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丁春勇(1995)。散手運動員常見運動損傷種類之研究。寧德師專學報,7(2),32-34。
王廷輔(1990)。臺中地區居民中西醫療行為取向之研究。公共衛生,17(1),21-33。王耀明(1992)。我國大專院校男子籃球運動傷害之調查與研究。萬能學報,14:521-600。王百川(1995)。運動復建的教練指南。台北:盈泰出版社。
王乃弘、黃松共(1995)。民眾對選擇醫院因素及態度之研究:以中部數家醫院為例。29(2):28-37。王美乃、毛新春、喻永生(1995)。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童家長為其子女疾病尋求醫療之行為探討。公共衛生,22(2),75-85。王仁堂(1998)。中華民國優異技擊項目選手運動傷害之趨勢分析比較。光武學報,23,447-494。王順正(1998)。運動與健康。台北市:浩園文化出版。
王明月(1998)。大專桌球選手運動傷害調查。中華體育,47:34-40。王翔星、湯惠雯(2000)。跆拳道男性優秀選手與一般選手雙重選擇反應能力之分析比較。2000年運動生物力學應用與展望研討會,38-39。台北市:國立陽明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王翔星(2000)。彈震式與漸進式阻力訓練對跆拳道選手爆發力增強練效果之比較。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鍵慰(2001)。柔道運動員前十字韌帶傷害機轉之探討。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王顯智(1998)。踝關節之解剖與傷害之機轉。中華體育,46,101-109。王顯智(2003)。大學生運動傷害之分佈與再度傷害之危險因子。體育學報,35,15-24。朱昌勇(1996)。我國桌球運動員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政大體育研究,9:97-122。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運動傷害防護手冊。台北巿:行政院體委會。
江金裕、余美麗(2004)。台灣區大專女子體操選手運動傷害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7(1),1-22。
何全進(2001)。國立中興大學籃球運動傷害防護調查。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學系系刊,2,35-44。林春鳳(1992)。七十九學年度大專杯跆拳道錦標賽選手運動傷害調查。國立體育學院論叢,2(2),45-57。林芸芸(1992)。社會保險醫療給付、就醫交通時間和中西醫療利用─以新店居民為例。中華民國家庭醫學雜誌,2(3),115-129。林明珠(1993)。嘉南藥專運動代表隊踝關節運動傷害之調查。體育與運動,87:46-54。林文香、楊文山、林孝義(1993)。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之求醫行為及其影響因素探討。公共衛生,20(3),265-275。林貴福、盧淑雲(1998)。認識健康體能。台北:師大書院有限公司。
林洋卿(1999)。大專院校男子甲組第一級籃球選手運動傷害調查研究。中華體育,13:37-44。林正常、王順正(2002)。健康運動的方法與保健。台北:師大書院有限公司。
林正常(1990)。運動科學與訓練。台北:銀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燕君(2002)。國家運動選手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邱文頊(1999)。武術散手的動作技巧與得分之關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邱共鉦(2005)。2004年奧運會跆拳道金牌選手比賽技術分析-朱木炎個案研究。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余玉眉(1985)。接受放射線治療之婦科病人住院期間所採用的民俗療法。護理雜誌,32(4),15-23。李佳融、簡明珠、陳君鳳、劉志宏、徐台閣(2004)。間歇訓練對跆拳道選手踢擊表現、功率與乳酸的影響。大專跆拳道學刊,1,105-112。李後政、呂學冠(2004)。技擊性運動之運動傷害。2004年台灣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海報發表。嘉義縣。
李志恭(2002)。東方技術學院學生體育正課運動傷害研究調查~八十八至九十學年度~。大專體育學刊,4(2),308-317。
呂耀宗、王鍵慰(2000)。柔道運動傷害與得意技之探討。大專體育,51,122-128。宋景宏、蔡明志、鄭守吉、林清和(2004)。跆拳道實戰競技基本身法與步法剖析。大專跆拳道學刊,1,81-87。吳就君(1981)。台灣地區居民社會醫療行為研究。公共衛生,8(1),25-49。吳台二、吳玫玲、李書維、李建明(2002)。中央警察大學警技課程學生運動傷害現況調查。體育學報,32,143-156。洪商來(1997)。最新跆拳道。台南市:世峰出版社,54-55。
洪榮聰、謝文芳(2000)。我國大專院校跆拳道甲組選手運動傷害調查研究。建國學報,19(1),169-180。洪佳君(2001)。2000年雪梨奧運女子跆拳道49公斤以下級比賽之技戰術分析與探討。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洪榮聰、相子元(2004)。跆拳道晉段擊破測驗器材與力量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1),225-234。徐育廷(2005)。優秀網球選手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高小雅(2005)。大學生運動傷害尋醫行為之研究調查。天主教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梁隨燕(1996)。女子甲組籃球運動員單一循環比賽運動傷害調查與分析。勤益學報,13:345-76。梁靜祝(1999)。中西醫療信念量表的發展與建立。護理研究,7(5),445-457。涂國誠(2001)。大專院校羽球乙組選手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成大體育研究集刊,6:79-88。唐光耀(2002)。散手運動員損傷的處理及預防。邵陽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5(1),43-44。
陳華帝(2005)。國民中學學生體育課運動傷害之現況調查-以台北縣公私立國民中學為例。天主教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陳益祥(2003)。國立台北師範院校慶運動會運動傷害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6,1。
陳昱甫(1998)。中西醫對急性運動傷害療效之比較探討。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體育學系學士論文。
陳全壽(1996)。運動傷害。國民體育季刊,25(1),4-11。陳俊汕(1995)。反應時間與預期快速運動項目的重要性。中華體育,8,4,39-47。陳敬吾、陳俊忠、王榮俊(1991)。持拍運動選手之傷害調查。體育學術研討會,389-400。
康翠籃(1998)。運動傷害的預防與處理之教學設計。國民體育季刊,27,4,45-53。許木柱(1992)。民俗醫療與醫護因應。榮總護理,9(2),117-119。許夆池(2004)。跆拳道運動專項體能訓練方法探討。大專跆拳道學刊,1,121-129。
黃蜂、賴秀成(1984)。精編跆拳道,鳳山:世峰。
黃金昌(1990)。運動傷害求診對象之調查研究。中華體育,12,21-28。黃麗卿、季瑋珠、鍾嫈嫈(1993)。某專校學生運動情況與運動傷害之調查,中華家醫誌,3:166-74。
黃新作(1996)。運動傷害之防護,國民體育季刊,25,1,55-62。黃宏裕、黃娟娟、吳福明(2001)。大專院校女子第一級排球選手運動傷害調查研究,大專體育學刊,3:63-71。黃建人、邱文頊、黃麗蓉(2002)。武術散手運動傷害調查研究。2002年台灣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219-224)。嘉義縣:吳鳳技術學院。
黃啟煌、王百川、林晉利、朱彥穎(2003)。運動傷害與急救。台中巿:華格那企業有限公司。
黃惠貞(2004)。大學生運動傷害現況與求醫行為之調查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黃秀蘭(2004)。我國跆拳道選手上端攻擊得分數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志偉(2005)。精神科門診病人的求醫行為之相關因素探討—以民俗療法為例。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黃慶豐(2006)。2004雅典奧運男子組第一量級跆拳道之技戰術分析。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鈺雯(1998)。跆拳道的運動傷害--撞傷。大專體育,40,128-130。曾凡輝、王路德、刑文華(1992)。運動員科學選材。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彭鈞渝、劉昭晴(2003)。2002年跆拳道規則修訂與發展之探討。大專體育,69,142-146。楊百嘉、潘繼仁(1992)。國小舞蹈班學童之舞蹈運動傷害調查。復健醫學會雜誌。20:149-153。楊瑞泉(1993)。籃排球選手運動傷害調查與研究。萬能學報,15:423-504。楊孟容(2003)。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專跆拳道運動員傷害後情緒反應之研究:以性別角色、社會支持為指標。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楊鎧玉 (2003)。臺北市子宮頸抹片檢查陽性個案求醫行為相關因素之探討。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張志成、黃新作(1996)。國民中學學生運動傷害之現況調查─以桃園縣國民中學為例。國立體育學院論叢,7:157-169。張木山(1997)。花蓮師院男子排球選手運動傷害調查分析。中華體育,42:80-88。張苙雲(1998)。「逛醫師」的邏輯---求醫歷程的分析。臺灣社會學刊,21,59-87。張榮三、蔡明志、湯惠婷(2004)。2002年跆拳道新競賽規則實施後比賽與訓練趨勢分析探討。大專跆拳道學刊,1,105-112。蔡明志(2002)。我國大專甲組跆拳道選手年度計劃。教練科學,1,53-59。
蔡政杰(2002)。排球比賽運動傷害之研究。國民教育,43(1):80-84。蔡明志、邱共鉦(2004)。跆拳道協會經營策略與奧運奪金團隊成功運作模式。國民體育季刊。21-27。
蔡明志(1998)。世界跆拳道錦標賽女子得牌選手攻擊動作型態之攻擊率、得分率及成功率分析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增田雄一著;蘇德華譯(2004)。運動傷害急救手冊。台北市:漢湘文化出版。
劉昭晴(1996)。跆拳道。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技術報告書。
劉玫舫、陳俊中( 1992)。肌肉傷害的復建。國立體育學院論叢,2 (2),141-150。
黎玉東(2002)。大專排球聯賽參賽選手運動傷害的發生與傷後處理觀念之調查研究。臺北科技大學學報,35(2):317-335。鄭景陽(1997)。吳鳳工商專校學生運動代表隊運動傷害之調查研究。吳鳳學報,4:201-220。鄭慧文(1999)。物理治療數位博物館。http:\\www.taiwanpt.net。
謝祥星、黃啟煌(1996)。臺灣區運羽球運動傷害調查研究。大專體育,26:178-83。賴金鑫(1996)。運動醫學講座第一輯。台北市:健康世界雜誌社。賴金鑫(1999)。運動醫學講座第二輯。台北市:健康世界雜誌社。賴金鑫(1997)。運動傷害。台北:空中大學。
錢紀明、李志文(1984)。跆拳道腿擊動作速度研究。國民體育季刊,1,95~102。鍾德文、湯秀枝(1994)。籃球運動所造成傷害之探討及預防傷害之研究。樹德學報,15:407-432。藍智騰、陳振能、何紹彰(2001)。中西醫會診:運動傷害。台北市:書泉出版社。
羅月英(2001)。柔軟度對於女子跆拳道選手上端旋踢及下壓踢踢擊動作之影響。國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英文部分
Andersen,M.B.,& Williams,J.M.(1988). A model of stress and athletic : prediction and prevention.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 10(3), 294-306.
Corbin CB.(1984). Flexibility. Clinics in sports medicine. 3 :101-17.
Caldwell, C.(2001). Dance and Dancers’ Injures. Chichester, England, U.K.:Corpus Publishing Limited.
Dennis J. Caroline G.. Koenraad J(1996). Epidemiology of Sport Injuries.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Inc.
Harris ML.(1969).Flexibility. Phey Ther. 49 : 591-601.
John F. Duff(1992). Youth Sports Injuries : A Medical Handbook for Parents and Coaches. Collier Books.
Knapik JJ, Jones BH, Barman CL, Harris JM.(1992)Strength, flexibility and athletic injuries. Sports Medicine. 14 , 277-88.
Koh JO,Cassidy JD.,Watkinson EJ(2003).Incidence of concussion in contact sports :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Brain Injury . 17(10) , 901-17.
Koh JO, Watkinson EJ, Yoon YJ.(2004)Video analysis of head blows leading to concussion in competition Taekwondo.Brain Inj. Dec ; 18(12) : 1287-96.
Kazemi M, Shearer H, Choung YS.(2005)Pre-competition habits and injuries in Taekwondo athletes.BMC Musculoskelet Disord. 6(1):26.
Lee Jin Jan(2002).Differential Scoring System, Games became more fun. 2002.4.8. http://www.Taekwondo & Martialarts Culture Tour Nam. Se Woo(2002/12/08).A New Chapter of TKD History Bega Zine.
McConkey, J. P. (1987). Ankle sprains, consequences and minics. Medicine and Sport Science , 23 , 39-55.
Pieter W. Zemper ED.(1994a).Competition injuries in adult taekwondo athletes.
Pieter W. Zemper ED.(1994b).Injury rates in children participating in taekwondo competition.
Pieter W. Zemper ED.(1998).Incidence of reported cerebral concussion in adult taekwondo athletes.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Health. 118(5) : 272-9.
Pieter W. Zemper ED.(1999). Head and neck injuries in young taekwondo athletes.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Physical Fitness. 39 (2) : 147-53.
Zemper ED. Pieter W.(1989)Injury rates during the 1988 US Olympic Team Trials for taekwondo.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3(3):161-4, Sep.