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5 12: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金傳珩
研究生(外文):King Chuan Heng
論文名稱:「出口」-海洋生物的碎形表現
論文名稱(外文):Outlet-Fractal Representation of Marine Life
指導教授:呂清夫呂清夫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u Ching F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美術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3
中文關鍵詞:碎形混沌自我相似性分數維度混沌動態性無限延展性
外文關鍵詞:FractalChaosSelf-SimilarityFractional DimensionChaotic DynamicsUnlimited Expans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120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3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遼闊無邊的大藍,是生之始、萬物歸之處,海洋是全球百分之九十九的生物棲地,也主宰著地球的氣候變化、物質循環及整個生態系的正常運作;然而幾個世紀以來,社會一直被笛卡兒的線性思維與牛頓的化約宇宙觀所主宰著,人定勝天是化約主義者的夢想,此體系下的科技產物卻使得地球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海洋正面臨著種種環境問題。1970年代出現的「混沌」(Chaos)、「碎形」(Fractal)理論,是一種對於整體性、混沌及變易觀念的全新認識,充份反映後現代之各式不平衡、不穩定、非連續性、無序、斷裂和突變的現象,並提供一種新觀念去解答所有宇宙、人類自我存在以及人類與世間之間的關係等問題。

本創作以海洋生物為主題,運用碎形表現大自然之美,並以碎形思維闡述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創作範圍屬於數位藝術,形式以數位平面、半立體多媒材裝置與動畫等方式呈現;美感形式上,以具象、有機抽象與幾何抽象表現為主,尋求視覺上「多樣的統一」之美感。希冀能以碎形的「自我相似性」、「分數維度」、「混沌動態性」、「無限延展性」等特徵所延伸的思維,予觀者觀看作品感受海洋豐富生命力的同時,亦思考人類與萬物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牽繫,最終尋求自然生態環境與人的和諧共存。
Vast boundless greatly blue, is lives the beginning, the creation turns over to place. In the whole world, there are 99% creatures live in the ocean which controls global climatic change, the material circulation and the entire ecosystem operation. Since several centuries, society was controlled continuously by Rene Descartes’ linear thinking and Newton’s reductionist worldview. They thought that human beings would conquer Na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used the serious destructio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ocean is facing all sorts of environment problems. Chaos and Fractal theory were appeared in 1970 ages which were one new knowledge about the integrity, the chaos and the change. They reflect adequately to various phenomena of the post-modern age, such as imbalance, non-continuous, disorder, break and sudden change. Chaos and Fractal theory provide one new idea to explain the Universe, the mankind’s self-exist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kind and the world.

The theme of my creation is marine life; utilizes fractal to represent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n elabo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environment by fractal thought. The scope of my creations are digital arts. The form are graphic arts, half three-dimensional multi-media installation and animation. The esthetic form are representationalism, organic abstract and geometry abstract; finally seek for "Variety in unification". When viewers watch the artwork, they can feel rich vitality of the ocean. At the same time, they can think that human beings have an essential kinship with the world throug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actal which are "self-similarity", "fractional dimension", "chaotic dynamics", "unlimited expansion". Finally pursu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mankind.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xii

壹、緒論 1
一、研究/創作背景與動機 1
二、研究/創作目的 2
三、研究/創作方法與架構 2
四、研究/創作範圍與限制 3

貳、文獻探討 5
一、碎形幾何理論的發展 5
(一)碎形幾何的背景與種類 5
(二)碎形幾何的造形特徵 6
(三)碎形幾何的視覺形式原理 7
二、碎形幾何理論相關研究論文與創作分析 8
三、碎形幾何理論對後現代的環境啟示 13
(一)碎形幾何理論與後現代思維之關聯 13
(二)碎形幾何理論與東方思維之關聯 14
(三)碎形幾何理論與容格「分析心理學」之關聯 15
(四)碎形幾何理論與尼采哲學之關聯 15

參、創作理念與呈現 17
一、創作緣起 17
二、創作脈絡 19
三、創作形式與媒材 22
四、創作方法與實驗過程 23
五、創作內容 25
(一)作品A-「循環」(作品No.1-8)25
(二)作品B-1、B-2-「連結Ⅰ」、「連結Ⅱ」(作品No.9-10)39
(三)作品C-「出口」(作品No.11)52
六、創作展場配置 56
(一)模擬模型 56
(二)展場平面圖 59
(三)其他相關嵌板與紀念品 62
(四)展場實況記錄 64

肆、結論與建議 76
一、結論 76
(一)創作成效評估 76
(二)創作過程中的省思 77
(三)碎形軟體之應用心得 80
(四)碎形幾何理論的未來優勢 82
二、建議 83

參考文獻 85
附錄 93
一.中文專書、期刊、論文與報紙
方彩欣,《電腦平面藝術創作空間》,台北:雄獅,2002(2000)
王秀雄,《美術心理學》,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2001(1991)
丘永福,《造形原理》,台北:藝風堂,2001(1987)
平民,《海洋生物》,台北:科學,1978
江韋儀,<碎形幾何自我相似特徵應用於視覺識別設計之研究>,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朱泓源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2004(1999)
何珮琪,<電腦碎形的色彩分析>,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何政廣,《蒙德利安-幾何抽象畫大師》,台北:藝術家,1996
呂清夫,《造形原理》,台北:雄獅,1991(1984)
呂清夫,《後現代的造形思考》,台北:漢文,1993
呂清夫,《現代視覺品味派》,台北:揚智文化,1994
呂清夫,《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台北地區(下)》,冊2-2,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2005
吳鼎武.瓦歷斯,《「電腦空間與人文」論文集》,台北:田園城市文化,1999
吳鼎武.瓦歷斯,《乩視覺》,台北:田園城市文化,2001
吳鼎武.瓦歷斯,《飆碎形》,台北:田園城市文化,2003
李依朔,<Dominic Crinson歡迎進入魔幻世界>,《哈生活(C’est La Vie)》2期,台北:水星創造國際出版,2005
李逆熵,《烏鴉的困惑-穿梭於科學與哲學之間》,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7
李家祺等著,何政廣編,《帕洛克-美國滴彩畫大師》,台北:藝術家,2001
河口洋一郎,<刻劃時間的漩渦>,《2005國際數位媒體藝術論壇》(International Forum for Digital Media Art),台南藝術大學主辦,2005/11/12-11/13
邱茂林編,《數位建築發展》,台北:田園城市文化,2003
邱茂林編,《數位建築發展》,設計運算向度,台北:田園城市文化,2003
林和,<碎形先峰-孟戴布洛特>,《科學月刊》16卷10期,1985,pp.791-793
林怡利,<台灣發展之分形現象研究>,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倪其彬,<渾沌與碎形>,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張恬君,《映象藝術》,台北:空中大學,1997
張恬君,<運用科技表現之視覺藝術>,資訊科技與藝術教育國際學術暨實務研討會,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01
張恬君等人,<混沌的美學>,《放肆創意雜誌(XFUNS)》3期,台北:長松文化,2003,pp.2-25
張岑瑤,<碎形幾何理論於視覺傳達設計之應用與創作研究-以包裝設計為例>,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張涵怡,<『在混沌中織錦 』-以敘事方式舖陳的創作模式>,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張瑜軒,<群論應用於艾雪鑲嵌藝術之對稱構成研究-以多媒體創作為例>,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張崑雄、邵廣昭、花長生,《台灣自然大系6-台灣的珊瑚魚類》,台北:渡假,1982(1980)
陳奇相,《歐洲後現代藝術》,臺北:藝術家,2002
陳泳任,<從阿多諾非同一性思維反思視覺設計>,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陳雅玲,<北宜高的環保代價-萬年水脈斷流!>,《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ly)》879期,台北:城邦,2004
陳靜怡,<碎狀與完形微觀場域>,《典藏今藝術(ARTCO)》156期,台北:典藏,2005,p.214
陳瀚凱,<渦旋造形之象徵意義與其在視覺動勢上的應用創作研究>,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陳義裕演講,梁雲芳撰述,<碎形-奇怪的形狀,無窮的應用>,《科學發展》370期,2003,pp.49-53
陳義裕,<天生碎形必有用>,《科學人》,2003,pp.49-51
畢恆達,《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學富,2005
湯景光,<從觀賞者角度探討當代靜態電腦藝術品之信息率與審美偏好>,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黃心健,<打造夢與流體力學的迷宮-黃心健>,《放肆創意雜誌(XFUNS)》9期,台北:長松文化,2003-2004,pp.26-28
黃瑞祺,《現代與後現代》,台北:巨流圖書,2000
黃真真,<後現代碎形觀-美國新表現繪畫體現之社會心理>,臺南藝術學院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楊清田,<普普藝術與台灣後現代設計表現的關係研究-以台灣海報設計為例>,《藝術學報》74期,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2004,pp.55-70
楊慶祥,<什麼是碎形學>,《科學月刊》17卷3期,1986,pp.176-180
葉明勳,<科學與藝術在理論概念上整合之研究 — 以「熵」及「信息」概念探討物理科學與視覺藝術上之「有序」與「無序」現象>,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漢寶德、張振益等,《科技與人文的對話》,台北:雄獅美術,1999
蔡志浩,<專家的死結誰能解>,《中國時報》,民94.9.27,版A15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台北:藝術家,2004
蔣載榮,《觀‧念‧攝影-影像的視覺心理剖析》,台北:雪領文化,2002
鄭明萱,《多向文本》(Hypertext),台北:揚智文化,1997
鄭明修,《台灣海洋生物》,台北:行政院新聞局,2000
藍寧仕,《直覺力》,台北:大塊文化,2006

二.外文與譯作專書、期刊
大前研一,陳柏誠譯,《OFF學-會玩,才會成功》台北:天下遠見,2006
汪富泉、李后強,《分形-大自然的藝術構造》,山東:山東教育,1996
李德庚編,《歐洲設計現在時-Qwer科維爾工作室》,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河口洋一郎、李佩穗,《電腦藝術》,台北:藝術家,1992
Benoit B.Mandelbrot,陳守吉、凌復華譯,《大自然的分形幾何學》(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上海:上海遠東,1998
Chris McManus,王惟芬譯,《右手左手-探索不對稱的起源》(Right hand, Left hand:The Origins of Asymmetry in Brains, Bodies, Atoms and Cultures),台北:商周,2005
Donella H. Meadows, Dennis L. Meadows, Jorgen Randers,趙旭、周欣華、張仁俐譯,《超越極限-正視全球性崩潰,展望可持續性的未來》(Beyond The Limits-Confronting Global Collapse. Envisioning A Sustainable Future),上海:上海譯文,2001
Duane Schultz & Sydney Ellen Schultz,丁興祥校閱,陳正文等譯,《人格理論》(Theories of Personality),台北:湯姆生,2006
Fredric Jameson,唐小兵譯,《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合志文化,1989
H. -O. Peitgen、P. H. Richter,井竹君、章祥蓀譯,《分形-美的科學:複動力系統圖形化》,北京:科學,1994
Irvin D. Yalom,侯維之譯,《當尼采哭泣-心理治療小說》(When Nietzsche Wept: A Novel of Obsession),台北:張老師文化,2004(2000)
John Briggs、F. David Peat,王彥文譯,《混沌魔鏡》,台北:牛頓,1993
John Briggs、F. David Peat,姜靜繪譯,《亂中求序-混沌理論的永恆智慧》(Seven Life Lessons of Chaos:Timeless Wisdom from the Science of Change),台北:先覺,2000
Kurt Koffka,黎煒譯,《格式塔心理學原理(上)》(Principle of Gestalt Psychology),台北:昭明,2000
Laurence Gane,蔡偉鼎譯,《尼采》(Introducing Nietzsche),台北:立緒文化,2000
Mark Buchanan,胡守仁譯,《連結》,台北:天下遠見,2003
Monique Sicard,陳姿穎譯,《視覺工廠-圖像誕生的關鍵故事》(La Fabrique du Regard),台北:邊城,2005
Nicholas Roukers,呂靜修譯,《設計的表現形式》,台北:六合,1995
Par Ian Stewart,朱建正譯,《殘形》,新竹:凡異,1995
Richard P. Taylor,陳義裕譯,<揪出滴彩畫的碎形之美>,《科學人》,2003,pp.42-48
Rob Eastaway、Jeremy Wyndham,蔡承志譯,《一條線有多長?生活中意想不到的
116個數學謎題》(How Long Is a Piece of String?),台北:三言社,2005
Rudolf Arnheim,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1982(1976)
Suzi Gablik,滕立平譯,《現代主義失敗了嗎?》,台北:遠流,1995

三.網路資訊
中央大學數學系,(05/17, 1995)碎形-Fractals,中央大學數學系<http://www.math.ncu.edu.tw/resource/computer/fractals.htm#applied>(09/29, 2005)
分形頻道<http://www.fractal.com.cn>(03/23, 2005)
吳文成,(02/14, 2005),複雜性科學-複雜適應性系統:碎形Fractal,阿特拉斯<http://alumni.nctu.edu.tw/~sinner/complex/fractals/index.html>(03/21, 2005)
李名揚,(04/27, 2003),放大圖片不失真,『碎形』立大功,科學教育發展處<http://www.nsc.gov.tw/sci/2004_fallspeech/2003spring2.html>(09/29, 2005)
阿努比斯,(2004),太極思維作為當代科學發展的指引,虛空論壇<http://www.helzone.com/vbb/printthread.php?t=15780>(06/20, 2005)
林其蔚,(2001),電腦藝術下一波,Techart<http://www.etat.com/techart/big5/0001.htm>(10/20, 2005)
林其蔚,(2001),藝術,科學和數學的交會點,Techart<http://www.etat.com/techart/big5/0002.htm>(10/20, 2005)
帛琉海人<http://www.seamania.idv.tw/>(08/13, 2004)
苑玉峰,(1998),分形藝術<http://www.fractal.net.cn/fractal/main_c.htm>(03/23, 2005)
陳明璋,(1999),Mathematical Presentation System<http://www.cc.nctu.edu.tw/~mjchen/MathPS/index.htm>(10/07, 2005)
單維彰,(12/31, 2003),數學觸發的視覺藝術,網路多媒體創作<http://libai.math.ncu.edu.tw/~shann/Teach/liberal/CMW/math-vis-art/>(10/07, 2005)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http://www.nmmba.gov.tw/>(02/17, 2006)
鄭明修,(無日期),蠶食鯨吞台灣海岸的開發問題,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http://study.nmmba.gov.tw/upload/Resource/conserv1096.htm>(02/17, 2006)
鳳甲美術館,(2005),「凝視」周珠旺繪畫創作展,鳳甲美術館<http://www.hong-gah.org.tw/info/20050827/chou/main.htm>(8/30, 2005)
羅見今,(2004),對「人定勝天」的歷史反思,北京大學哲學系<http://www.phil.pku.edu.cn/hps/viewarticle.php?sid=1126&st=0>(2/22, 2006)
譚培倫,(2006),碎‧形‧記‧憶,也趣藝廊<http://www.akigallery.com.tw/galleryexhibition0415.htm>(4/18, 2006)
寶劍網,(2005),七、理性與秩序的天地—荷蘭風格派,寶劍網<http://www.baojian.gov.cn/fun/detail.aspx?articleid=630&classcode=00090002>(02/27, 2006)
Archinect<http://archinect.com/gallery/displayimage.php?album=22&pos=12>(06/07, 2005)
Avalanche Publishing<http://www.fractalforum.com/fc/index.html>(06/25, 2005)
Colleen Fried,(2000),Survey:Dude I Want An "A",Hiram College<http://143.206.107.71/www/chemistry/organic/SurveyWarmUp.htm>(4/18, 2006)
Daniel Lentz,(無日期),Musical paintings-Broadway Estampie 2003,Daniel Lentz<http://www.daniellentz.com/>(05/17, 2006)
EXPO 2000德國漢諾威萬國博覽會<http://www.expo2000.de/index1.php>(06/12, 2005)
Karl Kliem,(無日期),Dienststelle<http://www.dienststelle.de/>(04/26, 2006)
Keri Wilk,(2003),2003-12 Keri Wilk (Underwater):lettuce seaslug, Reefnet’s Galleriese<http://reefnet.ca/galleries/2003-12/KW_Underwater/slides/lettuce%20sea%20slug.html>(3/28, 2006)
Lily Lee,(無日期),畫說數學,李老師的網站<http://student.spjh.tp.edu.tw/sp360/index.html>(06/25, 2005)
Larry Riddle,(1998),Durer’s pentagon,Classic Iterated Function Systems<http://ecademy.agnesscott.edu/~lriddle/ifs/ifs.html>(06/25, 2005)
Max Strandberg,(無日期),Urchin,Max Strandberg. com<http://hem.bredband.net/maxstr/saltwater/urchin.htm>(12/02, 2005)
Stefan Vitanov’s Fractal art gallery<http://www.fractalexperience.com/gallery10_jewelry_4.html>(06/25, 2005)
The M.C. Escher Company B.V,(無日期),M.C. Escher The Official Website<http://www.mcescher.com/>(06/25, 2005)
Wikipedia<http://en.wikipedia.org/wiki/Main_Page>(01/01, 2006)

四.影音資訊
Claude Nuridsany, Marie Perennou,《小宇宙2:基因狂想曲》(Genesis:The Very Beginning),台北:齊威國際多媒體,200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黃得時,〈日據時期台灣的報紙副刊—一個主編者的回憶錄〉,刊於《文訊》第21期,1985年12月。
2. 葉石濤,〈光復前台灣的文學雜誌〉,《文訊》第27期,1986年12月。
3. 林瑞明,〈日本統治下的台灣新文學運動—文學結社及其精神〉,《文訊》第29期,1987年4月。
4. 彭瑞金,〈肅殺政治氣候鍾然亮的台灣香火—戰後二十年間影響台灣文學發展的主要因素探討〉,收入《現代學術研究專刊ⅤⅠ》,台北:稻香出版社,1991年5月。
5. 林燿德,〈「聯副」四十年〉,《聯合文學》7卷11期,總83號,1991年9月。
6. 周婉窈,〈「莎勇之鐘」的故事及其波瀾〉,《歷史月刊》第46期,1991年11月。
7. 史書美,〈中國當代文學中的女性自白小說〉,《當代》第95期,頁108∼127,1994.3.1。
8.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新女性>,《婦女研究通訊》第32期,1994年。
9. 李道明,〈日本統治時期電影與政治的關係〉,《歷史月刊》第94期,1995年11月。
10. 林弘勳,<日據時期臺灣煙花史話>,《思與言》第33卷3期,1995年。
11. 林至潔,〈悲哀的浪漫主義者─龍瑛宗的另一個面貌〉,《聯合文學》十二卷十二期,頁118~121,1996年10月。
12. 下村作次郎、黃英哲,〈談戰前台灣大眾文學--台灣文學史的一段空白〉,《中外文學》2卷6期,1998年11月。
13. 許慧琦,<臺灣地區有關近代中國婦女史的碩博士論文研究評介>,《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6期,1998年。
14. 張淑卿,<近年來台灣地區「台灣婦女史」學位論文研究回顧(1991-1998)>,《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7期,1999年。
15.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第七章 皇民運動下的四○年代文學〉,《聯合文學》187期,200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