年來營造業受諸多因素影響,由盛而衰,處於低迷時期。且我國已於2002年初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政府必須逐步開放公共工程市場。值此產業環境驟變時期,營造業的經營管理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本研究目的為:一、探討營造業之產業結構、產業動態、廠商經營模式、經營策略,藉以描繪出營造業之產業全貌。二、藉由Porter的(1980)「五力分析」,來檢視營造業的競爭條件。三、以實際個案為例,替該上市公司找出競爭優勢並擬定競爭略,使其在競爭的環境裡能永續經營。
本研究選定國內某上市公司營造廠商為研究核心,整個策略規劃的部分係針對此個案公司所建構。由個案公司向外延伸,剖析營造產業的潛力與產業結構,藉此界定:一、存在整體環境與產業環境的機會與威脅。二、個案公司內部所擁有的優勢與劣勢。三、個案公司的關鍵成功因素。
實證研究結論為:一、台灣大型營造業的關鍵成功因素為:選擇高利潤的區隔市場、估價算標能力、e化營建管理能力、採購規模經濟、公司商譽、財務調度能力,營造業要應以審視本身的競爭力。二、都市更新計畫、海砂屋改建、捷運場站開發計畫、BOT、BOO建設計劃,是未來大型營造廠商重要的業務來源,而且將以turn-key方式承攬,國內大型營造廠商應加重設計能力以掌握此業務來源。三、國際性大型營造廠商將先進的工法及施工機具引進我國,大舉滲透特殊工法的市場區隔,壓縮台灣大型營造廠商生存空間,台灣營造廠商要及早因應。四、個案公司目前採用成長策略,最適當的成長策略是新市場開發,新市場的開發最能達成個案公司亟需成長及獲利的目標,以建立持久不敗的競爭優勢。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個案公司納出二點實務上之建議:一、個案公司宜採用成長策略,積極進入都市更新計畫、海砂屋改建、捷運場站開發計畫、BOT、BOO建設計劃的大型工程市場區隔,個案公司現階段宜與大型工程規劃設計顧問公司策略聯盟。二、建議個案公司可運用良好的商譽及靈活的資金調度能力,積極主導參與都市更新計畫、海砂屋改建、捷運場站開發計畫、BOT、BOO建設計劃,除可確保穩定且有合理利潤的業務來源,更可切入有長期穩定營收的交通或其他專業的營運權利。
The construction is knows as a traditional industry which needs government permit to run the business, It is not just highly incorporated with professionism and technology in operation, and also is importa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long been influenced by a great deal of factors in recent years in country, making it recessing from prosperity to declination. As a member of WTO (WTO) since early 2002, the government is obligatory to open the public project market progressively. In such a stringent turning point, the management and expertise of the industry thus face more severe challenges than ever.
This research takes aim at: First, probe into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y's trends, and the type and strategies of management to depict overall picture of the construction field. Second, implement 「five forces framework」 of Porter (1980) to inspect the competitionism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ird, take real cases as examples to find out the competition forte and map out competition strategy for the listing company to last survival and take the lead in competition.
One of the local listing company is taken as the core for this research, and therefore the related strategies are accordingly made. Extending the case company analysis the potentialit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building the industry are defined as: First, existing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both construction industry itself and others as a whole. Second,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that the case company features. Third, the key of success factors of the case company.
The evidential research concludes as: First, the key of success factors of the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firms of Taiwan are: Choose the profitable segment of the market, capability of project estimation and computerization, economic procurement, corporate reputation, financing management, and most significantly, the constant evaluation of company’s competitiveness. Second, the city rehabilitation plan, sea sand housing reconstruction, RMT station joint-development plan, and BOT and BOO construction plan awarded on Turn-Key basis are the prospects for large contractors. The contractors however must enhance their design capacity to enable them to be competent. Third, given the international large construction firms with advanced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sophisticated construction machines already taking 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local relevant market, the local construction must exert necessary measures in cope with the challenge. Fourth, the case company adopts the tactics of growth at present that help reaching goals of growth and profits to secure a lasting and unbeatable competition advantage.
This research offers two comments on practices for the case company: First, the case company should on one hand adopt the strategy of growth to join in the city rehabilitation plan, sea sand housing reconstructing, MRT station joint-development plan, the large-scale projects of BOT, BOO on the other hand, the case company should cooperate with reputed consultant firm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n join-venture basis. Second, the case company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reputation and financial mechanism that will result optimistically and consecutively in ensuring lucrative involvements of projects in the long run competition.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三節 研究範圍 2
第四節 論文架構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競爭策略之探討 5
第二節 競爭優勢之探討 2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3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5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8
第四節 個案選擇 39
第五節 分析方法 39
第六節 研究限制 41

第肆章 產業定義與沿革 43
第一節 產業定義 43
第二節 產業歷史與沿革 46
第三節 產業特性 50
第四節 生產流程 51
第五節 產業上下游關係 51
第六節 產業現況 53
第七節 產業未來發展 57
第八節 個案公司簡介 58

第伍章 外部環境分析 63
第一節 總體環境分析 63
第二節 產業競爭環境分析-五力分析 70
第三節 機會與威脅認定 79

第陸章 內部環境分析 85
第一節 個案公司經營現況分析 85
第二節 核心資源及核心能力分析 88
第三節 價值鏈分析 90
第四節 目前執行的策略 92
第五節 個案公司經營績效分析 95
第六節 優勢與劣勢認定 99

第柒章 個案公司SWOT分析 103
第一節 機會與威脅 103
第二節 優勢與劣勢 104
第三節 SWOT分析 105
第四節 策略矩陣分析 106

第捌章 經營策略的制定與評估 111
第一節 使命與目標 111
第二節 策略規劃 111

第玖章 結論與建議 119
第一節 結論 119
第二節 建議 121

參考文獻 125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33
附錄二 財務分析各項定義說明 137
中文部份
1.天下雜誌編輯部(2006)。「五百大服務業」。天下雜誌,345,380-414。
2.王朝枝(1993)。營造業大型化發展可行性之研究。內政部營建署專題研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C26845601),未出版。
3.古秋雄(1999)。台灣大型營造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個案公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4.司徒達賢(1989)。企業政策與策略規劃。台北市:東華。
5.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台北市:遠流。
6.白金瑞(2003)。「未來的營造業—2010年」。營造天下,88,9-15。
7.江瑞祥(2003)。「淺談如何在GPA衝擊下找出經營捷徑」。營造天下,87, 16-21。
8.余振銘(2000)。提升國內營造業競爭力關鍵性因子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市。
9.吳思華(1984),產業特質與企業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台北市。
10.吳思華著(1996)。策略九說。台北市:麥田。
11.李北華(1996)。營造廠商年度承攬能量之初步探討。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12.李宜儒(1997)。營建業租借牌照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13.周賜屏(1999)。營造業的轉型策略。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
14.林清波(2002)。「營造產業的企業經營與社會責任」。營造天下,68,6-8。
15.長谷川(1986)。營造業的未來策略:邁向二十一世紀成長的途徑。台北市:中華工程雜誌社百世叢刊。
16.柯丁萍(1995),策略聯盟伙伴選擇決定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17.胡偉良(2003)。「潛在金融危機下的台灣營建業」。營造天下,82,12-16。
18.范光懿(1997)。細談營造業之成本控制:營造業之成本控制實務續篇。台北市:詹氏。
19.范光懿(2003)。「台灣營造業整裝待發」。營造天下,77,11-14。
20.張以文(1995)。企業多角化整體規劃程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21.張正和(1993)。營建業自動化機具諮詢服務系統之研究。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22.張慶忠(1995)。營造業分析暨企業競爭策略分析。私立中華工學院土木工程研究所建築景觀與規劃組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市。
23.許是祥(1987)。企業策略管理(譯)。台北市:中華企管管理發展中心。(原著:David A. Aaker (1983). Strategic market management. N. Y.: John Wiley & Sons, Inc.)
24.許是祥(1991)。企業管理—理論、方法、實務(6版)(譯)。台北市:中華企管管理發展中心。(原著:Leslie, W. R., & Lloyd L. B. (1987). Manage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N. Y.: McGraw-Hill.)
25.陳信宏(1999)。營造業經營效率評估與影響其效率因子之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市。
26.陳柏伸(1993)。營造業經營發展趨勢之研究。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27.陳淑如(2000)。營造廠競爭優勢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28.陳雪紅、黃家瑤(2005)。「台灣營造業發展歷程之回顧」。營造天下,112,15-22。
29.陳隆麒(1989)。企業政策—程序與實例。台北市:華泰。
30.陳隆麒(1992)。現代財務管理。台北市:華泰。
31.陳煌銘(2004)。「台灣營造產業環境分析與改善策略建議(下)」。營造天下,102,9-16。
32.粘倬南(1993)。營建業經營績效評估之研究。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33.黃永盛(2003)。台灣中型營造業經營策略之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學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34.黃俊富(1997)。BOT模式特許權合約之風險管理與資金籌措之研究—以台灣投資環境為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35.黃炯瑜(2000)。營建業經營策略聯盟之運籌—以大型營造廠商與建設公司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36.黃清玄(2004)。建築開發略之研究—以京城建設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
37.詹盡忠(1999)。「營造業的上市上櫃之道」。營造天下,26,28-31。
38.廖佳雯(1997)。營建業上市公司代理為題之初步探討。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39.劉同敏(2003)。「在台外國營造廠商之探討」。營造天下,89,8-14。
40.劉雅慧(1997)。營造業資本結構影響因素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縣。
41.劉福勳(2001)。「營建業財務危機案例分析與因應策略」。營造天下,56,14-18。
42.劉福勳(2002)。「營建業經營策略與公司轉型之初探」。營造天下,68,13-16。
43.劉福勳(2003)。「營建業應重視財務警訊之建立」。營造天下,82,6-11。
44.劉福勳(2004)。「營建企業經營診斷之初探」。營造天下,100,7-11。
45.蔡正雄(1985)。競爭策略。台北市:華泰。
46.蔡宗儐、黃聖欽(2004)。「營造業轉投資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營造天下,104,7-15。
47.蔡宗儐、蔡哲安、黃冠雄(2005)。「營造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工程估價作業為範疇」。營造天下,107,27-36。
48.蔡明修(1999)。營建業管理流程再造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49.蔡榮祥(1998)。營建業多角化經營策略評估。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50.蕭炎泉、蔡宗賓(2002)。「建築工程設計之品質管理—以集合式住宅為例」。營造天下,76,11-15。
51.賴士葆(1993)。生產/作業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市:華泰。
52.營造天下編輯部(2006),「外商搶食我國公共工程,營造同業共商因應辦法」。營造天下,123,27-29。
53.薛榮松(1995)。營造產業分析暨企業策略競爭之初步研究。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營建工程技術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54.謝安田(1989)。企業經營策略。台北:自印。
55.謝定亞、陳建年(2000),「國內營建業上市上櫃公司經營危機之探討」,營造天下,47、48,47-51。
56.鍾偉傑(1997)。營建業產業競爭力分析架構之建立。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57.蘇拾忠(1988)。產業環境因素與企業競爭策略關係之研究—以我國營建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58.蘇拾忠著(1994)。策略規劃指南。台北市:遠流。
59.政府採購法(民92)。
60.營造業法施行規則(民93)。
61.勞工安全衛生法(民92)。
62.政府採購法(民91)。
63.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民9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44. 劉福勳(2004)。「營建企業經營診斷之初探」。營造天下,100,7-11。
2. 43. 劉福勳(2003)。「營建業應重視財務警訊之建立」。營造天下,82,6-11。
3. 42. 劉福勳(2002)。「營建業經營策略與公司轉型之初探」。營造天下,68,13-16。
4. 41. 劉福勳(2001)。「營建業財務危機案例分析與因應策略」。營造天下,56,14-18。
5. 39. 劉同敏(2003)。「在台外國營造廠商之探討」。營造天下,89,8-14。
6. 37. 詹盡忠(1999)。「營造業的上市上櫃之道」。營造天下,26,28-31。
7. 31. 陳煌銘(2004)。「台灣營造產業環境分析與改善策略建議(下)」。營造天下,102,9-16。
8. 28. 陳雪紅、黃家瑤(2005)。「台灣營造業發展歷程之回顧」。營造天下,112,15-22。
9. 19. 范光懿(2003)。「台灣營造業整裝待發」。營造天下,77,11-14。
10. 17. 胡偉良(2003)。「潛在金融危機下的台灣營建業」。營造天下,82,12-16。
11. 14. 林清波(2002)。「營造產業的企業經營與社會責任」。營造天下,68,6-8。
12. 6. 白金瑞(2003)。「未來的營造業—2010年」。營造天下,88,9-15。
13. 46. 蔡宗儐、黃聖欽(2004)。「營造業轉投資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營造天下,104,7-15。
14. 47. 蔡宗儐、蔡哲安、黃冠雄(2005)。「營造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工程估價作業為範疇」。營造天下,107,27-36。
15. 55. 謝定亞、陳建年(2000),「國內營建業上市上櫃公司經營危機之探討」,營造天下,47、48,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