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拓。〈張愛玲的「怨女」和「金鎖記」〉。《純文學》復刊一號(民59):84-104。
王景山。〈關於張愛玲生平及創作情況的補正〉。《貴族才女張愛玲》,蕭南編,240-242。四川:四川文藝,1995。
王德威。〈張愛玲再生緣——重複、迴旋與衍生的敘事學〉。《文學世紀》(2000年12月):53-5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台北:麥田,1998。
———。《中國小說》。台北市:麥田,1993。
巴納爾(Malcolm Barnard)著。《流行溝通》(Fashion as Communication)(鄭靜宜譯)。台北縣:桂冠,2004。
水晶。《替張愛玲補妝》。濟南:山東畫報,2004。
——。《張愛玲的小說藝術》。三版。台北:大地,2000。
——。《張愛玲未完:解讀張愛玲的作品》。台北:大地,1996。
——。《拋磚記》。再版。台北:三民,1970。
令狐萍。《金山謠:美國華裔婦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司馬新。〈張愛玲一生的摯友:宋淇夫婦——兼述張愛玲後半生如何維持生計〉。《明報月刊》(民88年4月):27-30。司馬新著。《張愛玲與賴雅》(徐斯、司馬新合譯)。台北市:大地,1996。
石磊。〈近代上海服飾變遷及其動因分析〉。《透視老上海:中日青年學人的上海史研究》,熊月之、高綱博文主編,249-266。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
江蓮碧。「中國服飾禮儀符碼表徵與文化內涵研究」。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91。林以亮。〈張愛玲語錄〉。《聯合文學》3卷5期(民76):75-77。
林幸謙。〈重讀《怨女》:尋找女性和他者的聲音〉。《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2期(民87年12月):555-579。———。〈重讀〈金鎖記〉:鐵閨閣與雙重人格的儒家瘋女〉。《人文中國學報》5期(民87年4月):189-221。
林美秀。〈張愛玲《怨女》的改寫意義〉。《高雄科技技術學院學報》28期(民87年12月):559-577。
金宏達主編。《回望張愛玲.昨夜月色》。北京:文化藝術,2003年1月。
—————。《回望張愛玲.華麗影沉》。北京:文化藝術,2003年1月。
—————。《回望張愛玲.鏡像繽紛》。北京:文化藝術,2003年1月。
周武。〈文化市場與上海出版業(1912~1921)〉。《透視老上海:中日青年學人的上海史研究》,熊月之、高綱博文主編,187-209。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
周芬伶。《豔異:張愛玲與中國文學》。北京:中國華僑,2003。
周敘琪。《一九一○~一九二○年代都會新婦女生活風貌:以《婦女雜誌》為分析實例》。台北市:台大,1996。
周蕾著。〈玫瑰的故事——再讀張愛玲的寫作技巧及其中之種種利害關係〉(劉逸竹譯),《中外文學》(民91年3月):135-155。周蕾。《婦女與中國現代性:東西方之間閱讀記》。台北市:麥田,1995。
胡勇。《文化的鄉愁:美國華裔文學的文化認同》。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年1月。
唐文標主編。《張愛玲資料大全集》。台北:時報,1984。
唐文標編著。《張愛玲研究》。增訂版。台北市:聯經,1986。
高全之。《張愛玲學:批評.考證.鉤沉》。台北市:一方,2003。
夏志清。〈張愛玲給我的信件(五)〉。《聯合文學》13卷11期(民86):68-79。———。〈張愛玲給我的信件(四)〉。《聯合文學》13卷10期(民86):144-151。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三)〉。《聯合文學》13卷9期(民86):52-60。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二)〉。《聯合文學》13卷7期(民86):54-63。
———。〈張愛玲給我的信件〉。《聯合文學》13卷6期(民86):44-58。
夏志清著。《中國現代小說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劉紹銘等譯)。再版。台北市:傳記文學,1991。
韋勒克(Wellek, Ren’e)、華倫(Warren, Austin)著。《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Theory of Literature)(王夢鷗、許國衡譯)。再版。台北市:志文,1996。
張小虹。〈兩種衣架子:上海時尚與張愛玲〉。《聯合文學》204期(民90年10月):86-99。張子靜。〈我的姊姊〉。《永遠的張愛玲》,季季、關鴻主編,39。上海:學林,1996年1月。
張子靜、季季。《我的姊姊張愛玲》。上海:文匯,2003。
張金蘭。「《金瓶梅》女性服飾文化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88。張愛玲。《傾城之戀──張愛玲短篇小說集之一》。典藏版。台北市:皇冠,2003。
———。《怨女》。典藏版。台北市:皇冠,2001。
———。《流言》。典藏版。台北市:皇冠,2001。
———。《張愛玲典藏全集〔散文卷一〕》。台北市:皇冠,2001。
———。《張愛玲典藏全集〔散文卷二〕》。台北市:皇冠,2001。
———。《惘然記》。典藏版。台北市:皇冠,2000。
———。《餘韻》。典藏版九刷。台北市:皇冠,1999年10月。
———。《對照記──看老照相簿》。台北市:皇冠,1994。
———。《張看》。第十一版。台北市:皇冠,1988。
張瑤。古人清潔自己有高招。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3-11/21/content_1191729.htm
陳子善編。《作別張愛玲》。上海:文匯,1996。
陳志銳。〈鈴聲未艾,涼意已生:解讀張愛玲〈金鎖記〉的涼意符號〉。《中央日報》(民84年5月8、9、10日):十九版。
陳岸峰。〈亂世、「大話」與「小」說──論張愛玲「小」說在現代文學史上的意義〉。《中國現代文學理論》12期(87年12月):619-640。陳青生。《抗戰時期的上海文學》。上海:人民,1995。
陸景琳。「《詩經》服飾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民88。黃子平。〈更衣對照亦惘然──張愛玲作品中的衣飾〉。《文學世紀》8期(民89年11月):53-56。黃玉緞。「張愛玲小說受《紅樓夢》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92。馮祖貽。〈張愛玲小說中的現實世界──《金鎖記》的原型及其他〉。《聯合文學》15卷11期(民88):33-38。馮祖貽。《百年家族——張愛玲》。台北縣:立緒文化,1999。
鈴木將久。〈上海都市大眾文化與民族形式〉。《透視老上海:中日青年學人的上海史研究》,熊月之、高綱博文主編,210-224。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4。
楊昌年。《水晶簾外玲瓏月──近代文學名家作品析評》。台北:里仁,1999。
楊澤編。《閱讀張愛玲:張愛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麥田,1999。
趙淑琴。〈張愛玲小說(金鎖記)、(怨女)──對女性自主思想的探討〉。《豐商學報》(民90年6月):40-62。蔡登山。《傳奇未完:張愛玲》。台北市:天下遠見,2003。
鄧雲鄉。《紅樓風俗譚》。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1989。
戴爭編著。《中國古代服裝簡史》。北京:輕工業,1988。
羅蘭.巴特(Barthes, Roland)著。《流行體系(I):符號學與服飾符號》(Système de la Mode)(李維譯)。台北市:桂冠,1998。
————。《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文學理論文選》(Writing degree Zero)(李幼蒸譯)。台北:時報文化,1991。
關鴻編選。《金鎖沉香張愛玲》。北京:人民文學,2002。
蘇慧玲。「《三國演義》中男子服飾的角色刻劃效應」。碩士論文,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民92。
———。「《紅樓夢》中婦女服飾與藉以刻劃角色的效應——以王熙鳳、薛寶釵、林黛玉為中心的比較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民83。
Kaiser, Susan B. 著。《服裝社會心理學》(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lothing)(李宏偉譯)。台北市:商鼎文化,1997。
Foucault, Michel. “What Is an Author?” In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Theory and Criticism, edited by Vincent B. Leitch, 1622-1636.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01.
Ling, Amy. Between Worlds: Women Writers of Chinese Ancestry.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