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中文書目
1.中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陶瓷全集3‧秦漢陶瓷》,京都:株式會社美乃美,1984年10月。
2.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杜陵陵園遺址》,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年7月。
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未央宮(下)》,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11月。
4.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長安城未央宮(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11月。
5.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中國美術全集‧陶瓷篇》,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6.戈父,《古代瓦當》,北京:中國書店,1997年9月。
7.王怡美,〈數位化印花設計之應用研究〉,《中國少數民族與臺灣原住民服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輔仁大學,1999年。
8.王磊義編繪,《漢代圖案選》,北京:文物,1989年11月。
9.王學理,《秦始皇陵研究》,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年12月。
10.安立華,《齊國瓦當藝術》,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8年10月。
11.成耆仁,《中國紋飾及其象徵意義》,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03年8月。
12.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陝西古代美術巡禮5‧秦漢瓦當》,西安: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年7月。
13.李仲元,《紋飾典故》,遼寧省:遼寧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
14.李發林,《齊故城瓦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2月。
15.周建、于芳,《現代圖案設計與應用》,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年6月。
16.昊山,《中國歷代裝飾紋樣 2 》,北京:人民美術,1992年4月。
17.美工圖書社,《拼布入門》,台北:美工圖書社,1995年1月。
18.俞美霞,《戰國玉器研究》,台北:南天書局,1995年8月。
19.南京博物院,《四川澎縣漢代崖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7月。
20.胡小平,《表現的突破‧服裝》,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1月。
21.倪洪林,《瓦當鑑賞及收藏》,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5年10月。
22.孫磊、唐家路,《中國吉祥裝飾》,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年8月。
23.徐錫台、樓宇棟、魏效祖,《周秦漢瓦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24.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漢京師倉》,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12月。
25.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秦漢研究室,《新編秦漢瓦當圖錄》,陝西:三秦出版社,1986年。
26.陝西省博物館,《秦漢瓦當》,北京:文物出版社,1964年。
27.陝西省博物館藏寶錄編輯委員會,《陝西省博物館藏寶錄》,香港:三聯書店,1995年2月。
28.張道一,《中國圖案大系》,山東:山東美術出版社,1993年11月。
29.張道一、唐家路,《中國古代建築磚雕》,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2006年1月。
30.張輔玲,《數位噴墨印花創新產品消費者偏好及購買意願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31.莊伯和,《台灣民間吉祥圖案》,台北市:傳統中心籌備處,1999年12月。
32.連禾,《流行時裝畫》,台北:藝風堂出版社,2005年8月。
33.陳根遠、朱思紅,《屋簷上的藝術‧中國古代瓦當》,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
34.傅嘉儀,《中國瓦當藝術》,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8月。
35.曾真,《染織設計入門》,廣西:廣西美術出版社,2001年2月。
36.華非,《中國古代瓦當》,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年。
37.馮先銘,《中國陶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1月。
38.黃國松,《染織圖案設計》,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12月。
39.楊力民,《中國古代瓦當藝術》,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
40.葉劉天增,《中國紋飾研究》,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1997年5月。
41.雷圭元,《中國圖案作法初探》,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6年。
42.趙力光,《中國古代瓦當圖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43.趙力光,《古瓦當集珍 卷一》,香港: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社2002年3月。
44.趙力光,《古瓦當集珍 卷二》,香港: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社2002年3月。
45.趙汝珍,《古玩指南‧瓦器》,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6年3月。
46.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月。
47.錢君匋、張星逸、許明農,《瓦當彙編》,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11月。
48.藍柏堅,《中國雲紋裝飾》,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2000年8月。
49.蘇盟淑、蔡麗香,《圖案設計與應用》,永和市:視傳文化,2003年1月。
50.蘇瑩輝,《古陶磚瓦圖文選粹》,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9年。
期刊
1.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齊故城五號東周墓及大型殉馬坑的發掘〉,《文物》,北京:故宮,1984年第9期,頁14至19。
2.山東省文物管理處,〈山東淄博齊故城試掘簡報〉,《考古》,北京:科學出版社,1961年第6期,頁289至297。
3.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組,〈燕下都遺址調查報告〉,《考古》,北京:科學出版社,1962年第1期,頁10至19。
4.王丕忠、張子波、孫德潤,〈漢景帝陽陵調查簡報〉,《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期,頁34至37。
5.王志杰、朱捷元,〈漢茂陵及其陪葬冢附近新發現的重要文物〉,《文物》,北京:文物,1976年第7期,頁51至55。
6.王根樹、姚生民,〈淳化縣古甘泉山發現秦漢建築遺址群〉,《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期,頁1至4。
7.石興邦、馬建熙、孫德潤,〈長陵建制及其有關問題〉,《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期,頁32至45。
8.安立華,〈齊國瓦當賞析〉,《故宮文物月刊》,台北:故宮,第十二卷第十二期,頁44至61。9.考古研究所漢城發掘隊,〈漢長安城南郊禮制建築遺址發掘報〉,《考古》,北京:科學出版社,1960年第7期,頁36至39。
10.李宏濤、王丕忠,〈漢元帝渭陵調查記〉,《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期,頁38至41。
11.始皇秦俑坑考古發掘隊,〈始皇陵西側趙背戶村刑徒墓〉,《文物》,北京:文物,1982年第3期,頁1至11。
12.始皇陵秦俑坑考古發掘隊,〈陝西臨潼魚池遺址調查簡報〉,《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期,頁14至26。
13.邯鄲市文物保管所,〈河北韓鄲市古遺址調查簡報〉,《考古》,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年第2期,頁142至146。
14.咸陽市博物館,〈漢平陵調查簡報〉,《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期,頁45至49。
15.姚生民,〈陝西淳化縣下常社秦漢遺址〉,《考古》,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年第8期,頁758至761。
16.姚生民,〈漢甘泉宮遺址勘查記〉,《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期,頁51至60。
17.姚生民,〈漢雲陵、雲陵邑勘查記〉,《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期,頁39至44。
18.唐金裕,〈西安西郊漢代建築遺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2期,頁45至56。
19.徐純,〈寫實與幻想並存的兩漢時代(上)〉,《故宮文物月刊》,台北:故宮,第五卷第五期,頁40至52。
20.徐純,〈寫實與幻想並存的兩漢時代(下)〉,《故宮文物月刊》,台北:故宮,第五卷第六期,頁42至49。
21.秦中行,〈漢陽陵附近鉗徒墓的發現〉,《文物》,北京:文物,1972年第7期,頁51至53。
22.秦始皇陵考古隊,〈秦始皇陵西側“麗山飲宮”建築遺址清理簡報〉,《文博》,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6期,頁3至32。
23.秦俑坑考古隊,〈臨潼鄭莊秦石料加工工廠遺址調查簡報〉,《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期,頁39至43。
24.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秦始皇陵調查簡報〉,《考古》,北京:科學出版社,1962 年第8期,頁407至411。
25.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陝西韓城芝川扶荔宮遺址的發現〉,《考古》,北京:科學出版社,1961年第3期,頁123至126。
26.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華倉考古隊,〈漢華倉遺址勘查報〉,《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期,頁62至70。
27.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華倉考古隊,〈漢華倉遺址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6期,頁20至28。
28.陝西省雍城考古隊,〈一九八二年鳳翔城秦漢遺址調查簡報〉,《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期,頁23至31。
29.陝西省雍城考古隊,〈陝西鳳翔春秋秦國凌陰遺址發掘簡報〉,《文物》,北京:文物,1978年第3期,頁43至47。
30.陝西省雍城考古隊,〈鳳翔馬家庄一號建築群遺址發掘簡報〉,《文物》,北京:文物,1985年第2期,頁1至29。
31.陝西省雍城考古隊,〈鳳翔馬家庄春秋秦一號建築遺址第一次發掘簡報〉,《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5期,頁12至20。
32.陝西省鳳翔發掘隊,〈陝西鳳翔南古城村遺址試掘記〉,《考古》,北京:科學出版社,1962年第9期,頁493至495。
33.高木森,〈神仙思想與秦漢時代的畫像藝術(上)〉,《故宮文物月刊》,台北:故宮,第七卷第五期,頁22至29。34.高木森,〈神仙思想與秦漢時代的畫像藝術(下)〉,《故宮文物月刊》,台北:故宮,第七卷第六期,頁118至127。35.涂書田、任經榮,〈安徽壽縣壽春城址出土的瓦當〉,《考古》,北京:科學出版社,1993年第3期,頁271至280。
36.崔璿,〈秦漢廣衍故城及其附近的墓葬〉,《文物》,北京:文物,1977年第5期,頁25至37。
37.張海雲、駱希哲,〈秦東陵勘查記〉,《文博》,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3期,頁16至19。
38.張龍海,〈臨淄齊瓦當的新發現〉,《文物》,北京:文物,1992年第7期,頁55至59。
39.曹明檀、趙叢蒼、王保平,〈鳳翔雍城出土的秦漢瓦當〉,《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4期,頁3至7。
40.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湖北松滋縣大岩嘴東周土坑墓的清理〉,《考古》,北京:科學出版社,1966年第3期,頁122至132。
41.黃倩佩,〈雲紋的探索〉,《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第八期,頁155至180。42.黃展岳,〈一九五五年春洛陽漢河南縣城東區發掘報告〉,《考古學報》,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期,頁21至54。
43.楚皇城考古發掘隊,〈湖北宜城楚皇城勘查簡報〉,《考古》,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年第2期,頁108至113。
44.楊琮,〈崇安漢城出土瓦當的研究〉,《文物》,北京:文物,1992年第8期,頁35至40。
45.賈麥明,〈秦磚漢瓦(一)〉,《故宮文物月刊》,台北:故宮,第十卷第八期,頁118至121。
46.賈麥明,〈秦磚漢瓦(二)〉,《故宮文物月刊》,台北:故宮,第十卷第九期,頁48至57。
47.賈麥明,〈秦磚漢瓦(三)〉,《故宮文物月刊》,台北:故宮,第十一卷第八期,頁84至91。
48.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福建崇安城漢城遺址試掘〉,《考古》,北京:科學出版社,1960年第10期,頁1至9。
49.趙康民,〈西安洪慶堡出土漢愍儒鄉遺物〉,《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6期,頁25至30。
50.趙康民,〈秦始皇陵北二、三、四號建築遺跡〉,《文物》,北京:文物,1979年第12期,頁13至16。
51.劉敦愿,〈齊瓦當上的樹木紋〉,《文物天地》,北京:文物,1993年第5期,頁13至14。
52.鄭州市博物館,〈鄭州古榮鎮漢代冶鐵遺址發掘簡報〉,《文物》,北京:文物,1978年第2期,頁28至43。
53.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遼寧綏中縣“姜女墳”秦漢建築遺址發掘簡報〉,《文物》,北京:文物,1986年第8期,頁25至39。
54.謝昌一,〈雲之變〉,《故宮文物月刊》,台北:故宮,第十三卷第二期,頁104至107。55.魏效祖,〈長安縣東馬坊的先秦建築遺址〉,《考古與文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期,頁6至8。
56. 譚旦冏,〈由紡輪到太極圖—試論冏形圖案畫面〉,《國立歷史博物館管刊》,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第二卷第六期,頁6至21。
網址
1.佳穎兒童服飾,《服裝製作藝術》,http://home.kimo.com.tw/socart_service/new_page_18.htm。
2.胡左群,〈數碼印花技術的新進展〉,《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http://www.ctei.gov.cn/htmlib/kj04072801.htm。
3.馬執斌,〈漫話瓦當〉,《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知識》,http://www.pep.com.cn/200406/ca425237.htm。
4.經濟部技術尖兵, http://www.st-pioneer.org.tw/modules.php?name=Magazine&pa=showpage&tid=2227。
5.劉敦願,〈齊瓦當上的樹木紋〉,《齊國瓦當博物館》,http://www.1zwdmus.cn/shumuwen/qwds.htm。
6.數位印花領導者-視野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visionnet.com.tw/stamp/stamp.htm。
7.潘炳蔚,〈噴墨印刷的發展與應用〉,《大中華印藝網》,http://big5.cgan.net/science/special/color/je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