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22:1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柏鏢
研究生(外文):Wu, Po-Piao
論文名稱:電話詐欺犯罪特性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Telephone Fraud Crime Characteristics—A Case Study of Taipei County
指導教授:陳瑞照陳瑞照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Juei-Ch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應用統計學研究所
學門:數學及統計學門
學類:統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1
中文關鍵詞:電話詐欺詐欺犯罪特性轉帳詐騙集團
外文關鍵詞:ATMSyndicate of deceptionTransfer servi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6
  • 點閱點閱:71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論文摘要內容:
自民國92年以後,有組織的跨國境詐騙集團儼然成形,大量使用人頭帳戶及電話,結合金融機構ATM轉帳服務,虛編各項名義、配合時事,來欺騙社會大眾。根據刑事警察局的統計數據顯示,自民國92年至94年間所發生的詐欺案件數暴增了一倍之多,顯見其嚴重性,成為內政治安之一大隱憂。故積極查緝並瓦解不法詐騙集團,有效預防社會大眾持續受害,實為一重要之研究課題。本文將以統計分析方法,深入剖析新興詐騙集團之成員、被害人及犯罪相關之特性。
本文以台北縣政府警察局,自民國92至94年3月間,所破獲之電話詐欺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及被害人為研究對象。採用次數分配、獨立性檢定、關聯分析、自動互動檢視法、分類與迴歸樹狀法等方法,分析電話詐欺之犯罪人、被害者、犯罪模式及破案相關資料等變數,了解犯罪人及被害者之人格特質、習性、犯罪誘因、分工情形、被害原因、報案行為等,進一步提供執法人員就本類案件之各個面向,有更深入的掌握。
本研究從新興電話詐欺案件之犯罪人、被害者及偵查人員等三方面著手,以不同的角度切入電話詐欺犯罪問題的核心,並套用現代交通安全「三E政策」的管理原則,提出執行、工程與教育等三個層面的偵防策略,以達治標,而後治本的目的。
After 2003, the organized and transnational syndicate of decep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y not only use a large amount of people account and telephone, but also combine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 ATM transfer service at the same time, to cheat the people by any sham reasons even cooperate with current event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of the criminal police office, the deception cases taken place have increased one the amount of time suddenly among 2003 to 2005. Obviously, it is a serious problem and also affect by the depressed situation of Taiwan economy, the new developing telephone to deceive case certainly will appear more and more rampant future and become one great cause to attack the internal public security. Therefore, investigate and seize actively to disintegrate the deception group,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people from being duped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research. This text will analyze the related characteristic of member, sufferer and crime of swindling the group by the statistic analysis method.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suspects and sufferers of the telephone deceive cases, which were solved by all police departments of Taipei country government police office during 2003 to march of 2005. Using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est independent, association analysis, CHAID, C&RT, to analyze the variable of crime people, sufferer, criminal mode and solve a case relevant materials, and so as to find out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 habits, crime inducement, the situation of diving work, the injured reason of this kind of crime people and sufferer, enable the enforced officer can master more well in this kind case.
This study analysis from three aspects crime people, sufferer, and investigator of the new developing telephone to deceive case, with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to discuss the core of criminal problems. Furthermore, imitating completely ' three E policy ' the management principle of the modern traffic safety, and carrying out three aspects of investigating and preventing strategy, to get the end purpose of preventing crime from enforcement, construction, and education aspect.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相關名詞解釋 6
第二節 電話詐欺犯罪模式及手法 8
第三節 電話詐欺犯罪之成因 15
第四節 國內外相關文獻探討 21
第五節 研究假設 2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6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26
第二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2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30
第四節 資料來源與結構 31
第五節 變數資料說明 33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37
第四章 資料分析 44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44
第二節 資料分析 62
第三節 互動分析 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6
第一節 結論 116
第二節 建議 119
王文生(2005),新興詐欺犯罪被害者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震武等(2001),心理學,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第107頁。
江志慶(2005),ATM轉帳詐欺犯罪的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吉裕與陳慈幸(2005),自動提款機(ATM)轉帳詐欺案件之多因被害理論與防制策略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6卷第2期,第147-172頁。
洪蘭(1983),犯罪學原論,漢林出版社,第174-175頁。
洪漢周與曾景平(2003),刮刮樂及手機簡訊詐欺集團組織結構及偵查實務之研究,刑事科學第55期,第57-82頁。
洪漢周(2003),新興詐欺犯罪趨勢與對策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4卷第1期,第141-164頁。
范國勇,張平吾,蔡田木與劉擇昌(2004),ATM轉帳詐欺犯罪之實證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報告,。
許春金(2000),犯罪學,中央警察大學印行,第185-191、205-210頁。
梅可望(2002),警察學原理,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第337-339頁。
黃俊英(2000),多變量分析,第五版,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黃登源(2002a),市場調查方法(一),台灣智慧科技與應用統計學會講義系列叢書。
黃登源(2002b),市場調查方法(二),台灣智慧科技與應用統計學會講義系列叢書。
黃登源(2003),行銷研究,台灣智慧科技與應用統計學會講義系列叢書。
黃富村、張仁傑(2003),刮刮樂詐欺犯罪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3卷第6期,第275-289頁。
賴森堂與林宜隆(2003),ATM詐欺行為與防範措施之研究,內政部警政署、中央警察大學,2003年第7屆「資訊管理學術暨警政資訊實務研討會」,第125-133頁。
顏新章(2002),暴力犯罪之因素研究—以桃園縣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院應用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刑法總則修正介紹與評析,台灣刑事法學會出版,2005年4月第166頁。
Brenner, M. (1976) Estimating the Social Costs of 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U.S. Congress,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Washington, D.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Reiboldt, W. and Vogel, R. E.(2003).A Critical Analysis of Telemarketing Fraud in a Gated Senior Community. Journal of Elder Abuse and Neglect. 13, 4, p 21-38.
Titus, R.M, Heinzelmann F. and Boyle J. M,(1995)Victimization of persons by fraud, Crime and Delinquence【January】.
立法委員郭榮宗網站,公布詐騙集團新型犯罪手法問題,網址為:
http://210.69.7.199/qa/300000000s5321000158.htm,瀏覽日期: 2005.9.18。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網站,預防詐騙宣導手冊,網址:http://www.cib.gov.tw/crime/crime02_2.aspx?no=33,瀏覽日期:2004.09.28。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網站,犯罪預防寶典,網址:http://www.cib.gov.tw/crime/Crime_Book_Content.aspx?chapter_id=0000006&rule_id=0000002,瀏覽日期:2005.09.2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洪漢周(2003),新興詐欺犯罪趨勢與對策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4卷第1期,第141-164頁。
2. 黃富村、張仁傑(2003),刮刮樂詐欺犯罪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3卷第6期,第275-289頁。
3. 水秉和(1998)“全球化與全球化現象”,當代,第133期,頁4-13。
4. 王秉倫(1998)“民主、世界觀與公民教育”,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9卷,第2期,頁75-80。
5. 林彩岫(1981)“小學的全球教育國教輔導”,第二十九期,第二卷,頁7-11。
6. 張善楠、沈坤宏(1996)“綜論小學世界觀教育—兼論其與多元文化教育的關係”,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4卷,第3期,頁173-198。
7. 曹治中(1998)“鄉土與世界:地理教育的透視”,國民教育,第38卷,第5期,頁12-15。
8. 莊東星(2001)“教師動手作研究—教學上的行動研究”,教師之友,第5期,第42卷,頁34-37。
9. 許世璋(2003a)“大學環境教育課程對於環境行動與其他環境素養變項之成效分析”, 科學教育學刊,第11期,第1卷,頁20-34。
10. 陳雪雲(1999)“邁向全球化社會的多元素養與教育”,理論與政策,第50期,頁15-35。
11. 陳埩淑(1997)“世界觀導向的多元文化教育”,訓育研究,頁35-37。
12. 陳朝陽(1999)“鄉土教材在世界觀教育上的應用”,教師之友,第40卷,第4期,頁10-14。
13. 黃朝恩(2002)“地理教育國際憲章的基本精神”,地理教育,第28期,頁1-9。
14. 甄曉蘭 (1995)“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嘉義師院學報,第9期,頁297-318。
15. 蔡清華(1987)“社會科教學新途徑--「全球教育」課程之分析”,教育文粹,第16期,頁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